一种光敏检测调光电路及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6860发布日期:2019-03-05 18:0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敏检测调光电路及台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敏检测调光电路及台灯。



背景技术:

在进行阅读时一般需要配置相应的台灯,使光线能够达到用户阅读时的亮度需要。

现有的台灯均可以根据用户自身的需求调节高度,以输出可以满足阅读需求的光照亮度,但是,台灯在使用过程中,如使用一段时间,由于灯具本身的特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所发出的光照亮度会逐渐变暗,因此,即使将台灯调到需要的高度时,台灯所发光的光照亮度也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而达不到用户阅读的亮度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自动调光光照强度满足用户阅读需求的光敏检测调光电路及台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光敏检测调光电路,应用于台灯,包括:

用于在所述台灯的发光组件位于预设位置时、检测所述台灯的光照强度并输出光检测信号的光敏检测电路;

与所述光敏检测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光敏检测电路输出的光检测信号、根据所述光检测信号输出调光控制信号的调光控制电路;

与所述调光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调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调光控制信号输出调光信号的调光驱动电路。

优选地,所述光敏检测电路包括:光敏二极管、电阻R13、电阻R11、电阻R12以及电容C8;

所述光敏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电源正输入接口,所述光敏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调光控制电路的光信号检测端,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和所述电阻R12分别并联在所述电阻R11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调光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十六引脚作为所述调光控制电路的光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十引脚作为所述调光控制电路的调光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调光驱动电路,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连接所述电源正输入接口。

优选地,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电源正输入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之间、用于对所述电源正输入接口输入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滤波电路。

优选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11和二极管D1;

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源正输入接口,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所述电容C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电容C11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发光组件的光照强度的调节电路;

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连接的电源开关电路;

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四引脚连接、用于设置所述发光组件的照明时间或照明模式的选择电路。

优选地,所述调节电路包括第一调节按键、第二调节按键、电阻R15和电阻R16;所述电源开关电路包括:电源开关和电阻R8;所述选择电路包括设置按键和电阻R1;

所述第一调节按键通过所述电阻R15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二调节按键通过所述电阻R16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所述电源开关通过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所述设置按键通过所述电阻R1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第四引脚。

优选地,所述调光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2、电阻R14、电阻R10、电阻R9、电容C7、电阻R5、电阻R6、电阻R7、MOS管Q1、电感L1、二极管D2、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3和电阻R14;

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二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4连接所述调光控制电路的调光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二引脚还通过所述电阻R10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三引脚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9、所述电容C7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发光组件中的发光件的负端,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四引脚还通过所述电阻R5接地,所述电阻R6和所述电阻R7依次并联在所述电阻R5的两端;

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所述MOS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1的漏极通过所述电感L1连接所述电源正输入接口;

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发光组件中的发光件的正端、且还通过所述电容C5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六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4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五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九引脚接地;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2的第六引脚;

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源正输入接口,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组件中的发光件的正端,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3并联在所述电容C2的两端。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调光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发光组件的位置并在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时输出到位信号的位置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座、以及以上所述的光敏检测调光电路,所述光敏检测调光电路设置在所述灯座内。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光敏检测调光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施该光敏检测调光电路可以在台灯的发光组件处于预设位置时检测发光组件的光照强度,并根据当前的光照强度调节发光组件的光照亮度,使发光组件可输出适合阅读的亮度,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保护用户的眼睛,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敏检测调光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敏检测调光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台灯的发光组件位于预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3和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台灯在使用时发光组件13处于最佳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台灯包括灯座11、连接杆组件12以及与连接杆组件12连接的发光组件13。该灯座11用于供本实用新型的光敏检测调光电路设置在其中,其上设有与电源连接的电源接口。该连接杆组件12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灯座11上,通过设置该连接杆组件12可以使得发光组件13可处于不同的高度,实现对发光组件13的高度调节。

该灯座11包括用于支撑连接杆组件12的固定座111,以及设置在该固定座111上的第一定位轴112。

该连接杆组件12包括第一转轴121、第一连接杆122、第二转轴123、第二连接杆124、第三转轴125。第一转轴121和第二转轴123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22的两端,第一转轴121与设置在固定座111上的第一定位轴112转动连接。该连接杆组件12还包括与第二转轴123连接的第二定位轴126。该发光组件13包括与第三转轴125连接的第三定位轴132以及发光件131

如图3所示,该台灯还包括第一标记位14和第二标记位15,通过设置该第一标记位14和第二标记位15可以方便用户调节台灯的高度位置。其中,该第一标记位14可以设置在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3、第三转轴125的外表面;或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记位14可以只设置在第一定位轴112的外表面,或者只设置在第二转轴123的外表面,或者设置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3、第三转轴125中任意两个的外表面。第二标记位15可以设置在第一定位轴112、第二定位轴126以及第三定位轴132的外表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标记位15可以设置在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3以及第三转轴125的外表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标记位15可以只设置在第一转轴121的外表面或者第二转轴123的外表面,或设置在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3以及第三转轴125中的任意两个的外表面上。

如图3所示,当第一转轴121上的第一标记位14与第一定位轴112上的第二标记位15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二转轴123上的第一标记位14与第二定位轴126上的第二标记位15位于同一直线上时,发光组件13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在该第一预设位置时,发光组件13所输出的光照亮度为用户阅读所需求的亮度。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转轴121上与第一定位轴112上,该第二转轴123上与该第二定位轴126上,该第三转轴125上与该第三定位上中任意两个组合上的第一定位标记和第二定位标记位于同一直线上时,发光组件13位于第一预设位置。

如图4所示,该台灯还包括第三标记位16,该第三标记位16与第二标记位15分开并排设置在第一定位轴112、第二定位轴126、以及第三定位轴132的外表面。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标记位16也可以只设置在第一定位轴112、第二定位轴126、第三定位轴132中的任意一个的外表面;或者设置在第一定位轴112、第二定位轴126、第三定位轴132中的任意两个的外表面。

或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标记位16与第二标记位15可以分开并排设置在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3、第三转轴125的外表面。或者第三标记位16也可以只设置在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3、第三转轴125中的任意一个的外表面;或者设置在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3、第三转轴125中的任意两个的外表面。

如图4所示,当第三标记位16与第一标记位14位于同一直线上时,发光组件13位于第二预设位置,在该第二预设位置时,发光组件13所输出的光照亮度也为用户阅读所需求的亮度。

可以理解地,第二标记位15和第三标记位16为高度的标记,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为发光组件13对应所处的不同高度位置,当发光组件13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或者第二预设位置时可以提供不同的光照强度,进而可以满足不同身高和/或不同阅读姿势的用户的需求。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只需根据自身身高或者阅读姿势需求进行调节,使第二标记位15或第三标记位16与第一标记位14位于同一直线上,即可快速将发光组件13调到所需的高度。

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光敏检测调光电路,该光敏检测调光电路可应用于台灯,其中,该台灯可以为图3-图4所示的台灯。

如图1所示,该光敏检测调光电路可以包括:用于在台灯的发光组件13位于预设位置时、检测台灯的光照强度并输出光检测信号的光敏检测电路10;与光敏检测电路10连接、用于接收光敏检测电路10输出的光检测信号、根据光检测信号输出调光控制信号的调光控制电路20;与调光控制电路20连接、用于接收调光控制信号、根据调光控制信号输出调光信号的调光驱动电路30。

预设位置包括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其中,第一预设位置如图3所示,第二预设位置如图4所示。可以理解地,该光敏检测电路10设置在图3所示台灯的灯座11内。如图3和图4所示,灯座11表面的中心位置设有进光孔117,当发光组件13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或第二预设位置时,发光组件13发输出的光线通过进光孔117进入灯座11内,光敏检测电路10即可检测到灯座11表面的光照强度,并输出相应的光检测信号至调光控制电路20,调光控制电路20接收到光敏检测电路10输出的光检测信号后进行分析处理,并判断当前所检测的光照强度是否达到预设光照强度,若否,则输出调光控制信号至调光驱动电路30,调光驱动电路30根据所接收的调光控制信号输出调光信号控制发光组件13的光照强度,以使发光组件13输出的光照强度满足用户阅读需求。

本实施例中,光敏检测电路10包括:光敏二极管、电阻R13、电阻R11、电阻R12以及电容C8。光敏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电源正输入接口(如图2中的+5VDC),光敏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和电阻R13的第二端,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调光控制电路20的光信号检测端,电阻R11的第二端接地;电容和电阻R12分别并联在电阻R11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调光控制电路20包括控制芯片U1,控制芯片U1的第十六引脚作为调光控制电路20的光信号检测端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控制芯片U1的第十引脚作为调光控制电路20的调光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调光驱动电路30,控制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连接电源正输入接口(如图2中的+5VDC)。

进一步地,该光敏检测调光电路还包括串联在电源正输入接口(如图2中的+5VDC)与控制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之间、用于对电源正输入接口(如图2中的+5VDC)输入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滤波电路40。

本实施例中,该滤波电路40包括:电容C11和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源正输入接口(如图2中的+5VDC),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十二引脚,电容C11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11的第二端接地。

进一步地,该光敏检测调光电路还包括:与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连接、用于调节发光组件13的光照强度的调节电路;与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连接的电源开关115电路;与控制芯片U1的第四引脚连接、用于设置发光组件13的照明时间或照明模式的选择电路。

本实施例中,该调节电路包括第一调节按键113(如图2中的K1)、第二调节按键114(如图2中的K2)、电阻R15和电阻R16;电源开关115电路包括:电源开关115和电阻R8;选择电路包括设置按键116和电阻R1。第一调节按键113通过电阻R15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第二调节按键114通过电阻R16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电源开关115(如图2中的K3)通过电阻R8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设置按键116(如图2中的K4)通过电阻R1连接控制芯片U1的第四引脚。通过第一调节按键113和第二调节按键114可以手动调节发光组件输出的亮度,通过设置按键116可以自动设置不同的照明时间和/或照明模式。

本实施例中,该调光驱动电路30包括:驱动芯片U2、电阻R14、电阻R10、电阻R9、电容C7、电阻R5、电阻R6、电阻R7、MOS管Q1、电感L1、二极管D2、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阻R13和电阻R14。

驱动芯片U2的第二引脚通过电阻R14连接调光控制电路20的调光控制信号输出端,驱动芯片U2的第二引脚还通过电阻R10接地,驱动芯片U2的第三引脚依次通过电阻R9、电容C7接地,驱动芯片U2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发光组件中的发光件的负端(如图2中的LED-),驱动芯片U2的第四引脚还通过电阻R5接地,电阻R6的电阻R7依次并联在电阻R5的两端。

驱动芯片U2的第八引脚连接MOS管Q1的栅极,MOS管Q1的源极接地,MOS管Q1的漏极通过电感L1连接电源正输入接口(如图2中的+5VDC);驱动芯片U2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发光组件中的发光件的正端(如图2中的LED+)、且还通过电容C5接地,驱动芯片U2的第六引脚通过电阻R14接地,驱动芯片U2的第五引脚通过电容C4接地,驱动芯片U2的第九引脚接地;电阻R13的第一端接地,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驱动芯片U2的第六引脚;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电源正输入接口(如图2中的+5VDC),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发光组件中的发光件的正端(如图2中的LED+),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3并联在电容C2的两端。

进一步地,该光敏检测调光电路还包括:与调光控制电路20连接、用于检测发光组件13的位置并在发光组件13位于预设位置时输出到位信号的位置传感器。该位置传感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该位置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发光组件13内。或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位置传感器可以设置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3、第三转轴125中的任意一个内,或者任意两个内,或者设置在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3和第三转轴125。

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