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脉冲变压器隔离的MOSFET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0902发布日期:2019-05-07 21:03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脉冲变压器隔离的MOSFET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管驱动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脉冲变压器隔离的MOSFET驱动电路,属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处理器的发展,电力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特别是全控型电力开关器件,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动控制中快、准、稳的基本要求,开关管驱动电路的设计以及脉宽调制技术作为这些系统的核心技术,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且不断的深入研究。但是随着功率开关管朝着高频化、大电流方向发展,针对开关管驱动电路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依据工程实际反馈的信息,绝大部分开关管的损坏原因是由于驱动电路故障和隔离失效引起的。

由于微处理器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电流较小,不具备驱动功率开关管的能力,因此要额外加入驱动电路才能开启MOSFET的栅极电压,同时减少高频时的开关损耗。就驱动电路而言,功率回路和信号回路的电压、电流等级必然不同,因此在设计驱动时采用隔离的方式。隔离一般有光电和变压器两种方式。光电隔离的方法是指驱动信号之间用光耦芯片隔离开来,芯片内部需要将光信号变为电信号,存在延时使得驱动电路的开关速度相对较慢,且芯片成本较高。

脉冲变压器是变压器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它所变换的是接近矩形的单极性脉冲,脉冲变压器广泛用于工业控制、变流技术中,目前根据脉冲变压器的特点,驱动电路分可以分成自给电源驱动、有源和无源驱动的方法,无源驱动是利用变压器的副边输出信号直接驱动,电路中不需要额外的电源,但缺点是输出的栅-源发射极电压会存在较大的畸变。有源驱动的方法是指驱动电路中的变压器只具有隔离功能,后端采用额外的信号放大电路驱动开关管,增加成本。自给电源驱动是驱动信号在变压器原边高频初次调制,副边再进行调制来驱动开关管,这种方式驱动复杂,成本较高,同时存在延时。

在以上背景基础下,设计可靠、输出范围广、使用简单灵活的驱动电路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脉冲变压器隔离的MOSFET驱动电路,工作可靠,输出电压范围广,且使用寿命长。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脉冲变压器隔离的MOSFET驱动电路,包括驱动信号调节电路11、推挽放大电路12、脉冲变压器13和稳压钳位电路14,微处理器输出脉宽调制信号PWM接入驱动信号调节电路11的输入端,驱动信号调节电路11的输出端接入推挽放大电路12的输入端,推挽放大电路12的输出端经过隔直电容C5与脉冲变压器13的原边绕组相连接,脉冲变压器13的副边绕组通过位移电容C6与稳压钳位电路14相连,稳压钳位电路14包括第六电阻R6、肖特基二极管D3、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二稳压二极管D2和第七电阻R7,第六电阻R6与肖特基二极管D3并联,且肖特基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位移电容C6与脉冲变压器13副边绕组的高压端相连,肖特基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与脉冲变压器13副边绕组的低压端相连,第七电阻R7并联在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之间,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与功率MOSFET开关管的栅极GOUT相连,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与功率MOSFET开关管的源极SOUT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微处理器输出脉宽调制信号PWM经过驱动信号调节电路11的调节放大后,再经推挽放大电路12交替导通放大,得到更大的输出功率;采用脉冲变压器13隔离驱动,具有延迟较低的特点,且可以在很高的压差下工作,能够传递的功率相对较大,应用较为灵活,可以将驱动信号分相、谐振、变阻抗等等;考虑脉冲变压器13去磁复位的问题,驱动电路电流是单相脉动的,磁通的累加可能导致出现饱和,使得开关管导通时电流增大,关断时电压增大,本实用新型加入隔直电容C5滤除信号中直流分量,利用隔直电容C5进行磁复位,并把剩磁反馈至脉冲变压器13的另一边。能量从脉冲变压器13的原边传递到副边,为使开关管栅极电压迅速大于工作电压,利用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二稳压二极管D2进行电压钳位。PWM信号为高电平时,此时开关管导通,电流流经第六电阻R6向开关管上并联在发射极和栅极上的结电容充电。PWM信号为低电平时,此时开关管关断,隔直电容C5对地放电,位移电容C6通过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放电,使得栅极上电压迅速低于开启电压,关断开关管。稳压钳位电路14中加入第六电阻R6和肖特基二极管D3可减少反向恢复时间,改善驱动信号的波形;栅源极间加入一个用以保护的第七电阻R7,防止开关管短路时电流过大损坏元器件,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占空比可调节范围广,响应速度快,较为可靠,输出电压可调,可满足预定指标,且电路还具有隔离保护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驱动信号调节电路1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后接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三电阻R3与第二电容C2并联后串联在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并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直流隔离电源15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直流隔离电源15电连接。微处理器输出脉宽调制信号为防止振荡和干扰,需经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并联传输,后端基极电压可用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调节,两级调节的方式可以使得PWM输出信号与微处理器输出驱动信号同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推挽放大电路12包括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阻R5,第三三极管Q3为NPN型三极管,第四三极管Q4为PNP型三极管,第三三极管Q3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互连接且通过隔直电容C5与脉冲变压器13原边绕组的高压端相连接,第三三极管Q3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相互连接且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直流隔离电源15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并且通过第五电阻R5与脉冲变压器13原边绕组的低压端相连接;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并联后一端与直流隔离电源15电连接,另一端接地。推挽放大电路12中信号交替导通、关断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当第三三极管Q3处于导通状态和放大状态,第四三极管Q4处于截止状态;信号转换电平后,之前处于截止状态的第四三极管Q4变为导通、放大状态,而原来导通、放大状态的第三三极管Q3变成截止状态,提高了电路效率,减小电路失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脉冲变压器隔离的MOSFET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于脉冲变压器隔离的MOSFET驱动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不同占空比下驱动输出的仿真波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不同占空比下驱动输出的实验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基于脉冲变压器隔离的MOSFET驱动电路,包括驱动信号调节电路11、推挽放大电路12、脉冲变压器13和稳压钳位电路14,微处理器输出脉宽调制信号PWM接入驱动信号调节电路11的输入端,驱动信号调节电路11的输出端接入推挽放大电路12的输入端,推挽放大电路12的输出端经过隔直电容C5与脉冲变压器13的原边绕组相连接,脉冲变压器13的副边绕组通过位移电容C6与稳压钳位电路14相连,稳压钳位电路14包括第六电阻R6、肖特基二极管D3、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二稳压二极管D2和第七电阻R7,第六电阻R6与肖特基二极管D3并联,且肖特基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位移电容C6与脉冲变压器13副边绕组的高压端相连,肖特基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与脉冲变压器13副边绕组的低压端相连,第七电阻R7并联在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之间,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与功率MOSFET开关管的栅极GOUT相连,第二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与功率MOSFET开关管的源极SOUT相连。

驱动信号调节电路1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后接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三电阻R3与第二电容C2并联后串联在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并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直流隔离电源15电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直流隔离电源15电连接。

推挽放大电路12包括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阻R5,第三三极管Q3为NPN型三极管,第四三极管Q4为PNP型三极管,第三三极管Q3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互连接且通过隔直电容C5与脉冲变压器13原边绕组的高压端相连接,第三三极管Q3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相互连接且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直流隔离电源15电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并且通过第五电阻R5与脉冲变压器13原边绕组的低压端相连接;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并联后一端与直流隔离电源15电连接,另一端接地。

微处理器输出脉宽调制信号为防止振荡和干扰,需经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并联传输,后端基极电压可用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调节,两级调节的方式可以使得PWM输出信号与微处理器输出驱动信号同相。

推挽放大电路12中信号交替导通、关断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当第三三极管Q3处于导通状态和放大状态,第四三极管Q4处于截止状态;信号转换电平后,之前处于截止状态的第四三极管Q4变为导通、放大状态,而原来导通、放大状态的第三三极管Q3变成截止状态,提高了电路效率,得到更大的输出功率,减小电路失真。

采用脉冲变压器13隔离驱动,并且考虑脉冲变压器13去磁复位的问题,驱动电路电流是单相脉动的,磁通的累加可能导致出现饱和,使得开关管导通时电流增大,关断时电压增大,本实用新型加入隔直电容C5滤除信号中直流分量,利用隔直电容C5进行磁复位,并把剩磁反馈至脉冲变压器13的另一边。能量从脉冲变压器13的原边传递到副边,为使开关管栅极电压迅速大于工作电压,利用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二稳压二极管D2进行电压钳位。

PWM信号为高电平时,此时开关管导通,电流流经第六电阻R6向开关管上并联在发射极和栅极上的结电容充电。

PWM信号为低电平时,此时开关管关断,隔直电容C5对地放电,位移电容C6通过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放电,使得栅极上电压迅速低于开启电压,关断开关管。

稳压钳位电路14中加入第六电阻R6和肖特基二极管D3可减少反向恢复时间,改善驱动信号的波形;栅源极间加入一个用以保护的第七电阻R7,防止开关管短路时电流过大损坏元器件,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于脉冲变压器隔离的MOSFET驱动电路的仿真波形图,采用P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变压器匝数比为1:3,原边电感值为50uH,副边电感值为150uH,考虑到实际开关管应用场合分别设置开关频率为25、50、100kHz。图3(a)、(b)、(c)分别为开关频率为25、50、100kHz情况下驱动输出的仿真波形,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电压,且每幅图中从左到右分别为微处理器在对应开关频率下占空比0.1、0.5和0.9的输出波形。且图3(a)、(b)、(c)中上端波形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电路输出的波形,第一稳压二极管D1、第二稳压二极管D2分别选用15伏特和3.3伏特,下端波形为微处理器脉宽调制输出的信号波形,信号波形输出高低电平为0和3.3伏特,由图3可以看出驱动电路在不同的占空比工况下都有良好的效果,仿真结果较好。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于脉冲变压器隔离的MOSFET驱动电路的实验波形图,图4(a)、(b)、(c)分别表示开关频率为50kHz下不同占空比(0.1、0.5、0.9)下驱动输出的实验波形,可以看出,图4(a)、(b)、(c)中横坐标为时间,10us/格,纵坐标为电压,5V/格,且都有两条波形曲线,上端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电路输出的波形,信号波形输出电压为正15和负3.3伏特,下端为微处理器脉宽调制输出的信号波形,驱动输出高低电平为0和3.3伏特。由图4可以分析出驱动电路在不同的占空比工况下都有良好的效果,隔离电路使开关管正常工作,但也存在小幅度衰减,这是无源驱动必然的缺点。从图4中可以看出微处理器产生的脉宽调制信号和驱动输出相位几乎一致,符合一般情况下开关频率越高,输出延时越小,响应速度越快的特点,这样可使得在脉冲占空比很小时或者接近零的时候,能迅速的输出负电压,从而防止MOSFET的误导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