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口转并口通用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2255发布日期:2019-04-29 12:25阅读:16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串口转并口通用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逻辑电路,具体涉及一种串口转并口通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串口转并口控制有多种实现方式,现在较为常用方式是通过可编程器件(如CPLD、FPGA等),将串口时序要求通过编程的方式转化为并口控制输出,实现对微波器件的控制,但是可编程器件封装都较大,外围电路也较为复杂,且需要进行编程控制,实现方式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串口转并口通用控制电路,其应用时使用简单的逻辑器件的搭配,实现相同的控制协议规定的控制功能,不需要额外的编程语言,降低了实现难度,应用广泛,稳定性高,可用于不需要反复调试或更改控制协议的设备,对所有的串口时序协议均适用,提供了成本低、应用简单、适用范围广的串口转并口控制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串口转并口通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非门、与门、8位寄存器A和8位寄存器B,所述非门的GND端接地,所述非门的VCC端连接电源输出端,所述非门的反相输出端连接与门的输入端,所述与门的GND端接地,所述与门的VCC端连接电源输出端,所述与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8位寄存器A的时钟输入端和8位寄存器B的时钟输入端,所述8位寄存器A的级联输出端连接8位寄存器B的数据输入端,所述8位寄存器A的VCC端连接电源输出端,所述8位寄存器A的GND端接地,所述8位寄存器B的VCC端连接电源输出端,8位寄存器B的GND端接地。

优选的,一种串口转并口通用控制电路,所述非门为SN74LVC2G04。

优选的,一种串口转并口通用控制电路,所述与门为SN74LV1G09。

优选的,一种串口转并口通用控制电路,所述8位寄存器A和8位寄存器B为74AHC595。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器件为本次实例的实现方式,均为成本较低,较为常用的逻辑器件。针对不同的串口协议时序图,通过改变部分器件,可以实现串口转并口输出控制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现难度低,所需设计资源较少。

2、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简单,成本较低,稳定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3、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高,通过对逻辑器件的替换,可以实现所有串口转并口输出控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电路图;

图2为串口控制时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为非门;2为与门;3为8位寄存器A;4为8位寄存器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串口转并口通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非门、与门、8位寄存器A和8位寄存器B,所述非门的GND端接地,所述非门的VCC端连接电源输出端,所述非门的反相输出端连接与门的输入端,所述与门的GND端接地,所述与门的VCC端连接电源输出端,所述与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8位寄存器A的时钟输入端和8位寄存器B的时钟输入端,所述8位寄存器A的级联输出端连接8位寄存器B的数据输入端,所述8位寄存器A的VCC端连接电源输出端,所述8位寄存器A的GND端接地,所述8位寄存器B的VCC端连接电源输出端,8位寄存器B的GND端接地。

优选的,所述非门为SN74LVC2G04。所述与门为SN74LV1G09。所述8位寄存器A和8位寄存器B为74AHC595。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器件为本次实例的实现方式,均为成本较低,较为常用的逻辑器件。针对不同的串口协议时序图,通过改变部分器件,可以实现串口转并口输出控制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至图2所示,CS信号通过非门SN74LVC2G04反相后,在和CLK信号通过与门SN74LVC2G04,形成适合寄存器的输入信号,再将其余的串行信号接入对应的寄存器引脚,8位寄存器输出相应的并行信号,实现对微波器件的并行控制。寄存器带有数据扩展位,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级联得到n×8位的并口控制输出的TTL信号。

当输入不同的串口控制时序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逻辑器件为非门、或门、与非门、或非门的不同组合,用来适应寄存器的输入时序。通过不同逻辑器件的组合,此电路结构可以实现所有串口控制时序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简易的串口转并口控制电路的原理和方案,有较强的经济性、实用性和通用性,且易于实现。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根据不同的串口协议控制时序图,通过调整逻辑器件,可以应用于所有不需要反复调试或更改控制协议的设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