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卡扣式多PIN网络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8867发布日期:2019-07-19 22:0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下卡扣式多PIN网络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网络滤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卡扣式多PIN网络滤波器。



背景技术:

上下结构的多PIN针网络滤波器是较常见的结构,现有技术中的上下盖式结构的网络滤波器在组装时,通过PIN针穿过通孔,再罐封胶固定PIN针,封装后需长时间放置后,以便封胶固定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使得封装工序耗时时间长,生长效率低;并且在组装过程中,由于PIN针较多,多次的组装导致PIN针脚歪斜,降低滤波器的质量,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上下卡扣式多PIN网络滤波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下卡扣式多PIN网络滤波器,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和盖体,所述上底座盖合于所述下底座,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上底座,以固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所述上底座设有第一PIN针,所述下底座设有第二PIN针,所述下底座设有通孔,所述第一PIN针可贯穿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底座靠近所述盖体的一端面凸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一PIN针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且所述第一PIN针贯穿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下底座靠近所述上底座的一端面凸设有多个第二容置槽,多个所述第二容置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二PIN针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且多个所述第二PIN针贯穿所述第二容置槽。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包括本体和卡扣部,所述卡扣部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上底座的外侧壁凹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下底座的外侧壁凹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连通,所述卡扣部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以固定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容置槽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容置槽对称置;所述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分别对称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置槽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容置槽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容置槽宽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宽边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底座靠近所述盖体的一端面凸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盖体靠近所述上底座的一端面凹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凸块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下底座靠近所述上底座的一端面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上底座靠近所述下底座的一端面凸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方形条状孔,所述方形条状孔的长边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长边平行且相等。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卡扣式网络率波器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和盖体,上底座盖合在下底座上,盖体再盖合在上盖体上,将上底座、下底座和盖体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在组装过程中,无需点胶固定PIN针,减少封装工序。并且在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均设置有PIN针,在组装过程中,只需要将上底座的第一PIN针穿过通孔即可,组装工序少,降低PIN针在组装过程中弯折的几率,提高网络滤波器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的上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的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的上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的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的上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的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的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1-上底座,11-第一PIN针,12-第一容置槽,13-第一限位槽,14-第一凸块,15-第二凸块,2-下底座,21-第二PIN针,22-第二容置槽,23-第二限位槽,24-第二凹槽,25-通孔,3-盖体,31-本体,32-卡扣部,33-第一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10,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1-4,

一种上下卡扣式多PIN网络滤波器,包括上底座1、下底座2和盖体3,所述上底座1盖合于所述下底座2,所述盖体3盖合于所述上底座1,以固所述上底座1和所述下底座2;所述上底座1设有第一PIN针11,所述下底座2设有第二PIN针21,所述下底座2设有通孔25,所述上底座1靠近所述盖体3的一端面凸设有多个第一容置槽12,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PIN针11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2,且所述第一PIN针11的底部贯穿所述第一容置槽12;第一PIN针11为两排,每排均有多个第一PIN针11,两排第一PIN针11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置槽12的两侧,将线圈放置在第一容置槽12中,使线圈与第一PIN针11连接,再向第一容置槽12中罐封装胶,固定线圈。

所述下底座2靠近所述上底座1的一端面凸设有多个第二容置槽22,多个所述第二容置槽2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PIN针21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22,且多个所述第二PIN针21的底部贯穿所述第二容置槽22。第二PIN针21为两排,每排均具有多个第二PIN针21,两排第二PIN针21设置在第二容置槽22的两侧,向第二容置槽22中放置线圈,将第二PIN针21与线圈连接,再向第二容置槽22中罐封装胶,使线圈固定在第二容置槽22中。在本实施例中,上底座1、下底座2和盖体3均为长方体状,第一容置槽12的长边与上底座1的长边平行,同样的,第二容置槽22的长边与下底座2的长边平行。

所述盖体3包括本体31和卡扣部32,所述卡扣部32与所述本体31连接,卡扣部32件为两个,两个卡扣部32设置在盖体3长边所在的两对称的侧壁上,所述上底座1的外侧壁(长边所在的侧壁)凹设有第一限位槽13,第一限位槽13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槽13对称设置在两对称的侧壁上;所述下底座2的外侧壁(长边所在的侧壁)凹设有第二限位槽23,同样的,第二限位槽23为两个,两个第二限位槽23对称设置在两对称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限位槽13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3连通,上底座1盖合在下底座2上时,第一限位槽13和第二限位槽23对准,且第一限位槽13和第二限位槽23连通,第一限位槽13的底和第二限位槽23的底位于同一平面,在组装时,将盖体3上卡扣部32对准第一限位槽13,将卡扣部32推入到第一限位槽13,再推入到第二限位槽23,卡扣部32的底部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钩挂在下底座2的底部,使盖体3与上底座1和下底座2固定,如附图4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置槽22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容置槽22对称设置在下底座2上;所述通孔25为多个,多个通孔25分为四排,排列设置在下底座2上,在第二容置槽22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两排通孔25。

所述第一容置槽12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容置槽1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容置槽12宽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容置槽22宽边的长度。当上底座1盖合在下底座2上时,第一容置槽12位于第二容置的正上方,由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2宽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容置槽22宽边的长度,因此设置在第一容置槽12两侧壁上的第一PIN针11可以与通孔25对准,使第一PIN针11可以贯穿所述通孔25,在本实施例中,通孔25为圆孔,相应的,每一第一PIN针11对应一个通孔25。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盖体3的卡扣部32可设置在盖体3宽边所在的侧壁上,相应的,第一限位槽13、第二限位槽23均设置在宽边所在的侧壁上。

实施例2:如附图5-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上底座1靠近所述盖体3的一端面凸设有第一凸块14,所述盖体3靠近所述上底座1的一端面凹设有第一卡槽33,所述第一凸块14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33内。所述下底座2靠近所述上底座1的一端面凹设有第二凹槽24,所述上底座1靠近所述下底座2的一端面凸设有第二凸块15,所述第二凸块15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24内。在组装时,先将上底座1盖合在下底座2上,上底座1的第二凸块15卡入到下底座2的第二凹槽24中,结合第一PIN针11卡在通孔25中,初步的将上底座1和下底座2固定,再将盖体3盖合在上底座1上,上底座1的第一凸块14卡入到盖体3的第一凹槽中,进一步的固定上底座1和盖体3,增加盖体3与上底座1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3:如附图10,与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5为方形条状孔,所述方形条状孔的长边与所述第二容置槽22的长边平行且相等,在第二容置槽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方形条孔,每排第一PIN针11均放置在相应条形方孔中,在组装时,无需精确地将每一个第一PIN针11均对准通孔25,只需要将每排的第一PIN针11对准条形方孔即可,提高组装效率,同时也进一步的减小PIN针折弯的几率。

实施例4:如附图7-9,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33设置在上底座1的内侧壁(长边所在的内侧壁)上,相应的第二限位槽23设置在下底座2的内侧壁上(长边所在的内侧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