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功放的保护电路及音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0361发布日期:2019-10-19 03:33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音频功放的保护电路及音频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音频功放的保护电路及音频设备。



背景技术:

音频功放电路是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的核心部分,通常与扬声器连接,在扩音设备和放音设备上等尤为常见。在大功率的功放中,通常由于输出功率大、功率管易发热或者音量太大等原因会引起功放过载,可能损害功率放大器,甚至损害扬声器。因此通常会设置保护电路保护音频功放电路及其负载。

现有的功放保护电路大都采用比较器,通过阈值的设定将功放是否过载的关键信号进行二值化判别,然后驱动保护电路进行大幅度的信号调整。然而,这种保护模式使得功放输出的变化比较明显,严重时还会产生中断播音的事故性后果,不可避免地降低了音频播放效果,降低了用户的体验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音频功放保护电路由于功放输出变化明显而使得音频播放效果和用户的体验度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音频功放的保护电路及音频设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音频功放的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

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用于对接入的多个输入信号进行调零调幅处理;

加法电路,所述加法电路的多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的多个输出端,用于对调整后的多个输入信号相加,生成加法输出信号;

线性光耦隔离电路,所述线性光耦隔离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法电路的输出端,用于对所述加法输出信号进行隔离,将隔离后的加法输出信号线性转换为电阻值并输出;

功放增益调节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电阻值调节功放的增益,实现功放的线性保护。

上述保护电路,通过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调零,给定保护电路的起控点获得输入信号中过载部分的线性信号,再通过调幅实现过载的比例度,进而加法电路将所有的信号进行叠加并通过线性光耦隔离电路线性隔离转换为电阻值并输出,最终功放增益调节电路线性地调节功放的增益,使功放退出过载状态,实现了音质的无损功放保护,且线性调节过程不会产生突变而破坏听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

多端信号输入整流电路,所述多端信号输入整流电路连接在所述音频功放电路和所述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之间,用于将所述多个输入信号转换为多个直流信号并输出至所述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端信号输入整流电路包括:

第一整流模块,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入端接入第一输入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入信号转换为第一直流信号;

第二整流模块,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入端接入第二输入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二输入信号转换为第二直流信号;

第三整流模块,所述第三整流模块的输入端接入第三输入信号,用于将所述第三输入信号转换为第三直流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包括:

第一调整模块,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用于对接入的第一直流信号进行调零调幅处理;

第二调整模块,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用于对接入的第二直流信号进行调零调幅处理;

第三调整模块,所述第三调整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用于对接入的第三直流信号进行调零调幅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包括放大器A1、放大器A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阻R3;

所述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为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放大器A1 的反相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端以及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共接,所述放大器A1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端共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端、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器A2的正相输入端共接,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共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放大器A2的输出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整流模块包括放大器A3、放大器A4、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

所述放大器A3的正相输入端为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放大器A3 的反相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端以及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所述放大器A3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端共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端、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器A4的正相输入端共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器A4的反相输入端共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放大器A4的输出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二整流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整流模块包括放大器A5、放大器A6、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阻R7、电阻R8以及电阻R9;

所述放大器A5的正相输入端为所述第三整流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放大器A5 的反相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端以及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共接,所述放大器A5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端共接,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端、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器A6的正相输入端共接,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器A6的反相输入端共接,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放大器A6的输出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三整流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包括放大器A7、电容C1、电容C2、可调电阻RW1、可调电阻RW2、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以及二极管D9;

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放大器A7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可调电阻 RW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共接,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W1的第二端,所述可调电阻RW1的第一端接入负电压,所述可调电阻RW1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所述可调电阻RW2的第三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放大器A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端,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A7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调整模块包括放大器A8、电容C3、电容C4、可调电阻RW3、可调电阻RW4、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以及二极管D10;

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所述放大器A8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可调电阻 RW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共接,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W3的第二端,所述可调电阻RW3的第一端接入负电压,所述可调电阻RW3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所述可调电阻RW4的第三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放大器A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A8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调整模块包括放大器A9、电容C5、电容C6、可调电阻RW5、可调电阻RW6、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以及二极管D11;

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6的第一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三调整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6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7的第一端、所述放大器A9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可调电阻 RW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共接,所述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W5的第二端,所述可调电阻RW5的第一端接入负电压,所述可调电阻RW5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所述可调电阻RW6的第三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端共接作为所述第三调整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放大器A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端,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A9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法电路包括:

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放大器A10以及二极管D7;

所述电阻R19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0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21的第一端为所述加法电路的3个输入端,所述电阻R19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0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23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器A10的反相输入端共接,所述电阻R23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端共接作为所述加法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A10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2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放大器A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 的正极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性光耦隔离电路包括:

放大器A11、电阻R24以及光耦合器中的光敏二极管D8;

所述放大器A11的正相输入端为所述线性光耦隔离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放大器A11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24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光敏二极管D8的负极端共接,所述放大器A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光敏二极管D8的正极端,所述电阻 R24的第二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放增益调节电路包括:

放大器A12、电阻R25、电阻R26以及光耦合器中的光敏电阻R27;

所述电阻R25的第一端接入电压,所述电阻R25的第二端、所述光敏电阻R27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放大器A12的反相输入端共接,所述电阻R2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A12的正相输入端,所述放大器A12的输出端与所述光敏电阻R27 的第二端共接作为所述功放增益调节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6的第二端接地。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音频设备,所述音频设备包括音频功放电路,所述音频设备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保护电路。该音频设备能够实现音质的无损功放,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保护电路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保护电路的系统结构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对应图2的保护电路的系统结构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对应图2的保护电路的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1为一实施例中保护电路的系统结构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保护电路通过调整功放输入电路的增益来保护功放,包括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110、加法电路120、线性光耦隔离电路130以及功放增益调节电路140。

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110,用于对接入的多个输入信号进行调零调幅处理。

加法电路120,加法电路120的多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 110的多个输出端,用于对调整后的多个输入信号相加,生成加法输出信号。

线性光耦隔离电路130,线性光耦隔离电路130的输入端连接加法电路120 的输出端,用于对加法输出信号进行隔离,将隔离后的加法输出信号线性转换为电阻值并输出。

功放增益调节电路140,用于根据所述电阻值调节功放的增益,实现功放的线性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110与音频功放电路连接,接入音频功放电路输出的多个输入信号,并对前述多个输入信号进行调零调幅处理,以此设定保护电路的起控点,获得输入信号中过载部分的线性信号,实现过载的比例度调节。其中,输入信号包括过载信号,多个输入信号可以是不同输出量级的信号,例如,可以是音频功放电路前级的输出信号,可以是音频功放电路的电流信号,也可以是功放发热生成的信号,通过调零调幅处理后,多个不同量级的信号可以调整为电压阈值范围相同的信号;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11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端口数量匹配输入信号的数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调零调幅功能的基础上,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110还可用于对多个输入信号中变化过快的信号进行积分调节和微分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法电路120多个输入端分别连接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110的多个输出端,接收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110调整后的多个输入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加,生成加法输出信号,以此将所有的过载信号进行叠加。加法电路120输入端的数目可根据待相加信号数目进行任意扩展。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性光耦隔离电路130的输入端连接加法电路120 的输出端,接收加法输出信号,对加法输出信号进行隔离和线性转换,并将转换获得的电阻值输出,从而实现线性隔离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功放增益调节电路140接入线性光耦隔离电路130 的输出侧,接收线性光耦隔离电路130隔离后的电阻值,并根据电阻值线性地调节功放的增益,实现功放的线性保护。通过功放增益调节电路140,线性地降低功放的输出,使功放退出过载状态,实现了音质的无损功放保护,且其线性调节过程功放输出的变化不明显,用户难以察觉,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电路,通过调零给定保护电路的起控点获得输入信号中过载部分的线性信号,进而通过调幅实现过载的比例度,并将所有的过载信号进行叠加和线性隔离输出,最终线性地降低功放的输出,使功放退出过载状态,实现了音质的无损功放保护,且线性调节过程不会产生突变而破坏听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参见图2,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保护电路的系统结构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保护电路连接在音频功放电路和负载之间,包括多端信号输入整流电路150、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110、加法电路120、线性光耦隔离电路130以及功放增益调节电路14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110、加法电路120、线性光耦隔离电路130以及功放增益调节电路140的相关描述参见上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端信号输入整流电路150具体是指多端输入多端输出的精密整流电路,连接在音频功放电路和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110之间,接入音频功放电路输出的多个输入信号,并将多个输入信号统一转换为多个直流信号并输出至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110。其中,多个输入信号包括了直流信号,也包括了代表功放输出电流的交流信号,通过多端信号输入整流电路 150对前述多个输入信号进行精密整流,能够获得单一的直流信号,以此提高后续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110对多个输入信号调整的效率,同时便于加法电路 120对多个单一的直流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其中,多端信号输入整流电路150也可以用其他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替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电路,对多个输入信号进行精密整流,再通过调零给定保护电路的起控点获得输入信号中过载部分的线性信号,进而通过调幅实现过载的比例度,并将所有的过载信号进行叠加和线性隔离输出,最终线性地降低功放的输出,使功放退出过载状态,实现了音质的无损功放保护,且线性调节过程不会产生突变而破坏听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端信号输入整流电路150为三端输入整流电路,参见图3,多端信号输入整流电路150包括第一整流模块1501、第二整流模块 1502以及第三整流模块1503。

第一整流模块1501的输入端接入第一输入信号,用于将第一输入信号转换为第一直流信号;第二整流模块1502的输入端接入第二输入信号,用于将第二输入信号转换为第二直流信号;第三整流模块1503的输入端接入第三输入信号,用于将第三输入信号转换为第三直流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110对应为三端输入调整电路,参见图3,多端信号输入调整电路110包括第一调整模块1101、第二调整模块1102以及第三调整模块1103。

第一调整模块110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整流模块1501的输出端,用于对接入的第一直流信号进行调零调幅处理;第二调整模块110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整流模块1502的输出端,用于对接入的第二直流信号进行调零调幅处理;第三调整模块1103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整流模块1503的输出端,用于对接入的第三直流信号进行调零调幅处理。

参见图4,图4为结合图2和图3实施例中保护电路的具体电路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整流模块1501包括放大器A1、放大器A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阻R3。

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为第一整流模块1501的输入端,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二极管D1的正极端以及电阻R1的第一端共接,放大器A1的输出端、二极管D1的负极端以及二极管D2的正极端共接,二极管D2的负极端、电阻R3 的第一端以及放大器A2的正相输入端共接,电阻R1的第二端、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共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放大器A2的输出端共接作为第一整流模块1501的输出端,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整流模块1501 通过放大器A1、放大器A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阻 R3构成了精密整流模块,能够将即便是微弱信号的第一输入信号准确地转换为第一直流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整流模块1502包括放大器A3、放大器A4、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

放大器A3的正相输入端为第二整流模块1502的输入端,放大器A3的反相输入端、二极管D3的正极端以及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放大器A3的输出端、二极管D3的负极端以及二极管D4的正极端共接,二极管D4的负极端、电阻R6 的第一端以及放大器A4的正相输入端共接,电阻R4的第二端、电阻R5的第一端以及放大器A4的反相输入端共接,电阻R5的第二端与放大器A4的输出端共接作为第二整流模块1502的输出端,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第二整流模块1502 通过放大器A3、放大器A4、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 R6构成了精密整流模块,能够将即便是微弱信号的第二输入信号准确地转换为第二直流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整流模块1503包括放大器A5、放大器A6、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阻R7、电阻R8以及电阻R9。

放大器A5的正相输入端为第三整流模块1503的输入端,放大器A5的反相输入端、二极管D5的正极端以及电阻R7的第一端共接,放大器A5的输出端、二极管D5的负极端以及二极管D6的正极端共接,二极管D6的负极端、电阻R9 的第一端以及放大器A6的正相输入端共接,电阻R7的第二端、电阻R8的第一端以及放大器A6的反相输入端共接,电阻R8的第二端与放大器A6的输出端共接作为第三整流模块1503的输出端,电阻R9的第二端接地。第三整流模块1503 通过放大器A5、放大器A6、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阻R7、电阻R8以及电阻 R9构成了精密整流模块,能够将即便是微弱信号的第三输入信号准确地转换为第三直流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模块1101包括放大器A7、电容C1、电容C2、可调电阻RW1、可调电阻RW2、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以及二极管D9。

电容C1的第一端、电阻R10的第一端共接作为第一调整模块1101的输入端,电容C1的第二端、电阻R10的第二端、电阻R11的第一端、放大器A7的反相输入端、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可调电阻RW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共接,电阻 R11的第二端连接可调电阻RW1的第二端,可调电阻RW1的第一端接入负电压,可调电阻RW1的第三端接地,电容C2的第二端、可调电阻RW2的第三端二极管 D9的正极端共接作为第一调整模块1101的输出端,放大器A7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端,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放大器A7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12 的第二端接地。其中,电容C1具备微分调节特性,电容C2具备积分调节特性,二极管D9使放大器A7在输入信号不超限时输入置零。第一调整模块1101通过可调电阻RW1调零,得到输入信号过载部分的线性信号及给定保护电路的起控点;通过可调电阻RW2调幅,可实现过载的比例度调节,使得功放过载的差值控制在阈值范围;通过对电容C1容量参数的调节,可以实现对过载的积分时间常数的调节,实现对变化过快信号的积分调节;通过对电容C2容量参数的调节,可以实现过载的微分调节,例如增加电容C2的容量可以使惯性较大的功放管温升控制的响应速度得以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调整模块1102包括放大器A8、电容C3、电容C4、可调电阻RW3、可调电阻RW4、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以及二极管D10。

电容C3的第一端、电阻R13的第一端共接作为第二调整模块1102的输入端,电容C3的第二端、电阻R13的第二端、电阻R14的第一端、放大器A8的反相输入端、电容C4的第一端以及可调电阻RW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共接,电阻 R14的第二端连接可调电阻RW3的第二端,可调电阻RW3的第一端接入负电压,可调电阻RW3的第三端接地,电容C4的第二端、可调电阻RW4的第三端以及二极管D10的正极端共接作为第二调整模块1102的输出端,放大器A8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端,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放大器A8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其中,电容C3具备微分调节特性,电容C4具备积分调节特性,二极管D10使放大器A8在输入信号不超限时输入置零。第二调整模块1102通过可调电阻RW3调零,得到输入信号过载部分的线性信号及给定保护电路的起控点;通过可调电阻RW4调幅,可实现过载的比例度调节,使得功放过载的差值控制在阈值范围;通过对电容C3容量参数的调节,可以实现对过载的积分时间常数的调节,实现对变化过快信号的积分调节;通过对电容C4容量参数的调节,可以实现过载的微分调节,例如增加电容C4的容量可以使惯性较大的功放管温升控制的响应速度得以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调整模块1103包括放大器A9、电容C5、电容C6、可调电阻RW5、可调电阻RW6、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以及二极管D11。

电容C5的第一端、电阻R16的第一端共接作为第三调整模块1103的输入端,电容C5的第二端、电阻R16的第二端、电阻R17的第一端、放大器A9的反相输入端、电容C6的第一端以及可调电阻RW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共接,电阻 R17的第二端连接可调电阻RW5的第二端,可调电阻RW5的第一端接入负电压,可调电阻RW5的第三端接地,电容C6的第二端、可调电阻RW6的第三端以及二极管D11的正极端共接作为第三调整模块1103的输出端,放大器A9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1的负极端,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放大器A9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18的第二端接地。其中,电容C5具备微分调节特性,电容C6具备积分调节特性,二极管D11使放大器A9在输入信号不超限时输入置零。第三调整模块 1103通过可调电阻RW5调零,得到输入信号过载部分的线性信号及给定保护电路的起控点;通过可调电阻RW6调幅,可实现过载的比例度调节,使得功放过载的差值控制在阈值范围;通过对电容C5容量参数的调节,可以实现对过载的积分时间常数的调节,实现对变化过快信号的积分调节;通过对电容C6容量参数的调节,可以实现过载的微分调节,例如增加电容C6的容量可以使惯性较大的功放管温升控制的响应速度得以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法电路120包括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放大器A10以及二极管D7。

电阻R19的第一端、电阻R20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21的第一端为加法电路 120的3个输入端,电阻R19的第二端、电阻R20的第二端、电阻R21的第二端、电阻R23的第一端以及放大器A10的反相输入端共接,电阻R23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7的负极端共接作为加法电路120的输出端,电阻R22的第一端连接放大器A10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22的第二端接地,放大器A10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端。其中,二极管D7保证了放大器A10的输出为正。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放大器A10以及二极管D7构成了反相输入的加法电路120,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法运算,且输入之间不存在交扰问题,调节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性光耦隔离电路130包括放大器A11、电阻R24 以及光耦合器中的光敏二极管D8。

放大器A11的反相输入端为线性光耦隔离电路130的输入端,放大器A11 的正相输入端、电阻R24的第一端以及光敏二极管D8的负极端共接,放大器A11 的输出端连接光敏二极管D8的正极端,电阻R24的第二端接地。放大器A11、电阻R24以及光耦合器中的光敏二极管D8构成了线性光耦隔离电路130,将加法电路120输出的加法输出信号线性隔离转换为电阻值并输出至功放增益调节电路14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功放增益调节电路140包括放大器A12、电阻R25、电阻R26以及光耦合器中的光敏电阻R27。

电阻R25的第一端接入电压,电阻R25的第二端、光敏电阻R27的第一端以及放大器A12的反相输入端共接,电阻R26的第一端连接放大器A12的正相输入端,放大器A12的输出端与光敏电阻R27的第二端共接作为功放增益调节电路140的输出端,电阻R26的第二端接地。功放增益调节电路140通过根据电阻值线性调节光敏电阻R27,从而线性地调节放大器A12的放大倍数,进而线性地降低功放的输出,使功放退出过载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电路,对多个输入信号进行精密整流,再通过调零给定保护电路的起控点获得输入信号中过载部分的线性信号,进而通过调幅实现过载的比例度,并将所有的过载信号进行叠加和线性隔离输出,最终线性地降低功放的输出,使功放退出过载状态,实现了音质的无损功放保护,且线性调节过程不会产生突变而破坏听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音频设备,该音频设备包括音频功放电路,还包括如上实施例所述的保护电路,能够实现音质的无损功放。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