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4928发布日期:2019-10-13 01:45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紧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流水线生产的产品,比如机顶盒内的PCB板,一般放置在载具上进行运送,PCB板上往往需要安装电容、电感等元器件,因此往往需要对这些元器件进行一定的程度按压,以保证这些元器件安装牢固。

目前,在对PCB板上的元器件进行按压时,通常是通过将放置有PCB板的载具输送到作业位置,通过人工将每个元器件压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长期操作使得操作人员出现疲劳而遗漏按压的现象,而且操作人员按压的力度大小难以做到一致,每个PCB板上每个元器件的压紧程度不同,未压紧的元器件容易掉落,导致产品的不良率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紧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人工按压容易出现遗漏按压,而且按压力度大小不一,导致每个PCB板上每个元器件的压紧程度不同的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紧机构,包括:

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能够移动到阻挡载具前进的第一位置;

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载具上的PCB板的待压紧元器件相对应的压紧件;

感应组件,被配置为感应所述载具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组件还包括压板,所述压紧件为设置于所述压板上的弹性销。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组件包括阻挡块,所述阻挡块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组件还包括阻挡块,所述阻挡块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件,所述阻挡组件和所述压紧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两个L形支架,两个所述L形支架沿所述载具的输送方向并排设置,且所述阻挡组件和所述压紧组件沿所述载具的输送方向分别固设于两个所述L形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组件包括两组感应器,两组所述感应器分别设置于所述阻挡组件和所述压紧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于所述阻挡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和所述感应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压紧机构,通过设置阻挡组件、压紧组件和感应组件,当载具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感应组件感应载具的位置,阻挡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将载具挡住,随后压紧组件动作带动压紧件压紧PCB板上的元器件,并且在压紧操作完成后,载具再次被传送至下一工位,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出现遗漏按压的情况,而且通过压紧组件对待压紧元器件进行按压,按压力度大小相同,使得每个PCB板上的每个待压紧元器件都被压紧,避免元器件掉落,提高PCB板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压紧机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压紧机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压紧机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阻挡组件;11、第一驱动件;12、阻挡块;

2、压紧组件;21、第二驱动件;221、压板;222、弹性销;

31、感应器;

4、支撑件;41、第一L形支架;42、第二L形支架;401、竖直部;402、水平部;

5、支撑架;6、载具;7、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紧机构,主要用于对PCB板7上的待压紧元器件进行压紧操作。如图1所示,PCB板7放置在载具6上,载具6经传输结构进行传输,在本实施例中,传输结构包括支撑架5,支撑架5上相对设置有两条链条,两条链条由电机等结构带动,载具6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连接于两个链条,在链条的带动下进行输送,在本实施例中,载具6为锡炉载具。该压紧机构安装于支撑架5上,能够对PCB板7上的待压紧元器件进行压紧操作。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该压紧机构包括阻挡组件1、压紧组件2、感应组件和控制器(图中为示出)。其中,阻挡组件1设置于载具6上方,且在竖直方向上能够下降到与载具6相同高度的第一位置阻挡载具6前进,当阻挡组件1下降到第一位置将载具6挡住时,链条停止运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阻挡组件1还可设置于载具6下方,且在竖直方向上能够上升到与载具6相同高度的第一位置。压紧组件2也设置于载具6上方,压紧组件2上设置有多个与载具6上的PCB板7上的待压紧元器件相对应的压紧件。感应组件能够感应载具6的位置。阻挡组件1、压紧组件2和感应组件均电连接于控制器,控制器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控制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设置阻挡组件1、压紧组件2和感应组件,当载具6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感应组件感应载具6的位置并发送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阻挡组件1移动到第一位置将载具6挡住,随后控制器控制压紧组件2动作带动压紧件压紧PCB板7上的待压紧元器件,并且在压紧操作完成后,控制器控制阻挡组件1回复原位,载具6再次被链条传送至下一工位,不仅能够提高加工效率,避免出现遗漏按压的情况,而且通过压紧组件2能够实现对每个PCB板7上相同的待压紧元器件的按压力度大小相同,使得每个PCB板7上的每个待压紧元器件都被压紧,避免元器件掉落,提高PCB板7的良率。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压紧机构包括支撑件4,支撑件4包括两个L形支架,两个L形支架沿载具6的输送方向并排设置,将两个L形支架分别命名为第一L形支架41和第二L形支架42,沿载具6的输送方向第一L形支架41和第二L形支架42依次安装在支撑架5上,具体而言,每个L形支架均包括相连接的竖直部401和水平部402,竖直部401连接于支撑架5,水平部402位于载具6上方,阻挡组件1设置于第二L形支架42的水平部402,压紧组件2设置于第一L形支架41的水平部402。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阻挡组件1包括第一驱动件11和阻挡块12,第一驱动件11连接于控制器,第一驱动件11在竖直方向上驱动阻挡块12移动至第一位置。其中,第一驱动件11安装于第二L形支架42的水平部402,阻挡块12连接于第一驱动件11的输出端。

上述压紧组件2包括第二驱动件21、压板221和压紧件,其中,第二驱动件21连接于控制器,且第二驱动件21安装于第一L形支架41的水平部402。压板221连接于第二驱动件21的输出端,压紧件为设置于压板221上的弹性销222,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销222设置有四组,每组包括六个弹性销222,相应地,每个载具6上放置有四个PCB板7,每个PCB板7上需要按压的元件器的数量为六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压板221上设置的弹性销222的组数根据载具6上放置的PCB板7的数量进行设置,每组弹性销222包含弹性销222的数量根据每个PCB板7上需要按压的元器件的数量进行设置。弹性销222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对元器件进行按压时,能够根据元器件的高度进行自我调节,不仅能够保证将元器件压紧,而且能够避免压力过大将元器件损坏。

此外,在阻挡块12将载具6挡住之前,压紧组件2高于载具6的高度,当阻挡块12将载具6挡住后,第二驱动件21驱动压板221向下运动,最终使得每个弹性销222下压在与其对应的待压紧元器件上,将该待压紧元器件压紧。另外,在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1和第二驱动件21均为气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电机丝杠等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感应组件包括两组感应器31,两组感应器31分别设置于第一驱动件11和第二驱动件21上,每组感应器31包括两个感应器31,两个感应器31均连接于控制器,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器31为位移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结构。设置于第一驱动件11的两个感应器31共同作用,当两个感应器31均检测到载具6时,发送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11带动阻挡块12向下运动对载具6进行阻挡。设置于第二驱动件21上的两个感应器31共同作用,当两个感应器31均检测到下方存在载具6时,发送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件21带动压板221向下运动使得每个弹性销222压紧与其对应的元器件。

以下将对该压紧机构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1.当第一驱动件11上的两个感应器31均检测到载具6时发送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11驱动阻挡块12向下移动到第一位置对载具6进行阻挡,并且阻挡块12将载具6挡住后,链条停止运动。当第二驱动件21上的两个感应器31均检测到载具6时发送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件21驱动压板221向下运动,使得每个弹性销222压紧与其对应的待压紧元器件。

2.压紧操作完成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件21驱动压板221向上移动而远离载具6,随后控制其控制第一驱动件11驱动阻挡块12回复原位,然后链条运动,将完成压紧操作的PCB板7输送至下一工位,同时将需进行压紧操作的PCB板7输送到该压紧机构下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紧机构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压紧机构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阻挡块在水平方向移动到第一位置阻挡载具前进,具体而言,第一驱动件可设置于支撑架上,阻挡块连接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第一驱动件能够带动阻挡块在垂直载具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做往复运动。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