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装置及其资产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1494发布日期:2019-11-15 22:19阅读:824来源:国知局
资产管理装置及其资产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中心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资产管理装置及其资产条。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u位检测方案有高频rfid方案、红外定位方案、高频rfid与红外结合定位方案,在技术上可以很好地解决u位管理的难题,但其u位管理器大多采用不可弯曲的电路板和外壳,存在运输不方便,安装不方便,电路板容易折断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资产条以及使用该资产条的资产管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资产条,其包括软性外壳、设置在所述软性外壳内的柔性电路板、将所述软性外壳设置于机柜上的若干个固定组件、以及与机柜上各个u位一一对应设置的u位管理器,所述u位管理器包括用于检测u位状态信息的检测单元、以及连接并控制所述检测单元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干个固定组件与所述各个u位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磁吸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磁吸组件包括固定上盖、第一固定磁铁、第二固定磁铁、以及固定下盖,所述固定上盖和所述固定下盖相互配合安装在所述软性外壳的外侧,所述第一固定磁铁插接在所述固定上盖中,所述第二固定磁铁插接在所述固定下盖中,并分别位于所述软性外壳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上盖与所述固定下盖之间设有将两者固定连接的卡扣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性外壳为透明软性外壳,所述u位管理器还包括用于显示所述各个u位状态的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指示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位管理器还包括用于在u位状态异常时产生本地告警的蜂鸣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还设有用于采集机柜的温湿度信息的温湿度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的rfid阅读器,所述rfid阅读器通过读取附着在it设备上的rfid标签来检测u位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和所述红外接收器安装在所述各个u位上,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资产管理装置,其包括机柜、分设在所述机柜上各个u位的it设备、以及竖向跨越所述各个u位的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资产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资产管理装置还包括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包括用于粘贴在所述it设备上的it设备连接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的rfid标签端、以及连接所述it设备连接端和所述rfid标签端的连接绳;

所述rfid标签端包括标签上盖、标签磁铁、标签带、感应线圈以及标签下盖,所述标签上盖和所述标签下盖相互卡扣连接,所述标签带与所述连接绳一体连接,所述标签上盖的内壁设有非封闭式的环形卡接部,所述标签带和所述感应线圈卡接在所述环形卡接部中,所述标签磁铁插接在所述标签下盖中;

所述若干个固定组件包括与所述各个u位一一对应设置的磁吸组件,每一所述磁吸组件包括固定上盖、第一固定磁铁、第二固定磁铁、以及固定下盖,所述固定上盖和所述固定下盖相互配合安装在所述软性外壳的外侧,所述第一固定磁体插接在所述固定上盖中,所述第二固定磁铁插接在所述固定下盖中,并分别位于所述软性外壳的两侧;

所述磁吸组件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磁铁吸附所述标签磁铁,所述磁吸组件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磁铁吸附在所述机柜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资产条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资产条通过柔性电路板和软性外壳,使得资产条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以依照机柜的空间布局要求任意排列,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且软性外壳还可保护内部的柔性电路板。

另外,通过与机柜上各个u位一一对应设置的磁吸组件,可以方便资产条的快速安装;同时,这样软硬结合的结构设计,还可以增加资产条的强度和韧性,降低电路板折损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资产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资产条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资产管理装置,该资产管理装置包括机柜1、分设于机柜1上各个u位的it设备2、以及资产条4。

资产条4竖向跨越机柜1的各个u位,资产条4包括软性外壳41、设置在软性外壳41内的柔性电路板42、将软性外壳41设置于机柜1的若干个固定组件44、以及与机柜1上各个u位一一对应设置的u位管理器。所述u位管理器包括用于检测u位状态信息的检测单元、以及连接并控制所述检测单元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柔性电路板42上。其中,检测单元可以通过rfid技术或者红外信号检测技术来检测u位状态信息;控制单元与检测单元通信连接,接收并上传检测单元检测到的u位状态信息。柔性电路板42和软性外壳41可以为长条状。可以理解地,通过采用柔性电路板fpc和软性外壳,使得资产条4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以依照机柜的空间布局要求任意排列,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且软性外壳41还可保护内部的柔性电路板42。

进一步地,u位管理器还可包括用于表明u位状态的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可采用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指示灯45来显示,例如可通过红、绿、蓝三色灯的亮暗状态以及闪烁状态来表明u位状态。相应地,软性外壳41可以为透明软性外壳,以方便运维人员查看信号指示灯45的状态。

进一步地,u位管理器还可包括蜂鸣器,用于在u位状态异常时产生本地告警。进一步地,柔性电路板42上还可设有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机柜1的温湿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单元可包括rfid阅读器43,rfid阅读器43与控制单元通信连接,rfid阅读器43通过读取附着在it设备2上的rfid标签3来检测u位状态信息。rfid标签3可包括it设备连接端31、连接绳32以及rfid标签33。其中,it设备连接端31可粘贴在it设备2上,连接绳32的一端连接it设备连接端31,另一端连接rfid标签33。rfid标签33可包括标签上盖331、标签磁铁332、标签带333、感应线圈334以及标签下盖335。标签上盖331和标签下盖335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置腔,标签磁铁332、标签带333、感应线圈334设置在该容置腔内。标签上盖331和标签下盖335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也可以通过螺丝等结构连接。标签带333与连接绳32连接,其可以由连接绳32一体形成。标签带333可以为圆环形,标签上盖331的内壁可设有非封闭式的环形卡接部,标签带333和感应线圈334可卡接在环形卡接部中。标签磁铁332可插接在标签下盖335上,rfid标签33可通过标签磁铁332与rfid阅读器43紧密相连。rfid阅读器43读取rfid标签33的id,如果读取到,说明u位被占用,未读取到,说明u位空闲,此外,还可远程配置u位的7种状态:空闲、已用、预占用、预留、不可用、异常、自检。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单元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安装在机柜1的各个u位上,红外接收器与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干个固定组件44可以与机柜1的各个u位一一对应设置。固定组件44可以为磁吸组件,该磁吸组件可与机柜1的各个u位一一对应设置在软性外壳41的外侧,其一侧用于吸附rfid标签33或者红外接收器,另一侧用于吸附在机柜1上。该磁吸组件可包括固定上盖441、第一固定磁铁442、第二固定磁铁443、以及固定下盖444。其中,固定上盖441和第一固定磁铁442设置在软性外壳41面向u位的一侧,该侧可通过第一固定磁铁442来吸附rfid标签33或者红外接收器;第二固定磁铁443和固定下盖444设置在软性外壳面向机柜1的一侧,该侧可通过第二固定磁铁443来吸附在机柜1上。固定上盖441和固定下盖444可以通过卡扣结构或者螺纹结构等连接结构相互配合安装在软性外壳41的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上盖441大致呈u形结构,该u形结构的两侧内壁设有若干个卡槽,固定下盖442大致呈方形结构,该方形结构的两侧外部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钩,通过将卡钩与卡槽的卡扣连接,将固定上盖441和固定下盖442卡扣安装在软性外壳41的外侧。第一固定磁铁442可插接设置在固定上盖441中,第二固定磁铁443可插接设置在固定下盖444中。通过采用磁吸组件,一是方便资产条的快速安装;二是软硬结合,增加了资产条的强度和韧性,从而降低电路板折损率。本申请的资产条由于采用了软硬结合的结构设计,相比现有技术,具有运输方便、安装方便、不易折损的优势。

该资产条4在装配时,可先将柔性电路板42插接在软性外壳41中,然后将磁吸组件对应机柜1上的各个u位逐一安装在软性外壳41的外侧。在组装磁吸组件时,可先将第一固定磁铁442插接在固定上盖441中,将第二固定磁铁443插接在固定下盖444中,然后将固定下盖444与固定上盖441相互卡扣结合。使用时,将磁吸组件的一侧通过第一固定磁铁442与rfid标签33一一对应吸附,另一侧通过第二固定磁铁443吸附在机柜1上。

该资产管理装置还可以包括与柔性电路板42连接的资产条集中管理器5,用于获取u位的状态信息和机柜1的温湿度信息,将此信息通过网络上传给服务器。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