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复合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2053发布日期:2020-08-11 22:0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具有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复合薄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电子构件安装区域、且具有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复合薄膜。另外,本发明涉及:在至少2张玻璃之间具有前述复合薄膜的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红外线的相机、传感器或天线之类的电子构件被安装于风挡或挡风玻璃的汽车逐渐普及。安装电子构件的区域的融雪或除霜对于改善这些电子构件的性能而言是重要的。作为进行电子构件周边的加热的方法,例如已知有如下方法:在安装电子构件的区域的周围设置加热线的方法(专利文献1)和通过去除格子状的加热线的一部分从而在窗玻璃材料中设置安装传感器等的区域,得到电加热窗的方法(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345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50342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以上述的方法实现了电子构件周围的加热,但以专利文献1的方法无法进行风挡的整面加热,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网格的一部分被去除,因此,电子构件周围的高效的加热不充分。另外,在任意文献中均使用较粗的线材作为加热线,因此,假定为了提高加热效率而想要提高线材的密度时,有短路的担心。另外还可知:为了隐藏布线,需要另行施加黑漆等,对于风挡等的设计会设置一定的限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广泛的方案中提供一种具有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复合薄膜,其适合于在夹层玻璃整面的加热的基础上、确保相机、传感器或天线之类的电子构件的良好的灵敏度的同时能进行电子构件周围的高效的加热的夹层玻璃。

另外,在更限定性的方案中,提供一种具有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复合薄膜,其适合于在进一步改善电子构件周围的加热效率的基础上、不妨碍驾驶员的视场、也无需施加黑漆、电子构件的配置自由度(设计性)得到改善的夹层玻璃。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以下中说明的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可以解决上述课题。

即,本发明包含以下的适合的方案。

[1]一种复合薄膜,其具有:树脂薄膜和发热性导电结构体,所述发热性导电结构体是配置于该树脂薄膜上、且至少包含多条主导电细线而成的,该复合薄膜具有至少1个不含该多条主导电细线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

[2]根据[1]的复合薄膜,其中,在前述树脂薄膜上,2条主母线配置于彼此相对的位置,该主母线分别与前述多条主导电细线的端部电连接。

[3]根据[1]或[2]的复合薄膜,其中,前述多条主导电细线在前述树脂薄膜上非直线状地延伸。

[4]根据[3]的复合薄膜,其中,前述非直线状整体地或局部地为波形状和/或z字形状。

[5]根据[1]~[4]中任一项的复合薄膜,其中,前述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至少1面经低反射率处理。

[6]根据[2]~[5]中任一项的复合薄膜,其中,前述电子构件安装区域中的至少1个存在于前述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

[7]根据[2]~[5]中任一项的复合薄膜,其中,前述电子构件安装区域中的至少1个存在于前述2条主母线之间以外的区域。

[8]根据[1]~[7]中任一项的复合薄膜,其中,前述发热性导电结构体还包含:将相邻的2条前述主导电细线彼此电连接的副导电细线,

由相邻的2条主导电细线构成的二边、与存在于由该相邻的2条主导电细线构成的二边之间的相邻的2条副导电细线构成的二边形成的大致长方形或梯形的区域中的2个以上具有不同的形状。

[9]根据[2]~[8]中任一项的复合薄膜,其中,在前述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中,存在于前述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2cm以内的区域中所含的前述主导电细线的平均间隔比复合薄膜整体中所含的前述主导电细线的平均间隔窄。

[10]根据[2]~[9]中任一项的复合薄膜,其中,存在于前述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2cm以内的区域中所含的前述主导电细线的平均间隔为0.1mm以上且5mm以下。

[11]根据[2]~[10]中任一项的复合薄膜,其中,主母线的一部分以包围前述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1/4以上的方式弯曲。

[12]根据[2]~[11]中任一项的复合薄膜,其中,在前述树脂薄膜上,还以包围存在于前述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1/4以上的方式配置有至少1条副母线,该副母线借助前述主导电细线与前述2条主母线电连接。

[13]根据[1]~[12]中任一项的复合薄膜,其中,前述树脂薄膜的厚度为0.3mm以下。

[14]根据[1]~[13]中任一项的复合薄膜,其中,构成前述树脂薄膜的树脂组合物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之中最高的温度为30℃以上且180℃以下。

[15]根据[2]~[14]中任一项的复合薄膜,其中,前述主导电细线与前述主母线的连接部分的厚度比该主导电细线的厚度与该主母线的厚度之和小。

[16]根据[1]~[15]中任一项的复合薄膜,其中,前述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由金属箔的蚀刻结构体形成。

[17]一种夹层玻璃,其在至少2张玻璃之间具有[1]~[16]中任一项的复合薄膜。

[18]根据[17]的夹层玻璃,其中,在前述电子构件安装区域安装有相机、传感器或天线。

发明的效果

使用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制造夹层玻璃时,在广泛的方案中,在夹层玻璃整面的加热的基础上,确保电子构件的良好的灵敏度的同时实现电子构件周围的高效的加热。

另外,在更限定性的方案中,在进一步改善电子构件周围的加热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确保驾驶员的良好的视场、排除黑漆的施工必要性、和改善电子构件在夹层玻璃中的配置自由度(设计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和主母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概要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和主母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概要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主母线和副母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概要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主母线和副母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概要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主母线和副母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概要图。

图6为示出复合薄膜不具有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和主母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概要图。

图7为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从复合薄膜表面的投影截面积的一个例子、和用于说明主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与副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的关系的图。

图8为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从复合薄膜表面的投影截面积的一个例子、和用于说明与2条主母线接触的各区域中的副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复合薄膜]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具有:树脂薄膜和发热性导电结构体,所述发热性导电结构体是配置于该树脂薄膜上、且至少包含多条主导电细线而成的,所述复合薄膜具有至少1个不含该多条主导电细线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

<树脂薄膜>

本发明中的树脂薄膜由树脂组合物构成,所述树脂组合物是包含树脂、及任意的增塑剂和其它添加剂而成的。树脂的含量基于树脂组合物总质量,优选70质量%以上、更优选7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80质量%以上。特别是树脂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离聚物树脂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情况下,其含量基于树脂组合物总质量,优选75质量%以上。上述树脂的含量的上限基于树脂组合物总质量为100质量%以下。

作为上述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环烯烃聚合物、或它们的共聚物等。其中,从容易得到耐贯通性高、头部冲击指数小、特别是适合作为汽车用窗玻璃的窗玻璃的观点出发,优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离聚物树脂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更优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离聚物树脂,进一步优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特别优选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另外,制作夹层玻璃时组合使用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情况下,从组合使用的薄膜彼此的接合性变良好,且折射率差变小,容易抑制薄膜界面处的光学畸变的观点出发,树脂薄膜中所含的树脂优选为与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种类相同的树脂。

树脂薄膜中所含的树脂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情况下,树脂薄膜可以包含1种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或者可以包含粘均聚合度、缩醛化度、乙酰基量、羟基量、乙烯含量、缩醛化中使用的醛的分子量、和链长中的任一者以上分别不同2种以上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树脂薄膜包含2种以上不同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情况下,从熔融成型的容易性的观点、以及防止制作夹层玻璃时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变形和使用夹层玻璃时的玻璃的位移等的观点出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优选为粘均聚合度不同的至少2种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混合物,或为粘均聚合度不同的至少2种聚乙烯醇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混合物的缩醛化物。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以下的方法。首先,将浓度3~30质量%的聚乙烯醇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水溶液保持在80~100℃的温度范围内后,用10~60分钟缓慢地冷却。温度降低至-10~30℃后,添加醛(或酮化合物)和酸催化剂,边将温度保持为恒定边进行30~300分钟缩醛化反应。接着,将反应液用30~200分钟升温至20~80℃的温度,保持30~300分钟。之后,将反应液根据需要进行过滤后,添加碱等中和剂进行中和,将树脂进行过滤、水洗和干燥,从而可制造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

作为缩醛化反应中使用的酸催化剂,可以使用有机酸和无机酸中的任意者,例如可以举出乙酸、对甲苯磺酸、盐酸、硫酸和硝酸等。其中,从酸的强度和清洗时去除的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盐酸、硫酸和硝酸。

作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原料的聚乙烯醇可以通过以往公知的方法而得到,即,将乙酸乙烯酯等羧酸乙烯酯化合物进行聚合,将得到的聚合物进行皂化,从而可以得到。作为将羧酸乙烯酯化合物进行聚合的方法,可以应用溶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等以往公知的方法。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根据聚合方法而适宜选择偶氮系引发剂、过氧化物系引发剂、氧化还原系引发剂等。皂化反应可以应用使用以往公知的碱催化剂或酸催化剂的醇解反应、水解反应等。

作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原料的乙烯醇共聚物可将乙烯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进行皂化而得到。作为其它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乙烯、丙烯、正丁烯、异丁烯等α-烯烃;丙烯酸和其盐;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十二烷酯、丙烯酸十八烷酯等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和其盐;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丙磺酸和其盐、丙烯酰胺丙基二甲胺和其盐或其季盐、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其衍生物等丙烯酰胺衍生物;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丙磺酸和其盐、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胺和其盐或其季盐、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和其衍生物等甲基丙烯酰胺衍生物;甲基乙烯醚、乙基乙烯醚、正丙基乙烯醚、异丙基乙烯醚、正丁基乙烯醚、异丁基乙烯醚、叔丁基乙烯醚、十二烷基乙烯醚、硬脂基乙烯醚等乙烯醚类;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腈类;氯乙烯、氟乙烯等乙烯基卤化物类;偏氯乙烯、偏氟乙烯等亚乙烯基卤化物(vinylidenehalide)类;乙酸烯丙酯、烯丙基氯化物等烯丙基化合物;马来酸、衣康酸、富马酸等不饱和二羧酸和其盐、其酯或其酐;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乙烯基甲硅烷基化合物;乙酸异丙烯酯等。这些其它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其中,其它单体优选乙烯。

从容易得到在形成夹层玻璃时的耐贯通性优异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观点出发,作为在制造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时使用的醛(或酮化合物),优选具有2~10个碳原子的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化合物,更优选直链状或支链状化合物。由此,产生相应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缩醛基。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可以为利用多种醛(或酮化合物)的混合物、将聚乙烯醇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进行缩醛化而得到的缩醛化物。聚乙烯醇或乙烯醇共聚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也可以为粘均聚合度或水解度等不同的聚乙烯醇或乙烯醇共聚物的混合物。

树脂薄膜中使用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优选是由至少1个聚乙烯醇、与具有2~10个碳原子的1个以上的脂肪族非支链的醛的反应而产生的。醛的碳数如果超过12,则缩醛化的反应性降低,而且在反应中变得容易产生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块,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制造变困难。

作为缩醛化反应中使用的醛,例如可以举出甲醛、乙醛、丙醛、正丁醛、异丁醛、戊醛、异戊醛、正己醛、2-乙基丁醛、正庚醛、正辛醛、2-乙基己醛、正壬醛、正癸醛、苯甲醛、肉桂醛等脂肪族、芳香族、脂环式醛。其中,优选碳原子数为2~6的脂肪族非支链的醛,从容易得到在形成夹层玻璃时的耐贯通性优异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正丁醛。这些醛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另外,可以以全部醛的20质量%以下的范围少量组合使用多官能醛、具有其它官能团的醛等。将正丁醛与具有其它官能团的醛组合使用的情况下,正丁醛的含量优选50质量%以上、更优选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99质量%以上、最优选100质量%。

成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原料的聚乙烯醇的粘均聚合度优选100以上、更优选300以上、更优选400以上、进一步优选600以上、特别优选700以上、最优选750以上。聚乙烯醇的粘均聚合度如果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制作夹层玻璃时容易抑制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变形和断线,得到的夹层玻璃中容易防止由于热而玻璃位移的现象。另外,聚乙烯醇的粘均聚合度优选5000以下、更优选3000以下、进一步优选2500以下、特别优选2300以下、最优选2000以下。聚乙烯醇的粘均聚合度如果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容易得到良好的制膜性。聚乙烯醇的粘均聚合度可以基于例如jisk6726“聚乙烯醇试验方法”而测定。

上述聚乙烯醇的优选的粘均聚合度的数值与得到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优选的粘均聚合度的数值相同。树脂薄膜包含2种以上不同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情况下,至少1个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粘均聚合度优选为前述下限值以上且前述上限值以下。

对于树脂薄膜中所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的乙酰基量(以下,是指乙酸乙烯酯单元的量),以聚乙烯醇缩醛主链的乙烯单元为基准,即,将作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制造原料的聚乙烯醇树脂中的主链的2个碳所形成的单元(例如乙烯醇单元、乙酸乙烯酯单元、乙烯单元等)作为一个重复单元,以该一个重复单元为基准,优选0.1~20摩尔%、更优选0.5~3摩尔%、进一步优选0.5~3摩尔%或5~8摩尔%。通过适宜调整原料的聚乙烯醇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皂化度,从而能将乙酰基量调整在前述范围内。乙酰基量对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极性产生影响,可以改变树脂薄膜的增塑剂相容性和机械强度。树脂薄膜如果包含乙酰基量在前述范围内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则制作夹层玻璃时组合使用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容易实现与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良好的接合性和光学畸变的降低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包含2种以上不同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情况下,至少1个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基量优选在上述范围内。

树脂薄膜中所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缩醛化度例如优选40~86摩尔%、更优选45~84摩尔%、更优选50~82摩尔%、进一步优选60~82摩尔%、特别优选68~82摩尔%。缩醛化度为如下量:将作为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制造原料的聚乙烯醇树脂中的主链的2个碳所形成的单元(例如乙烯醇单元、乙酸乙烯酯单元、乙烯单元等)作为一个重复单元,以该一个重复单元为基准,形成缩醛基的上述单元的量。通过适宜调整将聚乙烯醇树脂缩醛化时的醛的用量,从而能将缩醛化度调整在前述范围内。缩醛化度如果在前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复合薄膜的力学强度容易变得充分,树脂薄膜包含增塑剂的情况下,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与增塑剂的相容性不易降低。树脂薄膜包含2种以上不同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情况下,至少1个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缩醛化度优选在上述范围内。

对于树脂薄膜中所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量(以下,是指乙烯醇单元的量),以聚乙烯醇缩醛主链的乙烯单元为基准,优选9~36摩尔%、更优选18~34摩尔%、进一步优选22~34摩尔%、特别优选26~34摩尔%。羟基量如果在前述范围内,则制作夹层玻璃时组合使用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情况下,树脂薄膜与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折射率差变小,容易得到光学不均少的夹层玻璃。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一并赋予隔音性能,优选的范围为9~30摩尔%、更优选12~27摩尔%、进一步优选15~23摩尔%、特别优选16~22摩尔%。通过调整将聚乙烯醇树脂缩醛化时的醛的用量,从而能将羟基量调整在前述范围内。树脂薄膜包含2种以上不同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情况下,至少1个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羟基量优选在上述范围内。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通常由缩醛基单元、羟基单元和乙酰基单元构成,这些各单元量可以通过例如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方法”或核磁共振法(nmr)而测定。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包含除缩醛基单元以外的单元的情况下,测定羟基的单元量和乙酰基的单元量,从不含除缩醛基单元以外的单元时的缩醛基单元量中减去这两个单元量,从而能计算出剩余的缩醛基单元量。

树脂薄膜中所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使用brookfield型(b型)粘度计、在20℃、30rpm下测得的、浓度10质量%的甲苯/乙醇=1/1(质量比)溶液的粘度优选100mpa·s以上、更优选120mpa·s以上、进一步优选130mpa·s以上、特别优选150mpa·s以上。将使用粘均聚合度高的聚乙烯醇作为原料或原料的一部分而制造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进行使用或组合使用,从而能将前述粘度调整为前述下限值以上。树脂薄膜中所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包含多种树脂的混合物的情况下,上述混合物的前述粘度优选为前述下限值以上。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前述粘度如果为前述下限值以上,则制作夹层玻璃时容易抑制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变形和断线,容易防止得到的夹层玻璃中由于热而玻璃位移的现象。

从容易得到良好的制膜性的观点出发,前述粘度通常为1500mpa·s以下,优选1300mpa·s以下,更优选110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1000mpa·s以下,特别优选800mpa·s以下。

树脂薄膜中所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优选115000~200000、更优选120000~160000、特别优选130000~150000。将使用粘均聚合度高的聚乙烯醇作为原料或原料的一部分而制造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进行使用或组合使用,从而可以将前述数均分子量调整在前述范围内。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数均分子量如果在前述范围内,则容易得到适合的薄膜制膜性和适合的薄膜物性(例如层压适合性、耐蠕变性和断裂强度)。

树脂薄膜中所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即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优选2.7以上、更优选2.8以上、特别优选2.9以上。通过将粘均聚合度不同的聚乙烯醇的混合物缩醛化或将粘均聚合度不同的聚乙烯醇的缩醛化物混合,从而能将前述分子量分布调整为前述下限值以上。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如果为前述下限值以上,则容易兼顾制膜性和适合的薄膜物性(例如层压适合性、耐蠕变性和断裂强度)。分子量分布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从制膜容易性的观点出发,分子量分布通常为10以下,优选5以下。

树脂薄膜包含2种以上不同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情况下,至少1个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数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优选在上述范围内。

数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使用例如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将分子量已知的聚苯乙烯作为标准而求出。

从容易得到良好的制膜性的观点出发,树脂薄膜优选包含未交联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也可以包含经交联的聚乙烯醇缩醛。将聚乙烯醇缩醛交联的方法例如记载于ep1527107b1和wo2004/063231a1(含羧基的聚乙烯醇缩醛的热自交联)、ep1606325a1(以多醛交联的聚乙烯醇缩醛)和wo2003/020776a1(以乙醛酸交联的聚乙烯醇缩醛)。另外,通过适宜调整缩醛化反应条件,从而控制生成的分子间缩醛键量、或控制残留羟基的封端化度也是有用的方法。

树脂薄膜中所含的树脂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情况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中,乙酸乙烯酯部分相对于乙烯部分与乙酸乙烯酯部分的总和的比率优选低于50摩尔%、更优选低于30摩尔%、进一步优选低于20摩尔%、特别优选低于15摩尔%。乙酸乙烯酯部分相对于乙烯部分与乙酸乙烯酯部分的总和的比率如果低于50摩尔%,则可以适合地体现出树脂薄膜所需的力学强度和柔软性。

作为树脂薄膜中所含的离聚物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树脂:具有源自乙烯的结构单元和源自α,β-不饱和羧酸的结构单元,源自α,β-不饱和羧酸的结构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被钠离子等金属离子所中和。被金属离子中和之前的乙烯-α,β-不饱和羧酸共聚物中,源自α,β-不饱和羧酸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基于该乙烯-α,β-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质量,优选2质量%以上、更优选5质量%以上。另外,上述源自α,β-不饱和羧酸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30质量%以下、更优选20质量%以下。作为上述离聚物树脂所具有的源自α,β-不饱和羧酸的结构单元,例如可以举出源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马来酸单甲酯、马来酸单乙酯、马来酸酐的结构单元等,其中,特别优选源自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结构单元。作为上述离聚物树脂,从获得容易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离聚物和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离聚物,特别优选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锌离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钠离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锌离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钠离聚物。

本发明中,树脂薄膜可以含有增塑剂。树脂薄膜中的增塑剂的量基于构成树脂薄膜的树脂组合物总质量,优选0~30质量%、更优选0~25质量%、特别优选0~20质量%。增塑剂的量如果在前述范围内,则容易制造制膜性和操作性优异的树脂薄膜,使用具有这样的树脂薄膜的复合薄膜制作夹层玻璃时容易抑制导电结构体的变形和断线,其结果,容易得到良好的通电性。

构成树脂薄膜的树脂组合物包含增塑剂的情况下,作为增塑剂,优选使用下述组中的1种或多种化合物。

·多元的脂肪族或芳香族酸的酯。作为该酯,例如可以举出己二酸二烷酯(例如己二酸二己酯、己二酸二-2-乙基丁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己二酸己基环己酯、己二酸庚酯、己二酸壬酯、己二酸二异壬酯、己二酸庚基壬酯);己二酸与醇或包含醚化合物的醇的酯(例如二(丁氧基乙基)己二酸酯、二(丁氧基乙氧基乙基)己二酸酯);癸二酸二烷酯(例如癸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与脂环式或包含醚化合物的醇的酯;邻苯二甲酸的酯(例如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邻苯二甲酸双-2-丁氧基乙酯);和脂环式多元羧酸与脂肪族醇的酯(例如1,2-环己烷二羧酸二异壬酯)。

·多元的脂肪族或芳香族醇或具有1个以上的脂肪族或芳香族取代基的低聚醚二醇的酯或醚。作为该酯或醚,例如可以举出甘油、二甘醇、三甘醇、四甘醇等与直链状或支链状的脂肪族或脂环式羧酸的酯。进一步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二乙二醇-双-(2-乙基己酸酯)、三乙二醇-双-(2-乙基己酸酯)、三乙二醇-双-(2-乙基丁酸酯)、四乙二醇-双-正庚酸酯、三乙二醇-双-正庚酸酯、三乙二醇-双-正己酸酯、四乙二醇二甲醚、二丙二醇苯甲酸酯。

·脂肪族或芳香族醇的磷酸酯。作为该磷酸酯,例如可以举出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二苯基-2-乙基己酯、磷酸三甲苯酯。

·柠檬酸、琥珀酸和/或富马酸的酯。

另外,可以使用由多元醇和多元羧酸形成的聚酯或低聚酯、它们的末端酯化物或醚化物、由内酯或羟基羧酸形成的聚酯或低聚酯、或它们的末端酯化物或醚化物等作为增塑剂。

构成树脂薄膜的树脂组合物包含增塑剂,制作夹层玻璃时组合使用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情况下,从容易抑制伴随增塑剂在与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之间迁移的问题(例如经时的物性变化等问题)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与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所含者相同的增塑剂、或不有损该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物性(例如耐热性、耐光性、透明性和增塑效率)的增塑剂。从上述的观点出发,作为增塑剂,优选三乙二醇-双-(2-乙基己酸酯)、三乙二醇-双(2-乙基丁酸酯)、四乙二醇-双-(2-乙基己酸酯)、四乙二醇-双庚酸酯,特别优选三乙二醇-双-(2-乙基己酸酯)(以下,称为“3go”)。

树脂薄膜进一步可以包含:例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粘接调节剂、增白剂或荧光增白剂、稳定剂、色素、加工助剂、有机或无机纳米颗粒、煅烧硅酸、防腐蚀剂、表面活性剂或水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一个方案中,为了抑制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腐蚀,优选树脂薄膜含有防腐蚀剂。树脂薄膜中的防腐蚀剂的含量基于构成树脂薄膜的树脂组合物总质量,优选0.005~5质量%。作为防腐蚀剂的例子,可以举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并三唑。

本发明中,构成树脂薄膜的树脂组合物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之中最高的温度优选30℃以上且180℃以下,更优选150℃以下、更优选130℃以下、特别优选100℃以下、最优选90℃以下,另一方面,更优选35℃以上、特别优选37℃以上。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之中最高的温度如果在前述范围内,则在制作夹层玻璃的温度下树脂薄膜容易软化,因此,容易良好地追随曲率高的玻璃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树脂组合物为非晶性且不体现熔点的情况下,上述“最高的温度”是指最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上述树脂组合物不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情况下,上述“最高的温度”是指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例如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

树脂薄膜的厚度优选0.3mm以下、更优选0.2mm以下、最优选0.15mm以下。树脂薄膜的厚度如果为前述上限值以下,则制作夹层玻璃时组合使用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情况下,从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向树脂薄膜的增塑剂迁移量变少,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的增塑剂量的降低被抑制,因此,不易引起在搭载有使用树脂薄膜的交通工具用玻璃的交通工具的碰撞时的头部冲击变大等问题。树脂薄膜的厚度优选0.01mm以上、更优选0.02mm以上、特别优选0.03mm以上。树脂薄膜的厚度如果为前述下限值以上,则不易引起因树脂薄膜的收缩或变形而在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中产生应变等的问题。树脂薄膜的厚度使用厚度计或激光显微镜等而测定。

<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

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配混前述树脂、根据情况的规定量的增塑剂和根据需要的其它添加剂,将其均匀混炼后,利用挤出法、压延法、加压法、铸造法、吹胀法等公知的制膜方法制作片(薄膜),将其作为树脂薄膜。

其中,可以适合地采用利用挤出机制造片(薄膜)的方法。挤出时的树脂温度可以根据树脂的类型而适宜选择,例如为150~250℃、优选170~230℃。树脂温度如果过高,则引起树脂分解,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变多。另一方面,温度过低的情况下,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也变多。为了高效地去除挥发性物质,优选将挤出机的排气口减压,从而去除挥发性物质。需要说明的是,用挤出机制造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如后述,可以将树脂薄膜熔融挤出至金属箔上。

<发热性导电结构体>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具有发热性导电结构体,所述发热性导电结构体是配置于上述树脂薄膜上、且至少包含多条主导电细线而成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是以发热为目的、即发热用的导电结构体。

对于主导电细线,从电阻、发热性能和光学特性的观点出发,可以在树脂薄膜上直线状或非直线状地延伸,从容易抑制断线的观点出发,优选在树脂薄膜上非直线状地延伸,优选整体地或局部地为波形状和/或z字形状。通过主导电细线具有这样的形状,从而在制作夹层玻璃时等容易抑制主导电细线的断线。另外,主导电细线彼此、例如相邻的主导电细线彼此可以局部地接触或交差。通过主导电细线具有这样的形状,从而即使在不存在后述的副导电细线的情况下,也确保与设置副导电细线的情况相同的优点,具体而言,能确保主导电细线的一部分断线时的电迂回路径,因此,使用这样的复合薄膜制作的夹层玻璃的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在1个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中,主导电细线的形状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多个形状混合存在。

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具有至少1个不含多条主导电细线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在电子构件安装区域中不含主导电细线,因此,电子构件的灵敏度不受主导电细线阻碍,可以实现良好的灵敏度。作为电子构件,例如可以举出相机、传感器和天线等。作为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形状,可以根据要安装的电子构件的形状而适宜选择,例如可以为大致圆形、大致椭圆形和大致方形等任意的形状。另外,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尺寸可以根据要安装的电子构件的尺寸而适宜选择。通过具有这样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从而使用本发明的复合薄膜的夹层玻璃中,在夹层玻璃整面的加热的基础上,能实现电子构件的良好的灵敏度的确保和电子构件周围的高效的加热。

一个方案中,在树脂薄膜上,2条主母线配置于彼此相对的位置,该主母线分别与多条主导电细线的端部电连接。作为母线,使用本技术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母线,例如可以举出金属箔带、带导电性粘合剂的金属箔带和导电性糊剂等。另外,对于母线,可以在形成发热性导电结构体时的同时例如在对金属箔进行蚀刻而形成发热性导电结构体时,将金属箔的一部分作为母线而残留,也可以在利用印刷法而形成发热性导电结构体时,进行印刷而形成母线。在母线上分别连接有供电线,各供电线连接于电源,电流被供给至发热性导电结构体。

一个方案中,电子构件安装区域中的至少1个存在于前述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将该方案的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和主母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示于图1。存在有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位置只要为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即可,可以根据电子构件的期望的配置位置而适宜选择。

另一个方案中,电子构件安装区域中的至少1个存在于前述2条主母线之间以外的区域。将该方案的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和主母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示于图2。存在有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位置只要为2条主母线之间以外的区域即可,可以根据电子构件的期望的配置位置而适宜选择。

另外,一个方案中,发热性导电结构体还包含:将相邻的2条前述主导电细线彼此电连接的副导电细线,由相邻的2条主导电细线构成的二边、与存在于由该相邻的2条主导电细线构成的二边之间的相邻的2条副导电细线构成的二边形成的大致长方形或梯形的区域中的2个以上具有不同的形状。通过发热性导电结构体还包含上述副导电细线,从而能确保主导电细线的一部分断线时的电迂回路径,因此,使用这样的复合薄膜制作的夹层玻璃的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另外,由相邻的2条主导电细线构成的二边、与存在于由该相邻的2条主导电细线构成的二边之间的相邻的2条副导电细线构成的二边形成的大致长方形或梯形的区域中的2个以上具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布线图案在宏观上变得不规则,即,例如不成为如格子状或网状那样规则的布线图案,因此,可以减轻光学畸变等,容易得到良好的前方可视性。

为了对主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副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的关系进行说明,图7和图8中示出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从复合薄膜表面的投影截面积的一个例子。为了使图简化,这些图中,未示出电子构件安装区域。

例如,图7中示出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从复合薄膜表面的投影截面积的一个例子。图7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从复合薄膜表面的投影截面积中,副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40的总和优选低于主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20的总和的1倍。这表明:副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所占的比率低于主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所占的比率。更优选副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40的总和低于主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20的总和的0.7倍、进一步优选低于0.5倍。如果低于上述上限值,则容易降低雾度,容易改善前方可视性。另外,副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40的总和优选为主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20的总和的0.1倍以上、更优选为0.3倍以上。如果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容易有效地抑制断线,容易改善发热性。

另外,图8中示出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从复合薄膜表面的投影截面积的一个例子。图8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从复合薄膜表面的投影截面积的、将被2条主母线所夹持的区域在10等分各主导电细线的长度的位置划分时的10个区域中,优选与2条主母线接触的各区域7中的副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的总和大于其它8个各区域6中的副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的总和。这表明:副导电细线的条数在母线附近较多,通过如此配置副导电细线,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容易产生断线的母线附近的断线。更优选与2条主母线接触的各区域7中的副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的总和为其它8个各区域6中的副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的总和的1.5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倍以上、更优选为3倍以上。

从电阻和制造的容易性等的观点出发,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厚度优选1~30μm、更优选2~15μm、特别优选3~12μm。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厚度使用厚度计或激光显微镜等而测定。

从容易确保充分的发热量和良好的前方可视性这两者的观点出发,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优选由线宽1~30μm的多条主导电细线和根据情况的副导电细线构成。前述线宽更优选2~14μm、特别优选3~12μm。线宽在上述范围内,从而利用使用复合薄膜制作的夹层玻璃时,在夹层玻璃整面的加热的基础上,可实现电子构件周围的高效的加热,另一方面,不妨碍驾驶员的视场,也无需施加黑漆,可以提高电子构件的配置自由度(设计性)。线宽使用激光显微镜等而测定。

在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中,优选存在于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2cm以内的区域中所含的主导电细线的平均间隔比复合薄膜整体中所含的主导电细线的平均间隔窄。如果使用这样的复合薄膜制作夹层玻璃,则在夹层玻璃中存在复合薄膜的部分整面的加热的基础上,容易实现电子构件周围的更高效的加热。需要说明的是,从容易确保充分的发热量和良好的前方可视性这两者的观点出发,复合薄膜整体中所含的主导电细线的平均间隔通常为0.1mm以上且5mm以下,优选0.5mm以上且4mm以下。作为主导电细线的平均间隔的测定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方法:确定通过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中心且与主母线平行的直线跟各主导电细线交差的交点,将各交点间的距离作为通过该交点的主导电细线间的间隔,将它们进行算术平均从而求出。

优选的一个方案中,存在于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2cm以内的区域中所含的主导电细线的平均间隔为0.1mm以上且5mm以下,更优选0.3mm以上且3mm以下。上述平均间隔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容易实现电子构件周围的更高效的加热。

一个方案中,主母线的一部分以包围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1/4以上的方式弯曲。将表示出该方案的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和主母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概要图示于图2。通过如此使主母线的一部分弯曲,从而能在主母线附近安装电子构件,容易得到设计自由度高的夹层玻璃。

一个方案中,在树脂薄膜上,还以包围存在于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1/4以上的方式配置有至少1条副母线,该副母线借助主导电细线与前述2条主母线电连接。将该方案的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主母线和副母线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示于图3~5。作为副母线的形状,例如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2条副母线配置于彼此相对的位置,或者也可以如图4或图5所示那样,1条副母线包围方形或圆形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另外,2条副母线配置于彼此相对的位置的方案中,如图3所示那样,只要主导电细线不包含于电子构件安装区域即可,可以借助该主导电细线将副母线彼此电连接。配置有副母线的位置只要为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即可,可以根据电子构件的期望的配置位置而适宜选择。如此进一步配置副母线,从而缩短主导电细线的长度,容易得到抑制了断线频率的夹层玻璃。副母线以主母线之间的电阻值不改变的方式与主母线电连接且不引起断线是重要的,其线宽优选0.05~100mm、更优选0.2~50mm,从不易妨碍驾驶员的视场等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0.2~30mm。副母线的线宽使用激光显微镜等而测定。

对于形成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导电性材料,从确保电阻或发热量的容易性和制造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银、铜或钨,从经济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铜。

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为金属箔的蚀刻结构体、即对金属箔进行蚀刻而制作的结构体的情况下,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单面或两面、进而侧面优选经低反射率处理。例如可以举出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中的至少与树脂薄膜接触的面经低反射率处理的方案。另外,在树脂薄膜与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之间具有粘接剂层的情况下,可以举出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中的至少与粘接剂层接触的面经低反射率处理的方案。

本发明中“经低反射率处理”是指经处理使得依据jisr3106而测定的可见光反射率成为30%以下。从前方可视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经处理使得可见光反射率成为10%以下。可见光反射率如果为前述上限值以下,则将具有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复合薄膜用于交通工具用玻璃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抑制对面车的大灯所导致的眩光等前方可视性优异。

作为低反射率处理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黑化处理(暗色化处理)、褐色化处理和镀覆处理等。从工序通过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低反射率处理为黑化处理。

黑化处理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使用碱系黑化液等的方法;进行氧化处理的方法等。

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具有多个面的情况下,优选其至少1面经低反射处理。另外,该多个面中,优选1/10以上的面经低反射处理,更优选2/10以上的面经低反射处理。

[复合薄膜的制造方法]

复合薄膜例如可以通过对发热性导电结构体赋予树脂薄膜而制造。作为将发热性导电结构体赋予至树脂薄膜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方法:在树脂薄膜的单面涂布、印刷或层压构成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材料。

作为涂布前述材料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方法:将构成树脂薄膜的树脂组合物熔融物涂布于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方法(例如将前述树脂组合物熔融挤出至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上的方法、或将前述树脂组合物用刮刀涂布等涂布于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上的方法);或对树脂薄膜以蒸镀、溅射或电蒸镀赋予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方法。

作为印刷前述材料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丝网印刷、柔性印刷或凹版印刷。进行上述印刷的方法中,使用如下的墨:在将具有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树脂薄膜层叠于玻璃等前,进行干燥或通过热或光进行固化。

作为层压前述材料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方法:使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与树脂薄膜重叠并热压接的方法;将包含溶剂、或构成树脂薄膜的树脂和溶剂的树脂组合物溶液涂布于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和树脂薄膜中的一者或两者,或注入至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与树脂薄膜之间,使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与树脂薄膜层叠的方法;用粘接剂使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与树脂薄膜层叠的方法。

粘接剂中,使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与树脂薄膜用粘接剂层叠的情况下,作为使用的粘接剂,优选不易损害得到的复合薄膜的透明性的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低聚合度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丙烯酸酯系粘接剂、异氰酸酯树脂或聚氨酯树脂。但从不会产生源自用于粘接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粘接剂的雾度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复合薄膜优选在树脂薄膜与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之间不具有粘接剂层,容易得到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和使用该复合薄膜而制作的夹层玻璃的更优异的透明性。

印刷法中使用的墨包含导电性颗粒和/或导电性纤维。作为导电性颗粒或导电性纤维,例如可以举出金属颗粒(例如金、银、铜、锌、铁、钨或铝的颗粒);用金属覆盖的颗粒或纤维(例如镀银后的玻璃纤维或玻璃小球);导电性炭黑、碳纳米管、石墨或石墨烯的颗粒或纤维;等。导电性颗粒可以为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的颗粒等半导体的颗粒、例如铟掺杂氧化锡、铟掺杂氧化锌或锑掺杂氧化锡的颗粒。从导电性的观点出发,前述墨优选包含银颗粒、钨颗粒、铜颗粒和/或碳纳米管,更优选包含银颗粒、钨颗粒或铜颗粒,从经济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包含铜颗粒。

从赋予发热性导电结构体时的生产效率提高的观点、和容易进行黑化处理的观点出发,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优选为金属箔的蚀刻结构体、即对金属箔进行蚀刻而得到的结构体。使金属箔与树脂薄膜层叠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i)~(iii)而实施。

方法(i),使树脂薄膜与金属箔重叠并热压接;

方法(ii),在金属箔上覆盖构成树脂薄膜的树脂组合物熔融物,例如,将前述树脂组合物熔融挤出至金属箔上的方法,或将前述树脂组合物用刮刀涂布等涂布于金属箔上;或,

方法(iii),将包含溶剂、或构成树脂薄膜的树脂和溶剂的树脂组合物溶液或分散液涂布于金属箔和树脂薄膜中的一者或两者,或注入至金属箔与树脂薄膜之间,使金属箔与树脂薄膜层叠。

从在形成夹层玻璃时容易得到良好的前方可视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单面或两面经黑化处理的金属箔。金属箔的黑化处理如前述,使用碱系黑化液等而进行。

可以用粘接剂将金属箔与树脂薄膜层叠,但如前述,作为粘接剂,优选不损害得到的复合薄膜的透明性的粘接剂。另外,如前述,从不会产生源自粘接剂的雾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以不使用粘接剂的方式使金属箔与树脂薄膜层叠。

上述方法(i)中的将金属箔与树脂薄膜热压接时的热压接温度依赖于构成树脂薄膜的树脂的类型,通常为90~200℃、优选100~190℃、更优选110~185℃、进一步优选110~180℃。热压接温度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容易得到良好的接合强度。

从降低树脂薄膜中的挥发性物质的含量的观点出发,上述方法(ii)中的挤出时的树脂温度优选150~250℃、更优选170~230℃。另外,为了高效地去除挥发性物质,优选将挤出机的排气口减压来去除挥发性物质。

作为上述方法(iii)中的前述溶剂,优选使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通常使用的增塑剂。作为增塑剂,可以使用上述<树脂薄膜>的段落中记载的增塑剂。

由得到的带金属箔的树脂薄膜形成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期望的形状的工序使用公知的光刻法的方法而实施,由此,可以制造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前述工序例如记载于之后的实施例,首先,在带金属箔的树脂薄膜的金属箔上层压干膜抗蚀剂后,利用光刻法的方法,形成耐蚀刻图案,接着,使赋予了耐蚀刻图案的树脂薄膜浸渍于铜蚀刻液,形成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形状后,利用公知的方法去除残留的光致抗蚀层,从而实施。该工序中,也可以形成主母线、或同时形成主母线和副母线。

从确保电阻或发热量的容易性、和制造容易性的观点出发,金属箔优选包含银、铜或钨,从经济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包含铜或钨。特别优选的方案中,金属箔为铜箔或钨箔。

作为形成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方法,利用将构成的材料涂布、印刷或层压的方法的情况下,优选主导电细线与主母线的连接部分的厚度比该主导电细线的厚度与该主母线的厚度之和小,更优选为前述和的0.9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前述和的0.8倍以下,特别优选为前述和的0.7倍以下。最优选主导电细线与主母线的连接部分的厚度跟主导电细线的厚度和主母线的厚度相同。主导电细线与主母线的连接部分的厚度为前述上限值以下,或与主导电细线的厚度和主母线的厚度相同,从而制作具有得到的复合薄膜的夹层玻璃时,容易抑制气泡的咬入。

复合薄膜的厚度优选10μm以上、更优选2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30μm以上。复合薄膜的厚度如果为前述值以上,则不易引起因复合薄膜的收缩或变形而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中产生应变等的问题。另外,复合薄膜的厚度优选300μm以下、更优选250μm以下、特别优选200μm以下。复合薄膜的厚度如果为前述值以下,则制作夹层玻璃时组合使用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情况下,从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至树脂薄膜的增塑剂迁移量变少,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的增塑剂量的降低被抑制,因此,不易引起在搭载有使用树脂薄膜的交通工具用玻璃的交通工具的碰撞时的头部冲击变大等问题。复合薄膜的厚度使用厚度计或激光显微镜等而测定。

[夹层玻璃]

本发明还涉及:在至少2张玻璃之间具有本发明的复合薄膜的夹层玻璃。

作为前述玻璃,从透明性、耐气候性和力学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可以举出无机玻璃(以下,也有时简称为玻璃);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片、聚碳酸酯树脂片、聚苯乙烯系树脂片、聚酯系树脂片、聚环烯烃系树脂片等有机玻璃;等,更优选无机玻璃、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片或聚碳酸酯树脂片,特别优选无机玻璃。作为无机玻璃,例如可以举出浮法玻璃、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化学钢化玻璃、绿玻璃或石英玻璃等。

前述夹层玻璃中,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可以与玻璃接触,也可以与后述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或其它功能性层接触。

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如果与玻璃直接接触,则母线和/或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密封变得不充分,有水分侵入而母线和/或发热性导电结构体腐蚀,或制造夹层玻璃时空气残留而复合薄膜与玻璃发生剥离的担心,因此,优选复合薄膜中的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不与玻璃直接接触。

另外,特别是交通工具用挡风玻璃中,使用本发明的复合薄膜的情况下,从前方可视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以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经低反射率处理的面朝向驾驶员侧的方式配置复合薄膜。

另外,由于有水分从夹层玻璃端部侵入,发热性导电结构体腐蚀的担心,因此,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优选配置于距离夹层玻璃的端部为1cm以上的内侧。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在至少2张玻璃之间具有复合薄膜,而且可以还具有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增塑剂。

作为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含有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能将与上述<树脂薄膜>的项目中记载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同样者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而使用。缩醛化度、乙酰基量、羟基量、粘均聚合度、分子量分布等的范围也同样。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含有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缩醛化度如果为规定范围内,则力学强度变充分,形成得到的夹层玻璃时的耐贯通性优异。另外,容易得到与增塑剂的相容性不易降低的树脂薄膜。乙酰基量如果为规定范围内,则容易得到与树脂薄膜实现良好的接合性和光学畸变的降低等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羟基量如果为规定范围内,则容易得到耐贯通性、接合性、或隔音性优异的夹层玻璃。另外,粘均聚合度如果为规定范围内,则容易得到良好的制膜性,容易防止得到的夹层玻璃中由于热而玻璃位移的现象。分子量分布如果为规定范围内,则容易兼顾制膜性和适合的薄膜物性(例如层压适合性、耐蠕变性和断裂强度)。

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含有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例如可以通过与上述<树脂薄膜>的项目中记载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方法而制造。

对于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从容易得到良好的制膜性和层压适合性的观点、以及包含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交通工具用玻璃在碰撞时的头部冲击容易得到减轻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未交联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也可以包含经交联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用于交联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方法与上述<树脂薄膜>的项目中记载的方法同样。

对于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含有的增塑剂的量,在薄膜层叠前的初始状态下,基于构成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树脂组合物总质量,优选16.0质量%以上、更优选16.1~36.0质量%、进一步优选22.0~32.0质量%、特别优选26.0~30.0质量%。增塑剂含量如果在前述范围内,则制作夹层玻璃时组合使用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容易得到耐冲击性优异的夹层玻璃。作为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也可以使用具有隔音功能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上述情况下,对于增塑剂的含量,在薄膜层叠前的初始状态下,基于构成隔音层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树脂组合物总质量,优选30质量%以上、更优选30~50质量%、进一步优选34~45质量%、特别优选38~43质量%。

作为增塑剂,可以使用上述<树脂薄膜>的项目中记载的增塑剂。

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上述<树脂薄膜>的项目中记载的添加剂。

从容易得到耐冲击性优异的夹层玻璃的观点出发,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厚度优选0.2~5.0mm、更优选0.3~4.0mm、特别优选0.35~3.0mm。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厚度使用厚度计或激光显微镜等而测定。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在至少2张玻璃之间在复合薄膜的基础上、或在复合薄膜和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基础上,可以还具有其它功能性层。作为其它功能性层,例如可以举出红外线反射层、紫外线反射层、色彩校正层、红外线吸收层、紫外线吸收层、可见光反射层、荧光·发光层、隔音层、电致变色层、热致变色层、光致变色层、设计性层或高弹性模量层等。其它功能性层可以为组合了2种以上的功能的复合层。

将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的构成的例子示于以下。其它功能性层的位置可以为(2)、(3)和(7)~(17)中列举的各自的位置,也可以位于2个位置以上。其它功能性层可以为另行包含粘接层的复合体。

(1)玻璃a/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玻璃b这3层构成、

(2)玻璃a/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其它功能性层/玻璃b这4层构成、

(3)玻璃a/其它功能性层/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玻璃b这4层构成、

(4)玻璃a/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玻璃b这4层构成、

(5)玻璃a/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玻璃b这4层构成、

(6)玻璃a/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玻璃b这5层构成、

(7)玻璃a/其它功能性层/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玻璃b这5层构成、

(8)玻璃a/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其它功能性层/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玻璃b这5层构成、

(9)玻璃a/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其它功能性层/玻璃b这5层构成、

(10)玻璃a/其它功能性层/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玻璃b这5层构成、

(11)玻璃a/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其它功能性层/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玻璃b这5层构成、

(12)玻璃a/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其它功能性层/玻璃b这5层构成、

(13)玻璃a/其它功能性层/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玻璃b这6层构成、

(14)玻璃a/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其它功能性层/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玻璃b这6层构成、

(15)玻璃a/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其它功能性层/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玻璃b这6层构成、

(16)玻璃a/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其它功能性层/玻璃b这6层构成、

(17)玻璃a/复合薄膜(树脂薄膜/发热性导电结构体)/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其它功能性层/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玻璃b这6层构成。

[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

夹层玻璃可以利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公知的方法制造。例如可以如下制造夹层玻璃:在玻璃上,以任意的顺序重叠任意张数地配置复合薄膜和在层叠的情况下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进一步将另一张玻璃重叠,对于得到的材料,进行作为预压接工序的通过提高温度来使复合薄膜和在层叠的情况下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整面或局部地熔接于玻璃,接着,在高压釜中进行处理,从而可以制造夹层玻璃。

另外,在预先接合了复合薄膜、以及根据情况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和/或其它功能性层的基础上,配置于2张玻璃之间,在高温下使彼此熔接,从而也可以制造夹层玻璃。

作为上述预压接工序,从去除过量的空气、或实施相邻的层彼此简便地接合的观点出发,可以举出:用真空袋、真空环、或真空层压机等在减压下进行脱气的方法;使用轧辊进行脱气的方法、和在高温下进行压缩成型的方法等。例如ep1235683b1中记载的真空袋法或真空环法在约2×104pa和130~145℃下实施。真空层压机由能加热且能真空的腔室构成,在该腔室中,在约20分钟~约60分钟的时间内形成夹层玻璃。通常有效的是,1pa~3×104pa的减压和100℃~200℃、特别是130℃~160℃的温度。使用真空层压机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温度和压力不进行高压釜中的处理。高压釜中的处理例如在约1×106pa~约1.5×106pa的压力和约100℃~约145℃的温度下实施20分钟~2小时左右。

最后,前述复合薄膜根据需要供于高压釜工艺。

作为在第1玻璃上以任意的顺序重叠任意张数地配置复合薄膜和在层叠的情况下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进一步重叠第2玻璃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从相应的宽度的辊供给复合薄膜和在层叠的情况下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切断成目标大小而配置,也可以配置预先切断成目标大小的薄膜。夹层玻璃为汽车挡风玻璃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将从辊供给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加热·拉伸、切断并加工成扇型者。

汽车领域中,特别是制造挡风玻璃时,有时在玻璃的上部设置所谓色差(colorshade)区域。该色差区域可以通过将复合薄膜和/或在层叠的情况下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与相应地着色后的聚合物熔融物一起挤出而制造。上述情况下,复合薄膜和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的至少1者可以完全地或局部地被着色,也可以具有局部地不同的着色部。

本发明中使用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可以在之前的工序中,设置符合挡风玻璃的形状的色阶(colorgradation)。

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可以具有楔形的厚度轮廓。由此,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在复合薄膜的厚度轮廓为平行平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具有楔形的厚度轮廓,在汽车挡风玻璃中,可以消除用于平视显示器(hud)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双重像。

对于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为了屏蔽红外线,可以使具有红外线吸收能力或反射能力的纳米颗粒分散于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也可以使用经着色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可以具有前述多个功能中的2个以上。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可以在电子构件安装区域安装电子构件。作为电子构件,例如可以举出相机、传感器或天线等。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可以作为建筑物或交通工具(例如火车、汽车、船舶或飞机)中的夹层玻璃使用,例如可以作为用于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的挡风玻璃(frontglass)、风挡(windshield)、后窗玻璃、顶窗玻璃或侧窗玻璃等使用,特别适合作为挡风玻璃或风挡使用。

从使用本发明的复合薄膜而制作的夹层玻璃的低反射率处理面(例如黑化处理面)侧照射光时的雾度通常为2.6以下,优选2.2以下、更优选1.9以下、进一步优选1.4以下。从使用本发明的复合薄膜而制作的夹层玻璃的金属光泽面(未经低反射率处理的面)侧照射光时的雾度通常为3.0以下,优选2.8以下、更优选2.5以下。雾度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容易得到电子构件的良好的灵敏度和良好的前方可视性。

前述雾度例如依据jisr3106而测定。使用在树脂薄膜与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之间不具有粘接剂层的本发明的复合薄膜,或使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线宽变细,从而能将前述雾度调整为前述上限值以下。

优选的是,从使用本发明的复合薄膜而制作的夹层玻璃的低反射率处理面侧,从驾驶员或观察者的位置无法辨认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布线。无法辨认布线,从而特别是交通工具用挡风玻璃等要求良好的前方可视性的用途中,可以适合地使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使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线宽变细,或使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布线图案形成不规则的图案而不是格子状或网状那样的规则的图案时,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布线变得不易辨认。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可视性在感官上进行评价。

使用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和玻璃与尺寸比它们小的本发明的复合薄膜而制作夹层玻璃的情况下,优选以目视无法辨别复合薄膜的端部。以目视无法辨别复合薄膜的端部,从而特别是交通工具用挡风玻璃等要求良好的前方可视性的用途中,可以适合地使用本发明的夹层玻璃。作为复合薄膜的树脂薄膜中所含的树脂,使用具有规定的羟基量的、与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所含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相同种类的树脂,从而折射率差变小,复合薄膜的端部变得不易辨认。复合薄膜端部的可视性在感官上进行评价。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中组合使用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使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作为复合薄膜中的树脂薄膜的情况下,通常,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所含的增塑剂随着时间经过而迁移至复合薄膜中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所含的增塑剂量与复合薄膜中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所含的增塑剂量成为同等程度(平均增塑剂量)。本发明中,该平均增塑剂量优选18~35质量%、更优选20~30质量%、特别优选23~28质量%。平均增塑剂量如果在前述范围内,则容易得到例如碰撞时对乘车人物的头部的冲击得到缓和等夹层玻璃的期望的特性。平均增塑剂量在增塑剂迁移后可以根据下述式而算出。

平均增塑剂量(质量%)=(a×a+b×b)/(a+b)

a(质量%):复合薄膜中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增塑剂量

a(mm):复合薄膜中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厚度

b(质量%):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增塑剂量

b(mm):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厚度

通过调整制膜时的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所含的增塑剂的量、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厚度、复合薄膜中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中所含的增塑剂的量、和复合薄膜中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厚度,从而能将平均增塑剂量调整在前述范围内。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与除不含发热性导电结构体之外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夹层玻璃的夹层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之差优选较小。如果前述差较小,则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的前方可视性优异,特别是可以适合用于交通工具用挡风玻璃等要求良好的前方可视性的用途。夹层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依据jisr3106而测定。以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低反射率处理面配置于驾驶员侧或观察者侧的方式构成夹层玻璃,或使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线宽变细,从而前述差可以变小。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制造>

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1(以下,称为“树脂1”)进行熔融混炼,或将树脂1和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2(以下,称为“树脂2”)以表2中记载的质量比进行熔融混炼。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包含增塑剂的情况下(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c、d和e),将规定量的增塑剂3go与树脂1一起,或与树脂1和树脂2一起进行熔融混炼。接着,将得到的熔融混炼物挤出成股线状,并粒料化。使用单螺杆挤出机和t模头将得到的粒料进行熔融挤出,用金属弹性辊,得到表面光滑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e(以下,也有时分别称为树脂薄膜a~e)。

将树脂薄膜a~e的制造中使用的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a~c)的物性值示于表1。另外,将树脂薄膜a~e和作为比较使用的各薄膜的特性示于表2。

[表1]

[表2]

*“-”是指观测不到熔点的情况。

表2中,增塑剂的含量表示相对于树脂和增塑剂的总量的量。

[实施例1]

<层叠有铜箔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制造>

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上,以黑化处理面(以下,黑化面也有时称为)与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接触的朝向重叠单面经黑化处理的厚度7μm的铜箔。接着,将重叠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与铜箔而成的层叠体的上方和下方用厚度50μm的pet薄膜夹持,使其通过设定为120℃的热压接辊之间(压力:0.2mpa、速度0.5m/分钟)后,剥离pet薄膜,从而得到层叠有铜箔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

<树脂薄膜上具有发热性导电结构体的复合薄膜的制造>

在得到的层叠有铜箔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的铜箔上层压干膜抗蚀剂后,利用光刻法的方法,形成耐蚀刻图案。接着,使形成有前述耐蚀刻图案的、层叠有铜箔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浸渍于铜蚀刻液中,形成导电结构体后,通过常规方法去除残留的光致抗蚀层。由此,得到复合薄膜,其具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和配置于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的表面且作为铜箔的蚀刻结构体的导电结构体。导电结构体以成为在纵横各18cm的正方形的内部,线宽10μm的铜线(主导电细线)以2.0mm间隔排列为波形状使得各铜线的端部达到该正方形的上边和下边的结构的方式而形成,在形成该导电结构体的同时,在前述正方形的上边和下边以与各铜线的端部电连接的

方式,形成相当于主母线的宽度20mm、长度18cm的铜线。另外,对于得到的复合薄膜,以圆周到达从一条主母线的长度方向的中点沿该主母线的宽度方向距离6.5cm的位置和距离10.5cm的位置形成的方式,具有半径2cm的不含主导电细线的大致圆状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该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2cm以内的区域中所含的主导电细线的平均间隔为1.0mm。因此,电子构件安装区域存在于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该导电结构体和主母线的构成的概要图示于图1。

<夹层玻璃的制造>

将得到的复合薄膜切成纵18cm、横18cm使其包含导电结构体,配置于纵20cm、横20cm、厚度3mm的玻璃上。此时,以前述薄膜的不具有导电结构体的面与玻璃接触的朝向、且导电结构体靠近玻璃的中央附近的方式配置。接着,在位于导电结构体的两端部的各母线(20mm宽铜线)上,粘附电极(带导电性粘合剂的铜箔带),使得各电极端部从玻璃向外伸出。进一步,在其上,使作为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纵20cm、横20cm、厚度0.76mm的汽车挡风玻璃用中间膜(含有羟基量29摩尔%和粘均聚合度1700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和增塑剂3go28质量%)、和纵20cm、横20cm、厚度3mm的玻璃重叠来配置。

接着,将其放入真空袋中,用真空泵在室温下进行15分钟减压后,保持减压不变地升温至100℃,保持该状态地进行60分钟加热。降温后,恢复至常压,取出预层压后的夹层玻璃。

之后,将其投入至高压釜中,在140℃、1.2mpa下进行30分钟处理,得到夹层玻璃。

<导电结构体的状态评价>

用放大镜对蚀刻后的导电结构体和高压釜后的夹层玻璃的导电结构体的状态进行目视观察,依据下述基准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a:未确认到变形和断线。

b:局部地确认到变形,但未确认到断线。

c:稍确认到断线。

d:断线显著。

<导电结构体的可视性的感官评价>

在位于距离观察者的水平视线靠下10cm处的水平的台上,距离观察者50cm,水平放置前述夹层玻璃,以与台上表面的角度成为45°的方式向观察者侧抬起夹层玻璃并固定,进一步,与观察者夹着夹层玻璃地在前方配置白色与黑色屏幕这2种颜色。各屏幕的情况下,依据下述基准,对从经低反射处理的导电结构体侧观察的可视性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a:两屏幕的情况下均未确认到主导电细线;可视性良好。

b:一个屏幕的情况下确认到主导电细线;可视性稍差,但实用上充分。

c:两个屏幕的情况下均确认到主导电细线;可视性差,但能实用。

<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加热性能的评价>

对在-20℃下经24小时冷却的前述夹层玻璃的2个电极部施加12v的电压,取下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霜,测定直至成为透明到背景能辨认的程度为止的时间。依据下述基准,对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加热性能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a:1分钟以内;加热性能非常良好。

b:长于1分钟且3分钟以内;加热性能充分。

c:长于3分钟;加热性能不充分。

<雾度的测定>

将使用的玻璃变更为纵5cm、横5cm、厚度3mm的玻璃,形成复合薄膜,从电子构件安装区域和该区域的周围2cm的区域以外的部分切出纵5cm、横5cm的复合薄膜并使用,除此之外利用与前述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方法,得到评价样品。

用雾度计并依据jisr3106测定从黑化处理面侧照射光时的上述评价样品的雾度。将结果示于表3。

<相机传感器的灵敏度的评价>

将使用的玻璃变更为纵5cm、横5cm、厚度3mm的玻璃,形成复合薄膜,从电子构件安装区域和包含该区域的周边2cm的区域的部分切出纵5cm、横5cm的复合薄膜并使用,除此之外利用与前述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方法,得到试样样品。另外,不使用复合薄膜,除此之外利用与前述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方法,得到不含复合薄膜的夹层玻璃。

使用雾度计,依据jisr3106测定从黑化处理面侧照射光时的上述试样样品的总透光率、和不含复合薄膜的夹层玻璃的总透光率,根据下述式求出总透光率之差。然后,以下述基准评价相机传感器的灵敏度。

δt=t(包含复合薄膜的夹层玻璃)-t(不含复合薄膜的夹层玻璃)

a:δt为0.5%以下;灵敏度非常良好。

b:δt大于0.5%且1%以下;灵敏度充分良好。

c:δt大于1%;灵敏度降低。

[实施例2]

将导电结构体的线形状由波形状变更为z字形状,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3]

使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b代替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4]

使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c代替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5]

使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d代替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6]

使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e代替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7]

将主导电细线的线宽由10μm变更为5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8]

使用表2中记载的丙烯酸类薄膜代替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9]

将表2中记载的pet薄膜与铜箔用丙烯酸酯系粘接剂进行层叠,来代替将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与铜箔层叠时用热压接辊进行层叠,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10]

将导电结构体和主母线的构成由图1所示的构成变更为图2所示的构成,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该实施例中的导电结构体和主母线的构成如下:以电子构件安装区域存在于2条主母线之间以外的区域的方式,一条主母线弯曲成u字状,主导电细线在该主母线与另一条母线之间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上延伸,电子构件安装区域不存在于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中的构成相同。弯曲成u字状的部分的尺寸如下:相当于u字的开口部的宽度为4cm、相当于u字的深度的长度为2cm。

[实施例11]

将导电结构体的构成由图1所示的构成变更为图3所示的构成,以包围存在于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1/4以上的方式进一步配置2条副母线,即,以包围图1中的大致圆状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附近的大致长方形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1/4以上的方式,形成2条副母线,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2条副母线由宽度20mm、长度4cm的铜线构成,2条副母线与2条主母线平行,且一条主母线与2条副母线之间分别距离6.5cm和10.5cm,2条副母线与相邻的2条主母线分别借助主导电细线电连接,2条副母线的端部彼此借助主导电细线电连接。

[实施例12]

将导电结构体的构成由图1所示的构成变更为图4所示的构成,以包围存在于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1/4以上的方式配置1个正方形的副母线,即,以包围图1中的大致圆状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附近的正方形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的方式,形成1个正方形的副母线,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副母线由宽度20mm的铜线构成,副母线内部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具有纵4cm、横4cm的尺寸,正方形状的副母线的2边与2条主母线平行,且该副母线的2边与2条相邻的主母线分别借助主导电细线电连接。

[实施例13]

将导电结构体的构成由图1所示的构成变更为图5所示的构成,以包围存在于2条主母线之间的区域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1/4以上的方式配置1个圆形的副母线,即,以包围图1中的大致圆状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附近的圆形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的方式,形成1个圆形的副母线,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副母线由宽度20mm的铜线构成,副母线内部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为直径4cm的圆形,副母线的圆弧的一部分与2条相邻的主母线分别借助主导电细线电连接。

[实施例14]

将导电结构体的线形状由波形状变更为直线状,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15]

将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2cm以内的区域中所含的主导电细线的平均间隔由1.0mm变更为2.0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16]

将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切成纵18cm、横18cm,配置于纵20cm、横20cm、厚度3mm的玻璃上。如表3中记载,将线宽15μm的钨线材配置于前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上。接着,将作为母线的20mm宽的铜箔配置于前述钨线材端部,粘附电极(带导电性粘合剂的铜箔带),使得各电极端部从玻璃向外伸出。进一步,在其上重叠作为增塑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的纵20cm、横20cm、厚度0.76mm的汽车挡风玻璃用中间膜(含有羟基量29摩尔%和粘均聚合度1700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和增塑剂3go28质量%)、和纵20cm、横20cm、厚度3mm的玻璃来配置。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实施例17]

将主导电细线的平均间隔由2.0mm变更为4.0mm,将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周围2cm以内的区域中所含的主导电细线的平均间隔由1.0mm变更为4.0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1]

使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薄膜a代替复合薄膜,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夹层玻璃。该例中,不存在导电结构体,因此,“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加热性能的评价”、“雾度的测定”和“相机传感器的灵敏度的评价”中,针对与实施例1中得到的夹层玻璃或试样样品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部分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2]

将导电结构体的构成由图1所示的构成变更为图6所示的构成,即,变更导电结构体的构成使得复合薄膜不具有电子构件安装区域,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复合薄膜和夹层玻璃。该例中,不存在电子构件安装区域,因此,“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加热性能的评价”和“相机传感器的灵敏度的评价”中,针对与实施例1中得到的夹层玻璃或试样样品的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位置相对应的部分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3。

[表3]

实施例1~17中得到的夹层玻璃中,确认了:在夹层玻璃整面的加热的基础上,确保电子构件的良好的灵敏度,且进行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高效的加热。另外还确认了:通过以更高密度配置电子构件安装区域周围的导电细线(实施例1~9、14和16),从而进一步改善电子构件周围的加热效率,通过设置更细的导电细线(实施例1~15和17),从而实现良好的前方可视性、黑漆的施工必要性的排除、和电子构件在夹层玻璃中的配置自由度的改善。进一步确认了:通过形成具有优选的雾度的构成(实施例1~8和10~17),从而实现电子构件的非常良好的灵敏度。

于此相对,比较例1中得到的夹层玻璃中,实现了电子构件的良好的灵敏度和前方可视性,但无法进行夹层玻璃整面的加热,也无法进行电子构件安装区域的高效的加热。另外,比较例2中得到的夹层玻璃中,实现了夹层玻璃整面的加热和电子构件附近的高效的加热,但无法得到电子构件的良好的灵敏度。

附图标记说明

1主母线

2主导电细线

3电子构件安装区域

5副母线

6其它8个区域

7与2条主母线接触的区域

10主母线的投影截面积

20主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

40副导电细线的投影截面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