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自充自放的LED灯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25926发布日期:2019-11-13 02:0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自充自放的LED灯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源驱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水下集鱼灯的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集鱼灯,也称捕鱼灯,通常应用在海洋渔业领域,用于诱捕特定鱼类。集鱼灯按照其工作类型,分为水上集鱼灯与水下集鱼灯两类。

用于水下作业环境的集鱼灯,其灯体本身应该具备光效高、光通透率高、诱鱼范围广等特点,为其灯体供电的电源电路应能适应水下压力大、温度低、操作不便等情况,具备高效、持久、电路结构结构稳定可靠等特点。

早先的捕鱼灯往往采用卤素灯作为其发光源。卤素灯又称钨卤灯泡、石英灯泡,是白炽灯的一个变种。卤素灯为热光源,供电电压通常分为交流220v和直流12v、24v两种。由于卤素灯的功率过高,寿命较短,而海上作业时能源供给相对有限,近年来,卤素灯已经越来越少地应用于水下捕鱼灯行业。

近年来,随着led灯源技术的不断发展,led作为一种冷光源,因其能耗低、寿命长、结构稳定等突出优点,已经逐渐地取代传统卤素灯,成为水下捕鱼灯的主力灯源。

出于对集鱼灯特殊的作业环境的考虑,集鱼灯的灯体设计及其电源电路设计至关重要,例如在申请号为“201410610857.5”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智能led水下捕鱼灯,包括能够发出至少双色光的led灯、能够判断所处水深并输出感应信号的感应器、根据感应信号而向led灯输出亮度调整信号或颜色调整信号从而驱动控制led灯的驱动器。驱动器包括与交流电源相连接并对输入的交流信号进行滤波的输入滤波器、与输入滤波器相连接并对其输出信号进行整流的整流电路、将整流后的信号升压的pfc升压变换器、将升压后的信号逆变而供给led灯的切换电路,切换电路经过开关变压器和输出整流滤波器而与led灯相连接。

上述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设置有输入滤波器、整流电路、pfc升压变换器、辅助电源电路,其电路结构十分复杂,应用在具体的水下捕鱼作业场合中时,必须实时对捕鱼灯及其电路供电,供电一旦停止,则led灯立即熄灭,这样的电路设置将给捕鱼作业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自充自放的led灯驱动电路,该电路中设置电池,外部电源依据电路设置对电池自行充电,led灯一方面可使用外部电源供电发光,另一方面可依赖电池的电能存储供电发光,电路设置简单且自动化程度高,电路结构稳定,适用于水下捕鱼灯的作业场合。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自充自放的led灯的驱动方法,该方法利用电路中的电流水平判断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情况,在蓄电池充满电后自动切换,将电池作为led灯的供电能源,或在电池电量耗尽后自动对其充电,该驱动方法稳定可靠,合理利用了能源,极大地提升了电路持续工作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自充自放的led驱动电路,该电路包括有电源模块、电池模块和led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电池模块和led模块连接,电池模块还与led模块连接。

led模块作为主要的发光元件,外部电源一方面向电池模块充电,另一方面向led模块供电,保持led模块发光,电池模中存储足够电量后,电池模块通过与led模块的连接为led模块供电,电池模块为led模块供电的同时,外部电源切断,待电池模块放电完成后,才重复上述过程,实现电池自充自放的同时,保持led模块持续发光,延长灯具的整体工作时长。

电源模块包括有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

第一电源单元包括有第一继电器、整流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其中一个触点,第一继电器的另一个触点连接整流芯片的第一输入端,整流芯片第二输入端连接外部交流电源的零线;整流芯片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的整流芯片的第二输出端;

整流芯片的具体型号为:gbu410;

第四电阻处设置引出端,用以与第二电源单元连接;

第二电源单元包括有多路开关、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mos管、第一可控稳压器、第一变阻器、第二继电器、第一三端稳压器、第二三端稳压器和第三三端稳压器;第五电阻通过多路开关中的其中一路开关通道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设置引出端,用以与led模块连接;第四电阻处设置的引出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与电池模块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阴极与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可控稳压器的阳极接地,可控稳压器的阴极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一变阻器的一端接地,第一变阻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第一变阻器的滑动端连接连接可控稳压器的参考极;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与第一mos管的公共端,第七电阻另一端连接可控稳压器与第一mos管的公共端;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继电器的其中一个触点,第二继电器的另一个触点连接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第一三端稳压器的接地端接地,第一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第二三端稳压器的接地端接地,第二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三端稳压器的输入端,第三三端稳压器的接地端接地,第三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电池模块;

第一三端稳压器、第二三端稳压器和第三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均设置对应稳压电压的引出端。

第一三端稳压器具体型号为lm7818,第二三端稳压器的具体型号为lm7809,第三三端稳压器的具体型号为lm7805。

电池模块包括有升压单元、充电管理单元、蓄电池放电管理单元;蓄电池连接升压单元的输入端,升压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充电管理单元和放电管理单元;电源模块和外部电源通过充电管理单元与蓄电池连接,放电管理单元连接充电管理单元与电源模块。

升压单元包括有升压芯片、第一电感,升压芯片的具体型号为lc3311,升压芯片的in引脚连接蓄电池的正极,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升压芯片与蓄电池的公共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升压芯片的lx引脚,升压芯片与第一电感的公共端还设置有引出端。

充电管理单元包括有第三继电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可控稳压器、第二变阻器、第三变阻器、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电池保护芯片、第二mos管和第三mos管,外部电源和电源模块共同连接在第三继电器的其中一个触点上,第三继电器的另一个触点与第一三极管发射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公共端处设置引出端;第三继电器的另一个触点还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发射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三三极管对集电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和蓄电池的公共端连接;第二可控稳压器的阳极接地,第二可控稳压器的阴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八电阻和第二三极管的公共端连接,第九电阻的一端同样连接第八电阻和第二三极管的公共端,第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二变阻器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的公共端连接,第二变阻器的滑动端与第二可控稳压器的参考极连接;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连接第三变阻器的一端,第三变阻器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第三变阻器的另一端还与滑动端连接;

电池保护芯片的具体型号为dw01;

蓄电池正极与电池保护芯片的vcc引脚连接;电池保护芯片的gnd引脚与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与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接地;电池保护芯片栅极与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电池保护芯片的oc引脚还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升压芯片与第一电感的公共端处设置的引出端;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接地。

放电管理单元包括有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第四反相器、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一光耦合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三极管和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公共端处设置的引出端;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的连接第一光耦合器中发光器件的阴极,第一光耦合器中发光器件的阳极连接升压芯片与第一电感的公共端处设置的引出端,第一光耦合器的光敏器件的负极连接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还与第七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第一继电器中线圈的其中的一端连接第一光耦合器中光敏器件的正极,第一继电器中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继电器中的线圈通电时,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断开;

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光耦合器与第三反相器的公共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与第二继电器的公共端,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与第二继电器的公共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继电器中线圈的其中一端同样连接第一光耦合器中光敏器件的正极,第二继电器中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继电器中的线圈通电时,第二继电器的两个触点接合;

第三继电器中线圈的其中一端同样连接第一光耦合器中光敏器件的正极,第二继电器中线圈的另一端同样连接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继电器中的线圈通电时,第三继电器的两个触点接合;

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设置引出端。

led模块包括有切换开关与led灯,切换开关包括有第四mos管和第十二电阻,外部外部电源、电池模块均接入第四mos管的栅极,第四mos管的源极接地,第四mos管的漏极通过第十二电阻与源极连接,第四mos管的漏极还连接led灯。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池自充自放的led驱动方法,该方法具体为:外部电源对蓄电池充电,并为led模块供应电源点亮led灯,蓄电池充满后,电路切换至蓄电池向led模块供电,蓄电池完全放电后,电路再自行接通外部电源,实现电池自充自放。

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具体为:计算蓄电池充电所需的充电电压及充电电流,第二三极管、第二可调稳压器、第二变阻器和第十电阻配合调节并工作,使蓄电池的充电电压满足要求;所述第三三极管、第三变阻器和第十一电阻配合调节并工作,是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满足要求;第九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在充电过程中配合工作,当蓄电池充电完成后,第一三极管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公共端处设置的引出端电平变化,表征蓄电池充电完成。

蓄电池的放电方法具体为:第一三极管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公共端处设置的引出端接入放电管理模块中,该引出端的电平发生变化经第一反相器反相后,经第五三极管后使得第一光耦合器导通,并进一步将电平信号经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后,驱动第六三极管和第七三极管导通,进而对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第二继电器中的线圈和第三继电器中的线圈供电,驱动对应触点接合或断开,直至蓄电池放电完成。

外部电源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时,则多路开关中一路通道接合,第二可控稳压器、第二变阻器和第十电阻配合调节出蓄电池对应的充电电压值,第三变阻器和第十一电阻配合调节出蓄电池对应的充电电流值,多路开关中一路通道接合后,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导通,蓄电池开始充电。

在蓄电池充电的过程中,第一三极管、第九电阻和第一发光二极管配合组成充电指示电路,外部电源对蓄电池充电时,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压比基极电压高,此时第一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光,表示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

蓄电池充电的过程中,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电流逐渐增加,其基极点位逐渐上升,当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电位持平时,第三三极管截至,此时电池保护芯片中的vcc引脚是电压判断引脚,当检测蓄电池电压高出最高充电电压阈值时,电池保护芯片内部发生逻辑翻转,使oc引脚输出低电位,第三mos管截至,充电电流回路切断,外部电源停止对蓄电池充电,此时蓄电池已充满。

蓄电池充满时,随着第三三极管的电压升高,第三三极管截至,同时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压上升,第一三极管截止,第一三极管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公共端处于低电平状态,该低电平状态信号通过此处设置的引出端接入放电管理电路中。

上述低电平状态经引出端接入放电管理电路中后,经第一反相器反相和第二反相器的两次反相后,接入led模块中,关断第四mos管,但由于mos管切换时间快,且第四mos管的栅极同时接通蓄电池,则led模块将在瞬间切换成为蓄电池供电。

另一方面,从充电管理单元中引出的低电平状态信号经第一反相器返乡后成为高电平状态信号,该高电平的状态信号经第五三极管后驱动第一光耦合器导通,在第一光耦合器的光敏器件端得到导通信号,该导通信号再经过第三反相器、第四反相器的“高-低-高”切换增强了驱动负载的能力,驱动第六三极管和第七三极管导通,将第六三极管和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分别拉高,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的线圈分别通电,使得第一继电器中的两个触点由接合变为断开,第二继电器中的两个触点由断开变为闭合,第三继电器中的两个触点由接通变闭合。第二继电器中的两个触点闭合后,经多路开关选通后,外部电源断开,蓄电池通过第四mos管与led模块接通,蓄电池开始放电,为led模块供电。

由于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同样对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充电,在蓄电池充电状态与放电状态切换的瞬间,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释放其各自的极间电量,起到补充延迟的作用,因此在蓄电池充电状态与放电状态切换瞬间电路中的瞬时断电情况可忽略不计。

蓄电池进入放电状态后,电池保护芯片中的vcc引脚检测到电路中的电压低于电压最高阈值,此时电池保护芯片的oc引脚翻转成为高电平,第三mos管导通维持电池的放电状态,同时,此时电池保护芯片的od引脚也处于高电平状态。

当蓄电池逐渐放电,电池保护芯片的vcc引脚检测到放电电压低于电压最低阈值时,od引脚由高电平状态切换成为低电平状态,第二mos管截止,蓄电池不再放电。

蓄电池不能继续放电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电位逐渐降低,第一三极管导通,第一三极管与第一发光二极管之间设置的引出端引出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经第一反相器、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后,第一继电器中的线圈断电,第一继电器的两个触点回位为接合状态,外部电源重新接入电路中,而同时,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中的线圈断电,第二继电器中的两个触点回位为断块状态,蓄电池停止放电;第三继电器的两个触点重新结合,外部电源重新对蓄电池充电。

以上为本电路实现自充自放、并实现led模块持续发光的全过程。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当中提供的电路结构简单稳定,其电路的驱动方法可实现蓄电池的自充自放的同时,实现led模块持续发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实现的电路的整体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实现的电路的第一局部放大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实现的电路的第二局部放大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实现的电路的第三局部放大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实现的电路的第四局部放大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实现的电路的第五局部放大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实现的电路的第六局部放大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实现的电路的第七局部放大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实现的电路的第八局部放大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参见图1-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自充自放的led驱动电路,该电路包括有电源模块、电池模块和led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电池模块和led模块连接,电池模块还与led模块连接。

led模块作为主要的发光元件,外部电源一方面向电池模块充电,另一方面向led模块供电,保持led模块发光,电池模中存储足够电量后,电池模块通过与led模块的连接为led模块供电,电池模块为led模块供电的同时,外部电源切断,待电池模块放电完成后,才重复上述过程,实现电池自充自放的同时,保持led模块持续发光,延长灯具的整体工作时长。

电源模块包括有第一电源单元和第二电源单元;

第一电源单元包括有第一继电器w1、整流芯片db1、第一电阻r4、第二电阻r5、第三电阻r6和第四电阻r7;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第一继电器w1的其中一个触点,第一继电器w1的另一个触点连接整流芯片db1的第一输入端,整流芯片db1第二输入端连接外部交流电源的零线;整流芯片db1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4的一端,第一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5的一端、第二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6的一端、第三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7的一端,第四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的整流芯片db1的第二输出端;

整流芯片db1的具体型号为:gbu410;

第四电阻r7处设置+47v引出端,用以与第二电源单元连接;

第二电源单元包括有多路开关sw1、第五电阻rw1、第六电阻r126、第七电阻r123、第一mos管q1、第一可控稳压器q2、第一变阻器r12、第二继电器w2、第一三端稳压器u3、第二三端稳压器u2和第三三端稳压器u1;第五电阻rw1通过多路开关中的其中一路开关通道与外部直流电源+24v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设置18~27v引出端,用以与led模块连接;第四电阻r7处设置的+47v引出端连接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第六电阻r126的一端与电池模块连接,第六电阻r126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4阴极与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可控稳压器q2的阳极接地,可控稳压器q2的阴极连接第一mos管q1的栅极,第一变阻器r12的一端接地,第一变阻器r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q1的源极,第一变阻器r12的滑动端连接连接可控稳压器q2的参考极;第七电阻r123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4与第一mos管q1的公共端,第七电阻r123另一端连接可控稳压器d2与第一mos管q1的公共端;第一mos管q1的源极连接第二继电器w2的其中一个触点,第二继电器w2的另一个触点连接第一三端稳压器u3的输入端,第一三端稳压器u3的接地端接地,第一三端稳压器u3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入端,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接地端接地,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三端稳压器u1的输入端,第三三端稳压器u1的接地端接地,第三三端稳压器u1的输出端连接电池模块;

第一三端稳压器u3具体型号为lm7818,其输出端均设置对应+18v稳压电压的引出端。第二三端稳压器u2的具体型号为lm7809,其输出端均设置对应+9v稳压电压的引出端。第三三端稳压器u1的具体型号为lm7805。其输出端均设置对应+5v稳压电压的引出端。

电池模块包括有升压单元、充电管理单元、蓄电池放电管理单元;蓄电池连接升压单元的输入端,升压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充电管理单元和放电管理单元;电源模块和外部电源通过充电管理单元与蓄电池连接,放电管理单元连接充电管理单元与电源模块。

升压单元包括有升压芯片u4、第一电感l1,升压芯片的具体型号为lc3311,升压芯片u4的in引脚连接蓄电池的正极,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升压芯片u4与蓄电池的公共端,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升压芯片u4的lx引脚,升压芯片u4与第一电感l1的公共端还设置有引出端。

充电管理单元包括有第三继电器w3、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5、第三三极管q6、第四三极管q11、第一发光二极管d5、第二发光二极管d6、第二可控稳压器q4、第二变阻器r24、第三变阻器r25、第八电阻rx、第九电阻r20、第十电阻r23、第十一电阻r26、电池保护芯片u31、第二mos管q9和第三mos管q10,外部电源和电源模块共同连接在第三继电器w3的其中一个触点上,第三继电器w3的另一个触点与第一三极管q3发射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3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5的公共端处设置sign引出端;第三继电器w3的另一个触点还与第八电阻rx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x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5发射极与第三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6对集电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5和蓄电池的公共端连接;第二可控稳压器q4的阳极接地,第二可控稳压器q4的阴极与第二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第十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第八电阻rx和第二三极管q5的公共端连接,第九电阻r20的一端同样连接第八电阻rx和第二三极管q5的公共端,第九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3的基极,第二变阻器r24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5和第三三极管q6的公共端连接,第二变阻器r24的滑动端与第二可控稳压器q4的参考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26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连接第三变阻器r25的一端,第三变阻器r25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6的基极,第三变阻器r25的另一端还与滑动端连接;

电池保护芯片u31的具体型号为dw01;

蓄电池正极与电池保护芯片u31的vcc引脚连接;电池保护芯片u31的gnd引脚与第二mos管q9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q9的漏极与第三mos管q10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q10的源极接地;电池保护芯片u31栅极与第二mos管q9的栅极连接;电池保护芯片u31的oc引脚还与第四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升压芯片u4与第一电感l1的公共端处设置的sy5v引出端;第二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11的基极接地。

放电管理单元包括有第一反相器1a、第二反相器1y、第三反相器3a、第四反相器3y、第六三极管q13、第七三极管q14、第一光耦合器u10、第一电容c21、第二电容c22和第三电容c23;第一反相器1a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3和第一发光二极管d5的公共端处设置的引出端;第一反相器1a的输出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12的基极,第五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的连接第一光耦合器u10中发光器件的阴极,第一光耦合器u10中发光器件的阳极连接升压芯片与第一电感的公共端处设置的引出端,第一光耦合器u10的光敏器件的负极连接第三反相器3a的输入端,第三反相器3a的输出端连接第四反相器3y的输入端,第四反相器3y的输出端连接第六三极管q13的基极,第六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q13的发射极还与第七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第七三极管q17的发射极接地;

第一继电器w1中线圈的其中的一端连接第一光耦合器u10中光敏器件的正极,第一继电器w1中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六三极管q13的集电极,第一继电器w1中的线圈通电时,第二继电器w2的两个触点断开;

第一电容c21的一端连接第一光耦合器u10与第三反相器3a的公共端,第一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2的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w1与第二继电器w2的公共端,第二电容c23另一端接地;第三电容c24的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w1与第二继电器w2的公共端,第三电容c24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继电器w2中线圈的其中一端同样连接第一光耦合器u10中光敏器件的正极,第二继电器w2中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七三极管q14的集电极,第二继电器w2中的线圈通电时,第二继电器w2的两个触点接合;

第三继电器w3中线圈的其中一端同样连接第一光耦合器u10中光敏器件的正极,第二继电器w2中线圈的另一端同样连接第七三极管q14的集电极,第三继电器w3中的线圈通电时,第三继电器w3的两个触点接合;

第二反相器1y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反相器1a的输出端,第二反相器1y的输出端设置引出端。

led模块包括有第一led灯组、第二led灯组和第三led灯组,所述第一led灯组包括有切换开关和第一led灯,所述切换开关包括有第四mos管q15和第十二电阻rp,外部电源、电池模块均接入第四mos管q15的栅极,所述第四mos管q15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四mos管q15的的漏极通过第十二电阻rp与源极连接,所述第一led灯包括有复数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复数个发光二极管联结成为第第一led灯,所述第一led灯与第四mos管q15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二led灯组包括有驱动芯片u2、第五mos管q16和第二led灯,所述驱动芯片u2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2的具体型号为org5811,所述驱动芯片u2的out管脚连接第五mos管q16的栅极,所述驱动芯片u2的vref管脚连接第五mos管q16的源极,所述第二led灯包括有复数个发光二极管,所述复数个发光二极管串联形成的第二led灯,所述第二led灯的阳极连接电源模块,所述第二led灯的阴极连接第五mos管q16的漏极。

所述第三led灯组包括有第三led灯,所述第三led等包括有复数个发光二极管联结成为第三led灯,所述第三led灯与电源模块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池自充自放的led驱动方法,该方法具体为:外部电源对蓄电池充电,并为led模块供应电源点亮led灯,蓄电池充满后,电路切换至蓄电池向led模块供电,蓄电池完全放电后,电路再自行接通外部电源,实现电池自充自放。

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具体为:计算蓄电池充电所需的充电电压及充电电流,第二三极管、第二可调稳压器、第二变阻器和第十电阻配合调节并工作,使蓄电池的充电电压满足要求;所述第三三极管、第三变阻器和第十一电阻配合调节并工作,是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满足要求;第九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一发光二极管在充电过程中配合工作,当蓄电池充电完成后,第一三极管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公共端处设置的引出端电平变化,表征蓄电池充电完成。

蓄电池的放电方法具体为:第一三极管与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公共端处设置的引出端接入放电管理模块中,该引出端的电平发生变化经第一反相器反相后,经第五三极管后使得第一光耦合器导通,并进一步将电平信号经第三反相器和第四反相器后,驱动第六三极管和第七三极管导通,进而对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第二继电器中的线圈和第三继电器中的线圈供电,驱动对应触点接合或断开,直至蓄电池放电完成。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