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7339发布日期:2019-12-27 16:0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led驱动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常用的电路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为:输入交流220v转成3.3v,给智能模块供电,通过pwm信号控制ac-dc模块的电流大小,从而实现调光功能;该电路结构的缺陷是:2.4g、wifi、蓝牙等led智能遥控调光产品在待机时候的功率较高,达到1w以上;现有的非隔离产品关机灯情况下灯珠微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及电子设备,以降低待机功率,解决非隔离关机时灯珠微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包括:emc电路、交直流转换器、控制芯片和ac-3.3v转换器,还包括可控硅和光耦合器;

其中,所述emc电路的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通过可控硅连接交直流转换器的一端,交直流转换器的另一端连接led负载,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端连接光耦合器的第一端,光耦合器的第二端连接可控硅的控制端;所述ac-3.3v转换器的一端连接emc电路的另一端,ac-3.3v转换器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电源端。

优选地,该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设置于控制芯片的控制端与光耦合器第一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emc电路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光耦合器设置有第三端,所述第三端连接交直流转换器的一端。

优选地,该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设置于光耦合器的第二端与emc电路另一端之间。

优选地,该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设置于光耦合器的第三端与交直流转换器一端之间。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

本发明提出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及电子设备,该电路结构可以做到在待机状态下,降低功耗,实现节能效果;解决非隔离关机时灯珠微亮的问题,可以避免终端使用客户误以为灯没有关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电源电路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

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包括:emc电路、交直流转换器(ac-dc)、控制芯片、ac-3.3v转换器、可控硅q4和光耦合器u8;

其中,所述emc电路的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ac),另一端通过可控硅连接交直流转换器(ac-dc)的一端,交直流转换器(ac-dc)的另一端连接led负载,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端连接光耦合器u8的第一端(第1引脚),光耦合器u8的第二端(第4引脚)连接可控硅q4的控制端;所述ac-3.3v转换器的一端连接emc电路的另一端,ac-3.3v转换器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电源端,为控制芯片提供3.3v的工作电源;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可控硅q4采用bta204s-600d,所述的光耦合器u8采用ct3063型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51(100r/0603),所述第一电阻r51设置于控制芯片的控制端与光耦合器u8第一端(第1引脚)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光耦合器u8的第二端(第4引脚)还连接所述emc电路的另一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光耦合器u8设置有第三端(第6引脚),所述第三端(第6引脚)连接交直流转换器(ac-dc)的一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r54(100/1/2w),所述第二电阻r54设置于光耦合器u8的第二端(第4引脚)与emc电路另一端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r53(1k/1/2w),所述第三电阻r53设置于光耦合器u8的第三端(第6引脚)与交直流转换器(ac-dc)一端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控硅q4在线路中起到开关的作用,具体如下:

第一种情况:在开机状态时交直流转换器(ac-dc)工作,通过控制芯片的控制信号使光耦合器u8工作,光耦u8驱动可控硅q4,使其处于导通状态;

第二种情况:在待机状态时交直流转换器(ac-dc)不工作,通过控制芯片的控制信号使光耦合器u8停止工作,可控硅q4处于关闭状态;

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可控硅q4处于关闭状态,交直流转换器(ac-dc)为零功耗,只有ac-3.3v转换器与控制芯片工作,从而实现降低待机功率;另外由于可控硅q4断开母线,从而解决非隔离关机时灯珠微亮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如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具体的技术细节在上文中已经详细阐述,此处不再复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包括:emc电路、交直流转换器、控制芯片和ac-3.3v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控硅和光耦合器;

其中,所述emc电路的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通过可控硅连接交直流转换器的一端,交直流转换器的另一端连接led负载,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端连接光耦合器的第一端,光耦合器的第二端连接可控硅的控制端;所述ac-3.3v转换器的一端连接emc电路的另一端,ac-3.3v转换器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电源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设置于控制芯片的控制端与光耦合器第一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合器的第二端还连接所述emc电路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合器设置有第三端,所述第三端连接交直流转换器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设置于光耦合器的第二端与emc电路另一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设置于光耦合器的第三端与交直流转换器一端之间。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低待机功耗的电路及电子设备,涉及LED驱动电源技术领域,包括:EMC电路、交直流转换器、控制芯片和AC‑3.3V转换器,还包括可控硅和光耦合器;其中,所述EMC电路的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另一端通过可控硅连接交直流转换器的一端,交直流转换器的另一端连接LED负载,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端连接光耦合器的第一端,光耦合器的第二端连接可控硅的控制端;所述AC‑3.3V转换器的一端连接EMC电路的另一端,AC‑3.3V转换器的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电源端;该电路结构可以做到在待机状态下,降低功耗,实现节能效果;解决非隔离关机时灯珠微亮的问题,可以避免终端使用客户误以为灯没有关掉。

技术研发人员:胡源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明丰电源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9
技术公布日:2019.1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