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针孔防水件、电子设备、加工模具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41300发布日期:2020-02-28 11:56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捅针孔防水件、电子设备、加工模具及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捅针孔防水件、电子设备、加工模具及方法。



背景技术:

sim卡是手机等电子产品必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卡,通常安装于电子产品的壳体内的卡托。电子产品的壳体设置有捅针孔,将顶针顶入捅针孔并压入一定距离,使得卡托从壳体弹出,即可将sim装入卡托。将卡托压入壳体内,捅针孔内的顶针被反向压出,则实现卡托的复位。

公开号为cn20677556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机捅针孔塞和手机壳体,该手机捅针孔塞包括塞筒和伸缩针,塞筒安装于中框壳体上,伸缩针上安装有密封圈,伸缩针可在塞筒内滑动,实现卡托的顶出和防水功能。该方案需要在手机壳体上打孔来安装塞筒,塞筒和手机壳体需要密封,伸缩针与塞筒滑动配合也需要密封,结构较复杂,占有空间大。而且,靠整体直径只有几毫米的密封圈通过过盈配合来实现密封,其装配难度高。另外,额外打孔安装的方式影响手机整机强度和可靠性。

公开号为cn10907611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卡托顶针及电子终端,该卡托顶针包括顶针和配合胶套两部分,两密封圈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固装于配合胶套上,配合胶套装配在手机壳体上,顶针可在胶套内滑动,实现卡托的顶出和防水功能。该顶针和配合胶套的滑动方式,结构较复杂,由于尺寸小装配难度高,且外侧的套筒结构占有空间大,影响手机整机强度和可靠性。其次,该方案的前提是,手机壳体需要设计相应结构来安装配合胶套,其不能作为单独的捅针孔防水标准件,在不改变原有结构设计的条件下,适用于一般的手机捅针孔的防水和卡托的顶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捅针孔防水件、电子设备、加工模具及方法,以在不改变原有电子设备的结构布局的情况下,实现顶针孔的防水和卡托的顶出功能。

上述目标和其他目标将通过独立权利要求中的特征来达成。进一步的实现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体现。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捅针孔防水件,包括:

主体部件,包括第一本体部;

套接部件,固定套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套接部件的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主体部件,且所述套接部件凸出于所述主体部件的部分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壳体的捅针孔的内壁密封配合。

本申请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通过设置套接部件凸出于主体部件的部分的外径与捅针孔过盈配合,实现了捅针孔的防水和密封功能。在不改变原有电子设备结构的前提下,捅针孔防水件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防水标准件,安装于电子设备的捅针孔内,适用于任何捅针孔结构的防水问题,不依赖于原有电子设备的结构,可提前备料,有效缩短了生产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部件与所述套接部件为一体注塑成型。

主体部件和套接部件一次成型,不存在难装配的问题,且主体部件与套接部件的结合力好,套接部件脱落的风险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部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的一侧或两侧;

所述套接部件套接于所述第一凸起,且覆盖所述第一凹槽。

通过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能够增大与套接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套接部件与第一本体部的连接更可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套接部件包括第二本体部和第二凸起;

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周向设置。

通过设置第二凸起沿第二本体部的周向设置使第二凸起与捅针孔的内壁紧密地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部和所述第二凸起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第二凹槽;

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周向设置;

所述套接部件套接并容纳于所述第二凹槽。

通过设置套接部件套接并容纳于第二凹槽使捅针孔防水件的结构更简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套接部件为橡胶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套接部件包括第二本体部和第二凸起;

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周向设置;

所述第二本体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粘接固定。

因此通过粘接的方式将第二本体部固定于第二凹槽,从而提高套接部件与主体部件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部件包括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端。

该限位部能够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捅针孔防水件脱出。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捅针孔;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本申请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

所述捅针孔防水件容纳于所述捅针孔内,且所述套接部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捅针孔的内壁密封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套接部件凸出于所述主体部件的部分的外径为1.08mm;所述捅针孔的内径为1mm。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加工模具,所述加工模具包括第一模仁;所述第一模仁包括上模、中模和下模;

所述上模包括用于成型所述捅针孔防水件中主体部件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型腔;

所述中模包括用于成型所述主体部件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型腔;

所述下模包括用于成型所述捅针孔防水件中套接部件的第三型腔。

利用上述加工模具,使主体部件和套接部件一次成型,不存在难装配的问题,且主体部件与套接部件的结合力好,套接部件脱落的风险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型腔包括第一子型腔和第二子型腔;

所述第一子型腔和所述第二子型腔分别位于所述中模沿宽度方向(x)的两端。

第一子型腔和第二子型腔能够分别用于成型主体部分和容纳成型后的主体部分,其结构简单通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工模具包括第二模仁;所述第二模仁包括第四型腔、第五型腔和第六型腔;

所述第四型腔与所述第一型腔配合;

所述第五型腔与所述第二型腔配合;

所述第六型腔与所述第三型腔配合。

第二模仁可以是一体结构,与分体式的第一模仁配合使用。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

将流体注入上模的第一型腔和中模的第二型腔,以形成捅针孔防水件的主体部件;

将所述中模连同所述主体部件升起并旋转至与下模配合;

将流体注入下模的第三型腔,以形成捅针孔防水件的套接部件。

利用上述加工方法,使主体部件和套接部件一次成型,不存在难装配的问题,且主体部件与套接部件的结合力好,套接部件脱落的风险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工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中模连同已经成型的捅针孔防水件升起;

将所述已经成型的捅针孔防水件顶出。

成型后,将成型的捅针孔防水件取出,用于电子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流体注入上模的第一型腔和中模的第二型腔,以形成捅针孔防水件的主体部件包括:

将流体注入上模的第一型腔和中模的第一子型腔,以形成捅针孔防水件的主体部件;

将所述中模连同所述主体部件升起并旋转至与下模配合包括:

将所述主体部件对应于所述中模成型的部分置于第二子型腔。

分别利用第一子型腔和第二子型腔成型主体部分和容纳成型后的主体部分,操作简单,防错效果更好。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电子设备、加工模具及方法,通过设置套接部件凸出于主体部件的部分的外径与捅针孔过盈配合,实现了捅针孔的防水和密封功能。在不改变原有电子设备结构的前提下,捅针孔防水件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防水标准件,安装于电子设备的捅针孔内,适用于任何捅针孔结构的防水问题,不依赖于原有电子设备的结构,可提前备料,有效缩短了生产周期。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中主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中套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与电子设备的壳体配合的一种状态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与电子设备的壳体配合的另一种状态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中套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加工模具中第一模仁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加工模具中第一模仁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加工模具中第一模仁的第三种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设备;

1-捅针孔防水件;

11-主体部件;

111-第一本体部;

111a-第一凸起;

111b-第一凹槽;

111c-第二凹槽;

112-限位部;

12-套接部件;

121-第二本体部;

122-第二凸起;

2-壳体;

3-捅针;

4-推杆;

5-卡托;

6-第一模仁;

61-上模;

611-第一型腔;

62-中模;

621-第二型腔;

621a-第一子型腔;

621b-第二子型腔;

63-下模;

631-第三型腔。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中主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中套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捅针孔防水件1,用于与电子设备100的壳体2的捅针孔配合,起到防水和密封的作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或平板电脑,也可以是其他使用sim卡的电子产品。

该捅针孔防水件1包括主体部件11和套接部件12。其中,主体部件11包括第一本体部111,套接部件12固定套接于第一本体部111。套接部件12的至少部分凸出于主体部件11,且套接部件12凸出于主体部件11的部分用于与电子设备100的壳体2的捅针孔的内壁密封配合。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与电子设备的壳体配合的一种状态图,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与电子设备的壳体配合的另一种状态图。

如图4及图5所示,该捅针孔防水件1的一端可以作为滑动端,安装于捅针孔内,且略小于捅针孔的内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1能够在捅针孔内自由滑动,当外部捅针3插入捅针孔内,捅针3压迫捅针孔防水件1向内滑动,捅针孔防水件1的另一端压迫卡托5的推杆4,实现卡托5的顶出;当卡托5装入时,卡托5的推杆4反向压迫捅针孔防水件1,使捅针孔防水件1复位。套接部件12凸出于主体部件11的部分的外径可以与捅针孔过盈配合,实现防水和密封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1在尽可能不占据空间的条件下,有效解决了电子设备100中壳体2的捅针孔的防水问题,且能有效保证卡托5的顶出功能。

在不改变原有电子设备结构的前提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1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防水标准件,安装于电子设备100的捅针孔内,适用于任何捅针孔结构的防水问题,不依赖于原有电子设备的结构,可提前备料,有效缩短了生产周期。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主体部件11与套接部件12为一体注塑成型。本申请实施例中,主体部件11与套接部件12结合紧密,不存在分离的风险,且一次成型使得捅针孔防水件的强度好,不容易断裂。另外,采用双色注塑工艺,主体部件11和套接部件12一次成型,不存在难装配的问题,且主体部件11与套接部件12的结合力好,套接部件12脱落的风险小。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第一本体部111包括第一凸起111a和第一凹槽111b。第一凹槽111b设置于第一凸起111a的一侧或两侧,套接部件12套接于第一凸起111a,且覆盖第一凹槽111b。

第一本体部111的材质可以是塑胶,通过注塑成型。通过设置第一凸起111a和第一凹槽111b能够增大与套接部件1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套接部件12与第一本体部111的连接更可靠。

第一凸起111a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从而形成第一凹槽111b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两个或更多个。

当第一凹槽111b和第一凸起111a的数量均是多个时,套接部件12套接于第一凸起111a,此时,套接部件12的长度较大,且较薄,对主体部件11的抱紧力更大,因此不易脱出,可靠性较好。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套接部件12包括第二本体部121和第二凸起122,第二凸起122沿第二本体部121的周向设置。通过设置第二凸起122沿第二本体部121的周向设置使第二凸起122与捅针孔的内壁紧密地配合。

第二本体部121和第二凸起122的材质可以是硅胶,二者可以一体成型。硅胶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能够紧密地包裹在第一主体部111。

下文中将描述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但将省略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构成元件相同的详细描述,而仅仅详细描述不相似的构件元件。

图6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如图6和图7所示,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主体部件11包括设置于第一本体部111的第二凹槽111c。第二凹槽111c沿第一本体部111的周向设置,套接部件12套接并容纳于第二凹槽111c。

通过设置套接部件12套接并容纳于第二凹槽111c使捅针孔防水件1的结构更简单。

相比于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套接部件12的长度较小,固定套接于第二凹槽111c。

本实施例中,套接部件12为橡胶圈,橡胶圈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在第二凹槽111c处抱紧主体部件11。

下文中将描述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但将省略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构成元件相同的详细描述,而仅仅详细描述不相似的构件元件。

图8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中套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至图10所示,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套接部件12包括第二本体部121和第二凸起122。第二凸起122沿第二本体部121的周向设置,第二本体部121与第二凹槽111c粘接固定。

相比于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套接部件12的长度较小,因此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凹槽111c,从而提高套接部件12与主体部件11连接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主体部件11包括限位部112,限位部112连接于第一本体部111的一端。

该限位部112可以是限位凸台,可以与第一本体部111一体成型。限位部112的外径大于捅针孔的内径,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捅针孔防水件1脱出。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2,壳体2设置有捅针孔。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1。捅针孔防水件1容纳于捅针孔内,且套接部件12的至少部分与捅针孔的内壁密封配合。

通过套接部件12与捅针孔的内壁密封配合的部分,实现捅针孔防水件1与捅针孔的防水。捅针孔防水件1安装于捅针孔内,可自由滑动,当外部的捅针3插入捅针孔内,捅针3压迫捅针孔防水件1向内滑动,捅针孔防水件1的另一端压迫卡托5的推杆4,实现卡托5的顶出;当卡托5装入时,卡托5的推杆4反向压迫捅针孔防水件1,使捅针孔防水件1复位,同时限位部112能限制捅针孔防水件1滑出。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套接部件12凸出于主体部件11的部分的外径为1.08mm,捅针孔的内径为1mm。为了防止捅针孔防水件滑出,可以设置上述限位部112的外径为1.2mm。

图1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加工模具中第一模仁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加工模具中第一模仁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的加工模具中第一模仁的第三种状态示意图。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捅针孔防水件1的加工模具,包括第一模仁6,第一模仁6包括上模61、中模62和下模63。上模61包括用于成型捅针孔防水件1中主体部件11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型腔611,中模62包括用于成型主体部件11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型腔621,下模63包括用于成型捅针孔防水件1中套接部件12的第三型腔631。

利用上述加工模具,能够实现捅针孔防水件1的加工成型。

具体地,利用该加工模具的加工方法如下:

步骤s100,将流体注入上模61的第一型腔611和中模62的第二型腔621,以形成捅针孔防水件1的主体部件11。

在该步骤s100中,注入上模61的第一型腔611和中模62的第二型腔621的流体可以是熔融的塑胶粒子,从而形成塑胶材质的主体部件11。

步骤s200,将中模62连同主体部件11升起并旋转至与下模63配合。

在该步骤s200中,将已经成型的主体部件11旋转至能够与下模63配合,从而为下一步的套接部件12成型于主体部件11做准备。

步骤s300,将流体注入下模63的第三型腔631,以形成捅针孔防水件1的套接部件12。

在该步骤s300中,注入中模62的第二型腔621和下模63的第三型腔631的流体可以是熔融的液态硅胶粒子,从而形成硅胶材质的套接部件12。

利用上述加工模具,使主体部件11和套接部件12一次成型,不存在难装配的问题,且主体部件11与套接部件12的结合力好,套接部件12脱落的风险小。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第二型腔621包括第一子型腔621a和第二子型腔621b。第一子型腔621a和第二子型腔621b分别位于中模62沿宽度方向(x)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型腔621a用于成型主体部件11的部分结构,第二子型腔621b用于中模62翻转后容纳已经成型的主体部件11的上述部分结构。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加工模具包括第二模仁;第二模仁包括第四型腔、第五型腔和第六型腔。第四型腔与第一型腔611配合,第五型腔与第二型腔621配合,第六型腔与第三型腔631配合。

上述第二模仁可以是一体结构,与分体式的第一模仁6配合使用。

上文已述及,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捅针孔防水件1的加工方法,包括:

步骤s100,将流体注入上模61的第一型腔611和中模62的第二型腔621,以形成捅针孔防水件1的主体部件11。

在该步骤s100中,注入上模61的第一型腔611和中模62的第二型腔621的流体可以是熔融的塑胶粒子,从而形成塑胶材质的主体部件11。

具体地,可以将上述流体注入上模61的第一型腔611和中模62的第一子型腔621a,以形成捅针孔防水件1的主体部件11。

步骤s200,将中模62连同主体部件11升起并旋转至与下模63配合。

在该步骤s200中,将已经成型的主体部件11旋转(例如,如图12所示,旋转180度)至能够与下模63配合,从而为下一步的套接部件12成型于主体部件11做准备。

具体地,可以将主体部件11对应于中模62成型的部分置于第二子型腔621b,将主体部件11对应于上模61成型的部分置于第三型腔631,为后续在第三型腔631形成套接部件12做准备。

步骤s300,将流体注入下模63的第三型腔631,以形成捅针孔防水件1的套接部件12,如图13所示。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加工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0,将中模62连同已经成型的捅针孔防水件1升起。

步骤s500,将已经成型的捅针孔防水件1顶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捅针孔防水件1的加工模具及加工方法通过双色注塑工艺有效实现了不同材料的集成,使得该捅针孔防水件1的结构兼顾了功能和空间的要求,小空间内实现大功能,结构简单可靠。另一方面,该捅针孔防水件1安装于一般的捅针孔内,不受限于壳体2结构的其他设计,具有通用性,可提前备料,有效缩短了电子设备100的整机生产周期。

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