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防潮通讯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1428发布日期:2019-11-15 22:1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性防潮通讯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稳定性防潮通讯箱。



背景技术:

通讯箱作为通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因为通讯箱经常需要面对户外复杂的环境,所以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护来保证设备长时间平稳运行。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封闭性好、运行平稳的高稳定性防潮通讯箱。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闭性好、运行平稳的高稳定性防潮通讯箱。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稳定性防潮通讯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架体;所述第二箱体设置于第一箱体内,与第一架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箱体底部安装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顶部设置有进风口,与第二箱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箱体的进风口设置在顶部;所述散热器的出风口处连通设置有风管;所述风管远离散热器的一端穿过第一箱体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一箱体底部设置有维修口;所述维修口上配合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置有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箱体内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板面对应设置在第二箱体进风口处;所述分流板与第二箱体侧壁铰接相连;转动所述分流板,改变风路所对应的第二箱体内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体底部设置有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包括若干空心的立柱,顶部与第一箱体连通;所述立柱上端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卡槽和分线器;所述分线器包括转轴和若干杆件;所述杆件一端与转轴铰接配合,另一端嵌入卡槽内;所述立柱内设置有线束;所述线束从立柱底部延伸,穿过分线器后分组进入箱体中。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稳定性防潮通讯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架体;所述第二箱体设置于第一箱体内,与第一架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箱体底部安装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顶部设置有进风口,与第二箱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箱体的进风口设置在顶部;所述散热器的出风口处连通设置有风管;所述风管远离散热器的一端穿过第一箱体延伸至外部;从第一箱体底部进入的冷空气在上升过程中与第二箱体的侧壁充分接触,将热量带走,随后在箱体内与各工作原件直接接触进一步对其进行降温,从而达到了很好的降温效果;第一箱体的进风口设置在底部可以很好地防止雨雪天发生内部灌入,起到良好的防潮防护效果,保证了通讯箱内设备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通讯箱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立柱部分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卡槽与分线器配合示意图;

附图4为立柱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通讯箱内部风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高稳定性防潮通讯箱,如附图5所示,包括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所述第一箱体1内侧底部设置有第一架体101,所述第二箱体2设置于第一箱体1内,与第一架体101的顶部连接,且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形成空气腔;所述第二箱体2底部安装有散热器102;所述散热器102顶部设置有进风口,与第二箱体2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箱体2的进风口设置在顶部;所述第一箱体1的进风口设置在其底部;如图中箭头所示,当散热器102工作时,外界的空气从第一箱体1的底部进入空气腔内,随后上升,从第二箱体2的顶部进入其内,然后下降至散热器102的进风口处,最终被排出到箱体外;第二箱体2的外壳采用金属材质,可以充当很好地散热介质,从第一箱体1底部进入的冷空气在上升过程中与第二箱体2的侧壁充分接触,将热量带走,随后在箱体内与各工作原件直接接触进一步对其进行降温,从而达到了很好的降温效果;第一箱体1的进风口设置在底部可以很好地防止雨雪天发生内部灌入,起到良好的防潮防护效果;所述散热器102的出风口处连通设置有风管103;所述风管103远离散热器102的一端穿过第一箱体1延伸至外部,将完成换热的空气排出;所述第一箱体1底部设置有维修口,便于对散热器102进行定期保养;所述维修口上配合设置有封盖105;所述封盖105上设置有通气孔,充当进气孔的作用。

所述第二箱体2内设置有分流板106;所述分流板106的板面对应设置在第二箱体2进风口处;所述分流板106与第二箱体2侧壁铰接相连;转动所述分流板106,改变风路所对应的第二箱体2内区域,从而根据元件的分布位置对风道进行修正,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风路对不同设备环境的适应能力。

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一箱体1底部设置有第二架体3;所述第二架体3包括若干空心的立柱301,顶部与第一箱体1连通;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立柱301内设置有线束;所述立柱301上端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卡槽302和分线器303;所述分线器303包括转轴304和若干杆件305;所述杆件305一端与转轴304铰接配合,另一端嵌入卡槽302内;通过转动杆件305就可以将立柱301的出口分隔成不同的通道口,便于维修更换时快速识别线路;如附图4所示,立柱301底部的安装座306端面上设置有线槽307,线束嵌设在线槽307内,被安装座306和地面夹持在中间;所述线束从立柱301底部沿线槽307延伸,穿过立柱301内部和分线器303后分组进入箱体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