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加热设备用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7818发布日期:2020-01-07 09:53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电磁加热设备用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控制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磁加热设备用控制柜。



背景技术:

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用控制柜用来安装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的控制电子电路单元。目前,通常用简易的风扇对控制电子电路单元进行降温,而风扇则通过抽取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用控制柜外的空气对控制电子电路单元进行吹风的方式降温,在这一过程中,空气中的水分子也会进入电磁感应加热设备用控制柜内,尤其是湿气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使控制电子电路单元受潮,易使控制电子电路单元发生短路、腐蚀等损坏情况,降低其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设备用控制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加热设备用控制柜,包括主柜体,所述主柜体上设置有柜门;所述主柜体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主柜体上设置有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的出风口对应主柜体内腔的底部,所述排风管道的入风口对应主柜体内腔的上端部,所述送风管道内安装有送风风机,所述排风管道内安装有排风风机,所述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的管腔中配套安装有一除湿转轮,所述除湿转轮上还配套的安装有皮带和驱动电机,所述送风管道内还安装有空气冷却器;所述送风风机、排风风机、驱动电机和空气冷却器与控制器电联接。

所述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上设置有包覆除湿转轮和驱动电机的壳体。

所述排风风机位于排风管道的出风端。

所述送风风机位于送风管道的出风端。

所述除湿转轮为由浸渍有稀释剂的薄板制成的蜂窝状转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主柜体内的控制电子电路单元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热量在主柜体内上升,排风管道的入风口对应主柜体内腔的上端部,而送风管道的出风口对应主柜体内腔的底部,便于将常温空气送入主柜体,再将主柜体内的热空气排出,使对控制电子电路单元的降温效果最大化。除湿转轮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缓慢转动,空气通过送风管道时经过除湿转轮,空气中的水分子被除湿转轮吸附,使得进入主柜体的空气干燥,避免控制电子电路单元被腐蚀损坏;主柜体内的热空气在排风管道中被排出,排出过程中经过除湿转轮,且此时除湿转轮的已经吸收空气中水分子的部分转动到与热空气接触,在热空气的作用下将除湿转轮中吸附的水分子吹干,使除湿转轮再生,并可继续吸附水分子。送风管道内的空气冷却器能冷却空气温度,达到控制电子电路单元更好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所示:一种电磁加热设备用控制柜,包括主柜体1,所述主柜体1上设置有柜门2。

所述主柜体1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主柜体1上设置有送风管道3和排风管道4,所述送风管道3的出风口对应主柜体1内腔的底部,所述排风管道4的入风口对应主柜体1内腔的上端部,所述送风管道3内安装有送风风机5,所述送风风机5位于送风管道3的出风端,所述排风管道4内安装有排风风机6,所述排风风机6位于排风管道4的出风端,所述送风管道3和排风管道4的管腔中配套安装有一个除湿转轮7,所述除湿转轮7为由浸渍有稀释剂的薄板制成的蜂窝状转轮,所述除湿转轮7上还配套的安装有皮带和驱动电机8,所述送风管道3内还安装有空气冷却器9;所述送风风机5、排风风机6、驱动电机8和空气冷却器9与控制器电联接,控制器与电源连接。

优选的,所述送风管道3和排风管道4上设置有包覆除湿转轮7和驱动电机8的壳体10,湿气更显美观整洁。

主柜体1内的控制电子电路单元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热量在主柜体1内上升,排风管道4的入风口对应主柜体1内腔的上端部,而送风管道3的出风口对应主柜体1内腔的底部,便于将常温空气送入主柜体1,再将主柜体1内的热空气排出,使对控制电子电路单元的降温效果最大化。除湿转轮7在驱动电机8的带动下缓慢转动,空气通过送风管道3时经过除湿转轮7,空气中的水分子被除湿转轮7吸附,使得进入主柜体1的空气干燥,避免控制电子电路单元被腐蚀损坏;主柜体1内的热空气在排风管道4中被排出,排出过程中经过除湿转轮7,且此时除湿转轮7的已经吸收空气中水分子的部分转动到与热空气接触,在热空气的作用下将除湿转轮7中吸附的水分子吹干,使除湿转轮7再生,并可继续吸附水分子。送风管道3内的空气冷却器9能冷却空气,达到控制电子电路单元更好的降温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