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光光源智能识别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6952发布日期:2020-07-07 14:3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光光源智能识别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光控制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灯光光源智能识别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源开关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为了方便与美化我们的生活,各式各样的开关应运而生,通常我们最常使用的是机械式的,包括壳体、电路板及开关线端子座,经常会碰到由于其机构部件长时间磨损使开关失灵等情况。还有一种是楼道里可以手动触摸其金属部件使其发亮的延时开关,另外还有一种声控开关,即一拍掌或一跺脚灯就亮灭。

但是在白天阴天或者光线不好的时候,现有的开关不能够根据室内的光线进行调节灯光的强度,导致灯浪费能源。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光光源智能识别控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灯光光源智能识别控制器,包括光源检测d1、所述光源检测d1的一侧设有光源检测d2,所述光源检测d1和光源检测d2均与比较模块相连接,所述比较模块上连接设有运算放大器和脉宽调制器,其中所述脉宽调制器的一侧依次连接设有电源接口、整流稳压滤波器、低频变压器和电源,其中,所述电源接口的一侧连接有输出驱动模块,所述输出驱动模块和led发光芯片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整流稳压滤波器为lm7812型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芯片元器件,所述电源包括12v电源和36v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检测d1包括光敏二极管一,所述光敏二极管一的一端与12v电源串联,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vr1和电阻r1分别相串联,且,所述滑动变阻器vr1接地,所述电阻r1远离所述光敏二极管一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和电容c1串联,其中,所述电容c1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检测d2包括光敏二极管二,所述光敏二极管二的一端与12v电源串联,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vr2和电阻r3分别相串联,且,所述滑动变阻器vr2接地,所述电阻r3远离所述光敏二极管二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和电容c2串联,其中,所述电容c2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比较模块包括比较器b和比较器u1,其中,所述比较器b与所述比较器u1相并联,所述电阻r2分别与所述比较器b和比较器u1相串联,所述电阻r4与所述比较器u1相串联,所述比较器b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相串联,所述电阻r11与电容c4相串联,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电阻r11分别与三级管q1和三极管q2相串联,其中,所述三极管q1与三级管q2相并联,所述三极管q2接地,且,所述电容q1与所述电容q2分别与电阻r10相串联,所述电阻r10接地,所述三极管q1分别与36v电源和继电器一相串联,所述比较器u1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23和电阻r18相串联,所述电阻r23与电阻r18相并联,所述电阻r18与所述12v电源相串联,所述电阻r23与所述三极管q5相串联,所述三极管q5接地,所述三极管q5与二极管d3相串联,所述二极管d3与所述12v电源相连接,所述继电器一与二极管d3的两端相并联,所述继电器一的一端设有开关k1。

进一步的,所述运算放大器包括比较器d,所述比较器d的一端与所述比较器b相串联,所述比较器d的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的另两端分别与电阻r6和电阻r7相连接,所述比较器d在与所述电阻r6连接的一端与电容c3相串联,所述比较器b与所述比较器d相串联的端口处与所述电容c3远离所述电阻r6的一端相串联,所述电阻r6与比较器a相串联,所述比较器a的一端与所述12v电源相连接,所述比较器a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3远离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串接,所述比较器a在与所述电容c3相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5相串联,所述电阻r5远离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比较器a与所述电阻r6相连接的一端相串联,所述比较器a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7相串联,所述电阻r7的两端并联设有比较器c,所述比较器c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4和电阻r9以及电阻r8相串联,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电阻r9接地,所述电阻r8与所述12v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脉宽调制器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分别与所述电阻r4相串联,所述二极管d1与比较器u3的正极以及电阻r15相串联,所述电阻r15接地,所述比较器u3的负极分别串联设有滑动变阻器vr4和r13,所述滑动变阻器vr4的两端接地,所述电阻r13与所述12v电源相串联,所述比较器u3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7以及电阻r21相串联,所述电阻r17与所述12v电源相连接,所述电阻r21与三极管q4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4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3和电阻r22相串联,所述电阻r22与继电器二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二相连接,所述继电器二的一端通过开关k2与36v电源相连接,所述继电器二的一端与所述12v电源相连接,所述继电器二与所述电阻r22连接的一端与所述36v电源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与所述三极管q4相连接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20、电容c5和电阻r19相串联,所述电阻r20以及电容c5分别接地,所述电阻r19分别与电阻r16以及比较器u2相连接,所述电阻r16与所述12v电源相连接,所述比较器u2的负极与电阻r14相串联,所述电阻r14接地,所述比较器u2的负极与电阻r14相串联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相串联,所述比较器u2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12与滑动变阻器vr3相串联,所述电阻r12与所述12v电源相串联,所述滑动变阻器vr3的两端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外界及室内的自然光线感应,达到智能调节室内灯具照明亮度,减少灯具照明时间长度,从而最大程度的达到节约电能的效果,控制器在增加很少的成本情况下,同功率的照明灯具在8小时工作时间,本控制器的能耗将减少50%,通过光敏传感器对光源照度采集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的控制,使其工作稳定可靠。

2、本控制器安装、使用方便、无需更改原有的照明线路。

3、本系统不需要人为操纵控制、整个工作流程由光敏传感器智能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灯光光源智能识别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灯光光源智能识别控制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光源检测d1;2、光源检测d2;3、比较模块;4、运算放大器;5、脉宽调制器;6、电源接口;7、整流稳压滤波器;8、低频变压器;9、电源;10、输出驱动模块;11、led发光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灯光光源智能识别控制器,包括光源检测d11、所述光源检测d11的一侧设有光源检测d22,所述光源检测d11和光源检测d22均与比较模块3相连接,所述比较模块3上连接设有运算放大器4和脉宽调制器5,其中所述脉宽调制器5的一侧依次连接设有电源接口6、整流稳压滤波器7、低频变压器8和电源9,其中,所述电源接口6的一侧连接有输出驱动模块10,所述输出驱动模块10和led发光芯片11相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通过对外界及室内的自然光线感应,达到智能调节室内灯具照明亮度,减少灯具照明时间长度,从而最大程度的达到节约电能的效果,控制器在增加很少的成本情况下,同功率的照明灯具在8小时工作时间,本控制器的能耗将减少50%,通过光敏传感器对光源照度采集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的控制,使其工作稳定可靠。本控制器安装、使用方便、无需更改原有的照明线路。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对于整流稳压滤波器来说,所述整流稳压滤波器7为lm7812型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芯片元器件,所述电源9包括12v电源和36v电源。对于光源检测d11来说,所述光源检测d11包括光敏二极管一,所述光敏二极管一的一端与12v电源串联,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vr1和电阻r1分别相串联,且,所述滑动变阻器vr1接地,所述电阻r1远离所述光敏二极管一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2和电容c1串联,其中,所述电容c1接地。对于光源检测d22来说,所述光源检测d22包括光敏二极管二,所述光敏二极管二的一端与12v电源串联,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vr2和电阻r3分别相串联,且,所述滑动变阻器vr2接地,所述电阻r3远离所述光敏二极管二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4和电容c2串联,其中,所述电容c2接地。对于比较模块3来说,所述比较模块3包括比较器b和比较器u1,其中,所述比较器b与所述比较器u1相并联,所述电阻r2分别与所述比较器b和比较器u1相串联,所述电阻r4与所述比较器u1相串联,所述比较器b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相串联,所述电阻r11与电容c4相串联,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电阻r11分别与三级管q1和三极管q2相串联,其中,所述三极管q1与三级管q2相并联,所述三极管q2接地,且,所述电容q1与所述电容q2分别与电阻r10相串联,所述电阻r10接地,所述三极管q1分别与36v电源和继电器一相串联,所述比较器u1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23和电阻r18相串联,所述电阻r23与电阻r18相并联,所述电阻r18与所述12v电源相串联,所述电阻r23与所述三极管q5相串联,所述三极管q5接地,所述三极管q5与二极管d3相串联,所述二极管d3与所述12v电源相连接,所述继电器一与二极管d3的两端相并联,所述继电器一的一端设有开关k1。对于运算放大器4来说,所述运算放大器4包括比较器d,所述比较器d的一端与所述比较器b相串联,所述比较器d的一端接地,所述比较器的另两端分别与电阻r6和电阻r7相连接,所述比较器d在与所述电阻r6连接的一端与电容c3相串联,所述比较器b与所述比较器d相串联的端口处与所述电容c3远离所述电阻r6的一端相串联,所述电阻r6与比较器a相串联,所述比较器a的一端与所述12v电源相连接,所述比较器a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3远离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串接,所述比较器a在与所述电容c3相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5相串联,所述电阻r5远离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比较器a与所述电阻r6相连接的一端相串联,所述比较器a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7相串联,所述电阻r7的两端并联设有比较器c,所述比较器c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4和电阻r9以及电阻r8相串联,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电阻r9接地,所述电阻r8与所述12v电源相连接。对于脉宽调制器5来说,所述脉宽调制器5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分别与所述电阻r4相串联,所述二极管d1与比较器u3的正极以及电阻r15相串联,所述电阻r15接地,所述比较器u3的负极分别串联设有滑动变阻器vr4和r13,所述滑动变阻器vr4的两端接地,所述电阻r13与所述12v电源相串联,所述比较器u3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7以及电阻r21相串联,所述电阻r17与所述12v电源相连接,所述电阻r21与三极管q4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4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3和电阻r22相串联,所述电阻r22与继电器二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二相连接,所述继电器二的一端通过开关k2与36v电源相连接,所述继电器二的一端与所述12v电源相连接,所述继电器二与所述电阻r22连接的一端与所述36v电源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与所述三极管q4相连接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20、电容c5和电阻r19相串联,所述电阻r20以及电容c5分别接地,所述电阻r19分别与电阻r16以及比较器u2相连接,所述电阻r16与所述12v电源相连接,所述比较器u2的负极与电阻r14相串联,所述电阻r14接地,所述比较器u2的负极与电阻r14相串联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2相串联,所述比较器u2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12与滑动变阻器vr3相串联,所述电阻r12与所述12v电源相串联,所述滑动变阻器vr3的两端接地。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d1是光源检测、它将光强度转换成电压信号、改变vr1参数、使其光照强度保持在(400lux),当d1检测到室内光源强度渐渐增强(402lux、404lux--458lux、460lux),相应的信号电压值成正比升高(6.02v、6.04v--6.58v、6.60v),将这些细微变化的电压信号送至运算放大、控制pwm脉冲宽度使照明强度按反比下降、灯具工作电流相应减小、此系统工作在补光无屏闪状态,当d1检测到室内光源强度渐渐减弱(382lux、372lux--312lux、310lux),相应的信号电压值成正比下降(5.82v、5.72v--5.12v、5.10v),将这些细微变化的电压信号送至运算放大、控制pwm脉冲宽度使照明强度按反比上升、照明灯具工作电流相应增大、此系统工作在补光无屏闪状态,d2是光照度lux分段控制检测单元、d1、d2将光电信号送至差动电压比较器、当差动值达到1.6v时、外界自然光源小于200lux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q1三极管导通、k1(旁路)继电器触点闭合、mos管停止工作、此时照明灯具工作在恒流恒压无屏闪状态,d2是光照度lux分段控制检测、当自然光照强度下降到300lux、信号电压低于4.2v时、由于电压比较器启动定值设定为(4.2v)电压比较器输出高电平q3三极管导通、k2继电器触点闭合、主电源开始向电路供电、电路工作于补光无屏闪状态,d2是光照度lux分段控制检测、当自然光照强度上升到480lux、信号电压高于6.1v时、由于电压比较器启动定值设定为(6.1v)电压比较器输出高电平、q4三极管导通q3三极管截止、k2继电器触点断开、主电源停止向电路供电(除检测电路)、电路工作于测光状态,本电路工作于分段定值、设定值300lux启动补光、480lux停止,当自然光照低于300lux、电路开始补光并保持照明强度在390lux-410lux之间、当外界光照强度慢慢升高并达到480lux时电路关闭、当外界自然光照强度慢慢降低时、只有自然光照下降到300lux时、电路才会接通工作(继电器返回输出),通过对外界及室内的自然光线感应,达到智能调节室内灯具照明亮度,减少灯具照明时间长度,从而最大程度的达到节约电能的效果,控制器在增加很少的成本情况下,同功率的照明灯具在8小时工作时间,本控制器的能耗将减少50%,通过光敏传感器对光源照度采集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的控制,使其工作稳定可靠。本控制器安装、使用方便、无需更改原有的照明线路。本系统不需要人为操纵控制、整个工作流程由光敏传感器智能控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