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5527发布日期:2019-11-19 21:56阅读:822来源:国知局
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应开关,尤其是一种智能人体感应开关,属于电路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过感应人体红外线或微波的开关,用户在感应区,忽然静止不动,设定的延时时间倒计结束后,灯具熄灭。当用户静止的时间,超过倒计的时间,灯具熄灭,此时一片漆黑,但此时用户还需要照明,必须麻烦身体运动,才能再次点亮灯具,生活用电中又添加了不必要的麻烦;当用户只是路过感应区时,需要照明的时间较短,远低于设定的延时时间,又造成电能的损耗浪费。

智能家居类的智能开关,通过联网,操作手机app或操作面板的触摸开关,才能开启或关闭电灯;联上互相网,又带来了设备的不安全问题,还通过手操作app,才能开启或关闭电灯,对需要双手仍解放的人,还存在不便。语音类的智能家居开关灯,需要对其用语言发出命令,才能开启或关闭电灯,对需要安静环境的人,又产生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智能人体感应开关,该开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减少电能的损耗,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并且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开启或关闭不会产生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智能人体感应开关,包括第一人体感应模块、第二人体感应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源驱动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人体感应模块、第二人体感应模块、电源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电源驱动模块还具有两个连接端;

所述第一人体感应模块,用于感应第一圈内区域,当感应到用户在第一圈内区域运动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人体感应模块,用于感应第二圈内区域,当感应到用户在第二圈内区域运动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响应第一控制信号和/或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

所述电源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使两个连接端处于连通状态或断开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圈内区域大于第二圈内区域,且第一圈内区域包含第二圈内区域,或所述第二圈内区域大于第一圈内区域,且第二圈内区域包含第一圈内区域。

进一步的,还包括光敏感应模块,所述光敏感应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用于感应外部环境亮度,并将感应外部环境亮度得到的亮度参数值与预设阈值比较,当亮度参数值达到预设阈值时,产生第三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响应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指示灯模块,所述指示灯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指示用户运动的状态和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模式。

进一步的,还包括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提示用户运动的状态和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模式,以及接收用户的语音命令,并产生第四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响应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指示灯模块和语音模块,所述指示灯模块和语音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指示灯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指示用户运动的状态和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模式;

所述语音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提示用户运动的状态和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模式,以及接收用户的语音命令,并产生第四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响应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选择开关,所述选择开关与控制模块相连,用于输出指令给控制模块,以实现选用指示灯模块和选用语音模块之间的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人体感应模块包括第一rc震荡电路、第一三极管、第一去耦线路板天线、第一回形天线、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一模数转换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rc震荡电路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去耦线路板天线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回形天线相连,所述第一回形天线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人体感应模块包括第二rc震荡电路、第二三极管、第二去耦线路板天线、第二回形天线、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和第二模数转换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rc震荡电路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去耦线路板天线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回形天线相连,所述第二回形天线与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智能人体感应开关,包括人体感应模数转换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源驱动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人体感应模数转换模块、电源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电源驱动模块还具有两个连接端;

所述人体感应模数转换模块,用于感应第一圈内区域和第二圈内区域,当感应到用户在第一圈内区域运动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当感应到用户在第二圈内区域运动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响应第一控制信号和/或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

所述电源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使两个连接端处于连通状态或断开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圈内区域大于第二圈内区域,且第一圈内区域包含第二圈内区域,或所述第二圈内区域大于第一圈内区域,且第二圈内区域包含第一圈内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人体感应模数转换模块包括第一rc震荡电路、第二rc震荡电路、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去耦线路板天线、第二去耦线路板天线、第一回形天线、第二回形天线、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rc震荡电路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去耦线路板天线相连,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回形天线相连,所述第一回形天线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rc震荡电路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去耦线路板天线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回形天线相连,所述第二回形天线与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

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相连。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人体感应模块和第二人体感应模块,其中第一人体感应模块可以感应第一圈内区域,当感应到用户在第一圈内区域运动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第二人体感应模块可以感应第二圈内区域,当感应到用户在第一圈内区域运动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由控制模块响应第一控制信号和/或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电源驱动模块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使两个连接端处于连通状态或断开状态,当用户路过第一圈内区域和第二圈内区域时,可以迅速将两个连接端的连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从而使电器产品停止运作,减少电能的损耗,当第二圈内区域内还存在用户时,此时无论用户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可以使两个连接端保持连通状态,从而使电器产品保持运作,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并且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开启或关闭不会产生噪音;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第一人体感应模块和第二人体感应模块合并成一个人体感应模数转换模块,减少了元器件的使用。

2、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光敏感应模块,可以在光敏感应模块得到亮度参数值未达到预设阈值(如晚上)时,当用户运动时,第一人体感应模块产生第一控制信号,第二人体感应模块产生第二控制信号,由控制模块响应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电源驱动模块收到控制模块的指令,使两个连接端处于连通状态,从而使电器产品运作。

3、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指示灯模块和/或语音模块,可以指示和/或提示用户运动的状态和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模式,如果用户想要关闭/开启连接在电源驱动模块的两个连接端的电器产品,可以按照指示灯模块的指示和/或语音模块的提示,做出相应运动状态或发出相应的语音命令,即可关闭或开启连接在电源驱动模块的两个连接端的电器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中第一人体感应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中第二人体感应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中电源驱动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中光敏感应模块、电源驱动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结构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结构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中人体感应模数转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101-第一人体感应模块,102-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3-控制模块、104-电源驱动模块,1041-第一连接端,1042-第二连接端,105-光敏感应模块,106-指示灯模块,107-语音模块,108-人体感应模数转换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人体感应开关,该开关包括第一人体感应模块101、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控制模块103和电源驱动模块104,控制模块103分别与第一人体感应模块101、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电源驱动模块104相连,所述电源驱动模块104还具有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用于接入电器产品,当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连通时,电源驱动模块104输出电能,将电能提供给电器产品。

所述第一人体感应模块101,用于感应第一圈内区域,当感应到用户在第一圈内区域运动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用于感应第二圈内区域,当感应到用户在第二圈内区域运动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103,用于响应第一控制信号和/或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

所述电源驱动模块104,用于根据控制模块103的指令,使两个连接端处于连通状态或断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圈内区域大于第二圈内区域,且第一圈内区域包含第二圈内区域,本实施例以电源驱动模块104接入的电器产品为照明灯具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1)当用户进入第一圈内区域(未进入第二内圈区域),此时第一人体感应模块101感应到用户运动,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感应第二圈内区域,由于用户未进入第二圈内区域活动,此时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未感应到用户运动,不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模块103响应第一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电源驱动模块104收到控制模块103的指令,并根据该指令使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连通状态,即接入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的照明灯具点亮。

2)当用户经第一圈内区域进入第二圈内区域,第一人体感应模块101和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同时感应到用户运动,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模块103响应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电源驱动模块104收到控制模块103的指令,并根据该指令使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连通状态,即接入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的照明灯具点亮。

由用户进入第一圈内区域,再经第一圈内区域进入第二圈内区域,控制模块103会对其进行计数,例如:

当第一个人进入第一圈内区域,再经第一圈内区域进入第二圈内区域,计数1;

当第二个人进入第一圈内区域,再经第一圈内区域进入第二圈内区域,计数2;

当第三个人进入第一圈内区域,再经第一圈内区域进入第二圈内区域,计数3;

……

依次类推,即当第n个人进入第一圈内区域,再经第一圈内区域进入第二圈内区域,计数n。

3)当用户离开第二圈内区域,并只在第一圈内区域/离开第一圈内区域,第一人体感应模块101感应到用户运动,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感应到用户的运动,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模块103响应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并进行减数计算后,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电源驱动模块104收到控制模块103的指令,并根据该指令使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断开状态/连通状态,即接入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的照明灯具熄灭/保持亮,例如:

当第一个人离开第二圈内区域,并只在第一圈内区域/离开第一圈内区域,减数1;

当第二个人离开第二圈内区域,并只在第一圈内区域/离开第一圈内区域,减数2;

当第三个人离开第二圈内区域,并只在第一圈内区域/离开第一圈内区域,减数3;

……

依次类推,当第m个人离开第二圈内区域,并只在第一圈内区域/离开第一圈内区域,减数m。

当n-m=0时,表示第二圈内区域,无任何人存在,此时控制模块103根据程序分析后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电源驱动模块104收到控制模块103的指令,并根据该指令,使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断开状态,即接入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的照明灯具熄灭。

当n-m﹥0时,表示第二圈内区域,还有人存在,且人体在运动,此时控制模块103根据程序分析后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电源驱动模块104收到控制模块103的指令,并根据该指令,使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连通状态,即接入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的照明灯具保持亮。

如果当n-m﹥0时,表示第二圈内区域,还有人存在,但人在休息/静止一段时间情况下,该休息/静止的时间记为t时间,在此时间内,因人在休息/静止,第一人体感应模块101不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同样地,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也不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接入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的照明灯具保持亮;t时间到后,控制模块103根据程序分析后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电源驱动模块104收到控制模块103的指令,并根据该指令,使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断开状态,即接入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的照明灯具熄灭,开关处于待机状态。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人体感应模块101包括第一rc震荡电路、第一三极管q1、第一去耦线路板天线、第一回形天线、第一运算放大器ic1a、第二运算放大器ic1b和第一模数转换器u1,第一rc震荡电路由集电极外pcb两层铜箔间的电容(c2~c5)、第一三极管q1的内阻、寄生电容等构成,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rc震荡电路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去耦线路板天线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一回形天线相连,第一回形天线布置在第一三极管q1与第一运算放大器ic1a之间,且背面不敷覆铜板,其与第一运算放大器ic1a的正输入端(第3引脚)相连,第一运算放大器ic1a的输出端(第1引脚)与第二运算放大器ic1b的正输入端(第5引脚)相连,第二运算放大器ic1b的输出端(第7引脚)与第一模数转换器u1的输入端(第2引脚)相连,第一模数转换器u1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03相连,具体地,控制模块103采用单片机at89c51,第一模数转换器u1的第1引脚与控制模块103的第12引脚相连,第一模数转换器u1的第5引脚和第6引脚与控制模块103的第14引脚相连,第一模数转换器u1的第7引脚与控制模块103的第13引脚相连。

第一人体感应模块101的原理是:第一rc震荡电路震荡产生高频信号,经过第一三极管q1放大,再经过围绕pcb三边的天线发射出去,发射的5.8ghz的微波信号如果遇到人体运动,则反射波相对发射波就会有相位变化,第一回形天线接收到反射信号,反射波与发射信号的相位移频就会以3-20mhz左右的低频输出,即输出到第一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3引脚,经第一运算放大器ic1a的运算放大后,从第一运算放大器ic1a的第1引脚输出到第二运算放大器ic1b的第5引脚,经第二运算放大器ic1b的运算放大后,输出到第一模数转换器u1的第2引脚,经第一模数转换器u1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第一模数转换器u1的a1连接线(第1引脚)、a2连接线(第7引脚)和a3连接线(第5引脚和第6引脚),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到控制模块103的a1连接线(第12引脚)、a2连接线(第13引脚)和a3连接线(第14引脚)。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包括第二rc震荡电路、第二三极管q2、第二去耦线路板天线、第二回形天线、第三运算放大器ic2a、第四运算放大器ic2b和第二模数转换器u2,第二rc震荡电路由集电极外pcb两层铜箔间的电容(c11~c14)、第二三极管q2的内阻、寄生电容等构成,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二rc震荡电路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二去耦线路板天线相连,第二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二回形天线相连,第二回形天线布置在第二三极管q2与第三运算放大器ic2a之间,且背面不敷覆铜板,其与第三运算放大器ic2a的正输入端(第3引脚)相连,第三运算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第1引脚)与第四运算放大器ic2b的正输入端(第5引脚)相连,第四运算放大器ic2b的输出端(第7引脚)与第二模数转换器u2的输入端(第2引脚)相连,第二模数转换器u2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03相连,具体地,控制模块103采用单片机at89c51,第二模数转换器u1的第2引脚与控制模块103的第15引脚相连,第二模数转换器u2的第5引脚和第6引脚与控制模块103的第17引脚相连,第二模数转换器u2的第7引脚与控制模块103的第16引脚相连。

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的原理是:第二rc震荡电路震荡产生高频信号,经过第二三极管q2放大,再经过围绕pcb三边的天线发射出去,发射的10ghz的微波信号如果遇到人体运动,则反射波相对发射波就会有相位变化,第二回形天线接收到反射信号,反射波与发射信号的相位移频就会以3-20mhz左右的低频输出,即输出到第三运算放大器ic2a的第3引脚,经第三运算放大器ic2a的运算放大后,从第三运算放大器ic2a的第1引脚输出到第四运算放大器ic2b的第5引脚,经第四运算放大器ic2b的运算放大后,输出到第二模数转换器u2的第2引脚,经第二模数转换器u2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第二模数转换器u2的a4连接线(第1引脚)、a5连接线(第7引脚)和a6连接线(第5引脚和第6引脚),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到控制模块103的a4连接线(第15引脚)、a5连接线(第16引脚)和a6连接线(第17引脚)。

如图4所示,控制模块103的第12引脚、第13引脚、第14引脚、第15引脚、第16引脚和第17引脚,在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后,经里面的程序分析后,在第26引脚输出高电平/低电平到电源驱动模块104,电源驱动模块104收到控制模块高电平/低电平后,经1k电阻输入到三极管q5的基极,此时三极管q5导通/截止,继电器js1闭合/断开,即ac220out端和ac220in端连通/断开,此时串在其两端两端的照明灯具点亮/熄灭。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在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还包括光敏感应模块105,光敏感应模块105与控制模块103相连,用于感应外部环境亮度,并将感应外部环境亮度得到的亮度参数值与预设阈值比较,当亮度参数值达到预设阈值时,产生第三控制信号,此时控制模块103用于响应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

本实施例以电源驱动模块104接入的电器产品为照明灯具为例,对白天和晚上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a、在白天时,当无人运动时,第一人体感应模块101不产生第一控制信号,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不产生第二控制信号,光敏感应模块105感应外部环境亮度得到的亮度参数值达到预设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产生第三控制信号,也就是说只有第三控制信号输入控制模块103,控制模块103响应第三控制信号,经控制模块103的程序分析后,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电源驱动模块收到控制模块103的指令,使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断开状态,即接入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的照明灯具熄灭;当用户运动(以用户经第一圈内区域进入第二圈内区域为例)时,第一人体感应模块101产生第一控制信号,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产生第二控制信号,光敏感应模块105感应外部环境亮度得到的亮度参数值达到预设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产生第三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输入控制模块103,控制模块103收到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经控制模块103的程序分析后,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电源驱动模块104收到控制模块103的指令,使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断开状态,即接入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的照明灯具熄灭。

b、在晚上时,当用户在运动(以用户经第一圈内区域进入第二圈内区域为例)时,第一人体感应模块101产生第一控制信号,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产生第二控制信号,光敏感应模块105感应外部环境亮度得到的亮度参数值没有达到预设阈值(小于预设阈值),不产生第三控制信号,也就是说只有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入控制模块103,控制模块103响应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经控制模块103的程序分析后,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电源驱动模块104收到控制模块103的指令,使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连通状态,即接入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的照明灯具点亮。

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光敏感应模块105与控制模块103的连接原理图,在晚上时,光敏感应模块105感应到外部环境亮度,光敏电阻5537值为2m欧,三极管q3截止,三极管q4导通,即输出低电平信号到控制模块103的第5引脚。其余原理描述参见上述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在实施例2的结构基础上,还包括指示灯模块106,指示灯模块106与控制模块103相连,用于根据控制模块103的指令,指示用户运动的状态和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模式。

本实施例以电源驱动模块104接入的电器产品为照明灯具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电源驱动模块104的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连通状态下,用户想要电源驱动模块104的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用户运动,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产生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输入到控制模块103,控制模块103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后,产生指令到指示灯模块106,指示灯模块106收到上述指令后,指示灯发绿光;此时用户看到此指示灯发绿光后,停止运动,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不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模块103没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后,产生指令到指示灯模块106,指示灯模块106收到上述指令后,指示灯发红光;此时用户看到此指示灯发红光后,用户产生运动,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感应到人体运动后,产生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输入到控制模块103,控制模块103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后,产生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电源驱动模块104收上述指令后,使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断开一段时间t1的状态,当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串入连接有照明灯的供电线路中,从而实现照明灯的熄灭,当t1时间后,开关电路处于初始的待机状态。当t1时间内,用户想要开启电源驱动模块104的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连通状态,此时用户运动,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产生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输入到控制模块103,控制模块103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后,产生指令到指示灯模块103,指示灯模块106收到上述指令后,指示灯发红光;此时用户看到此指示灯发红光后,停止运动,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不产生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模块103没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后,产生指令到指示灯模块106,指示灯模块106收到上述指令后,指示灯发绿光;此时用户看到此指示灯发绿光后,用户产生运动,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感应到人体运动后,产生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输入到控制模块103,控制模块103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后,产生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电源驱动模块104收上述指令后,使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接通一段时间t2的状态,当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串入连接有照明灯具的供电线路中,从而实现照明灯具的点亮,当t2时间后,开关处于初始的待机状态。

实施例4: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在实施例2的结构基础上,还包括语音模块107,语音模块107与控制模块103相连,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提示用户运动的状态和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模式,以及接收用户的语音命令,并产生第四控制信号,此时控制模块103用于响应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

本实施例以电源驱动模块104接入的电器产品为照明灯具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电源驱动模块104的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连通状态下,如果用户想要电源驱动模块104的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断开状态,此时用户发出声音“关灯”,语音模块107收到“关灯”声音后,语音模块107产生第四控制信号,第四控制信号输入到控制模块103,控制模块103收到第四控制信号后,产生指令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电源驱动模块104收上述指令后,使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断开一段时间t1的状态,当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串入连接有照明灯的供电线路中,从而实现照明灯的熄灭,当t1时间后,开关电路处于初始的待机状态。当t1时间内,用户想要开启电源驱动模块104的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连通状态,此时用户发出声音“开灯”,语音模块107收到“开灯”声音后,语音模块107产生第四控制信号,第四控制信号输入到控制模块103,控制模块103收到第四控制信号后,产生指令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电源驱动模块104收上述指令后,使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处于连通一段时间t2的状态,当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串入连接有照明灯的供电线路中,从而实现照明灯的点亮,当t2时间后,开关处于初始的待机状态。

实施例5: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在实施例2的结构基础上,还包括指示灯模块106和语音模块107,指示灯模块106和语音模块107分别与控制模块103相连,指示灯模块106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指示用户运动的状态和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模式,语音模块107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提示用户运动的状态和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模式,以及接收用户的语音命令,并产生第四控制信号,此时控制模块103用于响应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104。

本实施例既可以通过指示灯模块106和语音模块107共同进行指示和提示,也可以选用指示灯模块106进行指示,或选用语音模块107进行提示,为了实现该方式,本实施例的智能人体开关还包括选择开关,所述选择开关与控制模块103相连,用于输出指令给控制模块,以实现选用指示灯模块106和语音模块107之间进行切换。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电源驱动模块104接入的电器产品还可以为排风扇、空调、空气净化等,第一圈内区域和第二圈内区域的关系还可以为:第二圈内区域大于第一圈内区域,且第二圈内区域包含第一圈内区域。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两个人体感应模块除了设计成分别感应内圈、外圈,还设计成感应大范围、大角度,例如现在通常是单个产品装在楼梯,只能感应一个方向,而两个人体感应模块可以感应两个方向,随着人体感应模块的增加,可以感应两个以上的方向,俗称矩阵。

实施例6: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人体感应开关,该开关包括人体感应模数转换模块108、控制模块103和电源驱动模块104,控制模块103分别与人体感应模数转换模块108、电源驱动模块104相连,电源驱动模块104还具有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用于接入电器产品,当第一连接端1041和第二连接端1042连通时,电源驱动模块104输出电能,将电能提供给电器产品。

所述人体感应模数转换模块108是上述实施例1-5中的第一人体感应模块101和第二人体感应模块102合并得到的模块,用于感应第一圈内区域和第二圈内区域,当感应到用户在第一圈内区域运动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当感应到用户在第二圈内区域运动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103,用于响应第一控制信号和/或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

所述电源驱动模块104,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使两个连接端处于连通状态或断开状态。

如图11所示,人体感应模数转换模块108包括第一rc震荡电路、第二rc震荡电路、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去耦线路板天线、第二去耦线路板天线、第一回形天线、第二回形天线、第一运算放大器ic1a、第二运算放大器ic1b、第三运算放大器ic2a、第四运算放大器ic2b和模数转换器u1。

第一rc震荡电路由集电极外pcb两层铜箔间的电容(c2~c5)、第一三极管q1的内阻、寄生电容等构成,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rc震荡电路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去耦线路板天线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一回形天线相连,第一回形天线布置在第一三极管q1与第一运算放大器ic1a之间,且背面不敷覆铜板,其与第一运算放大器ic1a的正输入端(第3引脚)相连,第一运算放大器ic1a的输出端(第1引脚)与第二运算放大器ic1b的正输入端(第5引脚)相连,第二运算放大器ic1b的输出端(第7引脚)与模数转换器u1的第一输入端(第2引脚)相连。

第二rc震荡电路由集电极外pcb两层铜箔间的电容(c11~c14)、第二三极管q2的内阻、寄生电容等构成,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二rc震荡电路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二去耦线路板天线相连,第二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二回形天线相连,第二回形天线布置在第二三极管q2与第三运算放大器ic2a之间,且背面不敷覆铜板,其与第三运算放大器ic2a的正输入端(第3引脚)相连,第三运算放大器ic2a的输出端(第1引脚)与第四运算放大器ic2b的正输入端(第5引脚)相连,第四运算放大器ic2b的输出端(第7引脚)与模数转换器u1的第二输入端(第3引脚)相连。

模数转换器u1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03相连,具体地,控制模块103采用单片机at89c51,模数转换器u1的第1引脚与控制模块103的第12引脚相连,模数转换器u1的第5引脚和第6引脚与控制模块103的第14引脚相连,模数转换器u1的第7引脚与控制模块103的第13引脚相连。

本实施例的智能人体感应开关的具体原理基本同实施例1,同样也可以增加光敏感应模块105、指示灯模块106和语音模块107,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电源驱动模块除了使用继电器控制接通/断开电路外,还可以使用场效管控制接通/断开电路,以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人体感应模块和第二人体感应模块,其中第一人体感应模块可以感应第一圈内区域,当感应到用户在第一圈内区域运动时,产生第一控制信号,第二人体感应模块可以感应第二圈内区域,当感应到用户在第一圈内区域运动时,产生第二控制信号,由控制模块响应第一控制信号和/或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指令给电源驱动模块,电源驱动模块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使两个连接端处于连通状态或断开状态,当用户路过第一圈内区域和第二圈内区域时,可以迅速将两个连接端的连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从而使电器产品停止运作,减少电能的损耗,当第二圈内区域内还存在用户时,此时无论用户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可以使两个连接端保持连通状态,从而使电器产品保持运作,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并且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开启或关闭不会产生噪音;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第一人体感应模块和第二人体感应模块合并成一个人体感应模数转换模块,减少了元器件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较佳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专利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