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组合电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6044发布日期:2020-04-28 22:0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小型组合电器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组合电器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小型组合电器箱由箱体和罩壳构成,罩壳上设有视窗,视窗和罩壳通过铰链连接,如用户需操作箱内电器时,则打开视窗进行操作,但由于视察窗打开时无支持装置,操作甚为不便;而且视察窗铰链外露,易锈蚀和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型组合电器箱,其弧形视窗打开和闭合简单便捷,且弧形视窗闭合时,与罩壳锁定配合,弧形视窗打开时,与罩壳限位配合,为用户操作提供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组合电器箱,其包括箱体1、罩壳2和弧形视窗3,罩壳2与箱体1固定相连,弧形视窗3活动设置在罩壳2上;

所述罩壳2上设有与弧形视窗3对应配合的罩壳开口22;所述罩壳开口22包括相对设置的开口左端和开口右端,以及相对设置的开口前端和开口后端;所述弧形视窗3包括相对设置的视窗左端和视窗右端,以及相对设置的视窗前端和视窗后端;所述开口左端和开口右端均设有罩壳滑轨21,视窗左端和视窗右端均设有视窗滑槽32,视窗滑槽32与罩壳滑轨21滑动配合;所述弧形视窗3处于闭合位置时,弧形视窗3遮挡罩壳开口22且弧形视窗3与开口前端锁定配合,弧形视窗3处于打开位置时,弧形视窗3滑入箱体1内,视窗前端位于箱体1外部,且弧形视窗3与开口后端限位配合。

优选的,至少一条罩壳滑轨21一侧设有罩壳锁定筋20,罩壳锁定筋20与罩壳滑轨21间隔设置,弧形视窗3处于闭合位置时,视窗滑槽32的槽壁33插入罩壳锁定筋20和罩壳滑轨21之间,被罩壳锁定筋20和罩壳滑轨21夹紧。

优选的,所述视窗前端上侧设有视窗锁定筋,开口前端设有与视窗锁定筋配合的罩壳锁定槽,弧形视窗3处于闭合位置时,视窗锁定筋插入罩壳锁定槽内与其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弧形视窗3上侧设有视窗凸起30,开口后端设有与视窗凸起30配合的罩壳槽240,弧形视窗3处于打开位置时,视窗凸起30进入罩壳槽240内并与其限位配合。

优选的,所述弧形视窗3上侧设有视窗凹槽,开口后端设有与视窗凹槽配合的罩壳凸起,弧形视窗3处于打开位置时,罩壳凸起进入视窗凹槽内并与其限位配合。

优选的,所述罩壳2还包括视窗滑入孔220,视窗滑入孔220设置在开口后端处且与开口后端相通,弧形视窗3由闭合位置至打开位置,弧形视窗3由视窗滑入孔220进入箱体1内;所述罩壳滑轨21为弧形轨道,视窗滑槽32为弧形滑槽。

优选的,所述视窗左端一侧或视窗右端一侧设有补充滑轨34;所述罩壳2还包括设置在视窗滑入孔220一端且位于箱体1内的补充滑槽230,补充滑轨34与补充滑槽230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罩壳2还包括两条补充滑槽230,两条补充滑槽230分别设置在罩壳2的视窗滑入孔220的两端且位于箱体1内;所述视窗左端一侧、视窗右端一侧均设有补充滑轨34,补充滑轨34与补充滑槽230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补充滑轨34两端均设置引导斜坡。

优选的,还包括轨道盖4,轨道盖4与罩壳2相连,视窗左端位于一个轨道盖4和一个罩壳滑轨21之间,且视窗右端位于另一个轨道盖4和另一个罩壳滑轨21之间。

优选的,所述视窗左端下侧、视窗右端下侧均通过视窗滑槽32与罩壳滑轨21滑动配合,视窗左端上侧和视窗右端上侧均设有减阻滑筋31,减阻滑筋31与轨道盖4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轨道盖4包括轨道盖主体40、轨道盖滑腔41和轨道盖连接脚42,轨道盖滑腔41设置在轨道盖主体40中部,轨道盖连接脚42设置在轨道盖主体40一侧且与罩壳2相连,视窗左端、视窗右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轨道盖滑腔41内。

优选的,所述罩壳2固定设置在箱体1上端,罩壳开口22设置在罩壳2中部,弧形视窗3设置在罩壳开口22内且与罩壳2滑动相连,以设置在开口左端的罩壳滑轨21为第一滑轨,以设置在开口右端的罩壳滑轨21为第二滑轨,第一滑轨一侧设有罩壳锁定筋20,第二滑轨一侧设有罩壳锁定筋20,罩壳锁定筋20均靠近开口前端设置,以视窗左端的视窗滑槽32为第一滑槽,以视窗右端的视窗滑槽32为第二滑槽,弧形视窗3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滑槽的槽壁33滑入第一滑轨和对应的罩壳锁定筋20之间并被第一滑轨和对应的罩壳锁定筋20夹紧,第二滑槽的槽壁33滑入第二滑轨和对应的罩壳锁定筋20之间并被第二滑轨与对应的罩壳锁定筋20夹紧,开口后端设有两个罩壳槽240,其中一个罩壳槽240设置在开口后端与开口左端的交汇处,另一个罩壳槽240设置在开口后端与开口右端的交汇处,视窗左端上侧设有一个视窗凸起30,视窗右端上侧设有一个视窗凸起30,两个视窗凸起30均靠近视窗前端设置,弧形视窗3处于打开位置时,视窗左端上的视窗凸起30与一个罩壳槽240限位配合,视窗右端上的视窗凸起30与一个罩壳槽240限位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组合电器箱,其通过视窗滑槽和罩壳滑轨的配合,使弧形视窗打开和闭合更加简单便捷,而且弧形视窗处于闭合位置时,弧形视窗与开口前端锁定配合,保证了弧形视窗闭合的可靠和稳定,弧形视窗处于打开位置时,弧形视窗与开口后端限位配合,也避免弧形视窗与罩壳分离,掉入箱体从而影响弧形视窗再次闭合的情况发生,再者弧形视窗处于打开位置时,视窗后端滑入箱体内,从而最大限度的避让罩壳开口,为用户操作小型组合电器箱提供便利。此外,所述减阻滑筋可有利于减小弧形视窗与轨道盖之间的滑动阻力,保证弧形视窗的流畅动作。更进一步的,所述弧形视窗由闭合位置打开时,当弧形视窗部分经由视窗滑入孔进入箱体后,弧形视窗的视窗滑槽与罩壳的罩壳滑轨的接触减少,会导致弧形视窗在滑动过程中的不稳定,而补充滑轨与补充滑槽的滑动接触,则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小型组合电器箱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箱体、罩壳和弧形视窗的装配关系;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小型组合电器箱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从罩壳与弧形视窗的装配关系;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i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ii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的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7的iii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罩壳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罩壳面向箱体的一侧的结构;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罩壳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罩壳锁定结构的位置;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图10的iv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弧形视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图12的v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轨道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5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小型组合电器箱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小型组合电器箱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组合电器箱,其包括箱体1、罩壳2和弧形视窗3,罩壳2与箱体1固定相连,弧形视窗3活动设置在罩壳2上;

所述罩壳2上设有与弧形视窗3对应配合的罩壳开口22;所述罩壳开口22包括扩相对设置的开口左端和开口右端,以及相对设置的开口前端和开口后端;所述弧形视窗3包括相对设置的视窗左端和视窗右端,以及相对设置的视窗前端和视窗后端;所述开口左端和开口右端均设有罩壳滑轨21,视窗左端和视窗右端均设有视窗滑槽32,视窗滑槽32与视窗滑轨21滑动配合;所述弧形视窗3处于闭合位置时,弧形视窗3遮挡罩壳开口22且弧形视窗3与开口前端锁定配合,弧形视窗3处于打开位置时,弧形视窗滑入箱体1内,视窗前端位于箱体1外部,且弧形视窗3与开口后端限位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组合电器箱,其通过视窗滑槽32和罩壳滑轨21的配合,使弧形视窗3打开和闭合更加简单便捷,而且弧形视窗3处于闭合位置时,弧形视窗3与开口前端锁定配合,保证了弧形视窗3闭合的可靠和稳定,弧形视窗3处于打开位置时,弧形视窗3与开口后端限位配合,也避免弧形视窗3与罩壳2分离,掉入箱体1从而影响弧形视窗3再次闭合的情况发生,再者弧形视窗3处于打开位置时,视窗后端滑入箱体1内,从而最大限度的避让罩壳开口,为用户操作小型组合电器箱提供便利。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小型组合电器箱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所示方向,本实用新型的小型组合电器箱,其包括箱体1、罩壳2和弧形视窗3,罩壳2设置在箱体1上端与其固定相连,弧形视窗3活动设置在罩壳2上。所述罩壳2中部设有与弧形视窗3对应配合的罩壳开口22;所述罩壳开口22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开口左端和开口右端,以及前后相对设置的开口前端和开口后端;所述弧形视窗3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视窗左端和视窗右端,以及前后相对设置的视窗前端和视窗后端。如图10所示,所述开口左端和开口右端均设有罩壳滑轨21;如图12和13所示,所述视窗左端和视窗右端均设有视窗滑槽32,视窗滑槽32与罩壳滑轨21滑动配合。如图1所示,所述弧形视窗3处于闭合位置时,弧形视窗3与开口前端锁定配合(图中未示出),所述弧形视窗3处于打开位置时(图中未示出),弧形视窗3滑入箱体1内(图中未示出),视窗前端位于箱体1外部,且弧形视窗3与开口后端限位配合(图中未示出)。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罩壳开口22的开口后端处设有视窗滑入孔220,视窗滑入孔220与罩壳开口22相通,弧形视窗3通过视窗滑入孔220滑入箱体1内部。

优选的,至少一条罩壳滑轨21一侧设有罩壳锁定筋20,罩壳锁定筋20与罩壳滑轨21间隔设置,弧形视窗3处于闭合位置时,视窗滑槽32的槽壁33插入罩壳锁定筋20和罩壳滑轨21之间,并被罩壳锁定筋20和罩壳滑轨21夹紧。具体如图4和5所示,开口左端的罩壳滑轨21,为第一滑轨,第一滑轨的左侧设有罩壳锁定筋20,为第一罩壳锁定筋,当弧形视窗3处于闭合位置时,视窗左端的视窗滑槽32的槽壁33滑入第一滑轨和第一罩壳锁定筋之间,并被第一滑轨和第一罩壳锁定筋夹紧,以实现弧形视窗3的锁定。当然,开口右端的罩壳滑轨21,为第二滑轨,第二滑轨的右侧也设有罩壳锁定筋20,为第二罩壳锁定筋,当弧形视窗3处于闭合位置时,视窗右端的视窗滑槽32的槽壁33滑入第二滑轨21和第二罩壳锁定筋之间,并被第二滑轨和第二罩壳锁定筋夹紧。

当然,所述弧形视窗3与罩壳2的锁定配合并不限于上述方式,也可以是弧形视窗3的视窗前端上侧设置视窗锁定筋,而罩壳2的开口前端处设置与视窗锁定筋配合的罩壳锁定槽,弧形视窗3处于闭合状态时,视窗锁定筋插入罩壳锁定槽内与罩壳锁定槽过盈配合;或者弧形视窗3的视窗前端与罩壳2的开口前端通过卡扣配合的方式,实现二者的锁定;还有其他多种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优选的,所述弧形视窗3上侧设有视窗凸起30,开口后端设有与视窗凸起30配合的罩壳槽240,弧形视窗3处于打开位置时,视窗凸起30进入罩壳槽240内并与其限位配合。具体如图7、8、10、11所示,所述开口后端与开口左端的交汇处、开口后端与开口右端的交汇处均设有限位凸起24,限位凸起24上设有罩壳槽240;如图12和13所示,所述视窗左端上侧和视窗右端上侧均设有视窗凸起30,两个视窗凸起30均靠近视窗前端设置;所述弧形视窗3处于打开位置时,视窗凸起30插入罩壳槽240内,二者限位配合,避免弧形视窗3进一步滑入箱体1内,为弧形视窗3下一次闭合提供便利。进一步的,当弧形视窗3处于打开位置时,弧形凸起30需要挤压限位凸起24,然后进入罩壳槽240内,使得弧形视窗3与罩壳2在任何角度下均保持限位配合,使本实用新型小型组合电器箱适用于多种装配环境。

优选的,所述弧形视窗3上侧上设有视窗凹槽,开口后端设有与视窗凹槽配合的罩壳凸起,弧形视窗3处于打开位置时,罩壳凸起进入视窗凹槽内并与其限位配合,以实现弧形视窗3可以在任何角度下均保持在打开状态下,使本实用新型小型组合电器箱是用于多种装配环境。

优选的,所述罩壳2还包括两条补充滑槽230,两条补充滑槽230分别设置在罩壳2的视窗滑入孔220的两端且位于箱体1内;所述视窗左端一侧,视窗右端一侧均设有补充滑轨34,补充滑轨34与补充滑槽230配合使用。具体如图7和9所示,所述罩壳2还包括两块补充滑槽支板23,两块补充滑槽支板23分别位于视窗滑入孔220的两端,且每块补充滑槽支板23上均设有一条补充滑槽230;如图12和13所示,所述视窗左端的左侧、视窗右端的右侧均设有一条补充滑轨34。所述弧形视窗3由闭合位置打开时,当弧形视窗3的部分经由视窗滑入孔220进入箱体1后,弧形视窗3的视窗滑槽32与罩壳2的罩壳滑轨21的接触减少,会导致弧形视窗3在滑动过程中的不稳定,而补充滑轨34与补充滑槽230的滑动接触,则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视窗左端一侧或视窗右端一侧设有补充滑轨34;所述罩壳2还包括设置在视窗滑入孔220一端且位于箱体1内的补充滑槽230,补充滑轨34与补充滑槽230配合使用。

优选的,如图13所示,所述补充滑轨34的两端均设置引导斜坡,以便于补充滑轨34流畅的进出补充滑槽230。优选的,所述补充滑槽230为弧形滑槽,补充滑轨34为弧形滑轨。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小型组合电器箱,还包括轨道盖4,轨道盖4与轨道滑轨21配合,视窗左端位于一个轨道盖4和一个轨道滑轨21之间,且视窗右端位于另一个轨道盖4和另一个轨道滑轨21之间。具体如图1所示,两个轨道盖4分别设置在开口左端和开口右端,并分别与罩壳2相连,一个轨道盖4遮蔽弧形视窗3的视窗左端,另一个轨道盖4遮蔽弧形视窗3的视窗右端,使视窗左端被限位在轨道盖4和开口左端处的罩壳轨道21之间,视窗右端被限位在轨道盖4和开口右端处的罩壳轨道21之间,以使得用户不能随意拆卸弧形视窗3,保证弧形视窗3与罩壳2的可靠连接。

优选的,如图12和13所示,所述弧形视窗3的视窗左端上侧、视窗右端上侧均设有减阻滑筋31,减阻滑筋31与轨道盖4配合使用。所述减阻滑筋31可有利于减小弧形视窗3与轨道盖4之间的滑动阻力,保证弧形视窗3的流畅动作。

优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轨道盖4包括轨道盖主体40、轨道盖滑腔41和轨道盖连接脚42,轨道盖滑腔41设置在轨道盖主体40中部,轨道盖连接脚42设置在轨道盖主体40一侧且与罩壳2相连,视窗左端、视窗右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轨道盖滑腔41内。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罩壳2下侧设有两个罩壳连接脚25,如图10所示,所述箱体1内设有两根连接柱10,罩壳连接脚25与连接主10固定相连,实现罩壳2与箱体1的固定相连。当然,所述罩壳2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与箱体1固定相连。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