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6047发布日期:2020-07-10 16:08阅读:1411来源:国知局
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领域,尤其是涉及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



背景技术:

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原因可参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的是电子而绝非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现有的电磁炉是经过聚能复式大线圈进行加热工作,然而现有的聚能复式大线圈是通过点胶进行粘黏组合的,一旦出现损坏,就需要进行整个更换,而且高温容易使粘黏的聚能复式大线圈进行分离,为此提出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包括第一线圈、固定螺丝、接触电磁盘和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线圈的表面中间位置设有电磁接触位,且电磁接触位可进行导磁从而进行加热物体,所述第一线圈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一螺丝管,且第一螺丝管竖直平行在第一线圈的两侧,所述第一线圈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第一接触柱,且第一线圈通过第一接触柱与接触电磁盘进行接触连接,所述接触电磁盘的上下两端分别成型有凹槽,且凹槽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电性连接有电磁圈,所述第一线圈底端的第一接触柱与接触电磁盘顶端的凹槽进行嵌合接触配合,并与电磁圈进行电性连接,所述接触电磁盘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二螺丝管,且第二螺丝管竖直平行在接触电磁盘的两侧,所述接触电磁盘底端与第二线圈进行电性连接,且第二线圈的顶端电性连接有第二接触柱,所述第二接触柱与接触电磁盘底端的凹槽进行嵌合接触配合,所述第二线圈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三螺丝管,且第二螺丝管竖直平行在第二线圈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圈、接触电磁盘和第二线圈之间通过固定螺丝进行连接固定,且固定螺丝穿过第一螺丝管、第二螺丝管和第三螺丝管,并且固定螺丝底端位于第三螺丝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线圈、接触电磁盘和第二线圈之间通过固定螺丝进行连接固定,使得聚能复式大线圈工作时第一线圈、接触电磁盘和第二线圈不会轻易脱离,保证了聚能复式大线圈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第一线圈的俯视图;

图3为接触电磁盘的俯视图;

图4为第二线圈的俯视图。

图中所示:1、第一线圈,2、第一接触柱,3、固定螺丝,4、第一螺丝管,5、第二螺丝管,6、接触电磁盘,7、凹槽,8、第二线圈,9、第三螺丝管,10、第二接触柱,11、电磁接触位,12、电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包括第一线圈1、固定螺丝3、接触电磁盘6和第二线圈8。

所述第一线圈1的表面中间位置设有电磁接触位11,且电磁接触位11可进行导磁从而进行加热物体,所述第一线圈1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一螺丝管4,且第一螺丝管4竖直平行在第一线圈1的两侧,所述第一线圈1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第一接触柱2,且第一线圈1通过第一接触柱2与接触电磁盘6进行接触连接,所述接触电磁盘6的上下两端分别成型有凹槽7,且凹槽7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电性连接有电磁圈12,所述第一线圈1底端的第一接触柱2与接触电磁盘6顶端的凹槽7进行嵌合接触配合,并与电磁圈12进行电性连接,所述接触电磁盘6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二螺丝管5,且第二螺丝管5竖直平行在接触电磁盘6的两侧,所述接触电磁盘6底端与第二线圈8进行电性连接,且第二线圈8的顶端电性连接有第二接触柱10,所述第二接触柱10与接触电磁盘6底端的凹槽7进行嵌合接触配合,所述第二线圈8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三螺丝管9,且第二螺丝管9竖直平行在第二线圈8的两侧。

所述第一线圈1、接触电磁盘6和第二线圈8之间通过固定螺丝3进行连接固定,且固定螺丝3穿过第一螺丝管4、第二螺丝管5和第三螺丝管9,并且固定螺丝3底端位于第三螺丝管9中。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技术特征:

1.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包括第一线圈、固定螺丝、接触电磁盘和第二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的表面中间位置设有电磁接触位,且电磁接触位可进行导磁从而进行加热物体,所述第一线圈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一螺丝管,且第一螺丝管竖直平行在第一线圈的两侧,所述第一线圈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第一接触柱,且第一线圈通过第一接触柱与接触电磁盘进行接触连接,所述接触电磁盘的上下两端分别成型有凹槽,且凹槽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电性连接有电磁圈,所述第一线圈底端的第一接触柱与接触电磁盘顶端的凹槽进行嵌合接触配合,并与电磁圈进行电性连接,所述接触电磁盘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二螺丝管,且第二螺丝管竖直平行在接触电磁盘的两侧,所述接触电磁盘底端与第二线圈进行电性连接,且第二线圈的顶端电性连接有第二接触柱,所述第二接触柱与接触电磁盘底端的凹槽进行嵌合接触配合,所述第二线圈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三螺丝管,且第二螺丝管竖直平行在第二线圈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接触电磁盘和第二线圈之间通过固定螺丝进行连接固定,且固定螺丝穿过第一螺丝管、第二螺丝管和第三螺丝管,并且固定螺丝底端位于第三螺丝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聚能复式大线圈结构,包括第一线圈、固定螺丝、接触电磁盘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表面中间位置设有电磁接触位,所述第一线圈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一螺丝管,所述第一线圈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第一接触柱,所述接触电磁盘的上下两端分别成型有凹槽,且凹槽的底端电性连接有电性连接有电磁圈,所述第一线圈底端的第一接触柱与接触电磁盘顶端的凹槽进行嵌合接触配合,所述接触电磁盘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二螺丝管,所述接触电磁盘底端与第二线圈进行电性连接,且第二线圈的顶端电性连接有第二接触柱,所述第二接触柱与接触电磁盘底端的凹槽进行嵌合接触配合,所述第二线圈内部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三螺丝管。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实盏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2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