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7054发布日期:2020-03-06 06:3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调光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设备是指可发出亮光的设备,既包括日常照明、舞台灯具等设备,也可以包括例如电子器件上的指示灯等。随着用户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可发光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要求发光设备发出的光线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目前市面上尽管也存在可以对发光设备的光线进行调节的设备,但是其调光电路往往结构复杂,需要运用大量电子元器件,导致光线可调的发光设备生产使用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光装置,解决了发光设备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光装置,包括和恒流电源电连接的发光组件;和所述发光组件相连接的控制模组;

其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第一端和所述恒流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接的发光元件,以及第一端和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端电连接的开关器件;且所述开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端和所述控制模组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组用于向所述开关器件的第一端发送pwm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接通和断开,使得所述发光元件的点亮和熄灭,并调节pwm占空比以控制所述发光元件的光线亮度。

其中,所述开关器件为nmos管;所述nmos管的d极和所述发光元件接通,s极接地,g极和所述控制模组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控制模组用于向所述nmos的g极发送pwm电信号,并通过pwm占空比调节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

其中,所述发光组件的数量为多组,且任意两组所述发光组件中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不同。

其中,所述发光组件的数量包括四组,且四组所述发光组件中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分别为白色、红色、绿色以及蓝色。

其中,各组所述发光组件中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端并联连接所述恒流电源的输出端;各组所述发光组件中nmos管的g极分别和所述控制模组的四个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一端为所

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二端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

其中,所述控制模组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调光装置进行发光调节的指令。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调光装置中将恒流电源、发光元件以及开关器件依次串联,同时开关器件的第二端还接地。当开关器件闭合时,开关器件第一端和第二端接通,即可将恒流电源、发光元件以及接地端这一电路导通,使得发光元件发光;而当开关器件断开时,开关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断开,则发光元件和接地端之间断路,发光元件熄灭。

而控制模组通过向该开关器件发送pwm信号控制开关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频繁的断开和闭合,发光元件即会频繁发光熄灭,当pwm信号的频率达到一定值时,由于人眼视觉延迟效果,已经无法识别出发光元件熄灭的状态,而pwm占空比则决定了发光元件的点亮时长占整个调光周期的比例,也就决定了该发光元件的光线的亮度,也即是通过pwm占空比调节整个调光装置的光线的明暗。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调光装置中仅仅采用发光元件、开关器件以及控制器,即可实现光线强度的调节,无需再采用其他的电子元器件,减少了电子元器件所耗费的能量,使得该调光装置更为节能环保,且结构简单,降低了调光设备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有利于该调光装置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调光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该调光装置可以包括:

和恒流电源10电连接的发光组件11;

和所述发光组件11相连接的控制模组12;

其中,所述发光组件11包括第一端和所述恒流电源10的输出端相连接的发光元件d1,以及第一端和所述发光元件d1的第二端电连接的开关器件q1;且所述开关器件q1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端和所述控制模组12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组12用于向所述开关器件q1的第一端发送pwm信号,控制所述开关器件q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接通和断开,使得所述发光元件d1的点亮和熄灭,并调节pwm占空比以控制所述发光元件d1的光线亮度。

pwm是脉冲宽度调制的英文缩写,pwm信号是一种脉冲方波信号。pwm信号可通过其输出的高低电平控制开关器件的断开和闭合。例如,在pwm信号的一个信号周期内,输出高电平时,使得开关器件q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输出低电平时,使得开关器件q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断开。pwm信号中方波高电平时间跟周期的比例叫占空比,例如1秒高电平1秒低电平的pwm波占空比是50%。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调光装置,由如1所示,通过控制组件控制模组通过向该开关器件发送pwm信号控制开关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频繁的断开和闭合。

当pwm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开关器件q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接通,即可将恒流电源10、发光元件d1以及接地端这一电路导通,使得发光元件d1发光;而当pwm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开关器件q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断开,则发光元件d1和接地端之间断路,发光元件d1熄灭。

当pwm信号的调光频率达到一定值时,发光元件d1即会出现频繁发光和熄灭的频闪,由于人眼视觉延迟效果,当该频闪的频率(即是调光频率)达到人眼无法识别的程度,人眼也就无法识别出发光元件d1熄灭的状态,而pwm占空比则决定了在一个调光周期内,发光元件d1的点亮时长占整个调光周期的比例,进而决定了人眼可视的光线的亮度,也即是通过pwm占空比调节整个调光装置的光线的明暗。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开关器件q1直接和发光元件d1串联连接,并由控制模组12发送的pwm信号,控制发光元件d1的频闪,并通过控制pwm占空比即可实现光线强度的调节,无需再采用其他的电子元器件,减少了电子元器件所耗费的能量,使得该调光装置更为节能环保,且结构简单,降低了调光设备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有利于该调光装置的推广使用。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开关器件q1为nmos管;nmos管的d极和发光元件d1接通,s极接地,g极和控制模组12的输出端相连接;

控制模组12用于向nmos的g极发送pwm电信号,并通过pwm占空比调节发光元件d1的发光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实施例,对于开关器件q1而言,存在多种选择,主要是选择不同类型的三极管。考虑到本实施例中要使得开关器件q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频繁的接通和断开,可以选择使用nmos管。

相对于pmos管而言,nmos管在pwm信号的控制下断开和接通不会产生死区,能够适应更高频率的pwm信号,使得发光元件d1的光线更为细腻。例如,对于nmos管而言,pwm信号可以采用1khz至10khz的调光频率,其pwm占空比可以低至5%;而对于pmos管的调光频率如果达到4khz以上,pwm占空比不能低于15%,由此可见,采用nmos管作为开关器件q1,对光线的调制范围更大。

对于调光装置而言,调光频率越高,发光元件d1发出的光线越柔和,对人眼的伤害也就越小。因此,采用nmos管作为开关器件q1控制发光元件d1发光,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且更为健康环保。另外,nmos管的使用成本更低,有利于降低装置的成本。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发光组件11的数量为多组,且任意两组发光组件11中的发光元件d1的发光颜色不同。

通过多组发光组件11同时发光,可以使得各个发光元件d1的发光颜色相互融合,而形成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线,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具体地,各组发光组件可以分别采用具有白色、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四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d1。因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是发光元件d1最基本的三种发光颜色,采用这三种颜色即可混合大多数颜色的光线。但是这三种颜色均是彩灯颜色,彩灯的发光元件d1的功率一般都相对较低,亮度也偏暗,为此,还设置具有白色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以便在光线不足时,补充亮度。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说明在存在多组发光组件的基础上,该调光组件的电路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调光装置具体还可以包括:

发光组件11的数量为多组,且任意两组发光组件11中的发光元件d1的发光颜色不同;

各组发光组件11中发光元件d1的第一端并联连接恒流电源10的输出端;各组发光组件11中nmos管的g极分别和控制模组12的四个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结合图1可知,本实施例中各组的发光组件11是彼此并联连接的,因此各个发光组件11可以实现独立控制,使得各个发光组件11的控制更为灵活。例如,可以同时控制多个不同发光元件d1同时发光,也可以控制多个不同发光元件d1在同一调光周期内先后依次发光等等,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调节出各种不同的光照。

如图2所示,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调光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中各个发光元件d2之间串联连接,与此同时,每个发光元件d2并联有一个pmos管,且pmos管q2上还串并联有电阻元件r以及npn型三极管q3,由此可知,要实现pmos管q2对发光元件d2的控制,还需要借助其他电阻元件r以及npn型三极管q3,这必然增大整个调光装置的耗能。

而本实施例中各个发光元件d1之间并联连接,无需再借助其他电器件对电路进行调整,结构更为简单,且所耗费的能量更少。

进一步地,发光元件d1具体可以是发光二极管,发光元件d1的第一端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二端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节能的发光元件,有利于减小调光装置的耗能。

另外,本实施例中采用恒流电源10对各个发光组件11供电,且各个发光元件d1之间并联连接,那么如果各个发光组件11同时发光,各个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电压大小相等。

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彩光的发光二极管和白光的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是不同的。为此,在需要彩光的发光二极管和白光的发光二极管的混合发光颜色时,可以控制彩光的发光二极管和白光的发光二极管在同一调光周期内交替发光,使得调光装置的光线既满足混合发光颜色的要求,又解决了白光的发光二极管和彩光的发光二极管工作电压不同的问题。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

控制模组12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用于接收对调光装置进行发光调节的指令。

本实施例中将控制模组12上设置无线通讯模块,即可实现调光装置的无线网络控制。为调光装置的无线的智能化控制提供可能,为用户对该调光装置的使用提供便利。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