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智能物联网卧室的照明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9405发布日期:2020-07-29 03:2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智能物联网卧室的照明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光照明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物联网卧室的照明控制电路,可以在智能物联网卧室中使用,通过光敏电阻ldr1感应卧室内的光强,通过红外传感器感应室内是否有人,在室内有人,且光照不足时,自动照明。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照明装置在各行各业都有所应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照明装置。智能家居作为一个新生产业,处于一个导入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市场消费观念还未形成,但随着智能家居市场推广普及的进一步落实,培育起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智能家居市场的消费潜力必然是巨大的,产业前景光明。

在家居中,卧室是个人休息的地方,因此,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使用要求,提供便利的人性化服务。同时卧室是一个私密性较强的空间,因此卧室的独特功能要求它的功能更加个人化。

传统卧室照明需要人自主开关,不够方便。当人离开时,如果忘记关闭电灯,就会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在卧室内时,更需要关注的是外界光照对室内光线的影响。因为光照不足,会影响人生活,而如果灯亮度过高,或者长期开灯,又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对于卧室照明控制电路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用于智能物联网卧室的照明控制电路,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智能物联网卧室的照明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转换单元、感光控制单元和红外控制单元;

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感光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红外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感光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电压转换单元,包括变压器tr1、整流桥br1、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

所述变压器tr1的第1引脚接+220v电压,所述变压器tr1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变压器tr1的第3引脚与所述整流桥br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变压器tr1的第4引脚与所述整流桥br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整流桥br1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均接地,所述整流桥br1的第4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均接+12v电压,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

感光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8、电位器rv1、光敏电阻ldr1、二极管d3、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8、电容c5、集成电路u1和继电器rl1;

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光敏电阻ld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均接+12v电压,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1的第3引脚、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光敏电阻ld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8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v1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位器rv1的第2引脚、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引脚、所述整流桥br1的第1引脚、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7引脚、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和所述继电器rl1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继电器r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

红外控制单元,包括二极管d5、二极管d6、发光二极管d7、电位器rv2、电阻r6、电阻r7、电阻r9、红外传感器irl1、三极管q1、电容c3和电容c4;

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8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2的第2引脚、所述电位器rv2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v2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红外传感器irl1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irl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12v电压。

进一步,所述变压器tr1为4引脚变压器,能够改变输入电压,使其适配电路工作电压。

进一步,输入电压通过所述整流桥br1整流。

进一步,所述二极管d1、所述电容c1、所述电容c2组成分压电路,能够保持输入电压的稳定。

进一步,所述发光二极管d2点亮,表示电压正常输入。

进一步,所述光敏电阻ldr1感光改变自身电阻,从而改变电流,改变高低电平,通过调节所述电位器rv1,能够调节电路的感光范围。

进一步,所述集成电路u1是一种时基集成电路ne555,组成多谐振荡电路。

进一步,当光照充足时,低电平通过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引脚,则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输出低电平,所述继电器rl1断开,当光照不足时,高电平通过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引脚,则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输出高电平,所述继电器rl1导通。

进一步,所述红外传感器irl1是一种人体红外感应模块hc-sr501,通过发射的红外线感应人员的进出,改变输出电平,通过调节所述电位器rv2,能够调节电路的红外传感灵敏度。

进一步,当人员离开卧室时,低电平通过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引脚,则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输出低电平,所述继电器rl1断开,当人员进入卧室时,高电平通过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引脚,则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输出高电平,所述继电器rl1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在智能物联网卧室中使用,通过光敏电阻ldr1感应卧室内的光强,通过红外传感器感应室内是否有人,在室内有人,且光照不足时,自动照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智能物联网卧室的照明控制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物联网卧室的照明控制电路。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于智能物联网卧室的照明控制电路,包括电压转换单元、感光控制单元和红外控制单元;

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感光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红外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感光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电压转换单元,包括变压器tr1、整流桥br1、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

所述变压器tr1的第1引脚接+220v电压,所述变压器tr1的第2引脚接地,所述变压器tr1的第3引脚与所述整流桥br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变压器tr1的第4引脚与所述整流桥br1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整流桥br1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均接地,所述整流桥br1的第4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均接+12v电压,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

感光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8、电位器rv1、光敏电阻ldr1、二极管d3、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8、电容c5、集成电路u1和继电器rl1;

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光敏电阻ld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均接+12v电压,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1的第3引脚、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光敏电阻ld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4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8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v1的第1引脚与所述电位器rv1的第2引脚、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1引脚、所述整流桥br1的第1引脚、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3的一端均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7引脚、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和所述继电器rl1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6引脚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8的一端和所述继电器rl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

红外控制单元,包括二极管d5、二极管d6、发光二极管d7、电位器rv2、电阻r6、电阻r7、电阻r9、红外传感器irl1、三极管q1、电容c3和电容c4;

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8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v2的第2引脚、所述电位器rv2的第3引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v2的第1引脚分别与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红外传感器irl1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irl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12v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220v输入电压经过所述变压器tr1变压,所述整流桥br1整流,再经过所述二极管d1、所述电容c1、所述电容c2的分压,保持输入电压稳定,点亮所述发光二极管d2,表示正常工作;所述光敏电阻ldr1感光改变自身电阻,从而改变电流,改变高低电平,通过调节所述电位器rv1,能够调节电路的感光范围,所述集成电路u1组成多谐振荡电路,当光照充足时,低电平通过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引脚,则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输出低电平,所述继电器rl1断开,当光照不足时,高电平通过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引脚,则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输出高电平,所述继电器rl1导通;所述红外传感器irl1通过发射的红外线感应人员的进出,改变输出电平,通过调节所述电位器rv2,能够调节电路的红外传感灵敏度,当人员离开卧室时,低电平通过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引脚,则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输出低电平,所述继电器rl1断开,当人员进入卧室时,高电平通过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引脚,则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输出高电平,所述继电器rl1导通。

工作原理:变压器tr1、整流桥br1、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c2、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阻r3组成电压转换单元;所述变压器tr1的作用是改变输入电压,使其适配电路工作电压;所述整流桥br1的作用是整流;所述二极管d1、所述电容c1、所述电容c2的作用是组成分压电路,能够保持输入电压的稳定;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作用是能够点亮,表示电压正常输入。

电阻r4、电阻r5、电阻r8、电位器rv1、光敏电阻ldr1、二极管d3、二极管d4、发光二极管d8、电容c5、集成电路u1以及继电器rl1组成感光控制单元;所述光敏电阻ldr1的作用是感光改变自身电阻,从而改变电流,改变高低电平;所述电位器rv1的作用是能够调节电路的感光范围;所述集成电路u1的作用是组成多谐振荡电路;当光照充足时,低电平通过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引脚,则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输出低电平,所述继电器rl1断开,当光照不足时,高电平通过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2引脚,则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输出高电平,所述继电器rl1导通。

二极管d5、二极管d6、发光二极管d7、电位器rv2、电阻r6、电阻r7、电阻r9、红外传感器irl1、三极管q1、电容c3以及电容c4组成红外控制单元;所述红外传感器irl1的作用是通过发射的红外线感应人员的进出,改变输出电平;所述电位器rv2的作用是能够调节电路的红外传感灵敏度;当人员离开卧室时,低电平通过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引脚,则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输出低电平,所述继电器rl1断开,当人员进入卧室时,高电平通过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5引脚,则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3引脚输出高电平,所述继电器rl1导通。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计一种应用于智能物联网卧室的照明控制电路,可以在智能物联网卧室中使用,通过光敏电阻ldr1感应卧室内的光强,通过红外传感器感应室内是否有人,在室内有人,且光照不足时,自动照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