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小微汇聚机房的机房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1741发布日期:2020-06-30 20:16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小微汇聚机房的机房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汇聚机房散热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小微汇聚机房的机房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户外汇聚机房内放置大量的通讯设备,并且随着目前5g网络的发展,大量5g通讯设备需要安装到汇聚机房内,汇聚机房内大量设备同时运行,极易积聚热量,目前大多汇聚机房内采用空调进行散热,缓解了汇聚机房内热量积聚的问题,但是空调长时间运行耗费大量电能、不环保,并且不能够充分利用户外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汇聚机房内仅仅使用空调散热耗费大量电能、不环保,并且不能够充分利用户外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小微汇聚机房的机房散热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小微汇聚机房的机房散热装置,包括机房主体,机房内安装有空调,空调通过散热通道分别与机柜相连通,机柜通过排风通道与机房主体相连通,所述机房主体上部安装有集风箱,集风箱上开设有进风口,集风箱内设有集风组件,进风口与集风组件相连通,集风组件与机房主体内的进风通道相连通,进风通道上安装有动力组件,进风通道与散热通道相连通;所述机房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空调和动力组件均与控制主机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集风组件包括集风盒,集风盒嵌入在集风箱内部且集风盒与进风口相连通,集风盒与进风通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的设置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两个进风口分别设置在集风箱的两个不同端面上,集风箱底部开设有连接口,集风盒下部与连接口相连通且连接口与进风通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且进风口与集风盒的连通处安装有单向风阀。

优选地,所述集风盒的内部为空腔结构。

优选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抽风机,抽风机安装在进风通道上,抽风机与控制主机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空调与散热通道的连通处安装有第二电动风阀,排风通道与机房主体连通处安装有第一电动风阀,进风通道与散热通道的连通处安装有第三电动风阀;所述控制主机分别与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和第三电动风阀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集风箱对多个方向的风都可有效收集,大大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机房内仅仅依靠自然风就能够达到降温散热效果的时候,无需开启空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能损耗,仅仅是在机房内温度无法单独依靠自然风进行散热时,启动空调进行制冷降温,整体采用自然风和空调相结合的降温措施,从而实现机房内高效环保降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是彩色的)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集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集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集风箱,11为进风口,12为集风盒,2为抽风机,3为第一电动风阀,4为空调,5为机柜,6为进风通道,7为第二电动风阀,8为第三电动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小微汇聚机房的机房散热装置,包括机房主体,机房主体内安装有空调4,空调4通过散热通道分别与各个机柜5相连通,空调4与散热通道的连通处安装有第二电动风阀7,利用第二电动风阀控制进入散热通道的冷风,机柜5通过排风通道与机房主体相连通,排风通道与机房主体连通处安装有第一电动风阀3,利用第一电动风阀控制排风通道内的风向外排出,如图2所示,所述机房主体上部安装有集风箱1,集风箱1上开设有进风口11,集风箱1内设有集风组件,进风口11与集风组件相连通,集风组件与机房主体内的进风通道6相连通,进风通道6与散热通道相连通,进风通道与散热通道的连通处安装有第三电动风阀8,利用第三电动风阀控制进风通道内的风进入到散热通道内。

所述机房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空调6和动力组件均与控制主机相连接,进风通道6上安装有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抽风机2,抽风机2安装在连接口与进风通道6的连通处,抽风机2与控制主机相连接,所述控制主机分别与第一电动风阀3、第二电动风阀7和第三电动风阀8相连接。

所述集风组件包括集风盒12,集风盒12的内部为空腔结构便于接收各方向来风,集风盒12嵌入在集风箱1内部且集风盒12与进风口11相连通,进风口11处安装有过滤网,利用过滤网对外界杂物进行过滤,避免杂物进入到机房内部,外界自然风通过进风口进入到集风盒内,集风盒12与进风通道6相连通,集风盒内的风通过进风通道进入到散热通道内。

如图3所示,所述进风口1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整体进风口成圆台状且口径大的接口朝外,口径小的接口与集风盒连通,利用气体压缩原理,提高整体进风效果且进风口11与集风盒12的连通处安装有单向风阀,利用单向风阀有助于各方向进风更加有序。

所述进风口11的设置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两个进风口11分别设置在集风箱1的两个不同端面上,一般将进风口设置在集风箱的左侧、右侧、前端面或后端面上即可满足正常东西南北方向的风,本实施例中采用四组进风口分别设置在集风箱的左侧、右侧、前端面和后端面上,若用户有需要在集风箱上部开设进风口时,需要注意防雨水进入机房内的措施,例如搭设雨罩等,集风箱1底部开设有连接口,集风盒12下部与连接口相连通且连接口与进风通道6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位于机房顶部,长正方体结构,东西南北四面开口用于四面进风,四个进风口处有空气过滤网,装置内部有通风管道,通风管道一端与四个进风口贯通且连接处呈弧度角连接,另一端与机房内部进风通道贯通,能搜集各个方向的风,多个方向的风都可以流入进房内。

自然状态下控制主机控制抽风机2关闭,控制主机控制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和第三电动风阀打开,自然风通过集风箱1经过滤网,经进风通道6流入机房,空气顺着风道进入机柜,机柜中散出的热气上升经第一电动风阀处的出风口流出。如果遇到无风少风天气,机房内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温度高时,控制主机便打开抽风机2进行辅助送风,来平衡机房内的温度。当机房中的温度不能抽风机抽送的自然风进行散热时,即控制主机控制第一电动风阀和第三电动风阀关闭,打开第二电动风阀和空调进行机房内散热,利用集风箱对多个方向的风都可有效收集,大大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机房内仅仅依靠自然风就能够达到降温散热效果的时候,无需开启空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能损耗,仅仅是在机房内温度无法单独依靠自然风进行散热时,启动空调进行制冷降温,整体采用自然风和空调相结合的降温措施,从而实现机房内高效环保降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