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内扩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9709发布日期:2020-08-07 18:5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内扩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内扩散器。



背景技术:

通过流体工作的系统,有一部分流体是参与工作后不经散热器直接回液体源箱体内的。目前常用流体回流结构如图2所示,这种直流管回箱方式是通过一定通径的箱内直管直接回液体源箱体内的,回流管下端虽然开有45°斜角口,扩大了流体出口面积,但回流管的液流也是直接喷射到小面积区域,对箱壁的冲击力较大,特别是对有重量要求的薄板箱体。而且随着流量增大,破坏力也会增强,同时由于喷出液流主要作用在靠箱底部分,容易激起箱底沉积杂质,破坏箱内液体环境,杂质如果随吸液口进入循环工作系统,将直接影响各元器件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箱内扩散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箱内扩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回流箱内的回流管及与回流管下端可拆卸连接的扩散筒,所述扩散筒底部封堵,扩散筒侧壁均匀开有扩散孔,流体通过回流管流入扩散筒内,最终从扩散筒侧壁的扩散孔流入回流箱内,扩散筒为薄板围成的中空筒状体,底部通过薄板封堵,上端设有进液口,进液口与回流管下端连通,流体从扩散孔流出,流体的冲击力被大幅缓冲,有效减少对箱体侧壁及箱底的冲击,且能够增加流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实现温控,同时流体扩散后不与箱体底部发生直接冲击,不易激起箱底杂质,有利于维持箱内的液体环境,扩散孔沿扩散筒侧壁均匀设置,增加了液体流出的面积,流体受到的阻力小,保证了回流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扩散筒上端设有连接部,所述回流管下端与连接部内壁设有对应的螺纹,螺纹结构拆装方便,且连接稳固,不易脱落,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扩散筒的进液口与回流管下端连通,流体从扩散孔流出,流体的冲击力被大幅缓冲,有效减少对箱体侧壁及箱底的冲击,且能够增加流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实现温控,同时流体扩散后不与箱体底部发生直接冲击,不易激起箱底杂质,有利于维持箱内的液体环境,扩散孔沿扩散筒侧壁均匀设置,增加了液体流出的面积,流体受到的阻力小,保证了回流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回流结构。

图中:1.回流管,2.回流箱,3.扩散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插入回流箱2内的回流管1及与回流管下端可拆卸连接的扩散筒3,所述扩散筒底部封堵,扩散筒侧壁均匀开有扩散孔,流体只能够通过回流管流入扩散筒内,最终从扩散筒侧壁的扩散孔流入回流箱内,扩散筒为薄板围成的中空筒状体,底部通过薄板封堵,上端设有进液口,进液口与回流管下端连通,流体从扩散孔流出,流体的冲击力被大幅缓冲,有效减少对箱体侧壁及箱底的冲击,且能够增加流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实现温控,同时流体扩散后不与箱体底部发生直接冲击,不易激起箱底杂质,有利于维持箱内的液体环境,扩散孔沿扩散筒侧壁均匀设置,增加了液体流出的面积,流体受到的阻力小,保证了回流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扩散筒上端设有连接部,所述回流管下端与连接部内壁设有对应的螺纹,螺纹结构拆装方便,且连接稳固,不易脱落,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箱内扩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回流箱内的回流管及与回流管下端可拆卸连接的扩散筒,所述扩散筒底部封堵,扩散筒侧壁均匀开有扩散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内扩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筒上端设有连接部,所述回流管下端与连接部内壁设有对应的螺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内扩散器,包括:插入回流箱内的回流管及与回流管下端可拆卸连接的扩散筒,所述扩散筒底部封堵,扩散筒侧壁均匀开有扩散孔,扩散筒的进液口与回流管下端连通,流体从扩散孔流出,流体的冲击力被大幅缓冲,有效减少对箱体侧壁及箱底的冲击,且能够增加流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实现温控,同时流体扩散后不与箱体底部发生直接冲击,不易激起箱底杂质,有利于维持箱内的液体环境,扩散孔沿扩散筒侧壁均匀设置,增加了液体流出的面积,流体受到的阻力小,保证了回流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敏;叶凌;岳志硕;王元为;马雪峰;潘峰;陈威;杨春海;李彩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捷强动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9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