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便于携带的PCB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1964发布日期:2020-07-04 01:26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便于携带的PCB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折叠便于携带的pcb板。



背景技术:

pcb称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但是现有的pcb板大多体积较大,不便于进行携带,有时强行塞入携带时,还有可能造成pcb板边角的损坏,导致pcb板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便于携带的pcb板,能够有效的解决pcb板体积过大的问题,使得pcb板便于携带,且对pcb的边角进行保护,避免发生损坏,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便于携带的pcb板,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连接结构、第一边角座和第二边角座,所述第二电路板设在第一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远离第二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一边角座,所述第二电路板远离第一电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二边角座;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皮垫、对接板、承接座、承接槽、固定座、连接柱、连接板、螺纹柱和锁紧螺母,所述皮垫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皮垫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二电路板上,所述对接板设在所述皮垫的内部,所述对接板固定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所述承接座设在对接板远离第一电路板的一侧,所述承接座的内部开设有承接槽,所述固定座设在承接座的下方,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第二电路板上,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一侧,所述连接柱的外侧被连接板环绕,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所述连接柱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锁紧螺母安装在螺纹柱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边角座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内柱、第一限位板和安插板,所述第一内柱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限位板设在所述第一内柱的内侧,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所述安插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边角座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内柱、第二限位板和安插槽,所述第二内柱固定安装在第二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限位板设在第二内柱的内侧,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安装在第二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外壳的顶端开设有安插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被连接柱贯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可折叠便于携带的pcb板,通过将连接板套在连接柱后,锁紧螺母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到螺纹柱上,限制连接板在连接柱上的活动,避免连接板从连接柱上脱落,同时将对接板安插在承接座内部的承接槽中,确定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的位置,对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进行折叠时,连接板在连接柱上发生转动,将第一外壳上的安插板插入第二外壳内部的安插槽中,第一外壳内的第一内柱与第一限位板相互限位,防止第一外壳从第一电路板上脱落,第一外壳对第一电路板的边角进行保护,第二外壳内的第二内柱与第二限位板相互限位,防止第二外壳从第二电路板上脱落,第二外壳对第二电路板的边角进行保护,能够有效的解决pcb板体积过大的问题,使得pcb板便于携带,且对pcb的边角进行保护,避免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边角座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边角座的剖视图。

图中:1、第一电路板;2、第二电路板;3、连接结构;31、皮垫;32、对接板;33、承接座;34、承接槽;35、固定座;36、连接柱;37、连接板;38、螺纹柱;39、锁紧螺母;4、第一边角座;41、第一外壳;42、第一内柱;43、第一限位板;44、安插板;5、第二边角座;51、第二外壳;52、第二内柱;53、第二限位板;54、安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可折叠便于携带的pcb板,包括第一电路板1、第二电路板2、连接结构3、第一边角座4和第二边角座5,第一电路板1的一侧设有第二电路板2,第二电路板2与第一电路板1之间设有连接结构3,第一电路板1远离第二电路板2的一侧设有第一边角座4,第二电路板2远离第一电路板1的一侧设有第二边角座5,连接结构3包括皮垫31、对接板32、承接座33、承接槽34、固定座35、连接柱36、连接板37、螺纹柱38和锁紧螺母39,皮垫3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一电路板1上,皮垫3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二电路板2上,皮垫31的内部设有对接板32,对接板32固定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上,对接板32远离第一电路板1的一侧设有承接座33,承接座33的内部开设有承接槽34,承接座33的下方设有固定座35,固定座35固定安装在第二电路板2上,固定座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36,连接柱36的外侧设有连接板37,连接板37被连接柱36所贯穿,连接板37固定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上,连接柱36远离固定座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柱38,螺纹柱38上安装有锁紧螺母39,通过将连接板37套在连接柱36后,锁紧螺母39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到螺纹柱38上,限制连接板37在连接柱36上的活动,避免连接板37从连接柱36上脱落,同时将对接板32安插在承接座33内部的承接槽34中,确定第一电路板1与第二电路板2之间的位置。

请参阅图3-4,第一边角座4包括第一外壳41、第一内柱42、第一限位板43和安插板44,第一外壳4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内柱42,第一内柱42的内侧设有第一限位板43,第一限位板43固定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上,第一外壳4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插板44,第二边角座5包括第二外壳51、第二内柱52、第二限位板53和安插槽54,第二外壳5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内柱52,第二内柱52的内侧设有第二限位板53,第二限位板53固定安装在第二电路板2上,第二外壳51的顶端开设有安插槽54,对第一电路板1与第二电路板2进行折叠时,连接板37在连接柱36上发生转动,将第一外壳41上的安插板44插入第二外壳51内部的安插槽54中,第一外壳41内的第一内柱42与第一限位板43相互限位,防止第一外壳41从第一电路板1上脱落,第一外壳41对第一电路板1的边角进行保护,第二外壳51内的第二内柱52与第二限位板53相互限位,防止第二外壳51从第二电路板2上脱落,第二外壳51对第二电路板2的边角进行保护。

工作原理:通过将连接板37套在连接柱36后,锁紧螺母39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到螺纹柱38上,限制连接板37在连接柱36上的活动,避免连接板37从连接柱36上脱落,同时将对接板32安插在承接座33内部的承接槽34中,确定第一电路板1与第二电路板2之间的位置,对第一电路板1与第二电路板2进行折叠时,连接板37在连接柱36上发生转动,将第一外壳41上的安插板44插入第二外壳51内部的安插槽54中,第一外壳41内的第一内柱42与第一限位板43相互限位,防止第一外壳41从第一电路板1上脱落,第一外壳41对第一电路板1的边角进行保护,第二外壳51内的第二内柱52与第二限位板53相互限位,防止第二外壳51从第二电路板2上脱落,第二外壳51对第二电路板2的边角进行保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折叠便于携带的pcb板,通过将连接板37套在连接柱36后,锁紧螺母39通过螺纹结构安装到螺纹柱38上,限制连接板37在连接柱36上的活动,避免连接板37从连接柱36上脱落,同时将对接板32安插在承接座33内部的承接槽34中,确定第一电路板1与第二电路板2之间的位置,对第一电路板1与第二电路板2进行折叠时,连接板37在连接柱36上发生转动,将第一外壳41上的安插板44插入第二外壳51内部的安插槽54中,第一外壳41内的第一内柱42与第一限位板43相互限位,防止第一外壳41从第一电路板1上脱落,第一外壳41对第一电路板1的边角进行保护,第二外壳51内的第二内柱52与第二限位板53相互限位,防止第二外壳51从第二电路板2上脱落,第二外壳51对第二电路板2的边角进行保护,能够有效的解决pcb板体积过大的问题,使得pcb板便于携带,且对pcb的边角进行保护,避免发生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