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线胶圈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1230发布日期:2020-07-31 22:0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线胶圈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线胶圈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风管式空调的电控盒通常外置,使得线缆需要依次穿过空调壳体侧板和电控盒侧板,其中,空调壳体侧板和电控盒侧板均为钣金件。现在的做法通常是直接将线缆穿过两个侧板上的通孔,但是这样一来,钣金件可能会割伤线缆的外表皮,并且线缆与通孔之间存在间隙,空调产生的冷凝水容易沿着线缆进入电控盒内,造成用电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线缆简单稳定地装配在两个侧板上,防止侧板割伤线缆的外表皮,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提高密封性能,防止冷凝水流入电控盒,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线胶圈,包括第一安装部、连接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通过连接部与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第一安装部、连接部和第二安装部用于供线缆依次穿过,第一安装部的周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用于与第一侧板卡持,第二安装部的周面上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用于与第二侧板卡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线胶圈由于采用了开设有第一卡槽的第一安装部以及开设有第二卡槽的第二安装部,所以能够将线缆简单稳定地装配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防止割伤线缆的外表皮,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提高密封性能,防止冷凝水流入电控盒,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过线环、第一凸缘和第一挡壁,第一凸缘和第一挡壁间隔设置,且均固定连接于第一过线环的外周面上,第一过线环用于供线缆穿过,第一凸缘、第一过线环和第一挡壁共同围成第一卡槽。第一侧板夹持于第一凸缘和第一挡壁之间,且与第一过线环的外周面抵持,以固定第一安装部与第一侧板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凸缘和第一挡壁均呈环状,第一凸缘和第一挡壁均套设于第一过线环外。以提高第一安装部与第一侧板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凸缘靠近第一挡壁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沟槽,第一沟槽与第一卡槽连通,第一沟槽用于供第一侧板的第一折边插入。以提高连接强度,防止第一安装部与第一侧板脱离,并且能够提高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第一沟槽的深度方向与第一卡槽的深度方向垂直。以使第一折边与第一沟槽的配合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提高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第一沟槽设置于第一凸缘靠近第一过线环的一侧,第一凸缘和第一过线环共同围成第一沟槽。以便于装配。

进一步地,连接部呈波纹管状。连接部能够沿其轴向伸长或者缩短,以调节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的间距,从而使得过线胶圈能够适应于不同间距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用性好。

进一步地,过线胶圈还包括拖尾部,拖尾部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部远离连接部的一侧,拖尾部用于套设于线缆外,拖尾部还用于供线扎捆绑。以对线缆进行保护,并且能够对冷凝水进行阻挡,防止冷凝水沿着线缆流入第二安装部。

进一步地,过线胶圈还包括弹性挡片,弹性挡片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部内,弹性挡片用于与线缆抵持。以减小线缆与第二安装部之间的空隙,防止灰尘通过第二安装部进入第二侧板。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过线胶圈,该过线胶圈包括第一安装部、连接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通过连接部与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第一安装部、连接部和第二安装部用于供线缆依次穿过,第一安装部的周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用于与第一侧板卡持,第二安装部的周面上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用于与第二侧板卡持。空调器中的过线胶圈结构简单,能够将线缆简单稳定地装配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防止割伤线缆的外表皮,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提高密封性能,防止冷凝水流入电控盒,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过线胶圈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装配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过线胶圈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装配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间隔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第二安装部与弹性挡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过线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器;100-过线胶圈;110-第一安装部;111-第一卡槽;112-第一过线环;113-第一凸缘;114-第一挡壁;115-第一沟槽;120-连接部;130-第二安装部;131-第二卡槽;132-第二过线环;133-第二凸缘;134-第二挡壁;135-第二沟槽;140-拖尾部;150-弹性挡片;151-过线空腔;200-第一侧板;210-第一通孔;220-第一折边;300-第二侧板;310-第二通孔;320-第二折边;400-线缆;500-线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线胶圈100,用于将线缆400装配于空调上,并固定线缆400的位置。其能够将线缆400简单稳定地装配在两个侧板上,防止侧板割伤线缆400的外表皮,延长线缆400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提高密封性能,防止冷凝水流入电控盒,安全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过线胶圈100应用于空调上,空调包括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300,第一侧板20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0,第二侧板30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10,过线胶圈100安装于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300之间,且同时设置于第一通孔210和第二通孔310内,以将第一通孔210和第二通孔310连通,使得线缆400能够穿过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300,从而实现空调内部的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00为空调壳体侧板,第二侧板300为电控盒侧板,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300均由钣金件制成,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300也可以为空调内其它零部件的侧板,对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300的功能不作具体限定。

过线胶圈100包括第一安装部110、连接部120、第二安装部130、拖尾部140和弹性挡片150。第一安装部110通过连接部120与第二安装部130固定连接,第一安装部110、连接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用于供线缆400依次穿过。第一安装部110、连接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同轴设置,连接部120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部1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部13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0、连接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一体成型,以提高连接强度。第一安装部110的周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11,第一卡槽111用于与第一侧板200卡持,以固定第一安装部110与第一侧板200的相对位置,并且将第一侧板200与线缆400隔开。第二安装部130的周面上开设有第二卡槽131,第二卡槽131用于与第二侧板300卡持,以固定第二安装部130与第二侧板300的相对位置,并且将第二侧板300与线缆400隔开。

需要说明的是,拖尾部140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10远离连接部120的一侧,拖尾部140用于套设于线缆400外,拖尾部140还用于供线扎500捆绑。拖尾部140由柔性材料制成,当线缆400依次穿过拖尾部140、第一安装部110、连接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后,若需要固定线缆400的相对位置,则利用线扎500将线缆400捆绑于拖尾部140内,此时拖尾部140包裹于线缆400外,以对线缆400进行保护,并且能够对冷凝水进行阻挡,防止冷凝水沿着线缆400流入第二安装部130,从而防止冷凝水流入第二侧板300,进而保证电控盒内的用电安全。

请参照图4,值得注意的是,弹性挡片150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30内,弹性挡片150用于与线缆400抵持。弹性挡片150具有弹性,能够发生一定量的形变,当线缆400穿过第二安装部130时,弹性挡片150发生形变,并抵持于线缆400的外周面上,以对线缆400沿第二安装部130轴向的运动施加阻力,便于固定线缆400的相对位置,并且这样一来,能够减小线缆400与第二安装部130之间的空隙,防止灰尘通过第二安装部130进入第二侧板300,从而避免灰尘对电控盒的运行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中,弹性挡片15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弹性挡片150间隔设置,且均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部130内,四个弹性挡片150之间形成过线空腔151,过线空腔151呈十字形,过线空腔151的大小能够随着弹性挡片150的形变而发生变化,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400穿过。具体地,当线缆400穿过第二安装部130时,线缆400从过线空腔151伸出,此时弹性挡片150受压向伸出方向变形,且抵持于线缆400的外周面上,线缆400夹持于四个弹性挡片150之间,进一步地提高防尘效果。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挡片150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也可以为五个,对弹性挡片150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5,第一安装部110包括第一过线环112、第一凸缘113和第一挡壁114。第一凸缘113和第一挡壁114间隔设置,且均固定连接于第一过线环112的外周面上,第一过线环112用于供线缆400穿过,第一凸缘113、第一过线环112和第一挡壁114共同围成第一卡槽111,第一侧板200夹持于第一凸缘113和第一挡壁114之间,且与第一过线环112的外周面抵持,以固定第一安装部110与第一侧板200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缘113和第一挡壁114均呈环状,第一凸缘113和第一挡壁114均套设于第一过线环112外,即第一过线环112设置于第一侧板200的第一通孔210内,第一凸缘113和第一挡壁114分别设置于第一通孔210的两侧,以提高第一安装部110与第一侧板200连接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缘113靠近第一挡壁114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沟槽115,第一沟槽115与第一卡槽111连通,第一沟槽115用于供第一侧板200的第一折边220插入。具体地,第一侧板200在第一通孔210的周围设置有第一折边220,第一折边220呈环状,第一折边220与第一通孔210同轴设置,第一折边220的延伸方向为第一通孔210的轴向。当第一安装部110与第一侧板200装配时,第一折边220伸入第一沟槽115内,以提高连接强度,防止第一安装部110与第一侧板200脱离,并且能够提高密封性能,防止外界灰尘进入第一侧板200,防止第一侧板200内的冷凝水从第一通孔210流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沟槽115的深度方向与第一卡槽111的深度方向垂直,第一折边220垂直于第一侧板200所在平面设置,以使第一折边220与第一沟槽115的配合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提高密封性能。另外,第一沟槽115设置于第一凸缘113靠近第一过线环112的一侧,第一凸缘113和第一过线环112共同围成第一沟槽115,即第一卡槽111靠近第一过线环112的一端与第一沟槽115连通,以便于装配。

第二安装部130包括第二过线环132、第二凸缘133和第二挡壁134。第二凸缘133和第二挡壁134间隔设置,且均固定连接于第二过线环132的外周面上,第二过线环132用于供线缆400穿过,第二凸缘133、第二过线环132和第二挡壁134共同围成第二卡槽131,第二侧板300夹持于第二凸缘133和第二挡壁134之间,且与第二过线环132的外周面抵持,以固定第二安装部130与第二侧板300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二凸缘133和第二挡壁134均呈环状,第二凸缘133和第二挡壁134均套设于第二过线环132外,即第二过线环132设置于第二侧板300的第二通孔310内,第二凸缘133和第二挡壁134分别设置于第二通孔310的两侧,以提高第二安装部130与第二侧板300连接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凸缘133靠近第二挡壁13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沟槽135,第二沟槽135与第二卡槽131连通,第二沟槽135用于供第二侧板300的第二折边320插入。具体地,第二侧板300在第二通孔310的周围设置有第二折边320,第二折边320呈环状,第二折边320与第二通孔310同轴设置,第二折边320的延伸方向为第二通孔310的轴向。当第二安装部130与第二侧板300装配时,第二折边320伸入第二沟槽135内,以提高连接强度,防止第二安装部130与第二侧板300脱离,并且能够提高密封性能,防止外界灰尘和水进入第二侧板300。

本实施例中,第二沟槽135的深度方向与第二卡槽131的深度方向垂直,第二折边320垂直于第二侧板300所在平面设置,以使第二折边320与第二沟槽135的配合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提高密封性能。另外,第二沟槽135设置于第二凸缘133靠近第二过线环132的一侧,第二凸缘133和第二过线环132共同围成第二沟槽135,即第二卡槽131靠近第二过线环132的一端与第二沟槽135连通,以便于装配。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二安装部130以连接部120为中心对称设置,即第一挡壁114和第二挡壁134均设置于第一凸缘113和第二凸缘133之间,第一折边220朝第一侧板200的内侧延伸,第二折边320朝第二侧板300的内侧延伸。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20呈波纹管状,连接部120能够沿其轴向伸长或者缩短,以调节第一安装部110与第二安装部130的间距,从而使得过线胶圈100能够适应于不同间距的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300,实现不同情况的安装,通用性好。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0、连接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均由橡胶材料制成,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0、连接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还可以由硅胶材料制成,对第一安装部110、连接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的制作材料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过线胶圈100,第一安装部110通过连接部120与第二安装部130固定连接,第一安装部110、连接部120和第二安装部130用于供线缆400依次穿过,第一安装部110的周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11,第一卡槽111用于与第一侧板200卡持,第二安装部130的周面上开设有第二卡槽131,第二卡槽131用于与第二侧板300卡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线胶圈100由于采用了开设有第一卡槽111的第一安装部110以及开设有第二卡槽131的第二安装部130,所以能够将线缆400简单稳定地装配在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300上,防止割伤线缆400的外表皮,延长线缆400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提高密封性能,防止冷凝水流入电控盒,安全可靠。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用于调控室内气温。该空调器10包括空调壳体、电控盒、线缆400和过线胶圈100。其中,过线胶圈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空调壳体设置有第一侧板200,电控盒设置有第二侧板300,过线胶圈100同时安装于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300上,过线胶圈100用于供线缆400穿过。线缆400能够穿过过线胶圈100,即穿过第一侧板200和第二侧板300,以使电控盒与空调壳体内部的电器件电连接,从而实现空调器10的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10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