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CT设备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5533发布日期:2020-08-21 16:27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CT设备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ct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ct设备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ct检查是现代一种较先进的医学扫描检查技术,主要是针对扫描人体大脑的情况,通常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其中转子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电子部件,包括用于产生x射线的球管,和用于探测穿射病人的x射线的探测器,ct整机转子组件转速越来越高,物理器件诸如球管放线功率越来越大,因此ct设备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而ct设备整机散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探测效果以及图像质量,同时还影响患者体验度,ct设备整机散热多采用风冷方式进行散热,风机设置于ct设备固定板前侧转子组件正上方,从而实现对ct设备整机进行散热,但是这种散热方式只能将ct设备产生的热量抽走但是不能对ct设备整机进行降温,散热效果不好。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ct设备的散热装置,能够对ct设备在运作中进行散热的同时对ct设备进行散热降温,从而提高ct设备整机散热性能,利于提高ct设备的使用质量和患者体验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ct设备的散热装置,旨在改善现有ct设备整机散热多采用风冷方式进行散热,风机设置于ct设备固定板前侧转子组件正上方,从而实现对ct设备整机进行散热,但是这种散热方式只能将ct设备产生的热量抽走但是不能对ct设备整机进行降温,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ct设备的散热装置,包括ct设备和散热结构,ct设备的后端面上安装有散热结构,且散热结构是由散热盒、排气结构和进气结构组成,散热盒为中空的圆柱形,且散热盒的外部圆周面上均匀开设有通口套,散热盒密封固定安装在ct设备的后端面上,且散热盒的靠近ct设备的一端面贯穿设置,散热盒的另一端面上下对称安装有风盒,且风盒通过导气管与散热盒上的通口套贯通连接,散热盒上部的风盒上安装有排气结构,且排气结构包括贯穿固定在风盒上的导流框,且风盒的导流框中安装有排气扇,散热盒下部的风盒中连接有进气结构,且进气结构包括进气泵、冷却箱和冷却结构组成,且进气泵的两端通过导管与风盒和冷却箱贯通连接,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结构,且冷却箱的另一端面贯通安装有除尘网板。

进一步的,排气结构导流框的端部中安装圆环框,且圆环框中固定有网板。

进而通过圆环框中固定有网板,用于分散排出的气流,防止气流出现涡流声响产生噪声。

进一步的,冷却结构是由冷却液箱、循环泵和循环管组成,且冷却液箱固定在冷却箱的顶面上,冷却液箱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泵,且循环泵与冷却液箱贯通连接,循环管的设置在冷却箱的内部,且循环管两端分别于循环泵和冷却液箱的一端连接。

进而通过循环泵抽动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在往复的循环管中来回流动,从而将与循环管接触的空气进行冷却,从而便于对ct设备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冷却箱的内部竖直固定有阻风板,且阻风板表面开设有通孔。

进而通过冷却箱的内部竖直固定有阻风板,用于减缓空气流速,使空气与循环管充分接触,便于降低空气温度。

进一步的,散热盒的内部竖直均匀平行设置有网孔板。

进而通过散热盒的内部竖直均匀平行设置有网孔板,方便空气在散热盒中流动,携带热量对ct设备进行散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该ct设备的散热装置对ct设备进行散热时,首先通过启动散热盒下部通过风盒与散热盒连接的进气结构中的进气泵,抽动外部空气进入冷却箱中,经过冷却箱中的冷却结构冷却后通过进气泵排入到散热盒,冷空气与ct设备接触带走ct设备产生的热量,然后通过散热盒上部通过风盒与散热盒连接的排气结构将携带热量的空气,经过排气扇抽出散热盒,从而完成对t设备的散热,进而能够对ct设备在运作中进行散热的同时对ct设备进行散热降温,从而提高ct设备整机散热性能,利于提高ct设备的使用质量和患者体验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ct设备;2.散热结构;21、散热盒;211、通口套;213、网孔板;22、排气结构;221、排气扇;222、圆环框;223、网板;23、进气结构;231、进气泵;232、冷却箱;233、除尘网板;24、风盒;241、导气管;25、冷却结构;251、冷却液箱;252、循环泵;253、循环管;254、阻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用于ct设备的散热装置,包括ct设备1和散热结构2,ct设备1的后端面上安装有散热结构2,且散热结构2是由散热盒21、排气结构22和进气结构23组成,散热盒21为中空的圆柱形,且散热盒21的外部圆周面上均匀开设有通口套211,散热盒21密封固定安装在ct设备1的后端面上,且散热盒21的靠近ct设备1的一端面贯穿设置,散热盒21的另一端面上下对称安装有风盒24,且风盒24通过导气管241与散热盒21上的通口套211贯通连接,散热盒21上部的风盒24上安装有排气结构22,且排气结构22包括贯穿固定在风盒24上的导流框,且风盒24的导流框中安装有排气扇221,散热盒21下部的风盒24中连接有进气结构23,且进气结构23包括进气泵231、冷却箱232和冷却结构25组成,且进气泵231的两端通过导管与风盒24和冷却箱232贯通连接,冷却箱232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结构25,且冷却箱232的另一端面贯通安装有除尘网板233。

进而通过在使用该ct设备的散热装置对ct设备进行散热时,首先通过启动散热盒21下部通过风盒24与散热盒21连接的进气结构23中的进气泵231,抽动外部空气进入冷却箱232中,经过冷却箱232中的冷却结构25冷却后通过进气泵231排入到散热盒21,冷空气与ct设备接触带走ct设备产生的热量,然后通过散热盒21上部通过风盒24与散热盒21连接的排气结构22将携带热量的空气,经过排气扇221抽出散热盒21,从而完成对t设备的散热,进而能够对ct设备在运作中进行散热的同时对ct设备进行散热降温,从而提高ct设备整机散热性能,利于提高ct设备的使用质量和患者体验度。

请参阅图4,排气结构22导流框的端部中安装圆环框222,且圆环框222中固定有网板223。

进而通过圆环框222中固定有网板223,用于分散排出的气流,防止气流出现涡流声响产生噪声。

请参阅图5和图6,冷却结构25是由冷却液箱251、循环泵252和循环管253组成,且冷却液箱251固定在冷却箱232的顶面上,冷却液箱251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泵252,且循环泵252与冷却液箱251贯通连接,循环管253的设置在冷却箱232的内部,且循环管253两端分别于循环泵252和冷却液箱251的一端连接。

进而通过循环泵252抽动冷却液箱251中的冷却液在往复的循环管253中来回流动,从而将与循环管253接触的空气进行冷却,从而便于对ct设备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6,冷却箱232的内部竖直固定有阻风板254,且阻风板254表面开设有通孔。

进而通过冷却箱232的内部竖直固定有阻风板254,用于减缓空气流速,使空气与循环管253充分接触,便于降低空气温度。

请参阅图3,散热盒21的内部竖直均匀平行设置有网孔板213。

进而通过散热盒21的内部竖直均匀平行设置有网孔板213,方便空气在散热盒21中流动,携带热量对ct设备进行散热。

工作原理:使用该ct设备的散热装置对ct设备进行散热时,首先通过启动散热盒21下部通过风盒24与散热盒21连接的进气结构23中的进气泵231,抽动外部空气进入冷却箱232中,经过冷却箱232中的冷却结构25冷却后通过进气泵231排入到散热盒21,冷空气与ct设备接触带走ct设备产生的热量,然后通过散热盒21上部通过风盒24与散热盒21连接的排气结构22将携带热量的空气,经过排气扇221抽出散热盒21,从而完成对t设备的散热,进而能够对ct设备在运作中进行散热的同时对ct设备进行散热降温,从而提高ct设备整机散热性能,利于提高ct设备的使用质量和患者体验度。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一种能够对ct设备在运作中进行散热的同时对ct设备进行散热降温,从而提高ct设备整机散热性能,利于提高ct设备的使用质量和患者体验度的用于ct设备的散热装置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