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机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6541发布日期:2020-07-29 03:1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关机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机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图像形成装置、播放器、手机等产品上,为实现对输入电源的开关机控制,针对一电源开关,为了实现短按开机、长按关机功能,常见的做法有使用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controlunit,简称mcu)进行控制,但是需要编写控制程序,并且需要进行多次调试,浪费时间和人力,由于控制芯片价格较贵,会增加成本;另一种做法是使用自锁开关,由于自锁开关具有记忆功能,当按下自锁开关后,需要人工操作才会复位,如果忘记复位,当相应的装置接通电源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由于自锁开关体积较大,会对结构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局限性,产品的外形结构需要根据开关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使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机电路。

一种开关机电路,它包括:负载电路、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的负载电路包括电源、负载、可控硅、mos管;所述的电源与负载的一端相互连接,负载的另一端经由可控硅、mos管与gnd相互连接;所述的可控硅的阳极与负载端部相互连接,可控硅的阴极与mos管的d极输入端相互连接;所述的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一控制电路相互连接;所述的mos管的s极输出端与gnd相互连接;所述的mos管的栅极g与第二控制电路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轻触按键;所述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串联,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电源相互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与gnd相互连接;所述的轻触按键的输入端与第一电阻的输出端相互连接,另一端与可控硅的控制极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电容;所述的三极管的基极与轻触按键输出端相互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并联在电容的两端;所述的电容一端与mos管的栅极g相互连接,另一端与gnd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的第六电阻并联在电容的两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的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六电阻的两端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的第三电阻一端与电源相互连接,另一端与电容的一端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五电阻、第七电阻;所述的第五电阻、第七电阻的一端分别与轻触按键的输出端相互连接;所述的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基极相互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的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gnd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机电路,它包括:负载电路、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的负载电路包括电源、负载、可控硅、mos管;所述的电源与负载的一端相互连接,负载的另一端经由可控硅、mos管与gnd相互连接;所述的可控硅的阳极与负载端部相互连接,可控硅的阴极与mos管的d极输入端相互连接;所述的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一控制电路相互连接;所述的mos管的s极输出端与gnd相互连接;所述的mos管的栅极g与第二控制电路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路方案组成原件简单,能耗低,可以通过点动按压轻触按键来完成电路的闭合,通过长按轻触按键来完成电路的断开,功能简单易行,便于集成与各种电路板中;还可以通过控制电容和第四电阻的参数来控制关机延时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开关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一种开关机电路,它包括:负载电路1、第一控制电路2、第二控制电路3;

所述的负载电路1包括电源11、负载12、可控硅13、mos管14;

所述的电源11与负载12的一端相互连接,负载的另一端经由可控硅13、mos管14与gnd相互连接;

所述的可控硅13的阳极与负载12端部相互连接,可控硅13的阴极与mos管14的d极输入端相互连接;

所述的可控硅13的控制极与第一控制电路2相互连接;

所述的mos管14的s极输出端与gnd相互连接;

所述的mos管14的栅极g与第二控制电路3相互连接;

所述的第一控制电路2包括第一电阻21、第二电阻22、轻触按键23;

所述的第一电阻21、第二电阻22串联,第一电阻21的一端与电源11相互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与gnd相互连接;

所述的轻触按键23的输入端与第一电阻21的输出端相互连接,另一端与可控硅13的控制极相互连接;

所述的第二控制电路3包括第三电阻31、第四电阻32、第五电阻33、第六电阻34、第七电阻35、三极管36、电容37;

所述的电容37一端与mos管14的栅极g相互连接,另一端与gnd相互连接;

所述的第三电阻31一端与电源11相互连接,另一端与电容37的一端相互连接;

所述的第六电阻34并联在电容37的两端;

所述的第五电阻33、第七电阻35的一端分别与轻触按键23的输出端相互连接;

所述的第七电阻3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36的基极相互连接;

所述的三极管36的集电极与第四电阻32的一端相互连接,三极管36的发射极与第七电阻35的另一端相互连接;

所述的第四电阻32的另一端、三极管36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六电阻34的两端相互连接;

所述的第五电阻33的另一端与gnd相互连接。

使用时,电路初始状态轻触按键23为断开状态,三极管36基极电位被、第五电阻33和第七电阻35拉低,三极管36截止,可控硅13同样被第五电阻33拉低无触发电压,可控硅13同样截止。电源11通过第三电阻31向电容37进行充电,充电电压为第三电阻31和第六电阻34的分压值,分压至大于mos管14开启电压,使mos管14随时可以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由于可控硅13截止所以负载12不工作。

当轻触按键23被点动按下时电源11通过第一电阻21和第二电阻22分压后的电压使可控硅13触发导通,由于在点按轻触按键23的时候电容37两端电压远大于mos管14的导通电压,所以虽然三极管36导通但由于第四电阻32的存在电容37两端的电压无法快速下降始终比mos管14导通电压大,故mos管14始终是导通状态所以负载工作。

负载工作时长按轻触按键23,电源11通过第一电阻21和第二电阻22分压后的电压使三极管36导通,电容37通过第四电阻32和三极管36的回路放电,通过一段时间的延迟后电容37两端的电压放至mos管14的关断电压时mos管14截止,可控硅13也截止负载断电不工作,按键松开后由于电容37两端电压在按键松开后的一瞬间无法达到mos管14的导通电压所以mos管14截止,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

电容37和第四电阻32的参数同时决定关机延时长度,电容37和第四电阻32的参数值越大延时时间越大,参数值越小延时时间越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