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C局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9917发布日期:2020-10-17 01:4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EOC局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eoc局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eoc局端设备。



背景技术:

eoc(ethernetovercable)是基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网使用以太网协议的接入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采用特定的介质转换技术(主要包括阻抗变换、平衡/不平衡变换等),将符合802.3系列标准的数据信号通过入户同轴电缆传输。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已有的入户同轴电缆资源,解决最后100m的接入问题。根据介质转换技术的不同,eoc技术又分为有源eoc技术和无源eoc技术。然而现有的eoc局端设备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eoc局端的上下壳体之间大多通过螺栓进行闭合后的固定处理,开合起来费时费力,同时开启时还需使用工具,操作的便捷性较差,不便于eoc局端内部电气元件的安拆和日常检修使用,其次,由于eoc局端大多采用封闭式结构,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难以实现eoc局端内部的散热处理,eoc局端内产生的热量易堆积在壳体内,散热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eoc局端设备,开合起来费时费力,不便于eoc局端内部电气元件的安拆和日常检修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eoc局端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eoc局端设备,包括下壳、上壳、连通在下壳和上壳左端的连接管和等距固定在下壳和上壳外部的翅片,所述下壳的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两组旋柱,所述两组旋柱的顶端位于上壳的上方转动连接有l型板,且l型板的竖直端底部与上壳的上端面相互贴合,所述上壳的外部位于两组旋柱的外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l型板的水平端顶部滑嵌有贯穿上壳的限位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壳的内部位于限位柱的下方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和限位柱呈过渡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壳的上端面嵌设有密封胶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壳和上壳的内部均开设有储液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壳和上壳的右端靠近储液腔的一侧连通有加液管,且加液管的开口端旋合连接有密封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壳和上壳的内侧均填充有导热层,且导热层材料优选用导热硅脂,但不局限于导热硅脂。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快装式锁合结构,在下壳上设有旋柱、l型板和限位柱,同时在上壳上设有滑槽和限位孔,当上壳和下壳闭合后,可将两组旋柱呈竖直旋入上壳的滑槽内,将l型板旋至水平后,便可将l型板上的限位柱向下滑入到限位孔内,便完成了壳体的闭合处理,这种结构便于eoc局端的上下壳体之间开合处理,提升了eoc局端开合的便捷性,从而便于eoc局端内部电气元件的安拆和日常检修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分层传递式散热结构,在下壳和上壳内均设有导热层,可将热量进行第一步吸收处理,并传导至储液腔内,当储液腔内加入冷却液时,冷却液便会将传导的热量进行第二步吸收处理,并传导至壳体的外部,并通过壳体外部以及翅片传递散出,这种结构可有效的将eoc局端内部堆积的热量分层传导排出壳体,既提升了eoc局端的散热效果,同时也延长了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eoc局端设备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壳和上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下壳;2、上壳;201、滑槽;202、限位孔;3、连接管;4、翅片;5、旋柱;6、l型板;601、限位柱;7、密封胶条;8、加液管;801、密封盖;9、导热层;10、储液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eoc局端设备,包括下壳1、上壳2、连通在下壳1和上壳2左端的连接管3和等距固定在下壳1和上壳2外部的翅片4,下壳1的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两组旋柱5,两组旋柱5的顶端位于上壳2的上方转动连接有l型板6,且l型板6的竖直端底部与上壳2的上端面相互贴合,上壳2的外部位于两组旋柱5的外侧均开设有滑槽201,l型板6的水平端顶部滑嵌有贯穿上壳2的限位柱601。

具体的,如图1-3所示,上壳2的内部位于限位柱601的下方开设有限位孔202,且限位孔202和限位柱601呈过渡配合,下壳1的上端面嵌设有密封胶条7,限位孔202的设置,便于限位柱601的插接放置处理,过渡配合方式的选用,提升了限位孔202和限位柱601之间插接固定的稳定性,密封胶条7,提升了下壳1和上壳2之间闭合的密封性。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下壳1和上壳2的内部均开设有储液腔10,下壳1和上壳2的右端靠近储液腔10的一侧连通有加液管8,且加液管8的开口端旋合连接有密封盖801,下壳1和上壳2的内侧均填充有导热层9,且导热层9材料优选用导热硅脂,但不局限于导热硅脂,这种材料的选用,提升了热量吸收和传递的效果,储液腔10的设置,便于冷却液的储存处理,加液管8的设置,便于冷却液加入到储液腔10内,密封盖801的设置,便于加液管8开口处的密封处理。

工作原理:使用时,可将冷却液通过加液管8加入到储液腔10内,并将密封盖801旋至加液管8上,将电气元件安装在下壳1和上壳2内后,便可将上壳2旋转闭合在下壳1上,将下壳1上的两组旋柱5向内旋入上壳2的滑槽201内后,再将l型板6旋至水平后,此时上壳2便会产生下压力,最后将l型板6上的限位柱601向下滑入到上壳2上的限位孔202内后,便完成了下壳1和上壳2之间的快捷闭合处理,当下壳1和上壳2内的电气元件工作产热时,热量便会被下壳1和上壳2内部的导热层9第一步吸收,并传递至储液腔10内,储液腔10内的冷却液可将传递过来的热量进行第二步吸收,并向外传递至下壳1和上壳2的外部,并通过多组翅片4将热量分散至空气中,便完成了eoc局端的分层传导散热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eoc局端设备,包括下壳(1)、上壳(2)、连通在下壳(1)和上壳(2)左端的连接管(3)和等距固定在下壳(1)和上壳(2)外部的翅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的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两组旋柱(5),所述两组旋柱(5)的顶端位于上壳(2)的上方转动连接有l型板(6),且l型板(6)的竖直端底部与上壳(2)的上端面相互贴合,所述上壳(2)的外部位于两组旋柱(5)的外侧均开设有滑槽(201),所述l型板(6)的水平端顶部滑嵌有贯穿上壳(2)的限位柱(6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oc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2)的内部位于限位柱(601)的下方开设有限位孔(202),且限位孔(202)和限位柱(601)呈过渡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oc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的上端面嵌设有密封胶条(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oc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和上壳(2)的内部均开设有储液腔(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eoc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和上壳(2)的右端靠近储液腔(10)的一侧连通有加液管(8),且加液管(8)的开口端旋合连接有密封盖(8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eoc局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和上壳(2)的内侧均填充有导热层(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EOC局端设备,包括下壳、上壳、连通在下壳和上壳左端的连接管和等距固定在下壳和上壳外部的翅片,所述下壳的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两组旋柱,所述两组旋柱的顶端位于上壳的上方转动连接有L型板,且L型板的竖直端底部与上壳的上端面相互贴合,所述上壳的外部位于两组旋柱的外侧均开设有滑槽。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采用快装式锁合结构,便于EOC局端的上下壳体之间开合处理,提升了EOC局端开合的便捷性,从而便于EOC局端内部电气元件的安拆和日常检修使用,其次,采用分层传递式散热结构,可有效的将EOC局端内部堆积的热量分层传导排出壳体,既提升了EOC局端的散热效果,同时也延长了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乐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30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