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感知消毒小夜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4666发布日期:2020-10-09 18:4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感知消毒小夜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感知消毒小夜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及卫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夜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但现有的小夜灯功能单一,仅用于照明,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且现有的消毒类设备对人体会有些许伤害,在当前环境有人或动物时不能保护到人体和动物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感知消毒小夜灯,以解决现有小夜灯功能单一、消毒设备对活体没有保护作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感知消毒小夜灯,包括外壳和功能控制电路,所述功能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照明模块、消毒模块、感应模块、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和供电模块;

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电压端、所述照明模块的电压端、所述消毒模块的电压端、所述感应模块的电压端和所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的电压端均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感应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照明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消毒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供电模块被配置为为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照明模块、所述消毒模块、所述感应模块和所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供电;

所述感应模块被配置为将感应的光感信号和/或红外感应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消毒模块开关,和/或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照明模块开关;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红外感应信号确定是否有活体移动,若确定有活体移动,则控制所述消毒模块关闭;所述控制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光感信号不满足预设光照条件时控制所述照明模块打开,或确定有活体移动时控制所述照明模块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模块包括:驱动单元、消毒单元和第一开关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的电压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消毒单元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消毒单元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一开关管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与所述消毒单元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基极还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模块包括:光线感应单元和活体感应单元;

所述光线感应单元的电压端和所述活体感应单元的电压端均与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光线感应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活体感应单元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线感应单元包括:光感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二开关管;

所述光感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光感二极管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体感应单元包括:热传感器、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一发光二极管;

所述热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热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热传感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热传感器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热传感器的第五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供电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六电阻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四电容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七电阻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五电容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八电阻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六电容接地;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三输入端;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供电单元、电量检测单元和充电单元;

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单元的

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量检测单元的采集端、所述控制模块的电压端、所述照明模块的电压端、所述消毒模块的电压端、所述感应模块的电压端和所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的电压端均连接;

所述电量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单元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量检测单元包括: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入端均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单元包括:第十一电阻、第二发光二极管、电压转换芯片、第七电容和第八电容;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七电容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第八电容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感知消毒小夜灯还包括:磁铁和自带背胶的引磁片;

所述引磁片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磁铁与所述引磁片相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感知消毒小夜灯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小夜灯包括外壳和功能控制电路,其中,功能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照明模块、消毒模块、感应模块、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和供电模块,结构简单,便携性好,可同时实现照明、消毒和感知功能,便携性好;其中,感应模块将感应的光感信号和/或红外感应信号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无线信号接收模块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消毒模块开关,和/或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照明模块开关;控制模块还根据红外感应信号确定是否有活体移动,若确定有活体移动,则控制消毒模块关闭;控制模块还在光感信号不满足预设光照条件时控制照明模块打开,或确定有活体移动控制照明模块打开,实现了小夜灯同时具备照明、消毒和感知功能,在有人员的时候停止消毒,达到保护人体的作用,在不满足光照条件时才开启照明,节约资源,整体更加智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感知消毒小夜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毒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线感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体感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供电单元和电量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感知消毒小夜灯,可应用于汽车、鞋柜、衣柜、橱柜、洗手间等多种场景,主要包括:外壳(图中未示出)和功能控制电路。功能控制电路设置在外壳内部。

功能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110、照明模块120、消毒模块130、感应模块140、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50和供电模块160;照明模块120的灯珠设置在外壳上,便于照明;感应模块140的传感器件设置在外壳上,便于感知光照和活体;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50的接收天线设置在外壳上,便于接收信号。

供电模块160的电压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10的电压端、照明模块120的电压端、消毒模块130的电压端、感应模块140的电压端和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50的电压端均连接;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入端与感应模块140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110的第二输入端与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50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出端与照明模块120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块110的第二输出端与消毒模块130的控制端连接。

供电模块160为控制模块110、照明模块120、消毒模块130、感应模块140和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50供电。感应模块140将感应的光感信号和/或红外感应信号发送给控制模块110。

控制模块110被配置为接收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50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消毒模块130开关,和/或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照明模块120开关。控制模块110还被配置为根据红外感应信号确定是否有活体移动,若确定有活体移动,则控制消毒模块130关闭。控制模块110还被配置为在光感信号不满足预设光照条件时控制照明模块120打开,例如晚上,控制模块110控制照明模块120打开;或确定有活体移动时控制照明模块120打开,例如晚上,照明模块120被关闭了,在发现有人活动时,控制模块110控制照明模块120打开。

上述小夜灯,结构简单,便携性好,可同时实现照明、消毒和感知功能,便携性好,且在有人员的时候停止消毒,达到保护人体的作用,在不满足光照条件时才开启照明,节约资源,同时可以接收无线信号的控制,整体更加智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毒模块130可以包括:驱动单元131、消毒单元132和第一开关单元133;驱动单元131的电压端与供电模块16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驱动单元131的输出端与消毒单元132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消毒单元132的第二控制端与第一开关单元13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133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11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驱动单元131接收电压驱动消毒单元132处于有电状态,第一开关单元133接收控制模块100的控制信号启动消毒单元132。可选的,消毒单元132可以包括紫外灯和臭氧杀菌设备等。

可选的,照明模块120可以包括灯珠和开关元件。灯珠的供电端与供电模块16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灯珠的控制端与开关元件的输出端连接;开关元件的接地端接地,开关元件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开关元件的结构可以与消毒模块130的第一开关单元133结构相同。

可选的,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驱动单元131可以包括:第一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一电容c1;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供电模块16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与消毒单元132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还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感应模块140可以包括:光线感应单元141和活体感应单元142;光线感应单元141的电压端和活体感应单元142的电压端均与供电模块16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光线感应单元141的输出端和活体感应单元142的输出端均与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光线感应单元141用于感应光照,得到光感信号发送给控制模块110,活体感应单元142用于感应活体,得到红外感应信号发送给控制模块110。

可选的,参见图7,控制模块110可以包括控制芯片u100、用于启动或关闭控制芯片的开关s5、用于指示控制芯片工作状态的发光二极管d5、保护电阻r15以及滤波电容c129和c126。控制芯片u100的l-c引脚与照明模块120的控制端连接,控制芯片u100的x-c引脚与消毒模块130的控制端连接,控制芯片u100的out引脚与感应模块140的活体感应单元142连接,控制芯片u100的pirout引脚与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50的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u100的电压引脚(3v3a)与供电模块16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参见图5,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50可以包括信号接收芯片u3、电阻r30和电容c21。信号接收芯片u3的电压端通过电阻r30与供电模块16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信号接收芯片u3的电压端还通过电容c21接地,电容c21对接收的电压进行滤波,信号接收芯片u3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10连接。信号接收芯片u3可以接收遥控信号或蓝牙信号等无线信号。

本实施例对控制芯片u100和信号接收芯片u3的具体型号不进行限定。

可选的,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光线感应单元141可以包括:光感二极管dr、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二开关管q2;光感二极管dr的阴极与供电模块16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光感二极管dr的阳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开关管q2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入端均连接。

可选的,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活体感应单元142可以包括:热传感器y、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和第一发光二极管d0。

热传感器y的第一端与供电模块16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热传感器y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热传感器y的第三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热传感器y的第四端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热传感器y的第五端与控制模块1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均与供电模块16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均接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通过第六电阻r6接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还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通过第七电阻r7接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五电容c5接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还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还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0的阴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0的阳极接地。

示例性的,光线明亮时,光感信号满足预设光照条件,控制模块110控制照明模块120的灯珠不亮,当晚上光线弱时,光感信号不满足预设光照条件,控制模块110控制照明模块120的灯珠亮。热传感器y感应到活体时,向控制模块110发送红外感应信号,控制模块110根据红外感应信号确定是否有活物移动,若有活物移动则控制照明模块120的灯珠亮,提高小夜灯智能性,节约能源;或者若有活物移动则控制消毒模块130关闭,达到保护活体的作用。可选的,本实施例的热传感器y不限于热释感应和无线感应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供电模块160可以包括:供电单元161、电量检测单元162和充电单元163;控制模块110还包括第三输入端。供电单元161的输入端与充电单元163的输出端连接,供电单元161的输出端与电量检测单元162的采集端、控制模块110的电压端、照明模块120的电压端、消毒模块130的电压端、感应模块140的电压端和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50的电压端均连接;电量检测单元162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10的第三输入端连接;充电单元163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可选的,参见图5,供电单元161包括稳压芯片u2和电容c20。稳压芯片u2的第一端vbat与电量检测单元162的输入端、消毒模块130的电压端、照明模块120的电压端、光线感应单元141的电压端和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50的电压端均连接,稳压芯片u2的第一端vbat还与充电单元163的输出端连接,稳压芯片u2的第一端vbat还通过电容c20接地,电容c20对电压信号进行滤波,保证电路的稳定性;稳压芯片u2的第二端与活体感应单元142的电压端连接。稳压芯片u2将充电单元163输出的电压转换为适合各个模块的电压,本实施例对稳压芯片u2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

可选的,参见图5,本实施例的电量检测单元162可以包括: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与供电单元161的输出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和控制模块110的第三输入端均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的,参见图6,本实施例的充电单元163可以包括:第十一电阻r11、第二发光二极管dn、电压转换芯片u6、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与外部电源vcc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还通过第七电容c7接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n的阳极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n的阴极与电压转换芯片u6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转换芯片u6的输出端与供电单元161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转换芯片u6的输出端还通过第八电容c8接地。电压转换芯片u6将外部电源的电压转换为合适供电单元161的电压,本实施例对电压转换芯片u6的信号不进行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感知消毒小夜灯还可以包括:磁铁和自带背胶的引磁片(图中未示出);引磁片设置在外壳上;磁铁与引磁片相吸。引磁片自带背胶,可以粘贴在任何地方,磁铁可以对引磁片产生磁性,吸在一起,提高小夜灯的便捷性。

上述实施例,便携式感知消毒小夜灯包括外壳和功能控制电路,功能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110、照明模块120、消毒模块130、感应模块140、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50和供电模块160,结构简单,便携性好,可同时实现照明、消毒和感知功能,便携性好;其中,感应模块140将感应的光感信号和/或红外感应信号发送给控制模块110;控制模块110接收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50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消毒模块130开关,和/或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照明模块120开关;控制模块110还根据红外感应信号确定是否有活体移动,若确定有活体移动,则控制消毒模块130关闭;控制模块110还在光感信号不满足预设光照条件时控制照明模块120打开,或确定有活体移动控制照明模块120打开,实现了小夜灯同时具备照明、消毒和感知功能,在有人员的时候停止消毒,达到保护人体的作用,在不满足光照条件时才开启照明,节约资源,还可以接收无线信号的控制,整体更加智能。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