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照明灯具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2900发布日期:2020-12-18 13:2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应急照明灯具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科技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急照明灯具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属建筑防火配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在火灾时正常照明系统不能再提供照明的情况下,应急灯会点亮,为人员安全疏散,特殊岗位坚持工作以及灭火救援行动提供保障。

但仅用于消防,应急照明灯的利用率过低,现市面上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其内部结构电路比较简单,所用空间余量比较大,可利用其盒内的空间,和长期通电与有备用储电池的优势,可发挥更多的利用价值,充分利用能源,把消防应急照明灯从预备之用,做到预防或者预警的功能。

其次,消防应急照明灯挂在比较高的墙面上,经常需要人工去检查有一定的难度,并容易产生人为的疏忽,很难发现其内部电路,储电池,供电电源,是否有安全隐患,如有故障很难急时发现,关健时刻可能派不上用场。

鉴于目前市面上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存在的优势,可利用其优势,发挥与拓展更多实用的用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急照明灯具的控制系统,通过另外设置控制器可以操控与其连接的灯具,并检测灯具性能给以显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应急照明灯具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与至少一个灯具,所述的灯具包括驱动芯片、监测模块、以及与灯板连接的驱动模块,所述的驱动芯片可通过驱动模块控制灯板工作,所述的灯具设置有唯一固定的地址码,所述的驱动芯片读取地址码信号、监测模块信号并通过信号线输送给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控制芯片、外部信号输入模块、信号转换模块、显示器与至少一个通信接口,所述的信号线依次通过通信接口、信号转换模块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的控制芯片将获得的信号通过信号转换模块后在显示器上显示,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外部信号输入模块将命令发送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接受命令后转换为信号发送给驱动芯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信号转换模块包括信号转换模块一与信号转换模块二,所述的通信接口通过信号转换模块一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的控制芯片通过信号转换模块二与显示器连接,所述的通信接口数量与灯具数量对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与控制芯片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源与12v电池,所述的12v电池通过充放电监控单元与开关电源连接,所述的12v电池通过电量检测模块与控制芯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充放电监控单元连接有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的电压转换模块输出24v电压接口与2.5v电压接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控制器还包括与控制芯片连接的usb接口、蜂鸣器与jtag接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灯具还包括与驱动芯片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包括3.2v电池、电源切换单元与开关电源,所述的开关电源通过充放电监控单元、电池保护单元与3.2v电池连接,所述的充放电监控单元与电源切换单元连接,所述的电源切换单元与驱动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灯具还包括与驱动芯片连接的功能测试开关、灯板亮灭选择开关、故障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通信接口为loop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灯具包括驱动芯片、监测模块、以及与灯板连接的驱动模块,驱动芯片可通过驱动模块控制灯板工作。设置监测模块能够随时对灯板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而监测得到的数据信号可以通过信号线输送给控制器。而且灯具设置有唯一固定的地址码,控制器可以获取灯具的地址码,并将相应的数据信号对应该灯具的地址码,并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用户可以直接在显示器上获得灯具的监测信号,从而判断灯具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可以同时连接多个灯具,而每个灯具都有唯一固定的地址码,能够将监测的数据信号与其灯具一一对应。

控制器包括控制芯片、外部信号输入模块、信号转换模块、显示器与至少一个通信接口,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外部信号输入模块将命令发送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接受命令后转换为信号发送给驱动芯片。即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器去控制至少一个灯具,便于用户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具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电路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的电路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灯具的电路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灯具的电路图二。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驱动芯片1、监测模块2、驱动模块3、控制芯片4、外部信号输入模块5、显示器6、通信接口7、信号转换模块一8、信号转换模块二9、开关电源10、12v电池11、充放电监控单元12、电压转换模块13、3.2v电池14、电源切换单元15、开关电源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应急照明灯具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与至少一个灯具,灯具包括驱动芯片1、监测模块2、以及与灯板连接的驱动模块3,驱动芯片1可通过驱动模块3控制灯板工作,灯具设置有唯一固定的地址码,驱动芯片1读取地址码信号、监测模块2信号并通过信号线输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包括控制芯片4、外部信号输入模块5、信号转换模块、显示器6与至少一个通信接口7,信号线依次通过通信接口7、信号转换模块与控制芯片4连接,控制芯片4将获得的信号通过信号转换模块后在显示器6上显示,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外部信号输入模块5将命令发送给控制芯片4,控制芯片4接受命令后转换为信号发送给驱动芯片1。

信号转换模块包括信号转换模块一8与信号转换模块二9,通信接口7通过信号转换模块一8与控制芯片4连接,控制芯片4通过信号转换模块二9与显示器6连接,通信接口7数量与灯具数量对应。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转换模块一8是将rs485串口的信号与ttl串口信号相互转换,信号转换模块二9是将rs232串口的信号与ttl串口信号相互转换。此外本实用新型的usb接口与控制芯片4的连接之间也设置到信号转换模块,具体也是将将rs232串口的信号与ttl串口信号相互转换。

控制器还包括与控制芯片4连接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源1610与12v电池11,12v电池11通过充放电监控单元12与开关电源1610连接,12v电池11通过电量检测模块与控制芯片4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可以实现两种方式供电,即市电供电以及12v电池11供电,在市电正常时,由市电为控制器的工作供电,并可以为12v电池11充电。

充放电监控单元12连接有电压转换模块13,电压转换模块13输出24v电压接口与2.5v电压接口。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还设置有输出的24v电压接口与2.5v电压接口

控制器还包括与控制芯片4连接的usb接口、蜂鸣器与jtag接口。通过usb接口、jtag接口,控制器可以与外部进行数据传输。设置蜂鸣器在检测到灯具数据异常时,可以进行报警提醒用户注意。

灯具还包括与驱动芯片1连接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3.2v电池14、电源切换单元15与开关电源1610,开关电源1610通过充放电监控单元12、电池保护单元与3.2v电池14连接,充放电监控单元12与电源切换单元15连接,电源切换单元15与驱动模块3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灯具也可以实现两种方式供电,即市电供电以及3.2v电池14供电,在市电正常时,由市电为控制器的工作供电,并可以为3.2v电池14充电。

灯具还包括与驱动芯片1连接的功能测试开关、灯板亮灭选择开关、故障指示灯。即本实用新型的灯具可以通过功能测试开关去控制进行功能测试

通信接口7为loop接口。本实用新型具体是通过rs232通信协议、连接通信接口7的信号线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芯片1将采集灯具工作状态的信息发送给控制器,并接收控制器的信息予以操作,驱动芯片1实现与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交互。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接收驱动芯片1发送过来的信号内容,并在显示器6上予以显示,实现监测;接收用户外部输入指令并输送给驱动芯片1,从而控制灯具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