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均温电磁加热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75334发布日期:2021-02-18 23:2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均温电磁加热辊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度均温电磁加热辊。


背景技术:

[0002]
电磁加热辊是根据电磁感应加热金属的原理制成的加热辊,与传统的导热油加热辊、电加热辊相比,电磁加热辊有温度高、温度均匀性好、易维护、能耗低、无污染等优点;电磁加热辊主体结构为辊筒,两侧边还设置有端盖,辊筒会通过电磁感应实现发热,而两侧边的端盖温度则相对较低,因此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电磁加热辊中部的温度往往高于两端的温度,对于高精度产品加工而言,则会严重影响产品加工质量,因此本实用新型研制了一种高精度均温电磁加热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精度均温电磁加热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加热辊表面的温度不均而影响产品加工质量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精度均温电磁加热辊,包括同轴设置的辊筒及中心辊、安装在辊筒两侧的端盖及缠绕在中心辊外侧端的线圈;所述辊筒呈两端开口的中空柱形结构;所述端盖呈两端开口的中空圆台形结构,面积大的一侧端面具有一安装台,所述安装台通过螺栓与辊筒端面固定连接,面积小的一侧端部具有一柱形套筒,所述柱形套筒内安装有轴承;所述中心辊贯穿辊筒及端盖,两端分别与轴承连接;所述线圈缠绕在中心辊处在端盖及辊筒内的结构外壁上。
[0005]
优选的,所述中心辊包括主体段、依次设置在主体段两侧的过渡段及连接段;所述主体段、过渡段及连接段呈一体结构设置,所述主体段及连接段均呈柱形结构,所述过渡段呈圆台形结构,倾斜的侧壁与端盖侧壁平行。
[0006]
优选的,所述线圈缠绕在中心辊的主体段及两侧的过渡段上。
[0007]
优选的,所述辊筒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依次设置在辊筒的中部及两侧端。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09]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呈中空圆台形结构的端盖,同时缠绕在中心辊上的线圈延伸至端盖内,从而使得端盖温度也随之升高,有效避免端盖处温度低而影响辊筒两端的温度,从而有效保证整体辊筒上的温度能够达到均衡。
附图说明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均温电磁加热辊的主视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均温电磁加热辊的局部放大图。
[0013]
其中:1、辊筒,2、中心辊,3、端盖,4、线圈,5、温度传感器,6、安装台,7、柱形套筒,8、轴承,9、主体段,10、过渡段,11、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精度均温电磁加热辊,包括同轴设置的辊筒1及中心辊2、安装在辊筒1两侧的端盖3及缠绕在中心辊2外侧端的线圈4。
[0016]
辊筒1呈两端开口的中空柱形结构,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依次设置在辊筒1的中部及两侧端,用于实时监测辊筒1各段的温度。
[0017]
端盖3呈两端开口的中空圆台形结构,面积大的一侧端面具有一安装台6,安装台6通过螺栓与辊筒1端面固定连接,面积小的一侧端部具有一柱形套筒7,柱形套筒7内安装有轴承8。
[0018]
中心辊2贯穿辊筒1及端盖3,包括主体段9、依次设置在主体段9两侧的过渡段10及连接段11;主体段9、过渡段10及连接段11呈一体结构设置,主体段9及连接段11均呈柱形结构,过渡段10呈圆台形结构,倾斜的侧壁与端盖3侧壁平行,两侧的连接段11分别与轴承8连接。
[0019]
线圈4缠绕在中心辊2处在端盖3及辊筒1内的结构外壁上,即缠绕在中心辊2的主体段及两侧的过渡段10上。
[0020]
现有技术中,辊筒1两侧的端盖3由于处在结构最端部,且由于空气流动的原因,使得辊筒1两侧的温度会相对较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呈中空圆台形结构的端盖3,同时缠绕在中心辊2上的线圈4延伸至端盖3内,从而使得端盖3温度也随之升高,有效避免端盖3处温度低而影响辊筒1两端的温度,从而有效保证整体辊筒1上的温度能够达到均衡。
[0021]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