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7256发布日期:2021-03-05 18:28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电路板的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路板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
3.但是现有的电路板的防水结构,在进行使用时,只能对水进行阻隔,并没有设置有独立的放置槽,进而无法对水进行集中处理,造成电路板内部的水处理效率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电路板的防水结构,在进行使用时,只能对水进行阻隔,并没有设置有独立的放置槽,进而无法对水进行集中处理,造成电路板内部的水处理效率较慢。
5.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电路板的防水结构,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两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的固定安装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吸水层,所述导热块的底部连接有导热线。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能够对水进行存储,同时吸水层能够对水进行吸水,进而通过导热块的热量进行排出。
7.优选的,所述板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水膜,所述防水膜的外部设置有散热膜。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水膜能够对水进行阻隔,防止水进入至板体内部,能够起到对板体内部电路的损害。
9.优选的,所述板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cpu插室,所述cpu插室的内部活动连接有cpu。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cpu插室能够对cpu进行安装,进而保证电路运转工作的进行。
11.优选的,所述板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cpu插室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芯片组。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芯片组能够将cpu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保证电器运转工作的进行。
13.优选的,所述板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芯片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均布的pcl扩展槽。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pcl扩展槽内部插接不同的扩展卡可以获得电脑能实现的几乎所有功能。
15.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6.通过凹槽能够对水进行存储,同时吸水层能够对水进行吸水,进而通过导热块的热量进行排出。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电路板的防水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实施例电路板的防水结构的板体结构示意视图;
19.图3为实施例电路板的防水结构的板体内部结构示意视图;
20.附图标记:1、板体;11、cpu插室;12、芯片组;13、pcl扩展槽;14、防水膜;15、散热膜;16、导热线;2、凹槽;21、导热块;22、吸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
22.如图1和图3所示,电路板的防水结构,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的两侧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的内部的固定安装有导热块21,所述导热块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吸水层22,所述导热块21的底部连接有导热线16,所述板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水膜14,所述防水膜14的外部设置有散热膜15,所述板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cpu插室11,所述cpu插室1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cpu,所述板体1的顶部且位于所述cpu插室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芯片组12,所述板体1的顶部且位于所述芯片组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均布的pcl扩展槽13。
23.将板体1安装与电子设备内部,在使用的过程中,当电路板进入水时,防水层会对水进行阻隔,使水呈水滴状态设置,同时使电器设备处于竖直状态,并使水滴进入至凹槽2内部,同时凹槽2内部的吸水层22会对水进行吸收,进一步的,板体1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的一部分会进入至导热线16内部,并通过导热线16进入至导热块21内部,同时导热块21会对吸收层内部的会进行蒸发,进而对板体1内部的水进行清理,保证板体1运转工作的进行。
24.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设置有多个,能够有效的对电路板两面内部的水进行收集,进而保证处理工作的进行。
25.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与散热口相对,进而加热后的水会通过散热口排出至外部,保证板体1的清洁性
26.综上所述,首先取出板体1,并将cpu插入至cpu插室11内部,同时在pcl扩展槽13内部插入至扩展卡,进一步的,将板体1安装与电子设备内部,并通过芯片组12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同时在安装时将凹槽2与散热口相对,在电器的使用过程中,当电路板进入水时,防水层会对水进行阻隔,使水呈水滴状态设置,同时使电器设备处于竖直状态,并使水滴进入至凹槽2内部,同时凹槽2内部的吸水层22会对水进行吸收,进一步的,板体1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的一部分会进入至导热线16内部,并通过导热线16进入至导热块21内部,同时导热块21会对吸收层内部的会进行蒸发,进而对板体1内部的水进行清理,保证板体1运转工作的进行,同时散热膜15能够增加板体1本身的散热量,增加板体1的使用寿命。
2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