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电源的防潮电源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24244发布日期:2021-05-04 10:35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电源的防潮电源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盒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电源的防潮电源盒。



背景技术:

模块电源是可以直接贴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源供应器,可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处理器、存储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及其他数字或模拟负载提供供电。一般来说,这类模块称为负载点(pol)电源供应系统或使用点电源供应系统(pups)。由于模块式结构的优点明显,因此模块电源广泛用于交换设备、接入设备、移动通讯、微波通讯以及光传输、路由器等通信领域和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

在对模块电源使用中需要将其放置到电源盒中,然而现有的电源盒大多采用密封结构进而对内部进行防潮防水,虽然密封的电源盒能有效的对电源盒内部的模块电源进行防水防潮,但是密封的电源盒散热性差,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导致模块电源的烧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块电源的防潮电源盒,可对模块电源防水防潮的同时还可对其进行有效的散热,避免模块电源在电源盒中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电源的防潮电源盒,包括电源外壳和电源盖,所述电源盖安装在所述电源外壳上,所述电源外壳的内部设有电源内壳,所述电源外壳与电源内壳之间开设有密封槽,所述电源内壳的外壁上安装有多根石墨柱,所述电源内壳的底面中间安装有散热片,所述密封槽内嵌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源盖的底部,所述电源盖的四角安装有干燥盒,所述干燥盒的内部中间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挡板的上方设有干燥层,挡板的下方设有活性炭层,所述干燥层与活性炭层均位于干燥盒内。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盒的内部底端设有隔离套,所述隔离套设置在活性炭层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外壳与电源内壳之间设有连接柱,所述电源外壳与电源内壳之间采用连接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内壳的底部上开设有多个贯通的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层内放置有吸水海绵,所述活性炭层内放置有多个活性炭球。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源外壳与电源内壳之间设有密封槽,在电源盖的底部设有密封圈,通过将密封圈安装在密封槽内,可对电源外壳与电源内壳进行密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汽进入到电源内壳内,同时在电源盖的四角设有干燥盒,可将外部的空气通过干燥盒流通至电源内壳,干燥盒对空气中的水汽进行吸附,保证进入到电源内壳的空气的干燥性,又保证了电源内壳中的空气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模块电源进行散热;模块电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石墨柱和散热片上,对模块电源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附图中的箭头表示灌胶机构作用力的方向。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源外壳与电源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源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源外壳与电源内壳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干燥盒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电源外壳,2-电源盖,3-干燥盒,301-挡板,302-通孔,303-干燥层,304-活性炭层,305-隔离套,4-电源内壳,5-密封圈,6-密封槽,7-石墨柱,8-散热片,9-散热孔,10-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阅图1-图5所示,一种模块电源的防潮电源盒,包括电源外壳1和电源盖2,电源盖2安装在电源外壳1上,电源外壳1的内部设有电源内壳4,电源外壳1与电源内壳4之间开设有密封槽6,电源内壳4的外壁上安装有多根石墨柱7,电源内壳4的底面中间安装有散热片8,密封槽6内嵌设有密封圈5,密封圈5固定安装在电源盖2的底部,电源盖2的四角安装有干燥盒3,干燥盒3的内部中间安装有挡板301,挡板30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02,挡板301的上方设有干燥层303,挡板301的下方设有活性炭层304,干燥层303与活性炭层304均位于干燥盒3内。

在实际使用中,将模块电源安装在电源内壳4,将密封圈5嵌设在密封槽6内,进而实现电源盖2对电源外壳1与电源内壳4的密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外部水汽进行电源内壳4中,同时外部的空气可通过干燥盒3传递至电源内壳4,干燥盒3内设有干燥层303与活性炭层304,使得进入电源内壳4的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会被干燥层303与活性炭层304吸附,保证进入电源内壳4的空气的干燥性,避免造成模块电源的潮湿,导致模块电源的损坏;同时在模块电源使用一定时间后会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通过电源内壳4传递至石墨柱7以及散热片8上,进而可对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的散热,同时部分热量也可通过干燥盒3传递至外界中,进一步的对电源内壳4中的热量进行散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电源内壳4中的热量过高导致电源模块损坏,实现电源内壳4对模块电源防水防潮的同时对其进行散热,避免模块电源长时间的使用被损坏。

本实施列中,干燥盒3的内部底端设有隔离套305,隔离套305设置在活性炭层304下方,进而可通过隔离套305避免干燥层303与活性炭层304内的活性炭球以及干燥剂包掉落至电源内壳4中。

本实施列中,电源外壳1与电源内壳4之间设有连接柱10,所述电源外壳1与电源内壳4之间采用连接柱10固定连接。

本实施列中,电源内壳4的底部上开设有多个贯通的散热孔9,可在一定程度上将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石墨柱7以及散热片8上。

本实施列中,干燥层303内放置有吸水海绵,活性炭层304内放置有多个活性炭球。

工作原理:将模块电源安装在电源内壳4,将密封圈5嵌设在密封槽6内,进而实现电源盖2对电源外壳1与电源内壳4的密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外部水汽进行电源内壳4中,同时外部的空气可通过干燥盒3传递至电源内壳4,干燥盒3内设有干燥层303与活性炭层304,使得进入电源内壳4的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会被干燥层303与活性炭层304中的吸水海绵以及活性炭球吸附,保证进入电源内壳4的空气的干燥性,避免造成模块电源的潮湿,导致模块电源的损坏;同时在模块电源使用一定时间后会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通过电源内壳4底部的散热孔9传递至石墨柱7以及散热片8上,进而可对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的散热,同时部分热量也可通过干燥盒3传递至外界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会对位于干燥层303内的吸水海绵进行一定的烘干,进而可使得吸水海绵持续的对空气的水分进行吸附,进一步的对电源内壳4中的热量进行散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电源内壳4中的热量过高导致电源模块损坏,实现电源内壳4对模块电源防水防潮的同时对其进行散热,避免模块电源长时间的使用被损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