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1880发布日期:2021-04-21 04:5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振动反馈旋钮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


背景技术:

2.旋钮开关在各个行业里广泛使用,其具有操作方便,节省空间等优点。然而,其仍存有一定的缺点,首先,目前的旋钮开关通常都只是机械式被动反馈开关(弹力提供被动的手感),在使用者操作时无法主动提供反馈使使用者识别出功能是否触发;虽然目前在按压式的按钮中,存在使用振动马达来提供振动反馈的技术,但是由于旋钮结构空间小,且旋钮在任何位置释放时需要自动回到挡位的位置,因而难以通过布置常规的振动马达来提供振动反馈;其次,常规的振动马达在振动时旋钮可能会发生偏移、转动,影响客户在使用时的触觉反馈体验。
3.公开号为:cn111292992a,主题名称为一种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的发明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其包括外壳(1)、旋钮(2)、电路板(4)和与所述电路板(4)电连接的电位器(5),所述电位器(5)检测所述旋钮(2)的转动,所述外壳(1)设置有圆柱状的连接壳体(100),所述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还包括与所述旋钮(2)相连的旋转架(3)、连接于所述旋转架(3)上的环形磁铁(32)、与所述外壳(1)固连且环绕于所述磁铁(32)外部的线圈(81)以及支撑所述旋转架(3)的弹簧(70),所述旋钮(2)和所述旋转架(3)与所述连接壳体(100)可旋转连接且可上下活动,所述线圈(81)与所述电路板(4)电连接,所述电路板(4)可根据所述电位器(5)的信号控制所述线圈(81)的通电状况”。
4.以上述发明专利为例,其虽然提及了带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但是其技术方案与本实用新型不同。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其在旋钮旋转时通过振动马达进行振动反馈,从而在液晶屏上显示是否触发,其旋转空间大,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和结构稳定等优点。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其还在轻触按键和触摸式按键上通过振动马达进行振动反馈,从而在液晶屏上显示是否触发。
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其能够在使用时提供主动反馈,便于识别功能是否触发)包括外壳、电路板和振动马达(即下述振动马达b1),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振动马达均内置于所述外壳,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振动马达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安装有旋钮、轻触按键、触摸式按键(即包括下述的触摸式按键tk1、tk2和tk3)、液晶屏和振动马达安装位,其中:
8.所述旋钮包围所述轻触按键,所述液晶屏位于所述旋钮的一侧并且所述触摸式按键位于所述旋钮的下方,所述马达安装位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用于安装所述振动马达);
9.所述电路板包括旋钮电路、轻触按键电路、振动马达电路、触摸式按键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分别与所述旋钮电路、所述轻触按键电路、所述振动马达电路和所述触摸式按键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电路包括处理器u3。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旋钮电路包括开关元件u5,所述开关元件u5的1管脚和2管脚之间串接有电阻r19和电阻r20,所述开关元件u5的1管脚与所述处理器u3的42管脚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开关元件u5的2管脚与所述处理器u3的4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开关元件u5的1管脚通过电容c17接地并且所述开关元件u5的2管脚通过电容c18接地。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轻触按键电路包括开关元件u8,所述开关元件u8的6管脚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39与所述处理器u3的43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9远离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的一端还通过电阻r40与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性连接。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振动马达电路包括振动马达b1,所述振动马达b1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10,所述二极管d10的阳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25和电阻r26。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触摸式按键电路包括触摸单元u6,所述触摸单元u6的8管脚和5管脚之间串接有电容c27和电容c26,所述触摸单元u6的16管脚通过电阻r30与触摸式按键tk1电性连接,所述触摸单元u6的15管脚通过电阻r31与触摸式按键tk2电性连接,所述触摸单元u6的14管脚通过电阻r32与触摸式按键tk3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14.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正面)。
15.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反面)。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的处理电路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的旋钮电路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的轻触按键电路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的振动马达电路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的触摸式按键电路图。
21.附图标记包括:10、外壳;11、液晶屏;12、触摸式按键;13、旋钮;14、轻触按键;15、振动马达安装位。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2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2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板、电阻
和振动马达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25.优选实施例
2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振动反馈的旋钮开关,(其能够在使用时提供主动反馈,便于识别功能是否触发),包括外壳10、电路板(未示出)和振动马达(即下述振动马达b1),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振动马达均内置于所述外壳10,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振动马达电性连接,所述外壳10安装有旋钮13、轻触按键14、触摸式按键12(即包括下述的触摸式按键tk1、tk2和tk3,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触摸式按键的数量)、液晶屏11和振动马达安装位15,其中:
27.所述旋钮13包围所述轻触按键14,所述液晶屏11位于所述旋钮13的一侧并且所述触摸式按键12位于所述旋钮13的下方,所述马达安装位15位于所述外壳10的内侧(用于安装所述振动马达);
28.所述电路板包括旋钮电路、轻触按键电路、振动马达电路、触摸式按键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分别与所述旋钮电路、所述轻触按键电路、所述振动马达电路和所述触摸式按键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电路包括处理器u3。
29.具体的是,旋钮电路包括开关元件u5,所述开关元件u5的1管脚和2管脚之间串接有电阻r19和电阻r20,所述开关元件u5的1管脚与所述处理器u3的42管脚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开关元件u5的2管脚与所述处理器u3的4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开关元件u5的1管脚通过电容c17接地并且所述开关元件u5的2管脚通过电容c18接地。
30.更具体的是,所述轻触按键电路包括开关元件u8,所述开关元件u8的6管脚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39与所述处理器u3的43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9远离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的一端还通过电阻r40与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性连接。
31.进一步的是,所述振动马达电路包括振动马达b1,所述振动马达b1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10,所述二极管d10的阳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25和电阻r26。
32.更进一步的是,所述触摸式按键电路包括触摸单元u6,所述触摸单元u6的8管脚和5管脚之间串接有电容c27和电容c26,所述触摸单元u6的16管脚通过电阻r30与触摸式按键tk1电性连接,所述触摸单元u6的15管脚通过电阻r31与触摸式按键tk2电性连接,所述触摸单元u6的14管脚通过电阻r32与触摸式按键tk3电性连接。
33.优选地,所述触摸单元u6的20管脚通过电阻r53与所述处理器u3的30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触摸单元u6的19管脚通过电阻r52与所述处理器u3的31管脚电性连接。
34.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电路板、电阻和振动马达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35.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