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9033发布日期:2021-07-27 14:0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外置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置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无论是移动设备还是固定设备的处理任务数都在快速增加,大量高性能元器件也在广泛使用。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给设备带来大量的散热问题。由于设备发热量快速增加,温度也同步大幅升高,进而导致设备器件工作效率下降,运行速度下降,卡顿现象就会频繁出现,严重影响设备使用体验。因此,针对散热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散热装置对大发热量设备的使用体验提升就变得非常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置散热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外置散热装置,该外置散热装置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散热单元和保护壳,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避位缺口,所述散热单元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导热板和风扇组件,所述导热板的部分区域显露于所述避位缺口外;所述保护壳罩设在所述散热单元上,且所述保护壳上具有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导热板包括叠层布置的导热硅胶层、导热金属板和电子制冷半导体,且所述导热硅胶层位于所述避位缺口内并显露于所述避位缺口外。

优选地,所述风扇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并与所述导热板贴合的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马达和设置在所述马达输出轴上的叶片,所述马达通过减振器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围绕所述马达布置的散热翅片。

优选地,所述外置散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并与所述马达电性连接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具有供电接口。

优选地,所述控制板上还具有通信模块。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保护壳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布置在所述保护壳的侧面,所述保护壳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围绕所述进风口相对布置的第二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和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两个夹爪,且两个所述夹爪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并可相向或相背移动,所述避位缺口位于所述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基座上背离所述散热单元的一侧具有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置散热装置,通过导热板与待散热设备贴合以传导热量,并利用风扇组件排出导热板上的热量,以此有利于避免待散热设备自身散热性能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待散热设备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置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外置散热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风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所示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所示基座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外置散热装置,特别适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待散热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该外置散热装置包括基座100以及设置在基座100上的散热单元200和保护壳300,基座100上设置有避位缺口111,散热单元200包括依次设置在基座100上的导热板210和风扇组件220,导热板210的部分区域显露于避位缺口111外;保护壳300罩设在散热单元200上,且保护壳200上具有进风口310和第一出风口320。

本实施例中,基座100的形式可以根据待散热设备的样式进行布置,如通过基座100对待散热设备进行夹持,或直接将基座100贴附在待散热设备上均可,当然,还可以是集成在待散热设备的外壳上。散热单元200包括导热板210和风扇组件220,导热板210设置在基座100上,此时基座100上具有供导热板210穿过的避位缺口111,从而导热板210即可与待散热设备贴合以传到热量,而风扇组件220与基座100连接并位于导热板210背离待散热设备的一侧面。同时,基座100上还设置有罩设在风扇组件220上的保护壳300,以对风扇组件220进行保护,且保护壳300上具有进风口310和第一出风口320,以方便风扇组件220通过空气的流通以排出热量。至于风扇组件220的供电方式可以是直接利用待散热设备上的接口进行供电,也可以是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热板210与待散热设备贴合以传导热量,并利用风扇组件220排出导热板210上的热量,以此有利于避免待散热设备自身散热性能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待散热设备的性能。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优选导热板210包括层叠布置的导热硅胶层211、导热金属板212和电子制冷半导体213。其中,导热硅胶层211位于避位缺口111内并显露于避位缺口111外,从而便于导热硅胶层211与待散热设备紧密贴合,以有利于增加热量的传导效率,而导热金属板212则为导热硅胶层211提供一个支撑基础,且导热金属板212优选为到了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银和铜等,至于电子制冷半导体213则朝向风扇组件220布置,且电子制冷半导体213中的吸热面朝向导热金属板212布置,而散热面则朝向风扇组件220布置即可,至于电子制冷半导体213的供电方式与风扇组件220一致即可。本实施例中,通过电子制冷半导体213的快速吸热和散热,从而有利于提升外置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优选风扇组件220包括安装板221、马达222和叶片223,其中安装板221设置在基座100上并与导热板210(即电子制冷半导体213的散热面)贴合,从而以利于增加散热面积,马达222则通过减振器设置在安装板221上,而叶片223则设置在马达222的输出轴上,至于叶片223的数量和大小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本实施例中,马达222通过减振器与安装板221连接,从而有利于避免叶片223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而产生噪声,进而影响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优选马达222与安装板221之间设置有隔热垫,从而避免热量传导至马达222上而影响马达222的性能,同时还有优选安装板221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且安装板221的面积大于导热板210的面积以增加散热性能。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优选安装板221上围绕马达222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224,以有利于增加散热面积,至于散热翅片224的形状、布置位置、布置角度以及数量则可根据实际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布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优选外置散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板221一侧的控制板400,而控制板400分别与马达222和电子制冷半导体213电连接。此时,控制板400上还设置有供电接口410,从而有利于利用控制板400分别对马达222和电子制冷半导体213供电并控制其功率。此时,如图5所示,优选保护壳300上具有与供电接口410对接的穿插通孔340,从而便于外部电源与供电接口410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优选控制板400上设置有采集安装板221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从而即可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控制马达222和电子制冷半导体213的功率,即将温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

当然,还可在保护壳300的内部设置与控制板400电性连接的灯带500,从而即可通过灯带500显示不同的颜色来增加外置散热装置的美观度。同时,还可利用灯带500显示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温度(即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如由冷色至暖色表示温度逐渐增大。其中,优选灯带500位于叶片223的上方,即位于叶片223与保护壳300的顶部之间,从而有利于用户观察灯带500的灯光颜色,至于灯带500固定的方式可以是灯带500利用支撑件与控制板400连接即可,以使灯带500可悬空布置。

当然,也可以在保护壳300内或基座100上设置与控制板400电连接的电池,从而便于外置散热装置自主供电,其中电池优选为锂电池。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优选控制板400上具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可以是无线的形式或有线的形式。其中,当通信模块为有线的形式时,则优选上述供电接口410具备通讯功能,如供电接口410为type-c接口,从而当待散热设备为智能设备并进行供电时可直接控制外置散热装置的运行,而无线的形式可以是蓝牙、wifi和gsm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具体的,当需要对外置散热装置进行自定义且通信模块为无线形式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app或pc软件进行控制,并能接入网络平台实时监控每一个待散热设备上的外置散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并可进行人为干预与控制,也可对软件进行在线升级,免除后续维护方面的麻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优选进风口310位于保护壳300的顶部,第一出风口32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出风口320相对布置在保护壳300侧面。同时,保护壳300的顶部围绕进风口310还设置有两个第二出风口330,且两个第二出风口330相对布置并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出风口320之间间隔的区域,从而有利于通过合理布置进风口310、第一出风口320以及第二出风口330的位置来加速空气的流通。本实施例中,进风口310和第一出风口320均可采用网格的样式,而第二出风口330则可由若干通孔构成即可。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优选基座100包括底板110和两个夹爪120,此时避位缺口111位于底板110上,两个夹爪120相对布置在底板110的侧面并与底板110滑动连接,以使两个夹爪120可相向或相背移动,从而便于改变夹持待散热设备的空间大小。当然,还可通过弹性件分别连接两个夹爪120或两个夹爪120分别通过弹性件与底板110连接,从而有利于两个夹爪120自动回缩以对待散热设备进行夹持。进一步地,还可在两个夹爪120上与待散热设备贴合的一侧面上设置有软垫,如软垫采用橡胶或硅胶等柔性材料,从而有利于避免夹爪120在夹持待散热设备时造成损伤。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优选底板110上设置有支撑架130,从而便于外置散热装置对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时进行支撑,以方便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观影或游戏。具体的,优选支撑架130位于底板110背离夹爪120的一侧并与其中一个夹爪120相对布置,从而更加有利于将待散热设备按照预设倾角放置。当然,此时优选支撑架130与底板110铰接,且底板110上具有容纳支撑架130的收纳空间,且支撑架130可在转动后收纳在收纳空间,同时,通过转动支撑架130还可调节待散热设备的倾角,以适用不同的使用角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优选基座100上背离散热单元200的一侧面具有容纳腔,且该容纳腔优选与待散热设备的外形相适配,从而便于利用容纳腔卡接待散热设备,此时优选容纳腔的内侧壁上具有柔性层,如柔性层采用橡胶或硅胶等材料制成,从而有利于避免在固定待散热设备时造成损伤,还有有利于增加固定待散热设备的稳定性。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