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防拆并限位的固定结构及随身报警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02336发布日期:2021-07-16 20:5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隐藏式防拆并限位的固定结构及随身报警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隐藏式防拆并限位的固定结构及随身报警器壳体。


背景技术:

2.报警器是一种为防止或预防某事件发生所造成的后果,以声音、光、气压等形式来提醒或警示我们应当采取某种行动的电子产品,报警器分为机械式报警器和电子报警器,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式报警器越来越多地被先进的电子报警器代替,经常应用于系统故障、安全防范、交通运输、医疗救护、应急救灾、感应检测等领域。
3.然而,目前的随身报警器结构简单,容易拆卸,导致整个报警器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隐藏式防拆并限位的固定结构及随身报警器壳体,旨在解决目前的随身报警器结构简单,容易拆卸,导致整个报警器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隐藏式防拆并限位的固定结构,所述隐藏式防拆并限位的固定结构包括:
6.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合凸起,所述第一卡合凸起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合凸起;
7.限位盖,所述限位盖内部形成有盖合槽,所述盖合槽的槽壁上设置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限位盖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盖合槽连通,所述支架设置有所述第一卡合凸起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盖合槽内,且所述第一卡合凸起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合凸起卡合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8.优选的,所述限位部包括:
9.滑动凸起,所述滑动凸起设置于所述盖合槽的槽壁上,所述滑动凸起与所述盖合槽的槽底平行、间隔设置;
10.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设置于所述盖合槽的槽壁上,所述固定凸起的两端分别连接滑动凸起、所述盖合槽的槽底,所述滑动凸起、所述固定凸起以及所述盖合槽的槽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槽;
11.其中,所述第一卡合凸起旋转卡合至所述第一卡槽内,且所述第一卡合凸起远离所述第二卡合凸起的一侧抵接于所述滑动凸起上。
12.优选地,所述第二卡合凸起设置有坡面,所述坡面朝向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口方向,其中,所述第一卡合凸起旋转卡合至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盖合槽的槽底沿着所述坡面旋转,直至所述第二卡合凸起背离所述坡面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壁,且所述坡面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13.优选地,所述第二卡合凸起远离所述滑动凸起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卡槽的中部位
置。
14.优选地,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限位盖的顶部上均开设相互连通的通口,所述通口用于安装充电接口。
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随身报警器壳体,所述随身报警器壳体包括上述所述的隐藏式防拆并限位的固定结构,以及
16.第一圆筒,所述第一圆筒内部开设有安装腔体,所述支架、所述限位盖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体内。
17.优选地,所述限位盖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凸柱,所述限位凸柱与所述安装腔体的腔壁抵接。
18.优选地,所述限位凸柱等间距环周设置于所述限位盖的外周壁上。
19.优选地,所述安装腔体的腔壁上环周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内圈直径小于所述限位盖的直径,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圆筒远离所述限位盖的一侧上。
20.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筒远离所述环形凸起的一侧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安装腔体连通,所述安装腔体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随身报警器壳体还包括:
21.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盖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安装腔体的腔壁通过内螺纹、外螺纹连接。
2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架上设置第一卡合凸起,并在第一卡合凸起上设置第二卡合凸起,而限位盖设置在支架设置有第一卡合凸起的一端上,因此,为了固定限位盖,起到防拆的效果,可在盖合槽的槽壁上设置限位部,并在限位部上开设第一卡槽,以及在盖合槽的槽底开设第二卡槽,将第一卡合凸起卡合在第一卡槽内,将第二卡合凸起卡合在第二卡槽内,从两个方位将限位盖固定在支架上,起到防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第一卡合凸起和第二卡合凸起限制限位盖的位置。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随身报警器壳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随身报警器壳体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防拆并限位的固定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防拆并限位的固定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防拆并限位的固定结构一实施例限位盖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随身报警器壳体一实施例第一圆筒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号说明:
31.a的槽壁上设置限位部21,并在限位部21上开设第一卡槽b,以及在盖合槽 a的槽底开设第二卡槽c,将第一卡合凸起11卡合在第一卡槽b内,将第二卡合凸起12卡合在第二卡槽c内,从两个方位将限位盖20固定在支架10上,起到防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第一卡合凸起11和第二卡合凸起12限制限位盖20的位置。
39.具体的,所述限位部21包括:滑动凸起211,所述滑动凸起211设置于所述盖合槽a的槽壁上,所述滑动凸起211与所述盖合槽a的槽底平行、间隔设置;固定凸起212,所述固定凸起212设置于所述盖合槽a的槽壁上,所述固定凸起212的两端分别连接滑动凸起211、所述盖合槽a的槽底,所述滑动凸起211、所述固定凸起212以及所述盖合槽a的槽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槽b,其中,所述第一卡合凸起11旋转卡合至所述第一卡槽b内,且所述第一卡合凸起11远离所述第二卡合凸起12的一侧抵接于所述滑动凸起 211上。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1有滑动凸起211和固定凸起212构成,其中,滑动凸起211设置在盖合槽a的槽壁上,且滑动凸起211与盖合槽a的槽底平行间隔设置,以便于将第一卡合凸起11固定于滑动凸起211与盖合槽a的槽壁之间,同时为了避免限位盖20转动角度过大,通过固定凸起212限制第一卡合凸起11的选择范围。
40.具体的,所述第二卡合凸起12设置有坡面d,所述坡面d朝向所述第一卡槽b的槽口方向,其中,所述第一卡合凸起11旋转卡合至所述第一卡槽b 内,所述盖合槽a的槽底沿着所述坡面d旋转,直至所述第二卡合凸起12 背离所述坡面d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第二卡槽c的槽壁,且所述坡面d位于所述第二卡槽c内。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结构100的防拆效果,可在第二卡合凸起12的一侧开设坡面d,当第一卡合凸起11从第一卡槽b 的槽口旋转卡合时,盖合槽a的槽底沿着坡面d滑动,直至第二卡合凸起12 背离坡面d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第二卡槽c的槽壁,使得限位盖20无法反向旋转脱离第一卡槽b。
41.具体的,所述第二卡合凸起12远离所述滑动凸起21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卡槽c的中部位置。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拆效果,可使第二卡合凸起12远离滑动凸起211的一端位于第二卡槽c的中部位置,使得限位盖 20无法反向旋转脱离第一卡槽b。
42.具体的,所述支架10的顶部、所述限位盖20的顶部上均开设相互连通的通口e,所述通口e用于安装充电接口。本实施例中,在支架10的顶部、限位盖20的顶部上均开设相互连通的通口e,通口e用于安装充电接口。
4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随身报警器壳体200,所述随身报警器壳体200包括上述所述的隐藏式防拆并限位的固定结构100,以及第一圆筒210,所述第一圆筒210内部开设有安装腔体f,所述支架10、所述限位盖20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体f内。该隐藏式防拆并限位的固定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随身报警器壳体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4.将限位盖20设置于第一圆筒210内部,可起到隐藏限位盖20的作用。
45.具体的,所述限位盖2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凸柱22,所述限位凸柱22与所述安装腔体f的腔壁抵接。本实施例中,由于报警器内部可设置触发按键,通过旋转支架10触发按键,因此,可在限位盖20的外周壁上设置若干限位凸柱22,防止支架10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提高支架10和限位盖20的转动稳定性。
46.具体的,所述限位凸柱22等间距环周设置于所述限位盖20的外周壁上。
47.具体的,所述安装腔体f的腔壁上环周设置有环形凸起211,所述环形凸起211的内圈直径小于所述限位盖20的直径,所述环形凸起211位于所述第一圆筒210远离所述限位盖20的一侧上。本实施例中,报警器的报警触发方式也可以是:通过拉伸支架10触发其他内部的按键,因此,可在安装腔体f 的腔壁上环周设置环形凸起211,在拉伸第一圆筒210和支架10时,限位盖 20受力在第一圆筒210的轴向上位移,直至限位盖20与环形凸起211抵接,避免限位盖20脱离安装腔体f,提高稳定性。
48.具体的,所述第一圆筒210远离所述环形凸起211的一侧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安装腔体f连通,所述安装腔体f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随身报警器壳体200还包括:密封盖220,所述密封盖22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盖220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密封盖220与所述安装腔体f的腔壁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外部灰尘等进入第一圆筒210的内部,可在第一开口位置设置内螺纹,并使密封盖220的外螺纹与内螺纹连接,将开口盖合。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