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点及满度调节电路及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79229发布日期:2021-12-31 21:17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点及满度调节电路及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信号传输领域,尤其是一种零点及满度调节电路及电路板。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电子产品涌进市场;电路作为电子产品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零点及满度调节电路作为电路家族的一部分,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零点调节功能即通过在零点调节端设置相应调节电阻可以改变信号传输的零点,进而使输出信号发生整体的偏移;满度调节功能也叫增益调节功能,是通过在满度调节端设置相应调节电阻可以改变信号传输的比值,进而改变输入输出信号隔离传输的比例值。但一般的零点及满度调节电路存在着信号抗干扰性差,传输过程不稳定等情况。
3.据以上所述,现有的零点及满度调节电路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零点及满度调节电路,其应用于需要零点及满度调节功能的信号传输电路中,可有效提升电路的稳定性。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零点及满度调节电路,包括双隔离变送器、第一电位器和第二电位器,所述双隔离变送器包括相对应的信号输入控制端和信号输出控制端,以及相对应的电源输入控制端、电源输出控制端,所述信号输入控制端用于串联于信号输入电路中,所述信号输出控制端用于串联于信号输出电路中,所述信号输出控制端包括一组零点调节接口和一组满度调节接口,所述零点调节接口用于与信号输出电路连接且所述第一电位器与零点调节接口连接,所述满度调节接口用于与信号输出电路连接且第二电位器与满度调节接口连接,所述电源输入控制端用于串联于信号输出电路的供电电路中,所述电源输出控制端用于串联于信号输入电路的供电电路中,当电源输入控制端被导通并激发电源输出控制端导通,使信号输出电路、信号输入电路的供电电路均导通供电。
7.本实用新型的零点及满度调节电路,可应用于现有的需要零点及满度调节功能的信号传输电路及信号传输电路的供电电路中,使信号传输电路的信号输入电路与信号输出电路通过双隔离变送器隔离,并且使两者的供电电路相隔离,因此,整个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增强,有利于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8.优选的,所述双隔离变送器为te

n系列的隔离变送器,所述双隔离变送器的17接口、 18接口分别与信号输出电路的供电电路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所述双隔离变送器的10接口、 11接口分别与信号输入电路的供电电路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所述双隔离变送器的15接口、 17接口和16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电位器的正极、负极引脚、中间引脚连接从而组成零点调节端;所述双隔离变送器的的1接口、2接口和3接口分别与第二电位器的负极、正极和中间引脚连接从而组成满度调节端。在本方案中,17接口、18接口组成电源输入控制端,因此,当供电电路输入电流,17接口与18接口内部导通,从而导通电源输出控制端,10接
口、11接口组成电源输出控制端,其内部导通后,可使信号输入电路的供电电路导通;15 接口、17接口和16接口组成零点调节端,其中15接口、16接口分别为正极参考端和负极参考端;1接口、2接口和3接口组成满度调节端,且1接口、2接口分别为负极参考端和正极参考端。
9.te

n系列的隔离变送器具有以下特点:添加并减小负零点调节电阻可以降低信号输出零点。添加并减小正零点调节电阻可以提高信号输出的零点。添加并减小负满度调节电阻可以降低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比例,添加并减小正零点调节电阻可以提高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比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电位器调节输出信号的零点和满度。将满度或零点调节端连接到电位器的滑动端,电位器的电阻体两端则分别连接到零点或满度的正负调节参考端。这时通过滑动电位器调节信号满度或零点上升和下降的比例同样可以调节输出信号的零点和满度。24v电源输入产品和其他电源输入产品的零点正调节参考端有所不同,因此零点调节电路也有所不同。调节时电位器往正端滑动即可提高相应信号的零点或满度。往负端滑动即可降低相应信号的零点或满度。
10.优选的,所述第一电位器、第二电位器的阻值范围为10kω

1mω。
11.优选的,所述双隔离变送器的9接口、8接口分别用于与信号输入电路的正极、负极电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双隔离变送器的10接口、11接口分别用于与信号输入电路的供电电路的正极、负极连接。
13.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抗干扰电路、第二抗干扰电路,所述第一抗干扰电路的两端与电源输入控制端并联,所述第二抗干扰电路的两端与电源输出控制端并联。
14.优选的,还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位器的正极引脚并联,负极与第二电位器的负极引脚并联。
15.优选的,还包括第三抗干扰电路,所述第三抗干扰电路的两端与信号输入控制端并联。
16.优选的,所述第三抗干扰电路包括两端相并联的第三瞬态抑制二极管和整流二极管。
1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其包括电路板本体和设置其上的电路,所述电路为上述方案的零点及满度调节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由于应用了上述方案的电路,因此,具有上述方案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布置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流走向图。
21.标号说明:
22.双隔离变送器u1、第一电位器r1、第二电位器r2、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1、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d2、第三瞬态抑制二极管d3、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d4、整流二极管d5、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
具体实施方式
23.参见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零点及满度调节电路,包括双隔离变送器u1、第一电位器r1和第二电位器r2,所述双隔离变送器u1包括相对应的信号输入控制端和信号输出控制端,以及相对应的电源输入控制端、电源输出控制端,所述信号输入控制端用于串联于信号输入电路中,所述信号输出控制端用于串联于信号输出电路中,所述信号输出控制端包括一组零点调节接口和一组满度调节接口,所述零点调节接口用于与信号输出电路连接且所述第一电位器r1与零点调节接口连接,所述满度调节接口用于与信号输出电路连接且第二电位器r2与满度调节接口连接,所述电源输入控制端用于串联于信号输出电路的供电电路中,所述电源输出控制端用于串联于信号输入电路的供电电路中,当电源输入控制端被导通并激发电源输出控制端导通,使信号输出电路、信号输入电路的供电电路均导通供电。
24.上述双隔离变送器u1为te

n系列的隔离变送器,所述双隔离变送器u1的17接口、 18接口分别与信号输出电路的供电电路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所述双隔离变送器u1的10 接口、11接口分别与信号输入电路的供电电路的正极、负极电连接;所述双隔离变送器u1 的15接口、17接口和16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电位器r1的正极、负极引脚、中间引脚连接从而组成零点调节端;所述双隔离变送器u1的的1接口、2接口和3接口分别与第二电位器r2的负极、正极和中间引脚连接从而组成满度调节端。在本方案中,17接口、18接口组成电源输入控制端,因此,当供电电路输入电流,17接口与18接口内部导通,从而导通电源输出控制端,10接口、11接口组成电源输出控制端,其内部导通后,可使信号输入电路的供电电路导通;15接口、17接口和16接口组成零点调节端,其中15接口、16接口分别为正极参考端和负极参考端;1接口、2接口和3接口组成满度调节端,且1接口、2接口分别为负极参考端和正极参考端。
25.上述第一电位器r1、第二电位器r2的阻值范围为10kω

1mω。
26.上述双隔离变送器u1的9接口、8接口分别与信号输入电路的正极、负极电连接。
27.上述双隔离变送器u1的10接口、11接口分别与信号输入电路的供电电路的正极、负极连接。
28.还包括第一抗干扰电路、第二抗干扰电路,所述第一抗干扰电路的两端与电源输入控制端并联,所述第二抗干扰电路的两端与电源输出控制端并联。
29.上述第一抗干扰电路包括第二滤波电容c2和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d2。
30.上述第二抗干扰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容c1和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d1。
31.还包括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d4,所述第四瞬态抑制二极管d4的正极与第二电位器r2 的正极引脚并联,负极与第二电位器r2的负极引脚并联。
32.还包括第三抗干扰电路,所述第三抗干扰电路的两端与信号输入控制端并联。
33.上述第三抗干扰电路包括两端相并联的第三瞬态抑制二极管d3和整流二极管d5。
34.本实用新型的零点及满度调节电路,可应用于现有的需要零点及满度调节功能的信号传输电路及信号传输电路的供电电路中,使信号传输电路的信号输入电路与信号输出电路通过双隔离变送器u1隔离,并且使两者的供电电路相隔离,因此,整个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增强,有利于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35.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路板,该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以及上述方案的电
路。
36.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