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86310发布日期:2021-08-31 17:41阅读:62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中,普通采用双面胶粘接的方式,将电池盖和框体粘接在一起;而在拆卸电池盖的时候,通常是通过加热器或加热台将电子设备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双面胶失效,进而达到拆卸电池盖的目的。然而,对电子设备进行加热,虽然会降低双面胶的粘性,但实际拆卸过程中,还是会有不少残留的双面胶遗留在框体或电池盖上,进而影响框体和电池盖的二次粘接。

可见,相关技术中的电池盖的拆卸过程中,电池盖上存在遗留残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池盖的拆卸过程中,电池盖上存在遗留残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框体、电池盖、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气双面胶和供电单元,所述电气双面胶包括相背设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框体的粘接区域连接,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电池盖的粘接区域连接,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框体上,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表面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电池盖上,且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表面电连接;

在所述供电单元对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施加有目标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电气双面胶处于失粘状态,并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框体的粘接区域或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电池盖的粘接区域处于剥离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未通电的电气双面胶可以实现框体和电池盖的粘接固定,并在需要拆卸电池盖的情况下,通过供电单元对电气双面胶进行供电,以使电气双面胶处于失粘状态,并使第一表面与框体的粘接区域或第二表面与电池盖的粘接区域处于剥离状态,且由于电气双面胶通电失粘后,无法恢复粘性,因此在电池盖和框体上均不会存在残胶,并达到避免在电池盖和框体上存在遗留残胶的目的。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双面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框图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框图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框图三;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电路的框图四;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拆卸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拆卸的操作示意图之一;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拆卸的操作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框体10、电池盖20、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电气双面胶40和供电单元50,电气双面胶4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框体10的粘接区域连接,第二表面与电池盖20的粘接区域连接,第一电极31设于框体10上,且第一电极31与第一表面电连接;第二电极32设于电池盖20上,且第二电极32与第二表面电连接;

在供电单元50对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施加有目标电压的情况下,电气双面胶40处于失粘状态,并使第一表面与框体10的粘接区域或第二表面与电池盖20的粘接区域处于剥离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电气双面胶40具有通电失粘的特性,因此可以利用电气双面胶40实现框体10和电池盖20的粘接固定;这样在需要拆卸电池盖20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供电单元50对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供电,即对电气双面胶40的两个表面进行供电,即使电气双面胶40通电,进而使电气双面胶40处于失粘状态,以便使第一表面与框体10的粘接区域或第二表面与电池盖20的粘接区域处于剥离状态,从而实现电池盖20的拆卸。

而且,由于电气双面胶40在通电失粘后,无法恢复粘性,因此在电池盖20或框体10上均不会存在残胶,进而解决电池盖20上存在残胶遗留的问题。

一示例中,电气双面胶40在通电前,其粘接力为40n/25mm,可以提供稳定的粘接力,即可保证框体10和电池盖20的粘接的稳定性;而在电气双面胶40通电后,可以大幅降低电气双面胶40的粘接力,且粘接力可降低至0.1n/25mm左右,进而使第一表面与框体10的粘接区域以及第二表面与电池盖20的粘接区域均处于剥离状态,以便实现电池盖20的拆卸。

可选地,如图3所示,电气双面胶4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剥离粘结层41、无纺布42和第二电剥离粘结层43,第一电剥离粘结层41的背离无纺布42的表面为第一表面,第二电剥离粘结层43的背离无纺布42的表面为第二表面。

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气双面胶40通电的情况下,第一电剥离粘结层41和第二电剥离粘结层43上的正负离子会发生移动,进而达到降低电气双面胶40的粘接力的目的。

其中,在供电单元50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施加目标电压的情况下,即对电气双面胶40的供电电压为目标电压的情况下,电气双面胶40可以达到目标失粘程度。比如,在对电气双面胶40的供电电压为5v的情况下,电气双面胶40具有最佳失粘效果,即可以将目标电压设为5v,即对电气双面胶40的供电电压为5v的情况下,电气双面胶40具有最佳失粘效果,并达到改善电气双面胶40的失粘特性的目的。

比如,在第一电剥离粘结层41为正极且第二电剥离粘结层43为负极的情况下,这通过供电单元50对电气双面胶40施加目标电压,可以使电剥离粘结层中的剥离粘接剂移动至第一电剥离粘结层41一侧,并大幅降低第二电剥离粘结层43一侧的粘接力,并使第二电剥离粘结层43一侧处于失粘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可以基于框体10和电池盖20的特性设定。

在框体10为导电框体的情况下,比如框体10为金属中框,则可以将第一电极31和框体10设置成一体结构;且由于在框体10为金属中框的情况下,框体10一般会作为电子设备的接地结构,因此可以将第一电极31作为接地电极。

在框体10为绝缘框体的情况下,第一电极31可以通过粘接层粘接固定在框体10的粘接区域,以便使框体10的粘接区域可以通过第一电极31与电气双面胶40的第一表面粘接固定。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31包括第一导电膜和第一导接部,第一导电膜用于实现框体10的粘接区域和电气双面胶40的第一表面的粘接固定,第一导接部用于实现与供电单元50的电连接。

在电池盖20为导电电池盖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二电极32和电池盖20设置成一体结构,并通过供电单元50对电池盖20进行供电,以使达到对电气双面胶40的第二表面施加电压的目的;且供电单元50与电池盖20的电连接位置可以基于电子设备的内部器件布局进行设计,避免供电单元50与电池盖20的电连接占用其他功能器件的安装空间。

在电池盖20为绝缘电池盖的情况下,第二电极32可以通过粘接层粘接固定在电池盖20的粘接区域,以便电池盖20的粘接区域可以通过第二电极32与电气双面胶40的第二表面粘接固定。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32包括第二导电膜和第二导接部,第二导电膜用于实现电池盖20的粘接区域和电气双面胶40的第二表面的粘接固定,第二导接部用于实现与供电单元50的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可以选用导电性能好的金属箔层,比如铜箔层、铝箔层、银箔层、金箔层、镍箔层等等;也可以选用石墨片、石墨烯等非金属导电物质形成的导电膜。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粘接层可以是泡棉双面胶、热熔胶、无纺布双面胶亚克力胶层、涤纶树脂双面胶等粘接特性好的胶层。

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开关单元60和处理器70,供电单元50通过开关单元60与第二电极32电连接,处理器70用于控制开关单元60的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

在开关单元60处于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供电单元50不能对电气双面胶40进行供电;而在开关单元60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供电单元50对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施加目标电压,即供电单元50对电气双面胶40施加目标电压,以使电气双面胶40处于失粘状态,进而使第一表面与框体10的粘接区域或第二表面与电池盖20的粘接区域处于剥离状态,从而实现电池盖20的拆卸。

其中,处理器70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主板上,并可以通过操作界面,完成电池盖20的拆卸。比如,可以在操作界面显示拆电池盖的图标,在接收到用户针对该图标的触控操作的情况下,处理器会生成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开关单元60从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进而使供电单元50对电气双面胶40施加目标电压,以使电气双面胶40处于失粘状态,从而达到第一表面与框体10的粘接区域或第二表面与电池盖20的粘接区域处于剥离状态的目标,并最终实现电池盖20的拆卸。

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关单元60可以mos管开关,还可以机械开关;且在开关单元60为机械开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其他辅助器件,比如传动器件,以使开关单元60实现状态的切换。

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直流电压转换模块80,供电单元50可以通过直流电压转换模块80与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电连接,直流电压转换模块80用于将供电单元50输出的电压转换成目标电压,进而达到提升电气双面胶40的失粘特性的目的。

可选地,在供电单元50为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单元的情况下,充电单元接口与充电器电连接,并可以通过充电器对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施加目标电压。

可选地,供电单元50还可以是电子设备的电池。

其中,在电子设备的电池的剩余电量,可使电气双面胶40达到失粘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将电子设备的电池作为供电单元,并通过电子设备的电池对电气双面胶40施加目标电压;而在电子设备的电池失效或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则可以通过外接的充电器,对电气双面胶40施加目标电压。

而且,在通过充电器对电气双面胶40施加电压的过程中,且在开关单元为mos管开关的情况下,为保护电子设备,可以在充电器和mos管开关之间串联防反插mos器件和过压保护模块。其中,防反插mos器件用于防止充电器插反时对整机电路形成倒灌电流从而损坏系统电路;过压保护模块用于保护电路遭受过压的情况。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不需要拆卸电池盖20的情况下,充电单元接口接入充电器后,充电回路中的电流走正常的充电路径a,即在mos管开关处于截止状态的情况下,充电器的正极输出的电流依次经过防反插mos器件、过压保护模块和充电芯片后对电池进行充电;当需要拆卸电池盖时,处理器70控制mos管开关导通,并形成电流路径b,并通过电流路径b对电气双面胶40的两表面施加电压,即在mos管开关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充电器的正极输出的电流依次经过防反插mos器件、过压保护模块和mos管开关后对电气双面胶40施加电压,以达到电气双面胶40失粘的目的,以便实现电池盖20的拆卸。

其中,框体10和电池盖20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全框涂覆,也可以是点阵式涂覆;且点阵式涂覆的在竖直空间上可以形成若干槽体结构,并可以通过竖直空间上的槽体结构埋设天线、sar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等器件,充分利用布局空间。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盖拆卸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且该方法包括:

步骤801、接收用户对桌面显示的设置图标的第一输入。

如图9所示,第一输入可以是用户的手指作用于设置图标91的按压操作、长按操作等。

步骤802、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显示电池盖拆卸界面,且所述电池盖拆卸界面显示有拆电池盖图标。

步骤803、接收用户对所述拆电池盖图标的第二输入。

如图10所示,第二输入可以是用户的手指作用于拆电池盖图标101的按压操作、长按操作等。

步骤804、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生成用于执行拆电池盖的控制信息。

其中,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开关单元60从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进而使供电单元50对电气双面胶40施加目标电压,以使电气双面胶40处于失粘状态,从而达到第一表面与框体10的粘接区域或第二表面与电池盖20的粘接区域处于剥离状态的目标,并最终实现电池盖20的拆卸。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