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部冷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1423发布日期:2021-09-29 05:2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部冷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部冷盘。


背景技术:

2.随着服务器功能的日益强大,对服务器进行冷却的要求也逐步变得严格,仅仅依靠风冷已经不足以满足高热流密度服务器的散热要求,水冷或液冷能把冷却液直接导向热源且每单位体积所传输的热量即散热效率远高于风冷,因此将发热元件浸泡在浸没式冷却装置中已成为主要的解决办法,浸没式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以及于冷却箱内设置的沸点较低的冷却液,冷却液吸热达到沸腾,从液态转化为气态,从而随蒸汽带走热量,在冷却液蒸发成蒸汽后,需要不断地将蒸汽冷却为液态,因此出现了在冷却液上方加装冷却元件来使冷却液冷凝回流。
3.申请号为cn202021560548.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相互连通的模块化电池模组浸没式液冷系统,包括电池组模块和冷却模块,冷却模块包括位于箱体上盖板内部的冷却盘管以及上盖板下表面用于强化换热的翅片。
4.上述的浸没式液冷系统通过在冷却液上方加装冷却盘管来使上升的冷却液蒸汽冷凝再回落至冷却箱,但浸没式沸腾散热使发热元件只能降温至冷却液的沸点,无法进一步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部冷盘,通过凝气管对冷却液蒸汽进行冷凝,通过降温室对冷却液进行冷却降温,降低冷却液温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部冷盘,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包括管体以及套设于管体内部供冷却液蒸汽通过的凝气管,管体和凝气管之间形成有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冷凝流道,壳体与管体之间形成有容置冷却液的降温室,管体上分别设置有供冷却介质进出冷凝流道的进口和出口,凝气管的一端向外延伸有供冷却液蒸汽进入的导气管,且另一端向外延伸有供冷凝后的冷却液排出至降温室内的排液管,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供冷却液进出降温室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7.采用上述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冷却液上方加装冷却盘管来使上升的冷却液蒸汽冷凝再回落至冷却箱,冷却液沸腾后使发热元件只能降温至冷却液的沸点,无法进一步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本方案中冷凝介质流动于冷凝流道内,冷却液蒸汽自冷却箱经导气管至凝气管中进行冷凝,冷却液自冷却箱经进液口至降温室内进行降温冷却,冷凝后的冷却液经排液管排出至降温室,随着降温室内的冷却液一起经出液口排出至冷却箱中对发热元件进行降温。
8.进一步的,排液管上设置有控制冷却液自排液管向降温室单向排放的单向阀。
9.采用上述方案,单向阀控制凝气管中的冷却液只能从排液管向降温室单向排放,避免冷却液从降温室倒流至凝气管中产生滞留而导致的冷却液蒸汽与冷却介质的接触面
积减小。
10.进一步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上分别密封设置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上设置有控制冷却液进入壳体的控制阀。
11.采用上述方案,进液管和出液管向外延伸便于与其他管路连接,当不需要进行冷却液降温时或排液管进行排液时,可通过控制阀控制冷却液进入壳体内。
12.进一步的,壳体外部设置有抽液泵,抽液泵的抽液管与出液管远离壳体的一端密封连接,抽液泵的放液管插入至冷却箱内。
13.采用上述方案,在抽液泵作用下,冷却液在冷却箱和降温室之间的循环加快,冷却液的降温效率提升。
14.进一步的,冷凝流道的进口设置于管体下端,出口设置于管体上端。
15.采用上述方案,冷凝介质从管体下端进入能保证冷凝介质充满冷凝流道且停留最长的时间,与冷却液和冷却液蒸汽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达到最佳冷却效果。
16.进一步的,冷凝流道的进口和出口上分别密封设置有导入管和导出管,导入管和导出管远离管体的一端穿出至壳体外部且两者外壁与壳体密封连接。
17.采用上述方案,导入管和导出管向外延伸穿出至壳体外部便于与其他管路连接将冷凝介质导入或导出冷凝流道。
18.进一步的,导气管远离管体的一端密封穿出至壳体外部且密封插入至冷却箱上方。
19.采用上述方案,位于冷却箱上方的冷却液蒸汽经导气管进入凝气管进行冷凝,导气管与壳体密封避免冷却液泄露。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于管体内外增设凝气管和降温室,冷凝介质流动于冷凝流道内同时对凝气管中的冷却液蒸汽和降温室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凝和降温冷却,提升冷凝介质的利用率;冷凝后的冷却液经排液管排出至降温室,随着降温室内的冷却液一起经出液口排出至冷却箱中对发热元件进行降温,通过将冷却液导出至外部进行降温冷却避免冷却液沸腾,进一步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
附图说明
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部冷盘的主视图;
23.图2是图1的a

a剖视图。
24.图中:1、壳体;2、管体;3、凝气管;4、冷凝流道;5、降温室;6、进口;7、出口;8、导气管;9、排液管;10、进液口;11、出液口;12、单向阀;13、进液管;14、出液管;15、控制阀;16、抽液泵;17、导入管;18、导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
27.一种外部冷盘,参考图1和图2,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包括管体2以及套设于管体2内部供冷却液蒸汽通过的凝气管3,凝气管3的一端向外延伸有供冷却液蒸汽进入的导气管8,导气管8远离管体2的一端密封穿出至壳体1外部且密封插入至冷却箱上方,另一端向外延伸有供冷凝后的冷却液排出至降温室5内的排液管9,排液管9上设置有控制冷却液自排液管9向降温室5单向排放的单向阀12,管体2和凝气管3之间形成有供冷却介质通过的冷凝流道4,管体2上分别设置有供冷却介质进出冷凝流道4的进口6和出口7,冷凝流道4的进口6设置于管体2下端,出口7设置于管体2上端,冷凝流道4的进口6和出口7上分别密封设置有导入管17和导出管18,导入管17和导出管18远离管体2的一端穿出至壳体1外部且两者外壁与壳体1密封连接,壳体1与管体2之间形成有容置冷却液的降温室5,壳体1上分别设置有供冷却液进出降温室5的进液口10和出液口11,进液口10和出液口11上分别密封设置有进液管13和出液管14,进液管13上设置有控制冷却液进入壳体1的控制阀15,壳体1外部设置有抽液泵16,抽液泵16的抽液管与出液管14远离壳体1的一端密封连接,抽液泵16的放液管插入至冷却箱内。
28.需要进行冷却液降温冷却时,冷凝介质从导入管17进入冷凝流道4,充满冷凝流道4后再通过导出管18排出实现冷凝介质的流动,冷却箱上方的冷却液蒸汽经导气管8进入凝气管3中与冷凝介质换热进行冷凝,打开控制阀15,冷却液经进液管13进入降温室5中,在压力或抽液泵16作用下冷却液充满降温室5且与冷凝介质换热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出液管14进入冷却箱中对发热元件进行降温,凝气管3中冷却液累积到一定量后,打开单向阀12,冷却液排入降温室5中随处于降温室5中的冷却液进行循环。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