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充电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7031发布日期:2021-12-11 12:4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充电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控制器。


背景技术:

2.电动车作为一款方便灵敏的出行工具,存在于大街小巷,深受用户喜爱。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的普及,通过扫码支付来实现自动充电的充电桩得到广泛应用,如相关专利文献公告号为cn205429813u就公开了一种具有扫码自动充电的充电桩,这些充电桩主要通过充电控制器进行控制,所述充电控制器一般包括有外壳体和设置在外壳体内的控制主板,外壳体包括底板和面板,面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支付扫码区,方便用户进行扫码操作,同时为便于用户进行扫码操作,充电控制器通常悬挂固定在墙壁上,但由于现有的底板和面板之间的装配一般是通过螺丝从底板背面穿入实现安装连接,因此充电控制器安装完成并悬挂固定在墙壁上后,若控制主板出现故障需要维修,则需要将整个充电控制器包括外壳体和控制主板一起拆卸下来,方能打开外壳体,而由于控制主板通常与充电桩及其它设备之间连接有很多导线,因此这样的拆装维修存在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将控制主板拆卸下来便能实现在线维修的电动车充电控制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充电控制器,包括外壳体、控制主板,外壳体包括底板和面板,面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支付扫码区,所述支付扫码区和控制主板均与远程控制平台通信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使其安装固定在墙壁上的安装结构,所述的控制主板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的面板位于底板前方并罩设在控制主板外,所述面板包括上面板和下面板,支付扫码区设置在上面板的前端面上,上面板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底板上,下面板由前向后插接固定在上面板及底板上并构成可拆卸固定连接。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底板安装固定在墙壁上,控制主板安装固定在底板上,而所述面板中的上面板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底板上,下面板由前向后插接固定在上面板及底板上并构成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维修时,只需先将下面板拆卸取下,再将上面板往上推,便可打开外壳体,实现对控制主板的在线维修,维修完成后,向下推回上面板,再装入下面板,又可完成组装,相比现有技术,操作上更加方便。
6.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上面板的下端设置有向下延伸并供下面板的上端拼接搭靠于其上的拼接部,所述的拼接部上开设有第一插槽,下面板上对应设置有与第一插槽在前后方向上构成插接的第一插接部,且当第一插接部与第一插槽构成插接后,上、下面板形成拼接,底板的下端上设置有第二插槽,下面板上对应设置有与第二插槽在前后方向上构成插接的第二插接部,且当第二插接部与第二插槽构成插接后,下面板与底板形成拼接。通过上述结构,使得下面板与上面板之间以及下面板与底板之间均能形成插接固定,并
在插接固定后相互形成拼接,结构上更为牢固可靠,整体外形上也更为平整美观。
7.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拼接部与下面板上端之间通过第一螺钉构成可拆卸固定连接,下面板的下端与底板之间通过第二螺钉构成可拆卸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二螺钉,可进一步加固下面板与上面板以及底板之间的连接,而第一螺钉与第二螺钉的中心轴线呈相互垂直设置,这样可以从两个方向上对下面板形成固定,装配上更为牢固可靠。
8.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滑槽的上端向上贯穿底板,所述滑槽的下端封闭,上面板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滑槽在上下方向上构成直线滑移配合的滑块。通过所述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使得上面板可以相对底板上下滑移。
9.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与滑块的截面为凸字形。这样设置使得上面板与底板之间不易脱开,连接上更为牢固可靠。
10.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上面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在滑动后形成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柱和弹簧,底板上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定位柱和弹簧的凹腔,弹簧的一端与凹腔底面形成抵靠,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定位柱上,并促使定位柱部分伸出凹腔外,上面板上一体成型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供定位柱部分嵌入的定位凹槽。这样设置,可在上面板相对底板滑动后形成定位。
11.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安装结构包括悬挂孔和第三螺钉,所述悬挂孔开设在底板的上端上,墙壁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悬挂孔钩挂于其上的挂钩,底板的下端通过第三螺钉安装固定在墙壁上。所述的第三螺钉有两个,并分设在悬挂孔两侧,底板上与第三螺钉相配合的安装孔为长槽孔。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底板能牢固可靠地被安装固定在墙壁上。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图;
16.图5为下面板的结构图;
17.图6为上面板的结构图;
18.图7为底板的结构图;
19.图8为上面板与底板连接处的剖面图;
20.图9为定位结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

9所示给出了一种电动车充电控制器,包括外壳体、控制主板1,外壳体包括底板2和面板,面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支付扫码区3,所述支付扫码区3和控制主板1均与远程控制平台通信连接,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使其安装固定在墙壁上的安装结构,所述的控制主板1固定安装在底板2上,所述的面板位于底板2前方并罩设在控制主板1外,所述面板包括上面板4和下面板5,支付扫码区3设置在上面板4的前端面上,上面板4沿上下方向滑动连
接在底板2上,下面板5由前向后插接固定在上面板4及底板2上并构成可拆卸固定连接。
22.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底板2安装固定在墙壁上,控制主板1安装固定在底板2上,而所述面板中的上面板4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在底板2上,下面板5由前向后插接固定在上面板4及底板2上并构成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维修时,只需先将下面板4拆卸取下,再将上面板4往上推,便可打开外壳体,实现对控制主板1的在线维修,维修完成后,向下推回上面板4,再装入下面板5,又可完成组装,相比现有技术,操作上更加方便。
23.上面板4的下端设置有向下延伸并供下面板5的上端拼接搭靠于其上的拼接部41,所述的拼接部41上开设有第一插槽42,下面板5上对应设置有与第一插槽42在前后方向上构成插接的第一插接部51,且当第一插接部51与第一插槽42构成插接后,上、下面板形成拼接,底板2的下端上设置有第二插槽21,下面板5上对应设置有与第二插槽21在前后方向上构成插接的第二插接部52,且当第二插接部52与第二插槽21构成插接后,下面板5与底板2形成拼接。通过上述结构,使得下面板5与上面板4之间以及下面板5与底板2之间均能形成插接固定,并在插接固定后相互形成拼接,结构上更为牢固可靠,整体外形上也更为平整美观。
24.所述拼接部41与下面板5上端之间通过第一螺钉53构成可拆卸固定连接,下面板5的下端与底板2之间通过第二螺钉54构成可拆卸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二螺钉,可进一步加固下面板5与上面板4以及底板2之间的连接,而第一螺钉53与第二螺钉54的中心轴线呈相互垂直设置,这样可以从两个方向上对下面板5形成固定,装配上更为牢固可靠。
25.所述底板2上开设有滑槽22,且所述滑槽22的上端向上贯穿底板2,所述滑槽22的下端封闭,上面板4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滑槽22在上下方向上构成直线滑移配合的滑块43。通过所述滑块43与滑槽22的配合,使得上面板4可以相对底板2上下滑移。所述滑槽22与滑块43的截面为凸字形。这样设置使得上面板4与底板2之间不易脱开,连接上更为牢固可靠。
26.上面板4与底板2之间设置有在滑动后形成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柱6和弹簧7,底板2上设置有凸柱23,所述凸柱23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定位柱6和弹簧7的凹腔24,弹簧7的一端与凹腔24底面形成抵靠,弹簧7的另一端抵靠在定位柱6上,并促使定位柱6部分伸出凹腔24外,上面板4上一体成型有定位块44,所述定位块44上设置有供定位柱6部分嵌入的定位凹槽45。这样设置,可在上面板4相对底板2滑动后形成定位。
27.所述的安装结构包括悬挂孔25和第三螺钉26,所述悬挂孔25开设在底板2的上端上,墙壁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悬挂孔25钩挂于其上的挂钩,底板2的下端通过第三螺钉26安装固定在墙壁上。所述的第三螺钉26有两个,并分设在悬挂孔25两侧,底板2上与第三螺钉26相配合的安装孔27为长槽孔。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底板2能牢固可靠地被安装固定在墙壁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