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保护壳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2.常规技术中手机防滑带一般以在手机壳背面固定附加件的方式,实现手与手机壳的固定握持。常用的一种结构是,两端的铆钉固定在保护壳上,限制防滑带两端在手机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运动,同时约束一端在防滑带长度方向上的运动,用户的手穿过防滑带,起到固定手与保护壳的作用。
3.然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防滑带保护壳结构存在如下缺点首先是,当不需要防滑的握持固定时,防滑带作为手机壳功能一体件,突出于手机壳的外表面,影响正常握持手感,增加手机壳的整体厚度,破坏手机壳的简洁性。防滑带一般用金属铆钉固定,增加凸起,造型不够简洁;另外就是防滑带材料的拉伸性是通过开跑道圆长通孔实现贴合和拉起。破坏带子形态的简洁性。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包括:
5.壳体,包括底壁以及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可容置并固定电子设备;所述底壁在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容置孔;
6.弹力件,设于所述容置孔内,所述弹力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弹力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并使得所述弹力件部分结构凸出于所述容置孔。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通过在壳体背面设置容置孔,并将弹力件设置于容置孔内,实现弹力件与壳体一体;其中,根据弹力件使用情况分成两种状态,在使用状态下弹力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进而凸出于容置孔,可有效实现保护壳的握持;在非使用状态下,弹力件收容于容置孔,不凸出于壳体,不额外增加保护壳的厚度,不影响保护壳的正常握持手感,保留保护壳的完整性,简洁性。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9.图1是本技术用于电子设备的保护壳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图1实施例中保护壳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图2实施例中保护壳在a
‑
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12.图4是图1实施例中保护壳的弹力件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 或者具有一定弹性的硅胶等材质。电子设备可容置并固定于所述容置空间1000内;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壳体结构仅以一种底壁与侧壁的结构形式进行说明,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他结构的侧壁结构,比如只在四角位置设置侧壁等结构,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26.可选地,请一并参阅图4,图4是图1实施例中保护壳的弹力件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壳体100的底壁110在背离所述容置空间 1000的一侧设有容置孔111,弹力件200设于所述容置孔111内,所述弹力件20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壁110连接。其中,弹力件200的材质可以为乳胶,或织物、松紧带、橡筋带等。弹力件200的宽度可以是略小于容置孔111的宽度。譬如,弹力件200的宽度可以设计为10mm,而容置孔111的宽度可以为10.2mm。
27.弹力件200作为用户使用壳体时的夹持结构,用户手指或者手掌插入弹力件200与壳体100的底壁110之间,在弹力件200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将用户的手指或者手掌夹紧。其中,弹力件200可提供不同颜色和装饰图案,提供拉伸功能的同时也为用户起到个性化装饰作用。
28.其中,所述弹力件200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并使得部分结构凸出于所述容置孔111,用户的手或者手指可以穿设于弹力件200 和底壁110之间形成的间隙内。其中,本实施例中图示中以底壁110设置两个容置孔111,每一容置孔配合一弹力件200的结构,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底壁110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容置孔111的结构,关于这部分结构的详细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并设计,此处亦不再赘述。
29.可选地,容置孔111可以为贯穿底壁110的通孔,而弹力件200的厚底可以是与底壁110的厚度相同,即在图1和图2中状态下(弹力件200的非使用状态),弹力件200刚好完全设于容置孔111。使得弹力件 200在非使用状态下不突出于底壁110的外表面(背面)或者部分突出于底壁110的外表面。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弹力件200 的厚度小于底壁110的厚度,或者弹力件200的厚度略大于底壁110的厚度。
30.可选地,请继续参阅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壁110在背离所述容置空间1000的一侧表面上还设有避让槽112,所述避让槽112 在所述容置孔111长度方向上的一侧与所述容置孔111连通设置,其中,避让槽112的形状可以为半圆形,其作用是方便用户(手指)将弹力件 200从容置孔111中拉起。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通过在壳体背面设置容置孔,并将弹力件设置于容置孔内,实现弹力件与壳体一体化的目的;其中,根据弹力件使用情况分成两种状态,在使用状态下弹力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进而凸出于容置孔;在非使用状态下,弹力件收容于容置孔;不影响保护壳的正常握持手感,不额外增加保护壳的厚度,保留保护壳的完整性,简洁性。
32.可选地,弹力件200与壳体100可以为一体,壳体100和弹力件200 均为高弹性系数材料,在这种结构下,壳体100和弹力件200可以是通过一体加工成型,譬如一体注塑等。另外,弹力件200与壳体100还可以是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弹力件 200与壳体100之间的固定方式。
33.其中,请参阅图5,图5是图2中b处的局部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弹力件200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底壁110粘接。弹力件200 可以为两端均与底壁110粘接,也可以为一端与底壁110粘接,另一端通过其他方式(后续实施例中将做详细介绍)与底壁110连
接。
34.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容置孔111贯穿所述底壁110,所述底壁 110在所述容置空间1000一侧设有与分别与所述容置孔111连通的第一粘接槽101和第二粘接槽(图中未示,仅以一端为例进行说明,另一端的第二粘接槽与第一粘接槽101相同,此处不再用图示进行详述),所述弹力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粘接槽101和所述第二粘接槽的底面粘接。具体可以是利用ab胶55等强力胶实现粘接,其中,粘接的宽度w可以为2.5mm,胶厚可以为0.1mm,弹力件200和壳体100的底壁110在此处的厚度均可以为0.45mm。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可选地,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8,图6是图2中c
‑
c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6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2中e
‑
e 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弹力件200的至少一端通过转轴300与所述底壁110连接。其中,转轴300穿设于所述弹力件200 的端部位置,并在所述弹力件200的宽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弹力件200;所述容置孔111在靠近端部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盲孔1111,所述转轴300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盲孔1111内。转轴300的半径可以为 0.15mm,长度可以为11mm,插入壳体100的底壁110两侧盲孔1111 的深度可以为0.45mm,转轴300中心到弹力件200端面距离可以为 0.42mm,保证了使用的强度。转轴300的安装顺序可以为先将转轴300 穿过具有通孔的防滑带200,接着拉伸可变形的壳体100,嵌入转轴300 至两侧盲孔111,完成安装。
36.其中,转轴300的结构可以是如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一个针状结构,其材质可以为不锈钢或者硬质树脂等。另外,转轴300还可以是如图9 的结构,请参阅图9,图9是转轴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转轴300包括主体部330、设于主体部内的弹簧310以及设于两端的顶针320。
37.可选地,请参阅图10,图10是转轴与壳体配合的另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孔111在靠近端部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l型槽孔1112,所述转轴300的两端分别卡设于所述l型槽孔1112内。其中,本实施例中的l型槽孔111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孔段11121和第二槽孔段11122,所述第一槽孔段11121的一端(也即外端)与所述容置空间1000连通,所述第二槽孔段11122朝向所述容置孔 1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其中,转轴300半径可以为0.15mm,长度可以为11mm,装配进壳体100的底壁110两侧l型槽孔1112中。转轴 300中心到弹力件200端面距离可以为0.35mm,保证了使用的强度。转轴300的安装顺序为先将转轴300穿过具有通孔的弹力件200,接着将弹力件200一端的转轴300沿着壳体100的l型槽孔1112安装,转轴 300与卡入第二槽孔段11122的末端,然后将弹力件200的另一端转轴 300拉伸至另一端的l型槽孔1112的位置(此时弹力件200拉伸变长),进行安装,之后卸去对弹力件200的拉力,由于弹力件200从拉伸状收缩至原长,转轴300便卡入l型槽孔1112第二槽孔段11122的末端,完成配合。因为不发生变形的弹力件200的转轴300受到壳体和弹力件 200的限位,弹力件200无法脱落。
38.可选地,请参阅图11,图11是弹力件与壳体配合的又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壁110在所述容置孔111的至少一端设有卡合槽113(本实施例的图示至示
意了一端),所述弹力件200的至少一端设有卡合凸起201,所述卡合凸起201与所述卡合槽113配合卡接。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卡合槽113的截面为l型结构,所述弹力件 200的卡合凸起201形状与所述卡合槽113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卡合槽 113的一端与所述容置空间100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容置孔111连通。其中,壳体100可以为可变性的硅胶材质,将弹力件200的卡合凸起201 挤入卡合槽113内,实现弹力件200与壳体100(底壁110)的装配,壳体100的结构也可限制弹力件200两端的卡合凸起201在空间中的三个方向上的自由度,实现弹力件200与壳体100的稳定卡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至少四种弹力件与壳体的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拓展,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通过在壳体背面设置容置孔,并将弹力件设置于容置孔内,实现弹力件与壳体一体化的目的;该壳体具有外观完整性好,简洁性高的特点。
40.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技术电子设备组件一实施例结构拆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组件可以包括电子设备20以及保护壳10。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便携式终端设备。所述电子设备20可容置并固定于壳体110的容置空间内。其中,关于保护壳组件10的详细结构可以参阅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亦不再赘述。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