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绕线结构、线圈盘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4545发布日期:2021-10-30 10:5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电磁绕线结构、线圈盘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绕线结构、线圈盘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为保证电饭煲的加热均匀性,设计者会选择在内锅的侧部安装一个热源。一般地,ih煲的侧部热源是由漆包线构成。
3.对于大多数ih煲而言,如图1所示,其侧部漆包线是直接缠绕在绕线盘1侧壁12上的,采用此种绕线盘1结构,侧部漆包线到内锅10的距离c’是由绕线盘1壁厚a’、绕线盘1与内锅10间的距离b’叠加组成。即c’=a’+b’。为防止内锅10在煲体里过于晃动,支撑环与内锅10间的距离d’需控制在1.5mm以内。同时,为保证支撑环与内锅10的距离d’<1.5mm,绕线盘1与内锅10的距离b’需控制在5mm以内,即b’<5mm。如果b’值过大,会导致绕线盘1口部的直径e’大于支撑环口部的直径f’,形成一个口部直径小、根部直径大的内锅10容纳腔。此种内锅10容纳腔不便于清洗,且不美观。因此,b’值不能过大,杜绝出现口部直径小、根部直径大的内锅10容纳腔。另外,为保证注塑顺利,绕线盘1的壁厚a’不能超过3mm,即a’<3mm。综上,侧部漆包线到内锅10的距离c’=a’+b’<3+5=8mm,即c’<8mm。
4.在实验时发现,当侧部漆包线与内锅10的距离小于等于8mm时,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会出现台阶电压偏高的异常,从而引起元器件温度过高,导致元器件寿命低。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结构存在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会出现台阶电压偏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以避免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出现台阶电压偏高的问题的电磁绕线结构、线圈盘、烹饪器具的锅体结构及烹饪器具。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绕线结构,包括:
7.第一绕线结构,设有适于绕置线圈的第一定位结构;
8.第二绕线结构,至少套设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绕线结构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绕线结构上设有适于绕置线圈的第二定位结构。
9.可选地,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绕线结构的外周壁上。
10.可选地,所述第一绕线结构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环形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共同围成容置腔;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设于所述底壁背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上;所述第二绕线结构套设于所述侧壁上。
11.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绕线结构,还包括对所述第二绕线结构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之间的连接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结构。
12.可选地,所述第二绕线结构为绕线环。
13.可选地,所述绕线环包括环状主体,所述环状主体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
的外周壁之间具有间;
14.可选地,所述第一绕线结构还包括由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向外延伸而出的凸沿,所述第二绕线结构朝向所述凸沿的一端为第一端,背向所述凸沿的一端为第二端;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
15.至少一个让位槽,设于所述第二端上;
16.至少一个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上,并具有容置于所述让位槽中的第一状态,及从所述让位槽中脱出并抵靠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状态。
17.可选地,所述第二端包括朝向所述第一绕线结构延伸的延伸壁,所述延伸壁适于在所述限位块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与所述限位块相抵。
18.可选地,所述限位块包括:
19.限位板,由所述第一绕线结构的外周壁向外延伸而出,并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平行;
20.至少一个加强筋,设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上,并与所述限位板背向所述第二绕线结构的一侧连接,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限位板相交。
21.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的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让位槽之间具有间距。
22.可选地,所述让位槽具有多个,并沿所述第二绕线结构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与所述让位槽的数量相等,并与所述让位槽对应设置。
23.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绕线结构,还包括对所述的第二绕线结构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的连接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结构。
24.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
25.至少一个止转筋,设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上,
26.至少一个凸耳,设于所述第二绕线结构上,所述凸耳与所述第二绕线结构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远离所述第二绕线结构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凸耳具有与所述止转筋相抵的限位状态,及与所述止转筋分离的分离状态;所述凸耳处于所述限位状态时,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止转筋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距离。
27.可选地,所述凸耳具有多个,并沿所述第二绕线结构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止转筋的数量与所述凸耳的数量相等,并与所述凸耳一一对应设置。
28.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绕线槽。
2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圈盘,包括上述的电磁绕线结构,及与所述电磁绕线结构连接的磁条架。
30.可选地,所述第二绕线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与所述磁条架之间。
3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线圈盘。
32.可选地,还包括内锅,所述第一绕线结构内部形成适于容纳内锅的容纳腔,所述第一绕线结构的壁厚a<3mm,所述第一绕线结构与所述内锅的距离b<5mm,所述第二绕线结构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的距离g>0.5mm,所述第二绕线结构的壁厚h<3mm。
33.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3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效果:
3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绕线结构,包括:第一绕线结构,设有适于绕置线圈的第
一定位结构;第二绕线结构,至少套设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绕线结构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绕线结构的外周壁上设有适于绕置线圈的第二定位结构。通过设置第二绕线结构,当将该电磁绕线结构用于电饭煲上时,设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之间的间距为g,位于第二绕线结构上的侧部线圈到内锅的距离c,至少由第一绕线结构的壁厚a、第一绕线结构与内锅之间的距离b和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的外周壁之间的间距为g叠加而成,即c=a+b+g,即,可以增加位于第二绕线结构上的线圈到内锅的距离c,从而可以在不需要使第二绕线结构的壁厚h较厚的情况下,即使由于电饭煲内在要求需要a和b满足,a<3mm,b<5mm,即,a+b<8mm,还是可以通过g来使c满足c>8mm,既可以避免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出现台阶电压偏高的异常问题,防止元器件温度过高,提高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又可以降低第二绕线结构的注塑成型难度。
3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绕线结构,第二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绕线结构的外周壁上。第二绕线结构的壁厚为h,位于第二绕线结构上的侧部线圈到内锅的距离c,即c≥a+b+h+g,这样,即使由于电饭煲内在要求需要a和b满足,a<3mm,b<5mm,即,a+b<8mm,还是可以通过h和g来使c满足c>8mm,从而可以避免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出现台阶电压偏高的异常问题,防止元器件温度过高,提高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37.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绕线结构,所述绕线环包括环状主体,所述环状主体的内周壁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的外周壁之间具有间距。设环状主体的内周壁与第一绕线结构的外周壁之间的间距为g,则c=a+b+h+g,即,通过设置延伸壁,可以进一步增加位于第二绕线结构上的线圈到内锅的距离c,从而可以在不需要使第二绕线结构的壁厚h较厚的情况下,也可以满足c>8mm,既可以避免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出现台阶电压偏高的异常问题,防止元器件温度过高,提高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又可以降低第二绕线结构的注塑成型难度。
38.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绕线结构,所述第二绕线结构朝向所述凸沿的一端为第一端,背向所述凸沿的一端为第二端;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让位槽,设于所述第二端上,至少一个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上,并具有容置于所述让位槽中的第一状态,及从所述让位槽中脱出并抵靠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状态。安装时,先将第二绕线结构套在第一绕线结构的侧壁的过程中,限位块进入到让位槽中,在第一端与凸沿接触时,限位块从让位槽中脱出,然后使第二绕线结构相对于第一绕线结构转动,由于第二端的端面与第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限位块与凸沿之间的距离,所以,从让位槽中脱出的限位块会与第二端的端面相抵,从而通过限位块与凸沿的配合,将第二绕线结构夹持在限位块与凸沿之间,实现对第二绕线结构在第一绕线结构上的安装固定。这种限位结构,既可以实现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之间的快速拆装,又可以实现对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在安装状态下的定位。
39.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绕线结构,所述限位块包括:限位板,由所述第一绕线结构的外周壁向外延伸而出,并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平行;至少一个加强筋,设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上,并与所述限位板背向所述第二绕线结构的一侧连接,且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限位板相交。这种结构形式的限位块,既可以通过限位板与第二端的端面相抵接从而实现对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之间相对位置的锁定,又可以通过加强筋提高限位块整体的强度,防止限位板在于第二端的端面相抵接时发生变形或折断。
4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绕线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端的
端面上的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让位槽之间具有间距。这样在限位块沿着第二端的端面转动时,遇到挡块会被挡块阻挡,从而对限位块在第二端的端面上的转动进行限位,进而实现对第二绕线结构相对于第一绕线结构在周向上的限位,使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之间的安装更稳固。
4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绕线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止转筋,设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上,至少一个凸耳,设于所述第二绕线结构上,所述凸耳与所述第二绕线结构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远离所述第二绕线结构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止转筋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且所述凸耳具有与所述止转筋相抵的限位状态,及与所述止转筋分离的分离状态。这样可以在第二绕线结构相对于第一绕线结构转动至凸耳对应止转筋的位置处时,由于自由端与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止转筋与连接端之间的距离,所以止转筋会对凸耳产生一个沿第二绕线结构径向的夹紧力,从而限制第二绕线结构继续相对于第一绕线结构转动,进而实现对第二绕线结构相对于第一绕线结构在周向上的限位,使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之间的安装更稳固。
附图说明
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3.图1为现有一种电饭煲去掉盖体后的纵剖示意图;
4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饭煲去掉盖体后的纵剖示意图;
45.图3为图2所示的电饭煲中的线圈盘在绕有线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46.图4为图3所示的线圈盘中的第一绕线结构在绕有线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47.图5为图3所示的线圈盘中的第一绕线结构在去掉线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48.图6为图3所示的线圈盘中的第二绕线结构在绕有线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4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磁绕线结构在限位块处于让位槽中的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50.图8为图7所示的电磁绕线结构在限位块从让位槽中脱出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51.图9为图7所示的电磁绕线结构的纵剖示意图;
52.图10为图3所示的线圈盘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53.附图标记说明:
[0054]1‑
绕线盘,11

底壁,12

侧壁,13

容置腔,14

凸沿,15

第一定位结构,2

绕线环,21

环状主体,22

延伸壁,23

第一端,24

第二端,25

第二定位结构,26

挡筋,31

让位槽,321

限位板,322

加强筋,33

挡块,41

止转筋,42

凸耳,421

连接端,422

自由端,5

磁条架,10

内锅,20

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6]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57]
如图2

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绕线结构,包括第一绕线结构和第二绕线结构。
[0058]
第一绕线结构设有适于绕置线圈的第一定位结构15。
[0059]
第二绕线结构至少套设于第一绕线结构的外周壁上,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可拆卸连接,且第二绕线结构上设有适于绕置线圈的第二定位结构25。
[0060]
当将该电磁绕线结构用于电饭煲上时,为防止内锅10在煲体里过于晃动,支撑环与内锅10间的距离d需控制在1.5mm以内。同时,为保证支撑环与内锅10的距离d<1.5mm,第一绕线结构的周壁与内锅10的距离b需控制在5mm以内,即b<5mm。如果b值过大,会导致第一绕线结构口部的直径e大于支撑环口部的直径f,形成一个口部直径小、根部直径大的内锅10容纳腔。此种内锅10容纳腔不便于清洗,且不美观。因此,b值不能过大,以避免出现口部直径小、根部直径大的内锅10容纳腔。另外,为保证注塑顺利,第一绕线结构的壁厚a不能超过3mm,即a<3mm。综上,a+b<3+5=8mm。如果不设置第二绕线结构,则为了实现电饭煲的ih功能,需将侧部线圈装在第一绕线结构上,此时侧部线圈到内锅10的距离为a+b<8mm。在实验时发现,当侧部漆包线与内锅10的距离小于等于8mm时,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会出现台阶电压偏高的异常,从而引起元器件温度过高,导致元器件寿命低。第一绕线结构适于容纳烹饪器具的内锅。
[0061]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绕线结构,位于第二绕线结构上的侧部线圈到内锅10的距离c,至少由第一绕线结构的壁厚a、第一绕线结构与内锅10之间的距离b和第二绕线结构的壁厚h叠加而成,即c≥a+b+h,这样,即使由于电饭煲内在要求需要a和b满足,a<3mm,b<5mm,即,a+b<8mm,还是可以通过h来使c满足c>8mm,从而可以避免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出现台阶电压偏高的异常问题,防止元器件温度过高,提高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006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结构25设置在所述第二绕线结构的外周壁上。
[0063]
本实施例中,设环状主体21的内周壁与第一绕线结构的外周壁之间的间距为g,则c=a+b+h+g,即,通过将第二定位结构设置在第二绕线结构的外周壁上,可以进一步增加位于第二绕线结构上的线圈到内锅10的距离c,从而可以在不需要使第二绕线结构的壁厚h较厚的情况下,也可以满足c>8mm,既可以避免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出现台阶电压偏高的异常问题,防止元器件温度过高,提高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又可以降低第二绕线结构的注塑成型难度。
[006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例如,可选取a=2mm,b=4mm,h=2mm,g>1.5mm,即可保证侧部漆包线离内锅10的距离c超过9mm,从而避免台阶电压过高、电气元件温升过高。
[0065]
第一绕线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绕线结构包括底壁11和与底壁11连接的环形的侧壁12,底壁11和侧壁12共同围成容置腔13;第一定位结构15设于底壁11背向容置腔13的一侧上;第二绕线结构套设于侧壁12上。优选的,第一绕线结构为绕线盘1。
[0066]
为了使第二绕线结构和第一绕线结构之间的安装更稳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绕
线结构中,还包括对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之间的连接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结构。
[0067]
第二绕线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绕线结构为绕线环2。
[0068]
具体地,绕线环2包括环状主体21,环状主体21的内周壁与第一绕线结构的外周壁之间具有间距。
[0069]
第一绕线结构还包括由侧壁12远离底壁11的一端向外延伸而出的凸沿1,第二绕线结构朝向凸沿14的一端为第一端23,背向凸沿14的一端为第二端24。
[0070]
第一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让位槽31和至少一个限位块。
[0071]
让位槽31,设于第二端24上。
[0072]
限位块设于第一绕线结构上,并具有容置于让位槽31中的第一状态,及从让位槽31中脱出并抵靠所述第二端24的第二状态;且第二端24的端面与第一端23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限位块与凸沿14之间的距离。
[0073]
安装时,先将第二绕线结构套在第一绕线结构的侧壁12的过程中,限位块进入到让位槽31中,在第一端23与凸沿14接触时,限位块从让位槽31中脱出,然后使第二绕线结构相对于第一绕线结构转动,由于第二端24的端面与第一端23的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限位块与凸沿14之间的距离,所以,从让位槽31中脱出的限位块会与第二端24的端面相抵,从而通过限位块与凸沿14的配合,将第二绕线结构夹持在限位块与凸沿14之间,实现对第二绕线结构在第一绕线结构上的安装固定。这种限位结构,既可以实现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之间的快速拆装,又可以实现对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在安装状态下的定位。优选的,第二端24的端面与第一端23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限位块与凸沿14之间的距离为l,l

l满足l

l≤0.5mm。
[0074]
本实施例中,第二端24包括朝向第一绕线结构延伸的延伸壁22,延伸壁22适于在所述限位块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与所述限位块相抵。通过设置延伸壁22,便于与限位块配合,且增大了限位块与第二端相抵的面积,使第二绕线结构的安装更稳定。
[0075]
限位块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包括限位板321和至少一个加强筋322。
[0076]
限位板321由第一绕线结构的外周壁向外延伸而出,并与第二端24的端面平行。
[0077]
加强筋322设于第一绕线结构上,并与限位板321背向第二绕线结构的一侧连接,且加强筋322与限位板321相交。
[0078]
这种结构形式的限位块,既可以通过限位板321与第二端24的端面相抵接从而实现对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之间相对位置的锁定,又可以通过加强筋322提高限位块整体的强度,防止限位板321在于第二端24的端面相抵接时发生变形或折断。
[0079]
为了可以使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之间的安装更稳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设于第二端24的端面上的挡块33,挡块33与让位槽31之间具有间距。这样在限位块沿着第二端24的端面转动时,遇到挡块33会被挡块33阻挡,从而对限位块在第二端24的端面上的转动进行限位,进而实现对第二绕线结构相对于第一绕线结构在周向上的限位,使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之间的安装更稳固。
[0080]
对让位槽31和限位块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让位槽31具有多个,并
沿第二绕线结构的周向间隔分布;限位块的数量与让位槽31的数量相等,并与让位槽31对应设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让位槽31和限位块也可以分别具有一个。
[0081]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磁绕线结构,还包括对的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的连接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结构。
[0082]
第二限位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止转筋41和至少一个凸耳42。
[0083]
止转筋41设于第一绕线结构上。
[0084]
凸耳42设于第二绕线结构上,凸耳42与第二绕线结构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421,远离第二绕线结构的一端为自由端422;凸耳42具有与止转筋41相抵的限位状态,及与止转筋41分离的分离状态;凸耳42处于所述限位状态时,自由端422与连接端42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止转筋41与连接端421之间的距离。
[0085]
这样可以在第二绕线结构相对于第一绕线结构转动至限位块从让位槽31中脱出并与第二端24的端面相抵时,凸耳42处于对应止转筋41的位置处,由于自由端422与连接端42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止转筋41与连接端421之间的距离,所以止转筋41会对凸耳42产生一个沿第二绕线结构径向的夹紧力,从而限制第二绕线结构继续相对于第一绕线结构转动,进而实现对第二绕线结构相对于第一绕线结构在周向上的限位,使第二绕线结构与第一绕线结构之间的安装更稳固。
[0086]
对凸耳42和止转筋41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凸耳42具有多个,并沿第二绕线结构的周向间隔分布;止转筋41的数量与凸耳42的数量相等,并与凸耳42一一对应设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凸耳42和止转筋41也可以分别具有一个。
[0087]
第一定位结构15和第二定位结构25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15和第二定位结构25均为绕线槽。
[0088]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线圈盘,包括上述的电磁绕线结构,及与电磁绕线结构连接的磁条架5。其中,磁条架5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绕线结构上。第二绕线结构上设有挡筋26,所述挡筋26在所述凸耳42与对应的止转筋41相对时,与所述磁条架5相抵,以阻止所述第二绕线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向使限位块回落至让位槽31中的方向转动。
[0089]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绕线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与所述磁条架5之间。
[0090]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线圈盘,及内锅10等。
[009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线结构内部形成适于容纳内锅的容置腔13,所述第一绕线结构的壁厚a<3mm,所述第一绕线结构与所述内锅的距离b<5mm,所述第二绕线结构与所述第一绕线结构的距离g>0.5mm,所述第二绕线结构的壁厚h<3mm。
[0092]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饭煲,包括上述的烹饪器具。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电饭煲也可以替换为其他烹饪器具。
[0093]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