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无线电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52036发布日期:2021-12-29 17:1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无线电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电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无线电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2.无线电监测设备主要用于监测站日常工作中的各项监测活动,即按频率指配表监测已核准电台的有关参数,并建档存库,在社会中应用极其广泛,因此人们对于无线电监测设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3.但市面上常见的无线电监测设备不方便携带,影响使用,且散热性能差,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会造成影响,而且不能够对设备的使用高度进行便捷调整,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携式无线电监测设备,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无线电监测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方便携带,影响使用,且散热性能差,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会造成影响,而且不能够对设备的使用高度进行便捷调整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无线电监测设备,包括防护箱、散热风扇、连接板和无线电设备,所述防护箱的左右两端前方均设置有安装环,且防护箱的中部前方安装有提手,并且防护箱的内侧设置有无线电设备,所述防护箱的上方设置有安装盖,且安装盖的前方连接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末端设置有调整杆,所述调整杆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推动杆,且推动杆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块,并且限位块的末端外侧安装有固定块,所述防护箱的后方设置有散热风扇,且散热风扇的后方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后上方设置有封闭板,且封闭板的顶端外侧连接有安装块,并且封闭板的末端安装有磁吸石,所述防护箱的底部内侧安装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内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并且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内侧设置有防脱块。
6.优选的,所述安装环的纵截面呈半圆环状结构,且安装环贯穿于防护箱的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并且防护箱与提手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
7.优选的,所述安装盖与防护箱构成封闭结构,且锁紧块与安装盖构成转动结构,并且调整杆在锁紧块的内部构成滑动结构。
8.优选的,所述推动杆与调整杆和限位块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且限位块通过推动杆在锁紧块的内部构成伸缩结构,并且限位块的末端后方呈倾斜结构设置。
9.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与防护箱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且连接板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孔洞状结构,并且连接板后上方的封闭板在防护箱的内部构成滑动结构。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在防护箱的底部内侧呈等角度设置,且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呈一一对应设置,并且第一支撑杆与防脱块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携式无线电监测设备,方便携带,便于使用,且散热性能好,避免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会造成影响,而且能够对设备的使用
高度进行便捷调整;
12.1.设置有限位块和固定块,通过提手便于对设备进行手提,且在安装环的作用下便于背带的安装,并在转动安装盖将防护箱进行封闭时,转动锁紧块至固定块的内侧,并在锁紧块转动时,末端后方呈倾斜结构设置的限位块受压伸缩并与固定块卡合连接,从而对安装盖进行限位,方便设备携带;
13.2.设置有连接板和封闭板,通过启动散热风扇,方便对防护箱中的热量进行及时导出,并在内部均匀分布有孔洞状结构的连接板的作用下,能够避免灰尘进入防护箱内部,方便对无线电设备的保护;
14.3.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根据使用的实际需求,手动转动第一支撑杆至垂直状态,并将第二支撑杆从第一支撑杆的内部拉出,并通过防脱块与第一支撑杆的卡合连接,能够对第二支撑杆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设备的使用高度进行便捷调整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块与固定块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连接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杆与防脱块连接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线电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防护箱;2、安装环;3、提手;4、安装盖;5、锁紧块;6、复位弹簧;7、调整杆;8、推动杆;9、限位块;10、固定块;11、散热风扇;12、连接板;13、封闭板;14、安装块;15、磁吸石;16、第一支撑杆;17、第二支撑杆;18、防脱块;19、无线电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1
25.请参阅图1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无线电监测设备,包括防护箱1、安装环2、提手3、安装盖4、锁紧块5、复位弹簧6、调整杆7、推动杆8、限位块9、固定块10、散热风扇11、连接板12、封闭板13、安装块14、磁吸石15、第一支撑杆16、第二支撑杆17、防脱块18、无线电设备19,防护箱1的左右两端前方均设置有安装环2,且防护箱1的中部前方安装有提手3,并且防护箱1的内侧设置有无线电设备19,防护箱1的上方设置有安装盖4,且安装盖4的前方连接有锁紧块5,锁紧块5的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6,且复位弹簧6的末端设置有调整杆7,调整杆7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推动杆8,且推动杆8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块9,并且限位块9的末端外侧安装有固定块10,防护箱1的后方设置有散热风扇11,且散热风扇
11的后方安装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的后上方设置有封闭板13,且封闭板13的顶端外侧连接有安装块14,并且封闭板13的末端安装有磁吸石15,防护箱1的底部内侧安装有第一支撑杆16,且第一支撑杆16的内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7,并且第二支撑杆17的顶端内侧设置有防脱块18。
26.如图1、图3和图6中安装环2的纵截面呈半圆环状结构,且安装环2贯穿于防护箱1的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并且防护箱1与提手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方便对监测设备的携带,安装盖4与防护箱1构成封闭结构,且锁紧块5与安装盖4构成转动结构,并且调整杆7在锁紧块5的内部构成滑动结构,方便对安装盖4的限位,避免其随意转动,推动杆8与调整杆7和限位块9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且限位块9通过推动杆8在锁紧块5的内部构成伸缩结构,并且限位块9的末端后方呈倾斜结构设置,方便限位块9的受压收缩并与固定块10卡合连接;
27.如图1、图4和图5中连接板12与防护箱1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且连接板12的内部均匀分布有孔洞状结构,并且连接板12后上方的封闭板13在防护箱1的内部构成滑动结构,方便对防护箱1中的热量进行及时导出,第一支撑杆16在防护箱1的底部内侧呈等角度设置,且第一支撑杆16与第二支撑杆17呈一一对应设置,并且第一支撑杆16与防脱块18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方便对装置的高度位置进行便捷调整,方便装置使用。
2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携式无线电监测设备时,首先在使用该无线电检测设备时,将图4中的防护箱1底部内侧呈等角度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6转动至垂直状态,并将图5中的第二支撑杆17从第一支撑杆16的内部拉出,并通过防脱块18与第一支撑杆16的卡合连接,能够对第二支撑杆17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设备的使用高度进行便捷调整的目的,方便装置的使用,并且在图2中的无线电设备19的工作运行过程中,将封闭板13在安装块14的限位作用下向上推起,并在磁吸石15的作用下对封闭板13进行限位,并启动散热风扇11,能够对防护箱1中的热量进行及时导出,并在内部均匀分布有孔洞状结构的连接板12的作用下,能够避免灰尘进入防护箱1内部,方便对无线电设备19的保护;
29.在装置使用完成后,转动图2中的安装盖4将防护箱1封闭,并转动锁紧块5至固定块10的内侧,并在锁紧块5转动时,图3中的末端后方呈倾斜结构设置的限位块9受压伸缩并与固定块10卡合连接,从而对安装盖4进行限位,通过图1中的提手3便于对设备进行手提,且在安装环2的作用下便于背带的安装,方便设备携带,并通过挤压图6中的调整杆7在锁紧块5内部的滑动,由于推动杆8与调整杆7和限位块9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因此便于在推动杆8的作用下拉动限位块9收缩至锁紧块5的内部,便于安装盖4的转动开启,以上便完成该便携式无线电监测设备的一系列操作。
30.实施例2
31.本实施例在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无线电设备19主要由监测天线、天线控制器、高速数据采集卡、上位机组成,上位机可以是pc机、工控机、便携机等形式,用于图形化界面展示结果、硬件和仪表设置、数据分析和保存。通常,上位机通过rs232接口与天线控制器通信,数据采集卡使用坤驰科技的qt11xx系列高速数据采集卡,提供高速、高分辨率、高采样率的中频信号。天线控制器中集成了gps,用于获取监测点的位置和海拔信息,还有系统复位、电机控制电路。控制器通过rs232接口与上位机通信。监测天线根据控制指令可实现水平和垂直方向扫描,将中射频信号馈送到采集卡。数据采集卡集成在上位机内部,
通过pcie gen2 x8总线与cpu互联,实现高速数据采集与传输,连续传输速率可达每秒2500mb/s。对外与天线馈线连接,实时接收中射频信号,提供给采集卡内部fpga实时处理模块实现ddc、fft等信号处理算法。
32.数据采集卡使用qt1138 ac

2采集卡,采样率250ms/s,16bit,实际使用1个通道,需要real time实时处理,使用fifo

single模式,即单次触发之后,连续采集传输处理。
33.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