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撞击的散热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9413发布日期:2021-12-01 11:48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撞击的散热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撞击的散热器外壳。


背景技术:

2.电视机是指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和视觉心理,利用电子技术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的设备,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电视机的基本系统由摄像、传输和显像3部分组成。电视机最早由英国工程师约翰
·
洛吉
·
贝尔德在1925年发明,电视系统工作过程是发送端把景物的各个微细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转换为电信号后,顺序传送。在接收端按相应几何位置显现各微细部分的亮度和色度来重现整幅原始图像。
3.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机的厚度逐渐缩小、尺寸越来越大,这就导致电视机的散热性能不是很好,而且由于厚度较薄抗冲击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撞击的散热器外壳,能够提高电视机的散热功能,同时对所受的冲击力进行缓冲,提高其抗冲击能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撞击的散热器外壳,包括防护机构和冷却缓冲机构;
6.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侧面凸起有凸起后壳,所述凸起后壳顶面开设有顶坡板,所述顶坡板表面均匀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凸起后壳底端对称开设有进气孔;
7.所述冷却缓冲机构包括集中棉,所述集中棉嵌入于所述防护壳体内部,所述集中棉内部顶端开设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部嵌入有水冷管,所述集中棉内部中心嵌入有水冷组件,所述水冷组件进出水端口分别与所述水冷管两端相连通,所述集中棉内部底端对称嵌入有散热风机。
8.优选的,所述集中棉为多孔缓冲棉材质制成,所述集中棉侧边与所述防护壳体内壁相贴合。
9.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机进气口位置与所述进气孔相匹配,所述散热风机出风口位置贴合于所述集中棉内壁表面,所述散热风机出风口位于所述水冷管正下方。
10.优选的,所述水冷管呈“s”形循环管道,所述水冷管外壁与所述冷却槽内壁相贴合。
11.优选的,所述出气孔底面贴合于所述集中棉表面,所述集中棉表面倾斜,且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
12.优选的,所述集中棉表面均匀插嵌有导热鳍片,所述导热鳍片与工作机体相贴合,所述导热鳍片为铜金属材质制成。
13.优选的,所述凸起后壳为高流动性abs材质制成,所述凸起后壳为一体注塑而成。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集中棉,在防护壳体受到外力冲击时,可通过集中棉对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外力损伤内部电子元件,同时集中棉可吸收水冷管表面不慎液化出来的水分,同时配合散热风机将液化水进行蒸发,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安全性,避免水分渗透至电子元件表面,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导热鳍片,将导热鳍片贴合工作机组表面,以提高热量传输效率和功能,进而提高散热效率,同时通过水冷管与散热风机相配合,通过水冷和风冷两种方式组合使用,可快速对该装置进行散热,通过将集中棉设置为多孔状结构,可使得散热风机所产生的风源可在集中棉内部均匀的传输,并将热量带走,最终由出气孔排出装置外,可提高热量消散的效率和散热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立体结构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管结构视图。
21.图中:1、防护机构;101、防护壳体;102、凸起后壳;103、顶坡板;104、出气孔;105、进气孔;2、冷却缓冲机构;201、集中棉;202、冷却槽;203、水冷管;204、水冷组件;205、散热风机;206、导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撞击的散热器外壳技术方案:
24.一种抗撞击的散热器外壳,如图1所示,包括防护机构1和冷却缓冲机构2;
25.防护机构1包括防护壳体101,防护壳体101侧面凸起有凸起后壳102,凸起后壳102顶面开设有顶坡板103,顶坡板103表面均匀开设有出气孔104,凸起后壳102底端对称开设有进气孔105;
26.冷却缓冲机构2包括集中棉201,集中棉201嵌入于防护壳体101内部,集中棉201内部顶端开设有冷却槽202,冷却槽202内部嵌入有水冷管203,集中棉201内部中心嵌入有水冷组件204,水冷组件204进出水端口分别与水冷管203两端相连通,集中棉201内部底端对称嵌入有散热风机205。
27.具体的,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风源在集中棉201内部均匀的传输,并将热量带走,提高热量消散速率,集中棉201为多孔缓冲棉材质制成,集中棉201侧边与防护壳体101内壁相贴合。
28.具体的,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风源的进入和热量的排出,散热风机205进气口位置与进气孔105相匹配,散热风机205出风口位置贴合于集中棉201内壁表面,散热风机205出
风口位于水冷管203正下方。
29.具体的,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与热量的接触面积,进而可提高热量的吸收,加快散热效率,水冷管203呈“s”形循环管道,水冷管203外壁与冷却槽202内壁相贴合。
30.具体的,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热量排出,同时避免灰尘堆积,出气孔104底面贴合于集中棉201表面,集中棉201表面倾斜,且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
31.具体的,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导热性能,使得热量集中更快,进而热量消散更快,集中棉201表面均匀插嵌有导热鳍片206,导热鳍片206与工作机体相贴合,导热鳍片206为铜金属材质制成。
32.具体的,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抗冲击性能和结构强度,凸起后壳102为高流动性abs材质制成,凸起后壳102为一体注塑而成。
33.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防护壳体101与机体部分安装于一体,同时将导热鳍片206贴合工作机组表面,以提高热量传输效率和功能,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34.其次,通过导热鳍片206将热量收集至集中棉201内部,一步被水冷管203内部的水冷液所吸收,并经过水冷组件204循环之后进行消除,同时一部分,通过散热风机205的吹拂,经过出气孔104排出装置,通过将集中棉201设置为多孔状结构,可使得散热风机205所产生的风源可在集中棉201内部均匀的传输,并将热量带走,最终由出气孔104排出装置外,提高热量消散的效率和散热率;
35.最后,通过设置有集中棉201,在防护壳体101受到外力冲击时,可通过集中棉201对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外力损伤内部电子元件,同时集中棉201可吸收水冷管203表面不慎液化出来的水分,同时配合散热风机205将液化水进行蒸发,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安全性,避免水分渗透至电子元件表面,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