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9178发布日期:2022-02-09 12:09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单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单元,属于高压储能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对高压级联储能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目前市场上的储能产品大多为低压储能产品或通过降压变压器将低压储能应用到高压储能,这种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产品较少,急需开发一种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产品。高压级联产品结构由于电压较高,一般采用风机集中散热,由于高压级联储能单元要与电池配合使用,通过单元串联,来实现高电压,采用集装散热结构会非常复杂,不利于实现产品化,急需一种能独立散热的单元结构。高压储能单元要与电池配合使用,由于市面上的电池尺寸都非常小,储能单元相对较大,需要开发一款储能单元结构来满足储能单元与电池的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单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单元,包括逆变单元和扩展单元,逆变单元包括逆变单元壳体、igbt散热器组件、轴流风机、薄膜电容、单元控制板组件、旁路接触器和单元连接铜排,绝缘条;igbt散热器组件、薄膜电容、旁路接触器分别安装在逆变单元壳体底板上,轴流风机安装在逆变单元壳体的前端;单元连接铜排分别安装在igbt散热器组件、旁路接触器和薄膜电容上,实现电器连接,绝缘条对其进行加固;单元控制板组件安装在逆变单元壳体上部;扩展单元包括扩展单元壳体、电抗器和扩展薄膜电容,电抗器和扩展薄膜电容分别设置于扩展单元壳体上。逆变单元与扩展单元既可以上下放置,也可以左右放置,之间用连接排实现电器连接。
5.进一步的,逆变单元壳体前端设有风机孔,轴流风机放置在风机盖板上的销子内,然后安装到逆变单元风机孔内。
6.进一步的,单元控制板组件前端通过固定销、插孔与逆变单元壳体相连,单元控制板组件后端通过螺栓与逆变单元壳体相连,单元控制板组件上方设有单元壳盖,单元壳盖与逆变单元壳体连接使逆变单元壳体成为封闭壳体。
7.进一步的,igbt散热器组件上放置2个igbt模块为lc滤波器方式,放置3个igbt模块为dcdc滤波器方式。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高压储能单元分为逆变单元和扩展单元两部分,避免单个单元体积过大,可以更好的实现单元与电池的匹配。单元采用独立的风机散热,可以极大的简化整机的结构,无需设计风道,去掉与电池之间的连线。igbt散热器组件直接放置在逆变单元壳体底部,通过改变器件数量,来满足lc滤波和dcdc滤波两种运行模式,结构兼容性强。
附图说明
9.图1为逆变单元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igbt散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逆变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扩展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3.图5为单元整体布局图示意图;
14.图中:1、单元壳盖,2、逆变单元壳体,3、轴流风机,4、风机盖板,5、igbt散热器组件,6、单元控制板组件,7、旁路接触器,8、单元连接铜排,9、薄膜电容,10、扩展单元壳体,11、电抗器,12、扩展电容,13、绝缘条,14、逆变单元,15、扩展单元,16、连接排。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6.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单元,由于高压级联储能单元的器件较多,单个单元的体积较大,无法满足单元与电池的结构兼容,本实施例将储能单元分为两个小单元,分别为逆变单元和扩展单元。
17.如图1,2、3所示,逆变单元包括:单元壳盖1、逆变单元壳体2、轴流风机3、风机盖板4、igbt散热器组件5、单元控制板组件6、旁路接触器7、单元连接铜排8、薄膜电容9、绝缘条13。
18.如图3所示,igbt散热器组件5、薄膜电容9、旁路接触器7分别安装在逆变单元壳体2底板上;单元连接铜排8分别安装在igbt散热器组件5、旁路接触器7和薄膜电容9上,根据电路拓补将各个器件对照连接,实现电气连接;连接铜排8的输出部分为防止igbt模块受力,用绝缘条13进行加固固定。单元控制板组件6安装在逆变单元壳体上部。
19.安装时,igbt散热器组件5由后向前滑入到逆变单元壳体2内,用螺栓将igbt散热器组件5固定在逆变单元壳体2底板上。随后安装薄膜电容9,在底部用螺母固定薄膜电容9。
20.如图2所示,igbt散热器组件5上安装2个igbt模块为lc滤波方式,安装3个igbt模块为dcdc滤波方式,从而兼容lc和dcdc两种滤波方式。
21.如图1所示,逆变单元壳体2前端设有风机孔,轴流风机3放置在风机盖板4上的销子内,然后从前向后安装到逆变单元壳体2风机孔内,将风机压住并实现固定。
22.所述单元控制板组件6安装在逆变单元壳体2上部,前面用两个孔插在逆变单元壳体2固定销上,后面用两个螺栓固定,最后安装单元壳盖1。单元壳盖1与逆变单元壳体2连接使逆变单元壳体成为封闭壳体。
23.如图4所示,扩展单元包括扩展单元壳体10、电抗器11和扩展薄膜电容12,电抗器11和扩展薄膜电容12分别设置于扩展单元壳体10上。具体的,所述电抗器11及扩展薄膜电容12分别安装在扩展单元壳体10的左侧和右侧,用螺栓进行固定。
24.如图5所示,逆变单元14放置在上方,扩展单元15放置在下方,逆变单元14与扩展单元15之间用连接排16连接在一起,实现电器连接。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单元和扩展单元,逆变单元包括逆变单元壳体、igbt散射器组件、轴流风机、薄膜电容、单元控制板组件、旁路接触器和单元连接铜排,igbt散热器组件、薄膜电容、旁路接触器分别安装在逆变单元壳体底板上,轴流风机安装在逆变单元壳体的前端;单元连接铜排分别安装在igbt散热器组件、旁路接触器和薄膜电容上,实现电气连接;单元控制板组件安装在逆变单元壳体上部;扩展单元包括扩展单元壳体、电抗器和扩展薄膜电容,电抗器和扩展薄膜电容分别设置于扩展单元壳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单元,其特征在于:逆变单元壳体前端设有风机孔,轴流风机放置在风机盖板上的销子内,然后安装到逆变单元风机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单元,其特征在于:单元控制板组件前端通过固定销、插孔与逆变单元壳体相连,单元控制板组件后端通过螺栓与逆变单元壳体相连,单元控制板组件上方设有单元壳盖,单元壳盖与逆变单元壳体连接使逆变单元壳体成为封闭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单元,其特征在于:igbt散热器组件上放置lc滤波器和/或dcdc滤波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单元,其特征在于:逆变单元还包括绝缘条,绝缘条对单元连接铜排进行加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单元,其特征在于:逆变单元与扩展单元上下放置或者左右放置,逆变单元与扩展单元之间通过连接排实现电气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压直挂式级联储能单元,包括逆变单元和扩展单元,逆变单元包括逆变单元壳体、IGBT散热器组件、轴流风机、薄膜电容、单元控制板组件、旁路接触器和单元连接铜排,绝缘条;IGBT散热器组件、薄膜电容、旁路接触器分别安装在逆变单元壳体底板上,轴流风机安装在逆变单元壳体的前端;单元连接铜排分别安装在IGBT散热器组件、旁路接触器和薄膜电容上,实现电器连接,绝缘条对其进行加固;单元控制板组件安装在逆变单元壳体上部。逆变单元与扩展单元既可以上下放置,也可以左右放置,之间用连接排实现电器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的实现单元与电池的匹配。好的实现单元与电池的匹配。好的实现单元与电池的匹配。


技术研发人员:姚海嘉 任其广 陈早军 高海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7
技术公布日:202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