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柔性操作的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1437发布日期:2022-04-22 12:4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柔性操作的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感应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柔性操作的感应器。


背景技术:

2.感应加热设备由于其环保、节能、生产效率高和温度容易控制等特点,现普遍被应用于金属热处理操作和金属局部瞬间加热,将金属等被加热物体放置在感应线圈内,磁束就会贯通整个被加热物体,在被加热物体的内部与加热电流相反的方向,便会产生相对应的很大涡电流。由于被加热物体内存在着电阻,所以会产生很多的焦耳热,使物体自身的温度迅速上升,达到对所有金属材料加热的目的。
3.现有感应器基本都是和负载变压器固定连接,当感应器需要小范围移动时就必须移动变压器,对于小功率变压器来说不算麻烦,但是对于大功率变压器来说,由于变压器本身质量较重,移动变压器比较麻烦,而且移动位置受到变压器本身重量限制,移动笨重,操作性差,因此可操作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可柔性操作的感应器,包括底座和感应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内形成第一水路通道,所述第二连接头内形成第二水路通道,所述感应器包括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头和第四连接头,所述第三连接头内形成第三水路通道,所述第四连接头内形成第四水路通道,所述感应线圈内部形成第五水路通道,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三连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二连接头和所述第四连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二软管。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结构一致,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依次连接的下端部、蜿蜒部和连接部,所述下端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软管连接。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蜿蜒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凸台。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感应线圈包括呈环形的线圈本体,所述线圈本体上连接有第一线圈延展部和第二线圈延展部,所述第一线圈延展部向外翻折形成第一转接台面,所述第二线圈延展部向外翻折形成第二转接台面。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软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接台面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软管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接台面连接。转接平台便于线圈本体的第五水路通道分别与第三连接头和第四连接头形成连接,保障水路的畅通,利于感应器在工作时的散热。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线圈延展部和所述第二线圈延展部平行设置。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线圈延展部与所述第一转接台面之间形成90
度夹角,所述第二线圈延展部与所述第二转接台面之间也形成90度夹角。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软管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三连接头上,所述第二软管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头和所述第四连接头上。软管与接头的连接方便可靠,便于实际生产装配。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底部接头,两个所述底部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水路通道和所述第二水路通道相通。底部接头便于底座直接与水路连接,便于实际使用。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螺钉。预设定位螺钉便于将底座与变压器进行连接固定。
15.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技术方案是通过软管实现感应器和底座的软连接,使用时将底座固定在变压器上,并将底座上的底部接头与外部水路连接即可,第一水路通道、第一软管、第三水路通道构成进水通道实现进水,经过第五水路通道带走感应器本体上的热量,进行降温,第四水路通道、第二软管、第二水路通道构成出水通道实现排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感应线圈能随软管进行摆动,大大提高了感应器的可操作性,对于大功率变压器来说,可单独手持软管移动,能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加热操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变压器连接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1.结合附图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柔性操作的感应器,包括底座1和感应器2,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头11和第二连接头12,所述第一连接头11内形成第一水路通道,所述第二连接头12内形成第二水路通道,所述感应器2包括感应线圈23,所述感应线圈23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三连接头21和第四连接头22,所述第三连接头21内形成第三水路通道,所述第四连接头22内形成第四水路通道,所述感应线圈23内部形成第五水路通道,所述第一连接头11和所述第三连接头21之间设置有第一软管3,所述第二连接头12和所述第四连接头22之间设置有第二软管4,所述第一连接头11和所述第二连接头12结构一致,所述第一连接头11包括依次连接的下端部111、蜿蜒部112和连接部113,所述下端部111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连接部113与所述第一软管3连接,所述蜿蜒部112和所述连接部113之间设有凸台,所述感应线圈23包括呈环形的线圈本体231,所述线圈本体231上连接有第一线圈延展部232和第二线圈延展部233,所述第一线圈延展部232向外翻折形成第一转接台
面234,所述第二线圈延展部233向外翻折形成第二转接台面235,所述第三连接头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软管3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头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接台面234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头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软管4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头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接台面235连接,所述底座1上设有两个底部接头13,两个所述底部接头13分别与所述第一水路通道和所述第二水路通道相通。
22.上述第一线圈延展部232和所述第二线圈延展部233平行设置。
23.上述第一线圈延展部232与所述第一转接台面234之间形成90度夹角,所述第二线圈延展部233与所述第二转接台面235之间也形成90度夹角。
24.上述第一软管3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头11和所述第三连接头21上,所述第二软管4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头12和所述第四连接头22上,并利用扎带等紧固件对连接处进行固定。
25.上底座1上设置有定位螺钉14,使用时,通过定位螺钉14将感应器固定连接在变压器5上。
26.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