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热源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7012发布日期:2022-04-07 02:34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热源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热源散热器。


背景技术:

2.散热器是机器设备部件运转时用于降低设备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机械设备部件散热制冷来增加机械运作寿命。从散热方式上看,目前pc散热仍然是最常见几种:风冷、水冷、被动散热。
3.目前大部分设备工作时,均需要接入散热器对其进行散热,而这些设备中亦有多个电路部件需要进行散热处理,若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部件距离过近时,则存在无法对应的安装散热器对其进行散热工作,进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热源散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设备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部件距离过近时,则存在无法对应的安装散热器对其进行散热工作,进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热源散热器,包括导热座、散热鳍片、导热管组和导热基板,其中:
7.所述散热鳍片设有若干片,且均位于所述导热座的上方,若干所述散热鳍片呈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均匀排列设置,所述散热鳍片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导热管组包括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和所述第二导热管均呈l型结构,且二者的上端部分别穿入所述散热鳍片上的通孔内,其管壁与所述通孔的孔壁相贴触,二者的下端部均安装于所述导热座上,且呈同向或异向分布;所述导热基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导热座底部,其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耳。
8.更为具体的,所述散热鳍片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部在中间位置开设有卡接孔,其下端部在中间位置延伸出卡接板,所述卡接板向内弯折设置;任一所述散热鳍片上的所述支撑板下端部的卡接板卡接在该散热鳍片下方的另一所述散热鳍片上的所述支撑板上端部的卡接孔内。
9.更为具体的,所述导热座上开设有若干横向分布的通气孔。
10.更为具体的,所述导热座上开设有两伸出孔,所述第一导热管和所述第二导热管分别由两所述伸出孔向上伸出。
11.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热管和所述第二导热管均设有六根。
12.更为具体的,所述散热鳍片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导热管数量相对应的顶柱,任一所述散热鳍片上的顶柱与位于该散热鳍片上方的另一所述散热鳍片相贴触。
13.更为具体的,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顶柱中部。
14.更为具体的,所述散热鳍片的外缘设有若干向内凹陷形成的缺口。
15.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双热源散热器的几乎效果为:
16.1、本技术中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采用l型结构,二者的上端部伸入同一散热鳍片组内,二者的下端部可根据需散热设备内部的电路部件位置进行设置,即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的下端部分别位于邻近的两电路部件上,使得该双热源散热器可同时对邻近的两电路部件进行散热,进而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17.2、本技术采用支撑板的设计,在卡接板与卡接孔的配合下,相邻两散热鳍片即能保持紧密的连接,同时又能保持一定的支撑力,避免相邻两散热鳍片边缘处因外力贴合在一起,使其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进而保持高效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双热源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双热源散热器中导热管组与导热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双热源散热器中散热鳍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3.图中标记:
24.1—导热座;2—散热鳍片;3—导热管组;4—导热基板;
25.101—通气孔;102—伸出孔;
26.201—通孔;202—支撑板;203—卡接孔;204—卡接板;205—顶柱;206—缺口;
27.301—第一导热管;302—第二导热管;
28.401—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提供一优选实施例,具体参阅图1~图5。一种双热源散热器,包括导热座1、散热鳍片2、导热管组3和导热基板4,其中:
32.所述散热鳍片2设有若干片,且均位于所述导热座1的上方,若干所述散热鳍片2呈沿竖直方向平行间隔均匀排列设置,所述散热鳍片2上开设有若干通孔201;所述导热管组3包括第一导热管301和第二导热管302,所述第一导热管301和所述第二导热管302均呈l型结构,且二者的上端部分别穿入所述散热鳍片2上的通孔201内,其管壁与所述通孔201的孔壁相贴触,二者的下端部均安装于所述导热座1上,且呈同向或异向分布;所述导热基板4固定连接在所述导热座1底部,其两端分别设有连接耳401。
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管301和第二导热管302均设为l型结构,二者的上端部伸
入同一散热鳍片2组内,二者的下端部可根据需散热设备内部的电路部件位置进行设置,即第一导热管301和第二导热管302的下端部分别位于邻近的两电路部件上,使得该双热源散热器可同时对邻近的两电路部件进行散热,进而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设备内部电路部件的不同,可增设第三、第四导热管,或设置多个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双热源散热器以解决设备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路部件因位置过近而无法单独设立散热器的问题。
34.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管301和所述第二导热管302分别设有六根,且均由铜材料制成。铜材料购置成本低,且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可将所述导热座1上的大部分热量向上传递,并由散热鳍片2散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热管不局限于由铜材料制成,其可置换为本领域通用具有优异的导热性材料,可达到将所述导热座1上的大部分热量向上传递,并由所述散热鳍片2散出这一目的即可。
35.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耳401上开设有若干螺孔,所述螺孔内装有螺栓,通过所述螺栓与设备配合使所述导热基板4固定安装在设备内,且所述导热基板4的底部与第一导热管301和第二导热管302贴触的一端分别与两电路部件相贴触,并通过涂抹硅脂以填补所述导热基板4与电路部件间的间隙,使电路部件与所述导热基板4间具有良好的热传递效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耳401与所述设备的连接不局限于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置换本领域通用的连接方式可达到所述连接耳401与所述机箱固定,且所述导热基板4与电路部件相贴触的目的即可。
36.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双热源散热器在使用时,电路部件运行而产生的热量在硅脂的作用下传热至所述导热基板4上,再由所述导热基板4扩散至所述导热座1、所述第一导热管301以及所述第二导热管302上,所述导热座1上对部分热量进行散出,剩余部热量分别传递至所述第一导热管301和所述第二导热管302上,所述导热管组3内部被抽至负压状态,并设入冷却液,冷却液受热气化向上活动,并释放出热量,若干所述散热鳍片2逐渐将热量散出,使气体重新液化并向下流动,重新进行散热工作。
37.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鳍片2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下延伸形成的支撑板202,所述支撑板202上端部在中间位置开设有卡接孔203,其下端部在中间位置延伸出卡接板204,所述卡接板204向内弯折设置;任一所述散热鳍片2上的所述支撑板202下端部的卡接板204卡接在该散热鳍片2下方的另一所述散热鳍片2上的所述支撑板202上端部的卡接孔203内。在所述卡接板204与所述卡接孔203的配合下,相邻两所述散热鳍片2即能保持紧密的连接,同时又能保持一定的支撑力,避免相邻两个所述散热鳍片2边缘处因外力贴合在一起,使其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进而保持高效的散热性能。优选的,任一所述散热鳍片2上的支撑板202的下端部与该散热鳍片2下方的另一所述散热鳍片2相贴触,以此进一步增加相邻两散热鳍片2间的支撑力。
38.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热座1上开设有若干横向分布的通气孔101。所述通气孔101的设计不仅增加了所述导热座1与空气的接触量,且空气可在所述通气孔101内快速流通,空气作为换热介质加速散出所述导热座1上的热量,进而提高散热器整体的散热效率,且所述通气孔101的设计使得所述散热鳍片2的设置无需考虑与所述导热座1间留设空气流通间隙,即可合理的增设所述散热鳍片2的数量,以此提高散热器的整体散热性能。优选的,若干所述散热鳍片2中位于最底部的所述散热鳍片22可设至与所述导热座11相
贴触。
39.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热座1上开设有两伸出孔102,所述第一导热管301和所述第二导热管302分别由两所述伸出孔102向上伸出。
4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鳍片2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导热管数量相对应的顶柱205,任一所述散热鳍片2上的顶柱205与位于该散热鳍片2上方的另一所述散热鳍片2相贴触。所述顶柱205作为支撑部件,使得相邻两片所述散热鳍片2间保持间隔,避免因外力作用使相邻两片所述散热鳍片2贴合,影响散热效果。
41.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通孔201开设于所述顶柱205中部。该设计使得所述导热管与所述散热鳍片2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所述导热管的热量充分散发到所述散热鳍片2表面,提高所述导热管与所述散热鳍片2间的热传导效率,加快散热器整体的散热速度。
42.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鳍片2的外缘设有若干向内凹陷形成的缺口206。所述缺口206可起到扰流的作用,增强所述散热鳍片2的透气性,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43.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双热源散热器,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备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部件距离过近时,则存在无法对应的安装散热器对其进行散热工作,进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