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过热的控制柜元件间隔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31266发布日期:2022-04-16 21:57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过热的控制柜元件间隔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过热的控制柜元件间隔件。


背景技术:

2.控制柜包括许多种,有电气控制柜、变频控制柜、低压控制柜、高压控制柜、水泵控制柜、电源控制柜、防爆控制柜、电梯控制柜、plc控制柜、消防控制柜、砖机控制柜等等,在控制柜的内部均会安装许多功能不同的电气元件,用于控制柜的正常运作,电气元件通常安装在控制柜中部的隔板上,在申请号为202022225155.9的中国专利“一种控制柜元件分组隔离结构”中,能够根据元件所需的空间大小来调节两个隔离板的间距,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并保证了装置的实用性;
3.但是目前使用的控制柜元件间隔件,大多是简单的隔板,元件集中安装在隔板上,在工作时难以快速的散热,从而导致隔板位置过热,造成元件整体过热,影响元件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过热的控制柜元件间隔件,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使用的控制柜元件间隔件,大多是简单的隔板,元件集中安装在隔板上,在工作时难以快速的散热,从而导致隔板位置过热,造成元件整体过热,影响元件的正常运行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过热的控制柜元件间隔件,包括分隔框,所述分隔框的内部安装有分隔组件;
6.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固定杆、安装板、电动马达、主动齿轮、转动杆、转动片、从动齿轮、散热孔和安装圆孔;
7.所述分隔框内侧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分隔框内侧中部对应固定杆一端位置处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安装有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分隔框内侧对应固定杆两侧位置处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对称安装有转动片,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部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分隔框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分隔框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圆孔。
8.优选的,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9.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10.所述转动杆两端部转动安装于安装圆孔内部。
11.优选的,所述分隔框内侧安装有固定组件;
12.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定位管、固定圆块、支撑弹簧、卡接筒、螺纹管、螺纹杆和卡接杆;
13.所述分隔框内侧前端与后端位置对称安装有定位管,所述定位管内侧对称安装有固定圆块,所述固定圆块一端面嵌入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卡
接筒,所述定位管两端部均嵌入安装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对应卡接筒位置处安装有卡接杆。
14.优选的,所述卡接杆与卡接筒内侧均为十字型结构,所述卡接杆卡接于卡接筒内侧,所述卡接筒安装于螺纹管与支撑弹簧之间。
15.优选的,所述分隔框的顶部安装有辅助安装组件;
16.所述辅助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板、卡接圆块、固定螺栓、辅助板和连接圆孔;
17.所述分隔框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安装有卡接圆块,所述连接板的拐角位置处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连接板顶端中部安装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的顶端开设有连接圆孔。
18.优选的,所述卡接圆块与散热孔卡接固定,所述固定螺栓底部螺纹连接于散热孔内侧。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20.1、通过设置固定杆、安装板、电动马达、主动齿轮、转动杆、转动片、从动齿轮、散热孔和安装圆孔,接通电动马达的电源,电动马达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和转动杆转动,转动片随着转动杆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带动空气从散热孔位置向外煽动,使分隔框位置的热量向外散出,不会聚集较多的热量,使分隔框位置过热,避免电气元件的过热损坏,保证电气元件的正常使用,延长的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
21.2、通过设置定位管、固定圆块、支撑弹簧、卡接筒、螺纹管、螺纹杆和卡接杆,安装元件时,先将元件安装在分隔框顶部或底部,再将分隔框放置在控制柜内部,将螺纹杆一端的卡接杆从控制柜的外侧卡接于定位管内部,卡接杆先与卡接筒内部卡接,对分隔框进行初步固定,此时挤压卡接筒和支撑弹簧,并转动螺纹杆,使螺纹杆与螺纹管螺纹连接,从而将分隔框固定在控制柜内部,通过卡接杆的初步卡接定位,再通过螺纹杆固定,方便分隔框的安装。
22.3、通过设置连接板、卡接圆块、固定螺栓、辅助板和连接圆孔,安装较多的电气元件时,先将连接板底部的卡接圆块卡接于散热孔内部,再将固定螺栓拧在连接板拐角位置处,将连接板固定住,将电气元件安装在辅助板上,通过辅助板的使用,增加了电气元件安装的空间,方便更多电气元件的安装。
附图说明
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附图中: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隔框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从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辅助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定位管的剖视图;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卡接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标号:1、分隔框;
32.2、分隔组件;201、固定杆;202、安装板;203、电动马达;204、主动齿轮;205、转动杆;206、转动片;207、从动齿轮;208、散热孔;209、安装圆孔;
33.3、固定组件;301、定位管;302、固定圆块;303、支撑弹簧;304、卡接筒;305、螺纹管;306、螺纹杆;307、卡接杆;
34.4、辅助安装组件;401、连接板;402、卡接圆块;403、固定螺栓;404、辅助板;405、连接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6.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过热的控制柜元件间隔件,包括分隔框1,分隔框1的内部安装有分隔组件2;
37.分隔组件2包括固定杆201、安装板202、电动马达203、主动齿轮204、转动杆205、转动片206、从动齿轮207、散热孔208和安装圆孔209;
38.分隔框1内侧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201,分隔框1内侧中部对应固定杆201一端位置处安装有安装板202,安装板202的一侧安装有电动马达203,电动马达203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动马达20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主动齿轮204,分隔框1内侧对应固定杆201两侧位置处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205,转动杆205的外侧对称安装有转动片206,转动杆205的一端部套接有从动齿轮207,主动齿轮204与从动齿轮207啮合连接,使从动齿轮207的转动,分隔框1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散热孔208,分隔框1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圆孔209,转动杆205两端部转动安装于安装圆孔209内部,方便转动杆205的安装。
39.分隔框1内侧安装有固定组件3;
40.固定组件3包括定位管301、固定圆块302、支撑弹簧303、卡接筒304、螺纹管305、螺纹杆306和卡接杆307;
41.分隔框1内侧前端与后端位置对称安装有定位管301,定位管301内侧对称安装有固定圆块302,固定圆块302一端面嵌入安装有支撑弹簧303,支撑弹簧30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卡接筒304,定位管301两端部均嵌入安装有螺纹管305,螺纹管305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06,螺纹杆306的一端对应卡接筒304位置处安装有卡接杆307,卡接杆307与卡接筒304内侧均为十字型结构,卡接杆307卡接于卡接筒304内侧,卡接筒304安装于螺纹管305与支撑弹簧303之间,方便卡接杆307与卡接筒304的牢固卡接。
42.分隔框1的顶部安装有辅助安装组件4;
43.辅助安装组件4包括连接板401、卡接圆块402、固定螺栓403、辅助板404和连接圆孔405;
44.分隔框1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板401,连接板401的底部安装有卡接圆块402,连接板401的拐角位置处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403,卡接圆块402与散热孔208卡接固定,固定螺栓403底部螺纹连接于散热孔208内侧,方便连接板401的安装固定,连接板401顶端中部安装有辅助板404,辅助板404的顶端开设有连接圆孔405。
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安装元件时,先将元件安装在分隔框1顶部
或底部,再将分隔框1放置在控制柜内部,将螺纹杆306一端的卡接杆307从控制柜的外侧卡接于定位管301内部,卡接杆307先与卡接筒304内部卡接,对分隔框1进行初步固定,此时挤压卡接筒304和支撑弹簧303,并转动螺纹杆306,使螺纹杆306与螺纹管305螺纹连接,从而将分隔框1固定在控制柜内部,通过卡接杆307的初步卡接定位,再通过螺纹杆306固定,方便分隔框1的安装;
46.安装较多的电气元件时,先将连接板401底部的卡接圆块402卡接于散热孔208内部,再将固定螺栓403拧在连接板401拐角位置处,将连接板401固定住,将电气元件安装在辅助板404上,通过辅助板404的使用,增加了电气元件安装的空间,方便更多电气元件的安装;
47.在电气元件工作时,接通电动马达203的电源,电动马达203带动主动齿轮204转动,主动齿轮204带动从动齿轮207和转动杆205转动,转动片206随着转动杆205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带动空气从散热孔208位置向外煽动,使分隔框1位置的热量向外散出,不会聚集较多的热量,使分隔框1位置过热,避免电气元件的过热损坏,保证电气元件的正常使用,延长的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
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