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拓展式电磁屏蔽方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5962发布日期:2022-11-11 16:2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拓展式电磁屏蔽方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屏蔽舱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拓展式电磁屏蔽方舱。


背景技术:

2.目前电磁屏蔽方舱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及日常生活中。例如,应用于指挥中心、电子对抗、医疗保障体系、雷达站等。方舱电磁屏蔽技术在国外已基本成熟,其产品已经实现了通用话、系列化、模块化设计。国内的电磁屏蔽技术也日趋成熟,但相对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
3.可拓展式电磁屏蔽方舱是屏蔽舱中较为复杂的技术,对于可拓展方舱,方舱本体和可拓展舱连接所产生的缝隙是影响电磁屏蔽完整性的主要因素。由于拓展舱和方舱本体之间需要运动,进而导致缝隙的产生,且舱体由于导电不连续而造成电磁泄漏,降低了可拓展式方舱的屏蔽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拓展式电磁屏蔽方舱,其能满足用户对工作在频率范围为100khz-18ghz时,方舱屏蔽效能衰减量在40-60db 电磁屏蔽的性能要求。
5.一种可拓展式电磁屏蔽方舱,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方舱本体、拓展舱,所述方舱本体的其中一端面为第一敞口结构,所述拓展舱的朝向第一敞口结构的端面为第二敞口结构,所述拓展舱沿着第一敞口结构的深度方向直线拉伸,进而完成舱体的拓展或收缩,其特征在于:
6.所述方舱本体的内腔的底板为平面,所述第一敞口结构的内周焊接有第一密封框,所述第二敞口结构的外周焊接有第二密封框,
7.所述拓展舱的两侧舱壁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承拓展舱的移动装置,未拓展状态下、所述移动装置支承于所述方舱本体的底板;
8.所述第一密封框、第二密封框为导电材质制作而成;
9.所述第一密封框和所述方舱本体的内蒙皮、外蒙皮均通过导电材质连接;
10.所述第二密封框和所述拓展舱的内蒙皮、外蒙皮均通过导电材质连接;
11.拓展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框对应于所述第二密封框的相向端边形成密封连接、并相互贴合连接。
12.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13.所述第二密封框的上边和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凸起插刀结构,所述凸起插刀结构朝向第一密封框凸起设置,所述第一密封框的内端面的上边和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内凹插刀槽,拓展完成状态下所述凸起插刀结构插装于所述内凹插刀槽内;
14.所述第二密封框的底边的外端面的下部区域设置有第一止挡台阶结构,所述第一止挡台阶结构朝向第一密封框的底边设置,所述第一密封框的内端面的底边设置有第二止
挡台阶结构,拓展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止挡台阶结构嵌合所述第二止挡台阶结构;
15.所述方舱本体或拓展舱的舱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屏蔽门,所述屏蔽门方便设备或人员进出;
16.所述屏蔽门的屏蔽效能不低于60db;
17.所述方舱本体与拓展舱皆由五个舱壁拼合组成,每个舱壁均包括内蒙皮、骨架、聚氨酯泡沫层以及外蒙皮,相邻的各舱壁之间的接缝处采用搭接板连接,在搭接板下面设置金属箔带,且相邻两舱壁间的外侧设置有外角件;
18.所述外角件与舱壁通过固接件固接连接;
19.所述内蒙皮、外蒙皮、聚氨酯泡沫层通过粘接方式相连接,并与所述骨架相连接形成对应的舱壁;
20.所述移动装置具体为电动车轮,所述电动车轮包括上部动力部分、下部车轮,所述上部动力部分固接于所述拓展舱的两侧舱壁的外侧位置,所述下部车轮下凸、用于支承整个拓展舱;
21.所述第一密封框的底边对应于下部车轮的位置设置有避让缺口,确保下部车轮沿着避让缺口进行拓展动作;
22.其还包括有两条支承条,所述支承条的厚度等于方舱本体的底板的厚度,两条支承条铺设于拓展舱的下部车轮的行进方向,确保拓展舱平稳拓展作业,未拓展状态下、支承条收起。
2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拓展舱通过移动装置相对方舱本体进行拓展移动,拓展移动到位后第一密封框对应于所述第二密封框的相向端边形成密封连接、并相互贴合连接,且由于第一密封框、第二密封框为导电材质制作而成,第一密封框和所述方舱本体的内蒙皮、外蒙皮均通过导电材质连接,所述第二密封框和所述拓展舱的内蒙皮、外蒙皮均通过导电材质连接,使得拓展到位后通过第一密封框、第二密封框组合消除拓展舱和方舱本体之间的缝隙,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的导电连续体,增强电磁屏蔽效能;其能满足用户对工作在频率范围为100khz-18ghz时,方舱屏蔽效能衰减量在40-60db电磁屏蔽的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拓展状态);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舱壁接缝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1的主视图(局部剖视);
27.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5为图3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一种可拓展式电磁屏蔽方舱,见图1-图5,其包括方舱本体1、拓展舱2,所述方舱本体1的其中一端面为第一敞口结构101,所述拓展舱2的朝向第一敞口结构的端面为第二敞口结构201,所述拓展舱2沿着第一敞口结构101的深度方向直线拉伸,进而完成舱体的拓展或收缩,所述方舱本体1的内腔的底板为平面,所述第一敞口结构101的内周焊接有第一密封框5,所述第二敞口结构2的外周焊接有第二密封框7,
30.所述拓展舱2的两侧舱壁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承拓展舱的移动装置,未拓展状态下、所述移动装置支承于所述方舱本体1的底板;
31.所述第一密封框5、第二密封框7为导电材质制作而成;
32.所述第一密封框5和所述方舱本体1的内蒙皮11、外蒙皮10均通过导电材质连接;
33.所述第二密封框7和所述拓展舱2的内蒙皮11、外蒙皮10均通过导电材质连接;
34.拓展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框5对应于所述第二密封框7的相向端边形成密封连接、并相互贴合连接。
35.具体实施时:
36.所述第二密封框7的上边和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凸起插刀结构71,所述凸起插刀结构71朝向第一密封框5凸起设置,所述第一密封框5的内端面的上边和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内凹插刀槽51,拓展完成状态下所述凸起插刀结构71 插装于所述内凹插刀槽51内;
37.所述第二密封框7的底边的外端面的下部区域设置有第一止挡台阶结构 72,所述第一止挡台阶结构72朝向第一密封框5的底边设置,所述第一密封框5的内端面的底边设置有第二止挡台阶结构52,拓展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止挡台阶结构72嵌合所述第二止挡台阶结构52;
38.所述方舱本体1或拓展舱2的舱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屏蔽门3,所述屏蔽门3方便设备或人员进出;
39.所述移动装置具体为电动车轮6,所述电动车轮包括上部动力部分61、下部车轮62,所述上部动力部分61固接于所述拓展舱2的两侧舱壁的外侧位置,所述下部车轮62下凸、用于支承整个拓展舱2;
40.所述第一密封框7的底边对应于下部车轮62的位置设置有避让缺口(图中为画出),确保下部车轮沿着避让缺口进行拓展动作;
41.其还包括有两条支承条(图中未画出,属于常规垫高结构),所述支承条的厚度等于方舱本体1的底板的厚度,两条支承条铺设于拓展舱2的下部车轮62的行进方向,确保拓展舱2平稳拓展作业,未拓展状态下、支承条收起。
42.具体实施例中,方舱本体1和拓展舱2均是由五个舱壁(4)组成。所述每个舱壁均包括外蒙皮10、内蒙皮11和聚氨酯泡沫层12。因为铁磁性材料镀锌钢板在低频电磁波工况下(f《100khz)磁屏蔽效能高,导电材料铝板在高频时磁屏蔽效能比铁磁材料高。但在f《1mh下,两种材料均未有很好的防护效果。因此内蒙皮11采用1mm厚镀锌钢板,外蒙皮10采用1.2mm厚铝板,则可满足电磁波频率在100khz-18ghz工况下的屏蔽要求。
43.方舱本体的内蒙皮11、外蒙皮10之间的间距能有效防止方舱出现电磁谐振而导致的电磁泄漏。当间距为对应波长的1/4奇数倍时,方舱具有最大屏蔽效能。当间距为对应波长的1/4偶数倍时,方舱具有最小屏蔽效能。综合方舱强度考虑,聚氨酯泡沫层12的厚度应控制在47-50mm之间。
44.为强度考虑,外蒙皮10、内蒙皮11和聚氨酯泡沫层12均与骨架(14)相连接。
45.从电磁屏蔽理论上讲,封闭接地导体屏蔽效果最好。因此改善舱壁之间的电连接就能提高方舱的屏蔽效能。方舱的各个舱壁的相邻内蒙皮11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方舱的各个舱壁的相邻外蒙皮采用金属搭接板9连接,在搭接板下面设置金属箔带13。上述几种材料采用金属导电屏蔽胶带进行粘接。在方舱的各个角上设有外角件8,采用螺栓与方舱壁板
进行电连接,保持方舱导电性完整,并增强接地效果。
46.拓展舱2的外露端面的中心区域设置有屏蔽门3,屏蔽门3具体为插刀式电磁屏蔽门,且电磁屏蔽门框与拓展舱的外蒙皮10、内蒙皮11通过导体材质进行电连接。
47.作为可拓展式电磁屏蔽方舱,保持方舱本体1完整,因此拓展舱采用轮式结构直接进出方舱本体,且当拓展舱所有下部轮子62都移出方舱本体后,进行一段水平运动。
48.拓展舱拓展到位后的密封装置如图3-4所示。其中第二密封框7与拓展舱2 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与拓展舱4的内蒙皮11和外蒙皮10均进行导电接触,第一密封框5与方舱本体1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与方舱本体1的内蒙皮11和外蒙皮10 均进行导电接触。
49.具体实施时,所述拓展舱2的两侧舱壁的外侧位置沿着进深方向各排布有四组电动车轮,确保移动的稳定性和支承的可靠性;当拓展舱的下部轮子62 全部位移出方舱本体1后,拓展舱2进行一段水平位移,第二密封框7与的三面的凸起插刀结构71(除底面外)与第一密封框5逐渐配合,再一段位移后,凸起插刀结构71插装于所述内凹插刀槽51内、第一止挡台阶结构72嵌合所述第二止挡台阶结构52,其成功消除拓展舱(2)与方舱本体1的缝隙,使可拓展方舱成为一个密闭的导电连续体,增强电磁屏蔽效能。
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1.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舱壁内蒙皮采用焊接进行电连接,外蒙皮采用金属角形板搭接,从而使得电磁屏蔽方舱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且舱壁的四角采用外角件进行固定,进而提高了电磁屏蔽方舱的强度;
5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第二密封框、第一密封框的对应密封锁附结构,解决了可拓展方舱不可避免的缝隙而导致电磁波泄漏而影响方舱电磁屏蔽效果的问题;
53.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屏蔽性能高,能满足特别用户对工作在频率范围为100khz-18ghz时,方舱屏蔽效能衰减量在40-60db的电磁屏蔽的性能要求。
5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