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煤车车厢解冻装置

文档序号:31287929发布日期:2022-08-27 02:4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煤车车厢解冻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煤车车厢解冻装置。


背景技术:

2.将货物自铁路货车上卸入仓库或其他货位上称卸车,它是运输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保证铁路运输连续不断再生产的关键环节。卸车好,腾出空车快,装车才能多。对铁路局来说,卸车也是排空的来源。所以,对整个铁路运输来说,卸车是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增加运输能力,完成运输任务指标的重要手段。我国铁路部门总结了多年来运输生产的实践,制定了“一卸、二排、三装车”的运输组织原则,把卸车放在首位。运输生产的客观规律表明,从铁路运输整体出发,必须以卸保排、以卸保装。
3.电煤等大宗货物的卸车都实现了机械化,翻车机卸车效率高、速度快,但在北方冬季,煤(矿粉)等含水货物,经长途运输会造成冻结,有时候冻层可达200一500mm,如果在卸车时不解决冻层问题,会严重影响卸车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运煤车车厢解冻装置,能在进行卸煤时,对车厢101底部和侧壁处进行加热,使得冻结在车厢101内煤与车厢101内壁分离,从而提升了卸煤的效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煤车车厢解冻装置,包括:
6.车厢;
7.隔热层,设于车厢内底壁以及车厢内侧壁的下半部分;
8.电加热层,设于隔热层上,所述电加热层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电源装置;
9.防护层,设于电加热层表面。
10.较佳地,所述车厢内底壁或车厢内侧壁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加热层的实时温度值并将实时温度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内预设最高温度阈值,当实时温度值大于预设最高温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电电加热层断电。
11.较佳地,所述车厢侧壁设有插座盒,所述电加热层通过所述插座盒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2.较佳地,还包括电桩,所述控制器和电源装置均设于电桩上,所述电桩设有软电缆和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操作面板操作所述电加热层动作,所述软电缆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软电缆另一端电连接有电插头,所电插头能够插进所述插座盒并与插座盒电连接。
13.较佳地,所述插座盒上设有保护盖。
14.较佳地,所述车厢内侧壁的隔热层、电加热层和防护层高度均为 500mm。
15.较佳地,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20mm,电加热层为的厚度为5mm,防护层的厚度为5mm。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运煤车车厢解冻装置,能在进行卸煤时,对车厢底部和侧壁处进行加热,使得冻结在车厢内煤与车厢内壁分离,从而提升了卸煤的效率。通过设置硅橡胶能够使得电加热层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防止热量集中,从而提升解冻效率。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电加热层的实时温度值并将实时温度值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电加热层断电。通过设置插座盒,利用插座盒将电加热层和控制器电连接,从而避免车厢内线缆影响煤的装卸。通过在插座上设置保护盖,能够防止外界对插座盒造成损伤。通过将车厢内侧壁的隔热层、电加热层和防护层高度设置为500mm,能够在满足解冻工作的前提下,降低电能消耗,从而提升本车厢卸煤时的经济性。将隔热层的厚度设置为20mm,电加热层为的厚度设置为5mm,防护层的厚度设置为5mm,能够避免对煤运输的影响。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温度传感器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控制系统布线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桩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01.车厢,102.隔热层,103.电加热层,104.防护层,3.温度传感器,4.插座盒,501.电桩,502.操作面板,503.软电缆,504.电插头, 505.电桩。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
2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运煤车车厢解冻装置,包括:车厢101、隔热层102、电加热层103和电加热层103,车厢101;隔热层102设于车厢101内底壁以及车厢101内侧壁的下半部分;电加热层103设于隔热层102上,所述电加热层103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电源装置;防护层104设于电加热层103表面。
27.现简述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
28.在进行卸煤时,通过控制器向电加热层103通电,电加热层103 通电加热后,将冻结在车厢101底层的煤冻加热解冻,从而使的车厢 101内的煤在卸车时更易脱落,提升了卸煤的效率,隔热层102能有效防止电加热层103的热量通过车厢101散失,保证热量是向内的,减少电力消耗的同时加快效率。防护层104能有效防止煤块对电加热层103造成损坏。由于车厢101内底部的煤易冻结,因此处于节能的考虑,只需在车厢101内底壁以及车厢101内
侧壁的下半部分的隔热层102上设置电加热层103。
2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运煤车车厢解冻装置,能在进行卸煤时,对车厢101底部和侧壁处进行加热,使得冻结在车厢101内煤与车厢101 内壁分离,从而提升了卸煤的效率。
3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和3所示,其中,所述车厢101内底壁或车厢101内侧壁设有温度传感器3,所述温度传感器3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3用于检测电加热层103的实时温度值并将实时温度值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内预设最高温度阈值,当实时温度值大于预设最高温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电加热层103断电。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3,通过温度传感器3检测电加热层103的实时温度值并将实时温度值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内预设最高温度阈值 (例如80摄氏度),当实时温度值大于预设最高温度阈值时,控制器控制电电加热层103断电。
3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和2所示,其中,所述车厢101侧壁设有插座盒4,所述电加热层103通过所述插座盒4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利用插座盒4将电加热层103和控制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3 的信号传输通过车厢101内部信号线与插座盒电连接,插座盒4与控制器电连接,并通过软电缆和插座盒4实现加热层103供电。信号线沿侧壁引出到电气连接插座盒,通过软电缆线一并连接到电桩。控制器部分位于电桩,采用pcl。控制线缆采用多股pvv2x16+2x1.0 平方铜芯线缆,配套防砸防水四针插头为煤车速热片提供温度控制电源,通过设置插座盒4,从而避免车厢101内线缆影响煤的装卸。
3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5所示,其中,还包括电桩501,所述控制器和电源装置均设于电桩501上,所述电桩501设有软电缆503 和操作面板502,所述操作面板502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操作面板502操作所述电加热层103动作,所述软电缆503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软电缆503另一端电连接有电插头504,所电插头 503能够插进所述插座盒4并与插座盒4电连接。通过设置电桩501,将电桩501设置在卸煤站处,将控制器和电源装置设于电桩501上,所述电桩501上设有挂钩505,平时软电缆503挂在挂钩505上,在使用时,将电插头504插进插座盒4内,实现电源装置、控制器、温度传感器3与电加热层103的电连接,实现供电和信号控制,从而减少了车厢内线路的铺设,防止煤体在运输和卸货过程中对控制器和电源装置造成损害。
3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插座盒4上设有保护盖。通过在插座上设置保护盖,能够防止外界对插座盒4造成损伤。
3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和3所示,其中,所述车厢101内侧壁的隔热层102、电加热层103和防护层104高度均为500mm。由于车厢101内的煤一般只在车厢101下部200~500mm处发生冻结,因此,通过将车厢101内侧壁的隔热层102、电加热层103和防护层104 高度设置为500mm,能够在满足解冻工作的前提下,降低电能消耗,从而提升本车厢101卸煤时的经济性。
3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和3所示,其中,所述隔热层102的厚度为20mm,电加热层103为的厚度为5mm,防护层104的厚度为 5mm。为了不影响煤的正常运输,将隔热层102的厚度设置为20mm,电加热层103为的厚度设置为5mm,防护层104的厚度设置为5mm。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