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掩膜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08039发布日期:2023-09-09 20:38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掩膜版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显示,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掩膜版。


背景技术:

1、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显示照明技术,尤其在显示行业,是当今平板显示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为:lcd)相比,由于其具有高响应、高对比度、低工作电压,轻薄,可柔性化、低能耗、生产成本低、自发光、宽视角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2、目前,oled显示屏幕的应用领域和产品形态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发展,折叠屏、曲面屏、透明屏等逐渐成为了oled面板显示行业的研究热点,其中透明显示技术被广泛研究。透明显示作为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可以让观察者透过显示屏幕看到屏幕后方的背景,这种新颖的显示效果拓宽了显示器的应用领域,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3、通常oled显示面板包括驱动电路层和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和设置于阳极和阴极间的发光层。发光器件中阴极为整面蒸镀,阴极材料的透过率在50%~60%,会大大降低透明显示面板的光透过率。透明显示技术一般采用图形化阴极,并将阴极与内部的vss走线搭接,实现电流流通同时提高整体光透过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以下是对本公开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2、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彼此隔开的多个岛区、设置在相邻岛区之间的孔区以及连接相邻岛区的桥区,所述岛区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结构膜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结构膜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阴极,所述结构膜层包括至少一个有效发光区以及至少一个搭接区,所述阴极包括至少一个阴极部以及至少一个搭接部,所述至少一个阴极部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与所述至少一个有效发光区交叠,所述至少一个搭接部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与所述至少一个搭接区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交叠。

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阴极包括一个阴极部以及一个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位于所述阴极部的一侧。

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阴极包括一个第一阴极部、一个第二阴极部以及一个搭接部,所述第一阴极部和所述第二阴极部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搭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阴极部和所述第二阴极部之间,所述第一阴极部和所述第二阴极部共用所述搭接部。

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搭接部为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搭接部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状。

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阴极为工字形。

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阴极部和所述第二阴极部均为矩形,所述第一阴极部与所述第二阴极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80um至100um。

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阴极包括一个第一阴极部、一个第二阴极部、一个第三阴极部、一个第四阴极部以及一个搭接部,所述第一阴极部和所述第二阴极部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形成第一阴极部列,所述第三阴极部和所述第四阴极部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形成第二阴极部列,所述第一阴极部列和所述第二阴极部列沿着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搭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阴极部列和所述第二阴极部列之间,所述第一阴极部、所述第二阴极部、所述第三阴极部、所述第四阴极部共用所述搭接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1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搭接部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或者,所述搭接部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或者,所述搭接部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为十字形。

1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阴极为矩形。

1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阴极的长与宽的比值为3至1。

1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阴极的长为200um至250um,宽为150um至200um。

1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阴极部与所述第二阴极部之间、所述第二阴极部与所述第三阴极部之间、所述第三阴极部与所述第四阴极部之间、所述第四阴极部与所述第一阴极部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透光区。

1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有效发光区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驱动电路层、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有机介质层、设置在所述有机介质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阳极以及设置在所述阳极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发光层,所述至少一个阴极部与所述阳极电连接,所述阳极与所述驱动电路层连接。

1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有效发光区还包括有机公共层,所述有机公共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所述有机公共层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与所述至少一个搭接区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不交叠。

1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搭接区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有机介质层、设置在所述有机介质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电源信号引线,所述至少一个搭接部与所述电源信号引线电接触。

18、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显示面板。

19、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掩膜版,所述掩膜版用于制备前述的显示面板中的阴极,所述掩膜版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支撑掩膜版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掩膜版远离所述框架一侧的精细金属掩膜板,所述精细金属掩膜板包括至少一个开口图案区,每个开口图案区的形状均与所述阴极的形状相同。

20、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彼此隔开的多个岛区、设置在相邻岛区之间的孔区以及连接相邻岛区的桥区,所述岛区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结构膜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结构膜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阴极,所述结构膜层包括至少一个有效发光区以及至少一个搭接区,所述阴极包括至少一个阴极部以及至少一个搭接部,所述至少一个阴极部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与所述至少一个有效发光区交叠,所述至少一个搭接部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与所述至少一个搭接区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包括一个阴极部以及一个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位于所述阴极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包括一个第一阴极部、一个第二阴极部以及一个搭接部,所述第一阴极部和所述第二阴极部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搭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阴极部和所述第二阴极部之间,所述第一阴极部和所述第二阴极部共用所述搭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为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为工字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部和所述第二阴极部均为矩形,所述第一阴极部与所述第二阴极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80um至100u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包括一个第一阴极部、一个第二阴极部、一个第三阴极部、一个第四阴极部以及一个搭接部,所述第一阴极部和所述第二阴极部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形成第一阴极部列,所述第三阴极部和所述第四阴极部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形成第二阴极部列,所述第一阴极部列和所述第二阴极部列沿着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搭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阴极部列和所述第二阴极部列之间,所述第一阴极部、所述第二阴极部、所述第三阴极部、所述第四阴极部共用所述搭接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或者,所述搭接部为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或者,所述搭接部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为十字形。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5、8、9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为矩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的长与宽的比值为3至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的长为200um至250um,宽为150um至200um。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部与所述第二阴极部之间、所述第二阴极部与所述第三阴极部之间、所述第三阴极部与所述第四阴极部之间、所述第四阴极部与所述第一阴极部之间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透光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有效发光区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驱动电路层、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有机介质层、设置在所述有机介质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阳极以及设置在所述阳极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发光层,所述至少一个阴极部与所述阳极电连接,所述阳极与所述驱动电路层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有效发光区还包括有机公共层,所述有机公共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所述有机公共层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与所述至少一个搭接区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不交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搭接区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有机介质层、设置在所述有机介质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电源信号引线,所述至少一个搭接部与所述电源信号引线电接触。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18.一种掩膜版,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版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至16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中的阴极,所述掩膜版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支撑掩膜版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掩膜版远离所述框架一侧的精细金属掩膜板,所述精细金属掩膜板包括至少一个开口图案区,每个开口图案区的形状均与所述阴极的形状相同。


技术总结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掩膜版,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彼此隔开的多个岛区、设置在相邻岛区之间的孔区以及连接相邻岛区的桥区,所述岛区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结构膜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结构膜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阴极,所述结构膜层包括至少一个有效发光区以及至少一个搭接区,所述阴极包括至少一个阴极部以及至少一个搭接部,所述至少一个阴极部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与所述至少一个有效发光区交叠,所述至少一个搭接部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与所述至少一个搭接区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交叠。

技术研发人员:毕娜,向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