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28475发布日期:2022-08-13 04:33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碳排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节水、节电、节油、节气,是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人们公认的地球最大危机之一,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通常被认为是地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碳排放被严格的控制。
3.为了监测碳排放量,人们会通过监测系统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测,目前监测系统处于全天候运行状态,而为了对监测系统进行散热,通常会通过散热口进行散热,但是这种散热方式较慢,导致监测系统内的热量无法被快速排出,从而降低监测系统的使用寿命。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包括外壳,外壳内部设有安装板一,且安装板一顶部外壁设有监测系统本体,外壳两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口,且散热口外部均设有除尘网,外壳顶部嵌有多个排气箱,且排气箱顶部均设有防尘网,排气箱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架,且安装框架中部设有排气电机,排气电机输出轴外壁设有排气扇叶,排气扇叶下方设有传动机构,外壳顶部内壁均开有多个凹槽,且每个凹槽均位于每行排气箱中部,凹槽内部均设有冷却机构。
8.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板二,安装板二固定连接于排气箱内壁,且安装板二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二,转轴二顶端固定连接于排气扇叶外壁,转轴二底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
9.进一步地,每行排气箱下方均设有转轴一,且转轴一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凸轮二,凸轮二两侧均设有锥齿轮二,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啮合。
10.进一步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液囊,冷却液囊位于凹槽内部,且冷却液囊底部外壁设有挤压板,挤压板与外壳顶部内壁之间设有连接弹簧二。
11.进一步地,冷却液囊内部设有连接弹簧三,且冷却液囊内填充有冷却液,冷却液囊两端连接有冷却管道,冷却管道布置于外壳内壁,冷却管道两端均设有单向阀。
12.进一步地,转轴一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三,且锥齿轮三一侧啮合有锥齿轮四,外壳两侧上下方外壁均设置有转轴三,其中位于上方的转轴三外壁与锥齿轮四相连。
13.进一步地,转轴三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带轮,且上下方转轴三外壁上的带轮外壁套设有皮带,皮带外壁设置有多个清洁刷。
14.进一步地,外壳两侧内壁均设有多个连接弹簧一,且多个连接弹簧一一端均设有夹持板,夹持板与监测系统本体紧贴。
15.进一步地,外壳两侧上方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内部设有气腔一,气腔一一侧滑动连接有导杆一,导杆一一端与夹持板接触,导杆一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一,活塞板一与气腔一密封滑动连接,支撑柱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柱,安装柱内部设有气腔二,气腔二与气腔一之间设有输气通道。
16.进一步地,气腔二顶部滑动连接有导杆二,且导杆二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二,活塞板二与气腔二内壁滑动连接,导杆二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呈弧形状,升降板正上方设有凸轮一,凸轮一固定连接于转轴一外壁。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8.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排气电机,当该系统运行工作时,排气电机带动排气扇叶进行工作,从而能够将其内部的热流排出,并使外界的气流通过散热口快速进入到外壳内,而在排气电机带动排气扇叶转动时,排气扇叶通过转轴二带动锥齿轮一旋转,而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啮合,从而使转轴一旋转,转轴一旋转时会带动中部的凸轮二做圆周运动,凸轮二在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会与凹槽下方的按压板接触,使其上下往复运动,当按压板向上运动时,能够将冷却液囊中的冷却液挤压出,被挤压出的冷却液会进入到冷却管道内,从而通过散热口进入到外壳内的气流能够冷却管道中流动的冷却液吸收热量,从而保证进入到外壳内的气流不是热气流,当挤压板向下运动复位时,冷却液囊在其内部连接弹簧三的回弹力作用下,重新膨胀,从而能够通过另一端将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液吸入到冷却液囊中,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使冷却液囊中的冷却液在冷却管道中循环流动,能够将流入外壳内的气流中的热量吸收,从而保证外壳内的温度适宜,提升监测系统本体的使用寿命。
19.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锥齿轮三,当转轴一旋转时,同时会带动其一端的锥齿轮三旋转,因锥齿轮三外壁啮合有锥齿轮四,从而使锥齿轮四上的转轴三旋转,而转轴三外壁固定连接有带轮,并且带轮外壁套设有皮带,从而使皮带带动多个清洁刷一起移动,而在清洁刷移动的过程中,清洁刷会与每个散热口外部的除尘网接触,从而能够将除尘网表面过滤的灰尘等杂质颗粒去除,避免它们残留在除尘网外壁导致气体流动效果不好,从而影响散热效率。
20.3、当该系统运行时,外壳外部受到撞击,外壳内部监测系统本体产生晃动,在晃动时,其外壁的夹持板会按压支撑柱一侧的导杆一,使导杆一缩入到支撑柱中的气腔一中,同时,导杆一带动活塞板一将气腔一中的气体挤压出并通过输气通道输送至安装柱中的气腔二中,进入气腔二中的气体通过活塞板二使导杆二带动升降板向上移动,于此同时,转轴一带动凸轮一旋转,而凸轮一旋转时,会与弧形状的升降板接触,从而对其施力,使导杆二缩入气腔二中,从而气腔二中的气体再次被挤压进入到气腔一中,从而能够减少监测系统本体产生的冲击力,进一步有效地保护监测系统本体。
附图说明
21.图1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3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4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的冷却液囊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的d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的e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的转轴三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的c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外壳、2-安装板一、3-监测系统本体、4-夹持板、5-连接弹簧一、6-除尘网、7-散热口、8-凸轮一、9-凸轮二、10-转轴一、11-锥齿轮一、12-转轴二、13-安装板二、14-排气箱、15-防尘网、16-排气电机、17-安装框架、18-排气扇叶、19-锥齿轮二、20-按压板、21-冷却液囊、22-连接弹簧二、23-冷却管道、24-凹槽、25-连接弹簧三、26-皮带、27-清洁刷、28-锥齿轮三、29-锥齿轮四、30-转轴三、31-带轮、32-支撑柱、33-气腔一、34-活塞板一、35-导杆一、36-气腔二、37-升降板、38-导杆二、39-活塞板二、40-输气通道、41-安装柱。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31.实施例1
32.参照图1-图4,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包括外壳1,外壳1内部设有安装板一2,且安装板一2顶部外壁设有监测系统本体3,外壳1两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口7,且散热口7外部均设有除尘网6,外壳1顶部嵌有多个排气箱14,且排气箱14顶部均设有防尘网15,排气箱14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架17,且安装框架17中部设有排气电机16,排气电机16输出轴外壁设有排气扇叶18,排气扇叶18下方设有传动机构,外壳1顶部内壁均开有多个凹槽24,且每个凹槽24均位于每行排气箱14中部,凹槽24内部均设有冷却机构,使冷却液囊21中的冷却液在冷却管道23中循环流动,能够将流入外壳1内的气流中的热量吸收,从而保证外壳1内的温度适宜,提升监测系统本体3的使用寿命。
33.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传动机构包括安装板二13,安装板二13固定连接于排气箱14内壁,且安装板二13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二12,转轴二12顶端固定连接于排气扇叶18外壁,转轴二12底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11,在排气电机16带动排气扇叶18转动时,排气扇叶18通过转轴二12带动锥齿轮一11旋转。
34.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每行排气箱14下方均设有转轴一10,且转轴一10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凸轮二9,凸轮二9两侧均设有锥齿轮二19,锥齿轮二19与锥齿轮一11啮合,而锥齿轮一11与锥齿轮二19啮合,从而使转轴一10旋转,转轴一10旋转时会带动中部的凸轮二9做圆周运动。
35.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液囊21,冷却液囊21位于凹槽24内部,且冷却液囊21底部外壁设有挤压板20,挤压板20与外壳1顶部内壁之间设有连接弹簧二22。
36.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冷却液囊21内部设有连接弹簧三25,且冷却液囊21内填充有冷却液,冷却液囊21两端连接有冷却管道23,冷却管道23布置于外壳1内壁,冷却管道23两端均设有单向阀,而凸轮二9在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会与凹槽24下方的按压板20接触,使其上下往复运动,从而使冷却液囊21中的冷却液在冷却管道23中循环流动。
37.工作原理:通过设置排气电机16,当该系统运行工作时,排气电机16带动排气扇叶
18进行工作,从而能够将其内部的热流排出,并使外界的气流通过散热口7快速进入到外壳1内,而在排气电机16带动排气扇叶18转动时,排气扇叶18通过转轴二12带动锥齿轮一11旋转,而锥齿轮一11与锥齿轮二19啮合,从而使转轴一10旋转,转轴一10旋转时会带动中部的凸轮二9做圆周运动,凸轮二9在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会与凹槽24下方的按压板20接触,使其上下往复运动,当按压板20向上运动时,能够将冷却液囊21中的冷却液挤压出,被挤压出的冷却液会进入到冷却管道23内,从而通过散热口7进入到外壳1内的气流能够被冷却管道23中流动的冷却液吸收热量,从而保证进入到外壳1内的气流不是热气流,当挤压板20向下运动复位时,冷却液囊21在其内部连接弹簧三25的回弹力作用下,重新膨胀,从而能够通过另一端将冷却管道23内的冷却液吸入到冷却液囊21中,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使冷却液囊21中的冷却液在冷却管道23中循环流动,能够将流入外壳1内的气流中的热量吸收,从而保证外壳1内的温度适宜,提升监测系统本体3的使用寿命。
38.实施例2
39.参照图1-图7,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包括外壳1,外壳1内部设有安装板一2,且安装板一2顶部外壁设有监测系统本体3,外壳1两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口7,且散热口7外部均设有除尘网6,外壳1顶部嵌有多个排气箱14,且排气箱14顶部均设有防尘网15,排气箱14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架17,且安装框架17中部设有排气电机16,排气电机16输出轴外壁设有排气扇叶18,排气扇叶18下方设有传动机构,外壳1顶部内壁均开有多个凹槽24,且每个凹槽24均位于每行排气箱14中部,凹槽24内部均设有冷却机构。
40.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传动机构包括安装板二13,安装板二13固定连接于排气箱14内壁,且安装板二13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二12,转轴二12顶端固定连接于排气扇叶18外壁,转轴二12底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11。
41.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每行排气箱14下方均设有转轴一10,且转轴一10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凸轮二9,凸轮二9两侧均设有锥齿轮二19,锥齿轮二19与锥齿轮一11啮合。
42.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液囊21,冷却液囊21位于凹槽24内部,且冷却液囊21底部外壁设有挤压板20,挤压板20与外壳1顶部内壁之间设有连接弹簧二22。
43.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冷却液囊21内部设有连接弹簧三25,且冷却液囊21内填充有冷却液,冷却液囊21两端连接有冷却管道23,冷却管道23布置于外壳1内壁,冷却管道23两端均设有单向阀。
44.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转轴一10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三28,且锥齿轮三28一侧啮合有锥齿轮四29,外壳1两侧上下方外壁均设置有转轴三30,其中位于上方的转轴三30外壁与锥齿轮四29相连,当转轴一10旋转时,同时会带动其一端的锥齿轮三28旋转,因锥齿轮三28外壁啮合有锥齿轮四29,从而使锥齿轮四29上的转轴三30旋转。
45.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转轴三30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带轮31,且上下方转轴三30外壁上的带轮31外壁套设有皮带26,皮带26外壁设置有多个清洁刷27,而转轴三30外壁固定连接有带轮31,并且带轮31外壁套设有皮带26,从而使皮带26带动多个清洁刷27一起移动,而在清洁刷27移动的过程中,清洁刷27会与每个散热口7外部的除尘网6接触,从而能够将除尘网6表面过滤的灰尘等杂质颗粒去除,避免它们残留在除尘网6外壁导
致气体流动效果不好,从而影响散热效率。
46.工作原理:通过设置锥齿轮三28,当转轴一10旋转时,同时会带动其一端的锥齿轮三28旋转,因锥齿轮三28外壁啮合有锥齿轮四29,从而使锥齿轮四29上的转轴三30旋转,而转轴三30外壁固定连接有带轮31,并且带轮31外壁套设有皮带26,从而使皮带26带动多个清洁刷27一起移动,而在清洁刷27移动的过程中,清洁刷27会与每个散热口7外部的除尘网6接触,从而能够将除尘网6表面过滤的灰尘等杂质颗粒去除,避免它们残留在除尘网6外壁导致气体流动效果不好,从而影响散热效率。
47.实施例3
48.参照图1-图8,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碳监测系统,包括外壳1,外壳1内部设有安装板一2,且安装板一2顶部外壁设有监测系统本体3,外壳1两侧开设有多个散热口7,且散热口7外部均设有除尘网6,外壳1顶部嵌有多个排气箱14,且排气箱14顶部均设有防尘网15,排气箱14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架17,且安装框架17中部设有排气电机16,排气电机16输出轴外壁设有排气扇叶18,排气扇叶18下方设有传动机构,外壳1顶部内壁均开有多个凹槽24,且每个凹槽24均位于每行排气箱14中部,凹槽24内部均设有冷却机构。
49.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传动机构包括安装板二13,安装板二13固定连接于排气箱14内壁,且安装板二13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二12,转轴二12顶端固定连接于排气扇叶18外壁,转轴二12底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11。
50.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每行排气箱14下方均设有转轴一10,且转轴一10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凸轮二9,凸轮二9两侧均设有锥齿轮二19,锥齿轮二19与锥齿轮一11啮合。
51.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液囊21,冷却液囊21位于凹槽24内部,且冷却液囊21底部外壁设有挤压板20,挤压板20与外壳1顶部内壁之间设有连接弹簧二22。
52.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冷却液囊21内部设有连接弹簧三25,且冷却液囊21内填充有冷却液,冷却液囊21两端连接有冷却管道23,冷却管道23布置于外壳1内壁,冷却管道23两端均设有单向阀。
53.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转轴一10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三28,且锥齿轮三28一侧啮合有锥齿轮四29,外壳1两侧上下方外壁均设置有转轴三30,其中位于上方的转轴三30外壁与锥齿轮四29相连。
54.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转轴三30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带轮31,且上下方转轴三30外壁上的带轮31外壁套设有皮带26,皮带26外壁设置有多个清洁刷27。
55.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外壳1两侧内壁均设有多个连接弹簧一5,且多个连接弹簧一5一端均设有夹持板4,夹持板4与监测系统本体3紧贴。
56.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外壳1两侧上方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2,且支撑柱32内部设有气腔一33,气腔一33一侧滑动连接有导杆一35,导杆一35一端与夹持板4接触,导杆一3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一34,活塞板一34与气腔一33密封滑动连接,支撑柱32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柱41,安装柱41内部设有气腔二36,气腔二36与气腔一33之间设有输气通道40,当该系统运行时,外壳1外部受到撞击,外壳1内部监测系统本体3产生晃动,在晃动时,其外壁的夹持板4会按压支撑柱32一侧的导杆一35,使导杆一35缩入到支撑
柱32中的气腔一33中,同时,导杆一35带动活塞板一34将气腔一33中的气体挤压出并通过输气通道40输送至安装柱41中的气腔二36中。
57.作为本发明中再进一步的方案,气腔二36顶部滑动连接有导杆二38,且导杆二38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板二39,活塞板二39与气腔二36内壁滑动连接,导杆二38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37,升降板37呈弧形状,升降板37正上方设有凸轮一8,凸轮一8固定连接于转轴一10外壁,进入气腔二36中的气体通过活塞板二39使导杆二38带动升降板37向上移动,于此同时,转轴一10带动凸轮一8旋转,而凸轮一8旋转时,会与弧形状的升降板37接触,从而对其施力,使导杆二38缩入气腔二36中,从而气腔二36中的气体再次被挤压进入到气腔一33中,从而能够减少监测系统本体3产生的冲击力,进一步有效地保护监测系统本体3。
58.工作原理:当该系统运行时,外壳1外部受到撞击,外壳1内部监测系统本体3产生晃动,在晃动时,其外壁的夹持板4会按压支撑柱32一侧的导杆一35,使导杆一35缩入到支撑柱32中的气腔一33中,同时,导杆一35带动活塞板一34将气腔一33中的气体挤压出并通过输气通道40输送至安装柱41中的气腔二36中,进入气腔二36中的气体通过活塞板二39使导杆二38带动升降板37向上移动,于此同时,转轴一10带动凸轮一8旋转,而凸轮一8旋转时,会与弧形状的升降板37接触,从而对其施力,使导杆二38缩入气腔二36中,从而气腔二36中的气体再次被挤压进入到气腔一33中,从而能够减少监测系统本体3产生的冲击力,进一步有效地保护监测系统本体3。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